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红树林沉积物理化参数统计表》

《表1 红树林沉积物理化参数统计表》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厦门同安湾红树林及临近光滩沉积物孔隙水中溶解活性磷和亚铁分布特征的对比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如图2所示,红树林和光滩孔隙水中Fe2+浓度在垂向上具有不同的分布特征。红树林具有浅部低、深部高的分布特征,而光滩则在垂向上波动分布。在红树林浅层8 cm以内为好氧环境,孔隙水中的铁主要以三价铁羟基氧化物或氢氧化物的形式存在,Fe2+浓度较低;在8 cm以深厌氧环境下,三价铁被还原为亚铁离子,导致孔隙水中Fe2+浓度值较高。光滩2 cm以浅为好氧环境,Fe2+浓度较低(平均浓度为0.023 mg/L);但在光滩2 cm以深,Fe2+浓度快速升高,说明2 cm以深,光滩已进入铁还原带。由于光滩上覆海水时间较长,有机质含量较高(表1、表2),光滩铁还原带出现的深度比红树林浅。红树林与光滩沉积物在有机质种类、微生物菌落等方面均存在差异。从沉积物的理化特征可以推断(见2.1),潮水不断携带红树林内的沉积物和有机质到光滩上,这将导致光滩的化学环境在垂向上波动变化,进而造成光滩孔隙水中Fe2+浓度在垂向上的波动分布。前人的研究也曾发现邻近红树林的光滩孔隙水Fe2+的浓度-深度剖面与本研究相似。例如,在九龙江口红树林,越靠近低潮线的光滩,其氧化带越薄,且孔隙水Fe2+在垂向上波动分布[19];而在远离红树林的光滩[2,19]或者海岸带泥滩[20]中,孔隙水Fe2+并无波动分布的特征。根据前人研究和本研究结果推断,红树林的存在会影响其邻近光滩的氧化还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