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秦汉封禅统计:秦汉时期的泰山封禅祭坛初探》

《表1 秦汉封禅统计:秦汉时期的泰山封禅祭坛初探》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秦汉时期的泰山封禅祭坛初探》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中国古代帝王对天地神灵的祭祀,与普通民众或神职人员不同,具有明确的礼制要求,逐渐演化出了“封禅”。张守节《史记正义》曰:“此泰山上筑土为坛以祭天,报天之功,故曰封。此泰山下小山上除地,报地之功,故曰禅。”学术界目前对封禅的定义并不统一,广义上将王侯将相在山岳的祭祀活动都定义为封禅,狭义上仅指帝王在泰山举行的封禅仪式,包含三个要点:参与者必须是帝王、祭天地点是泰山,目的是向天地报功、讲明诉求。封天使用祭坛为“登封台”,禅地为“方丘”。先秦时期封禅记载难辨真伪,秦汉以后封禅渐渐沦为形式。而秦汉时期明确可考的封禅仪式共七次(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