《表1 Cu-Zn-Sn金属预制层在不同温度下硫化并硒化后所得CZTSSe薄膜的元素组成》

《表1 Cu-Zn-Sn金属预制层在不同温度下硫化并硒化后所得CZTSSe薄膜的元素组成》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溅射Cu-Zn-Sn金属预制层后硫(硒)化法制备Cu_2ZnSn(S_xSe_(1-x))_4薄膜及其光伏特性》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综上可知,采用低温硫化后硒化工艺可以获得形貌较好的CZTSSe薄膜,且晶粒尺寸较CZTS和CZTSe有所长大。为了获取更合适的硫化温度,选取同批次金属预制层分别在200℃、300℃、400℃以及500℃下硫化并在580℃下硒化。表1为采用XRF测得的不同温度硫化后硒化所得CZTSSe薄膜的元素组成。由表1可知,随着硫化温度的升高,各金属元素的组分比并未发生太大变化,且均满足贫铜富锌的成分要求。然而,随着硫化温度的升高,S/(S+Se)由0.04上升至0.12。该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一方面,随着硫化温度的升高,更多的硫元素扩散入薄膜中与金属元素反应,硒化退火前薄膜中S含量随着温度升高有所增加。另一方面,较高温度下进行的硫化反应所形成的金属硫化物较低温更难被替代。关于S/(S+Se)的最优值,目前并无定论。早期文献表述S/(S+Se)为0.3~0.4较为合适,后续报道较高转换效率的文献虽然没有给出S/(S+Se)具体数值,但提到了其最高转换效率电池吸收层的禁带宽度为1.16eV[23],根据公式可计算出此时S/(S+Se)约为0.30。本实验获得的样品的S/(S+Se)值均小于0.3,说明在后续实验中需要继续改进退火工艺以提升S/(S+Se)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