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eedStep技术让笔记本CPU在电源与电池状态下获得不同性能

      Intel公司针对CPU的功耗较大的问题开发了为CPU节能的SpeedStep技术,目前已经发展到了增强型SpeedStep技术。该技术可以让CPU在两种工作模式之间随意切换,即通电状态时的最高性能模式(Maximum Performance Mode)和电池状态时的电池优化模式(Battery Optimized Moce)。电池优化模式
是指笔记本电脑只是用电池时,会让笔记本电脑的性能发挥与其电池使用时间之间达到最佳的平衡;而所谓最高性能模式是指当笔记本电脑使用电源适配器供电时,可提供与台式电脑近似的性能。
      SpeedStep技术还允许CPU根据实时负荷的大小,在多种模式之间进行切换。例如 Pentium M 1.60G处理器拥有多达6种工作模式,分别为1.6GHz/1.484V、1.4GHz/1.420V、1.20GHz/1.276V、1.0GHz/1.164V、800MHz/1.036V、600MHz/0.956V。
      SpeedStep技术系统主要由自动电源识别系统和自动电压调节系统组成,其中包括系统BIOS、终端用户接口软件、切换开关控制芯片和芯片组。当笔记本电脑运行在电池优化模式时,CPU的电压为1.35V,频率为500MHz,这是将笔记本电脑接上电源适配器供电,在小于1/2000秒的时间里,自动电源识别系统和自动电压调整系统就将CPU的电压自动增加到1.6V,频率按CPU的不同而分别有所提高。由此不难看出,SpeedStep技术能让CPU在最高性能模式和电池优化模式之间随意切换或安用户命令进行切换,而性能切换时,SpeedStep技术可将处理器的功率降低40%,同时仍保持80%的最高性能。

如若复制、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mtoou.info/peed-step-jishu/

intel CPU有几种?英特尔处理器有那些?

Intel CPU的各种型号简介

个人电脑使用的CPU以Intel品牌为主, PC机CPU发展的历史就等于Intel公司的历史,现在就Intel公司CPU的发展作一介绍。

Intel CPU型号发展: 4004: 1969年 (4bit) 8008: 1972年 (8bit) 8080: 1974年 (8bit) 8085: 1976年 (8bit) 8086: 1978年 (16bit) 8088 .1979年 (CPU内部16bit而外部8bit) 80186: 1980年 (16bit) 80188: 1981年 (16bit) 80286: 1982年 (16bit) 80386: 1985年 (32bit) 80486: 1988年 (32bit) Pentium:1993年 (32×2=64bit) Pentium Pro: 1995年(32×2=64bit) Pentium MMX:1997年 (32×2=64bit) Pentium II: 1997年(32×2=64bit), Pentium II为1998年主力产品。

Deschutes:Pentium II产品后续产品,采用0.25um工艺, 耗电量低, 1998年推出。 Katmai:Katmai Slot 2(K2SP)多媒体扩展格式MMX2产品用于服务器和工作站,外频采用100MHz,内频目前有40O/450/500MHz几个版本, L2 Cache 4MB, 1998年推出。

Willamette: P6与P7产品,代号为P68,速度比Pentium II快一倍。 Merced: 786 CPU,简称P7,为Intel/HP两家合作开发,对多媒体指令速度的处理有革命性的改变, 1997年底亮相,于1998-1999年推出。

886系列: 886产品,处理性能比P7高一倍。

1286系列: Intel公司规划2011年的指标产品。

处理器 型号 频率 总线 缓存
P4

       720 3.73GHz 1066 2MB       580 4GHz 800 1MB       570 3.80GHz 800 1MB       560 3.60GHz 800 1MB       550 3.40GHz 800 1MB       540 3.20GHz 800 1MB       530 3GHz      800 1MB       520 2.80GHz 800 1MBCeleron D (赛扬D)       350 3.20GHz 533 256K       345 3.06GHz 533 256K       340 2.93GHz 533 256K       335 2.80GHz 533 256K       330 2.66GHz 533 256K       325 2.53GHz 533 256K       320 2.40GHz 533 256KPentium M       770 2.13GHz 533 2MB       765 2.10GHz 400 2MB       760 2GHz    533 2MB       755 2GHz    400 2MB       750 1.86GHz 533 2MB       745 1.80GHz 400 2MB       740 1.73GHz 533 2MB       735 1.70GHz 400 2MB       730 1.60GHz 533 2MB       725 1.60GHz 400 2MB       715 1.50GHz 400 2MB    LV 758 1.50GHz 400 2MB       738 1.40GHz 400 2MB   ULV 753 1.20GHz 400 2MB       733 1.10GHz 400 2MB       723 1GHz 400 2MB       713 1.10GHz 400 1MBCeleron M       370 1.50GHz 400 1MB       360 1.40GHz 400 1MB       350 1.30GHz 400 1MB       340 1.50GHz 400 512K       330 1.40GHz 400 512K       320 1.30GHz 400 512K   ULV 373 1GHz 400 512K       353 900MHz 400 512KPentium 4M Mobile       558 3.60GHz 533 1MB       552 3.46GHz 533 1MB       538 3.20GHz 533 1MB       532 3.06GHz 533 1MB       518 2.80GHz 533 1MBCeleron D  Mobile       350 3.20GHz 533 256K       345 3.06GHz 533 256K       340 2.93GHz 533 256K       335 2.80GHz 533 256K       330 2.66GHz 533 256K       325 2.53GHz 533 256K       320 2.40GHz 533 256K

