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2014年中国、日本贸易产品的RCA指数》

《表1 2014年中国、日本贸易产品的RCA指数》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中日贸易结构的变化对中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影响》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资料来源:根据UN Comtrade Database数据计算整理。

中日建交40余年来中日贸易得到了快速发展,双边贸易规模不断扩大。究其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首先,中日两国贸易互补性很强。日本是亚洲最大的发达国家,技术先进、资金充裕,但市场狭小、资源匮乏。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市场庞大,但资金、技术缺乏,因此,中日两国贸易互补性很强,这为中日贸易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其次,中日贸易合作互利共赢。中日建交40余年来,中日贸易的快速发展不但使中国获取了经济建设急需的资金,而且也使中国获取了自己短缺的技术、管理经验,特别是中国从日本大量进口先进的机器装备促进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14]而日本从中国进口大量煤炭、原材料等缓解了国内能源、资源的紧张局面,而对中国成套设备的大量出口,有助于日本化解国内过剩的产能,有助于日本走出经济衰退的困境。最后,中日贸易产品在比较优势上具有差异性、各有侧重,分工明确。从中日贸易商品RCA指数看(见表1),虽然中日两国在初级产品上RCA指数都在0.8以下,(1)但中国较日本具有一定的优势,特别是在食品及活动物方面,中日RCA指数比值较大,在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上,日本的RCA指数均大于中国,特别在机械及运输设备类产品,其RCA值超过1.25,表明日本在该类产品上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中国比日本更具有竞争力,特别是在杂项制成品上RCA指数远大于1.25,表现出很强的竞争优势。这一互惠互补、互利共赢的贸易结构特性,极大地促进了中日贸易全面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