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四四化化同同步步”与居民幸福协调性评价指标体系》

《表1“四四化化同同步步”与居民幸福协调性评价指标体系》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浙江县域“四化同步”与居民幸福协调发展的时空分异特征及其形成机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由图1可看出耦合度的观测值均较高,耦合协调度的观测值处于平稳增长的趋势,因此为了深入分析耦合协调度的局域空间特征,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29],本文选取耦合协调度的观测值作为指标,运用ArcGIS软件,选取2005年、2008年、2012年、2015年4个节点绘制了图2。由图2可知,整体上各县域单元的耦合协调度呈现增长趋势,大部分区域位于勉强协调水平的阶段,并且初级协调和中级协调区域空间随着时间推移在不断向外扩散,截止2015年只有杭州市区处于优质协调的区域。2005年大部分区域处在勉强协调区域,湖州市区、嘉兴市区、绍兴市区、衢州市区和台州市区处在初级协调区域,中级协调区域只有温州市区,杭州市区和宁波市区分布在良好协调区域;2008年初级协调区域从浙东北地区向浙西南地区不断扩散,并且增加了浙江沿海地区的温岭市、乐清市、台州市区、瑞安市和临海市,良好协调区域增加了温州市区,其他大部分区域还是集中在勉强协调区域;到2012年杭州市区首次进入优质协调区域,宁波市区和温州市区依然处于良好协调区域,中级协调区域比较分散,浙东北其余县域基本上处在初级协调区域,而浙西南地区大部分还在勉强协调区域;截至2015年,勉强协调区域只有浙西的开化县和浙南的景宁自治县、文成县和泰顺县,良好协调区域增加了东阳市、台州市区、绍兴市区、湖州市区、嘉兴市区、慈溪市和舟山市区,浙西南区域大部分地区分布在初级协调区域,而浙东北地区主要集中在中级协调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