AGP接口

今天讲的内容是电脑主板的AGP接口,虽然这种接口几乎被淘汰,但是在维修一些较老的计算机时可能还会遇到。所以也是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

AGP简介

AGP,全称为加速图像处理端口Accelerated Graphics Port),是电脑主板上的一种高速点对点传输通道,供显卡使用,主要应用在三维电脑图形的加速上。AGP是在1997年由Intel提出,是从PCI标准上创建起来,是一种显卡专用接口。推出原因是为了消除PCI在处理3D图形时的瓶颈。AGP通常会被视为电脑总线的一种,但这样的分法严格来说是错误的;因为一组总线可容许多个设备共用,而AGP却不是。AGP不能多个插槽共用一组总线。一些主板设有多条独立的AGP插槽,现时AGP正逐渐被PCI Express所取代。

英文全名 Accelerated Graphics Port 中文全名 加速图像处理端口 发明日期 1997年 发明者 Intel 替代接口 PCI Express(PCI-E) 替代日期 2004年 阔度 66针 最多连接 每接口 1 个 带宽 最高达 2133 MB/s 类 并行 热插拔? 不支持 外置接口? 不支持

AGP插槽首次在x86兼容系统出现,是在Socket 7 Pentium和Slot 1 Pentium II主板上。1997年10月中旬,Intel于i440LX Slot 1芯片组上加入AGP的支持,其后主要主板供应商也大量推出一系列相关的产品。

最早支持AGP的Socket 7芯片组是VIA Apollo VP3、SiS 5591/5592、以及ALiAladdin V,而Intel从未发布配备AGP接口的Socket 7芯片组。1997年11月,大众电脑展示了首块使用VIA Apollo VP3芯片组的Socket 7 AGP主板,名为FIC PA-2012年,随后不久的EPoX P55-VP3也使用VIA Apollo VP3芯片组,是第一块推出市场的相关主板。

AGP显卡兼容性

AGP显卡是支持向后和向前兼容的。不过,信号电压为1.5V的显卡不能插入3.3V的插槽,反之亦然,只有“通用(Universal)”插槽才能同时支持两种类型的卡。AGP Pro显卡不能装进标准AGP插槽,但标准的AGP显卡却能工作于AGP Pro插槽上。有些显卡,如Nvidia的GeForce 6系列或ATI的Radeon X800系列,只有1.5V的凹口(key),以防止它们被安装在不支持1.5V的旧型号主板上。而最后一代支持3.3V的显卡有Nvidia的GeForce FX系列和ATI的Radeon 9500/9700/9800(R350)(但不是9800/9600(R360))。

安装显卡前,检查电压兼容性是相当重要的,因为一些显卡会错误地拥有双凹口和一些不正确的主板会有全开放插槽。此外,一些设计不佳的旧式3.3V显卡会不当地有1.5V的凹口,将这些卡插入不支持正确信号电压的插槽可能会造成损坏。

不过,也有一些独有的例外,例如,苹果Macintosh电脑的Apple Display Connector(ADC)接口有一个额外的连接器可为连接的显示提供电源。此外,由于固件上的问题,显卡不能由一种CPU架构的电脑移动到另一种的电脑上。

AGP标准版本

1997年,英特尔推出了首个AGP版本,名为“AGP 1.0规格”,包括了1倍速(1x)和2倍速(2x)的速度。之后,又发布了2.0规格的4倍速(4x)和3.0规格的8倍速(8x)速度的AGP。其版本包括:

  • AGP 1x:使用32-bit传输通道,时钟频率66MHz,数据传输量为266MB/s。
  • AGP 2x:使用32-bit传输通道,时钟频率66MHz,通过双泵增至133MHz,数据传输量为533MB/s,信号电压与AGP 1x相同。
  • AGP 4x:使用32-bit传输通道,时钟频率66MHz,通过四泵增至266MHz,数据传输量为1066MB/s,信号电压1.5V。
  • AGP 8x:使用32-bit传输通道,时钟频率66MHz,通过八泵增至533MHz,数据传输量为2133MB/s,信号电压0.8V。
速度 规格 传输通道 有效时钟频率 数据传输速度 信号电压 注释
AGP 1x 1.0 32 bit 66 MHz 266 MB/s 3.3 V 双倍于PCI的数据传输速度
AGP 2x 1.0 32 bit 133 MHz(双泵) 533 MB/s 3.3 V 双倍于AGP 1x的数据传输速度
AGP 4x 2.0 32 bit 266 MHz(四泵) 1066 MB/s (1 GB/s) 1.5 V 双倍于AGP 2x的数据传输速度
AGP 8x 3.0 32 bit 533 MHz(八泵) 2133 MB/s (2 GB/s) 0.8 V 双倍于AGP 4x的数据传输速度

AGP 3.5规格是指由微软所提及的"通用加速图像处理端口"(Universal AGP,UAGP),当中强制了要支持在AGP 3.0规格中部分原本被视为可选择性支持的暂存器。升级了的暂存器包括PCISTS、CAPPTR、NCAPID, AGPSTAT、AGPCMD、NISTAT、NICMD。而新増的暂存器包括APBASELO、APBASEHI、AGPCTRL、APSIZE、NEPG、GARTLO、GARTHI。

相关内容可访问:http://baike.baidu.com/view/4204.htm

笔记本电脑的发展史第一讲

今天电脑维修知识库带给大家的第一讲就是一起来了解笔记本电脑的发展历史。通过对其发展历史的了解,让我们达到对笔记本的总体有一个发展的认识。同时也可以了解到一些著名的笔记本电脑生产商的发展历史。

1982年11月,美国康柏公司compaq推出第一台IBM兼容/手提式计算机,重量为28磅,采用4.77MHz的Intel8088处理器,128RAM,320KB软盘驱动器,9英寸黑白显示器。

1985年,日本东芝公司Toshiba推出了第一台商用笔记本计算机T1000。他是一台使用8086为CPU的笔记本

1986年,IBM退出了第一台公文包大小的膝上型计算机。

1992年,IBM发布了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笔记本电脑。

1993年,486SX和486DX笔记本进入市场,之后又486DX2,主频高达50MHZ,之后再有486DX4,最高主频曾高达75MHz。

1994年,IBM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款带有cd-rom驱动器的笔记本计算机think pad755CD,开始了光驱在笔记本计算机上的普及历程。

1995年,ThinkPad 701C推出,这是一款只有4磅重的笔记本,采用可伸展的TrackWrite键盘,内置了一个14.4Kbps的MODEM,486DX250Mhz的CPU,8M的RAM,540M硬盘。这是一款在艺术和技术上具有同等高超造诣的科技工艺品,这款绰号”蝴蝶”的机型,其键盘采用独特的可伸缩式设计,被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永久收藏,对键盘手感的极端重视也成了IBM的一个特点。

1995年,ThinkPad 760问世,首次采用12.1寸SVGA显示屏,一个Pentium 90MHz处理器,它还拥有红外线接口,打开显示屏时键盘会自动向上倾斜一个角度,1.2G硬盘和16M的RAM和一个当时最先进的四倍速CDROM。

1996年,Intel正式开始对笔记本专用CPU的研制,所有75MHz以上的Pentium CPU都采用了Intel的SL技术,它允许CPU在不被使用时关掉CPU时钟,并在可能的情况下允许CPU的某些部分完全关掉,因此这将减少对电能的消耗。另外,Intel还使用了VRT技术,允许75MHz、90MHz、和120MHz的笔记本电脑专用CPU内部以2.9V运行,在外部则以3.3V运行,Intel同时还开始了笔记本CPU的封装技术的应用,当时有标准的陶瓷和TCP两种封装技术,后者的体积更小且更省电。当时的台式电脑CPU都是采用0.8μm制造工艺生产的,笔记本电脑CPU在这个时候采用了0.33μm制造工艺生产,电压也因为VRT技术而降到了3.3V,也是从这时开始笔记本的CPU才真正的与台式机的CPU划清了界限,因为在这之前笔记本都是和台式电脑使用同一种CPU的。由于CPU制造工艺的限制,当时笔记本制造商还在主板上自行配置L2缓存,有的厂商为了节省成本或延长电池使用时间,就没有采用L2缓存,结果性能就打了很大的折扣。也是从1996年开始,CD-ROM开始大量装备到笔记本上。

Intel 酷睿i7系列CPU需注意对应的主板

目前市场上的i7系列处理器,有2种不兼容的接口。

第一种是先上市的i7 9XX系列处理器,属于高端系列,采用的LGA1366接口,目前只能搭配Intel自家的X58芯片。

第二种是后上市的i7 8XX系列处理器,属于中端系列,采用的LGA1156接口,目前只能搭配Intel自家的P55芯片。

随后上市的i5、i3系列处理器属于中低端系列,也将采用LGA1156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