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东芝双核笔记本按开机键没有任何电流变化维修一例

首先测试笔记本的MAX8734 的LDO5 和 LDO3 发现没有输出,在测IC供电20脚发现没供电。问题应该找到了。

找到IC供电端的源头(黑色的大保险R015F),此处测试后发现确实无输出,且保险OK。

继续网前深挖,发现是电源15V经过两个P沟道的MOS管得到MAX8734所需要的供电。经过测量这两个MOS管OK的,控制极第4脚都是12V的高电压,沿着控制脚查找电路发现起经过一个电阻后,电阻后面就是芝麻场效应管,芝麻管一端S极接地,D极接电阻,G极(我没查),这时我直接用导线连接芝麻管的D S 极(目的是使那两个P沟道的MOS管导通得到电压),可是连接后发现才有0.53V.这说明那个保险后面有电路才这样。把大保险摘掉。直接用可调电源调到15V、0.8A(我怕烧所以电流调低)快速点到保险R015F的一端与另一端,发先有一端电流飙到0.8A(可调电源保护,说明有电路)测其短路端没有完全对地短路二极管值是013(其实这种不完全对地短路的短路真的很花我时间,要是对地短路估计半个小时内就搞定了)。 一路找这个有问题的线路,终于找到一枚贴片电容上。拆下后电路恢复正常,换之本本OK,得银260,呼呼。

——电脑维修知识库摘自网络,并略有修改

东芝笔记本电脑M600高清液晶屏-镜面屏的显示效果分析

东芝Satellite M600这款笔记本采用了全新质感磨砂与典雅金属交相辉映的外观设计。金属包边彰显了高贵气质,并且给笔记本还添加了一丝丝时尚的科技感。另外,在笔记本顶盖和掌托处都有精致的米兰纹设计,这种纹理不仅提升了与我们皮肤接触时的舒适感,同时也使得机身表面彻底的告别指纹残留。

东芝笔记本电脑M600高清液晶屏-镜面屏的显示效果分析

东芝Satellite M600笔记本电脑

东芝Satellite M600笔记本采用了画质清晰锐丽的14英寸高清炫彩屏,并且支持最佳1366×768的分辨率。同时东芝Satellite M600为了能够给我们带来焕然一新的高清视觉体验,还采用了镜面屏的设计。而这种设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笔记本屏幕在亮度上的不足,并且令其白色区域看起来更会更加明亮。

东芝笔记本电脑M600高清液晶屏-镜面屏的显示效果分析

14英寸LED背光液晶镜面显示屏 支持最佳1366×768的分辨率

另外,屏幕还运用了LED背光技术,由于LED基本上一块很小的晶片被封装在氧树脂里面,所以在重量上非常的轻盈,同时LED的耗电量也相当的低,并且使用寿命也非常的长,也更加的坚固耐用和环保。而得益于16:9的“黄金比例”屏幕尺寸,在我们欣赏电影时能获得更佳的视觉效果,也减少了屏幕上下所出现的黑边。

在全黑的评测室中 拍摄东芝M600显示图片的效果

为了测试东芝Satellite M600屏幕的亮度和显示效果,我们在全黑的评测室内进行了测试。这里值得一提的是,东芝Satellite M600拥有东芝ECO节能模式,可以通过关闭指示灯,调低屏幕亮度,停滞端口供电等途径来降低电源能耗,从而提升笔记本的续航时间。不过在我们的测试环境中,我们可以将“电源模式”调节为“高性能”,这样可让笔记本屏幕的亮度达到最高,或者通过快捷按键来自定义调节屏幕亮度到最高值。

东芝笔记本电脑M600高清液晶屏-镜面屏的显示效果分析

在全黑的评测室中 拍摄东芝M600显示图片的效果

东芝笔记本电脑M600高清液晶屏-镜面屏的显示效果分析

在全黑的评测室中 拍摄东芝M600显示图片的效果

通过东芝Satellite M600对这5张图片的显示效果来看,首先我们发现东芝Satellite M600屏幕亮度非常的明亮,同时在显示近距离(老鹰头部、雕塑手背、花朵)画面时,能够很清晰的展现出画面上的细节特点(老鹰眼镜、手背和花朵上的水滴)。而在与原图对比中,我们还发现东芝Satellite M600对自然风景中的绿色和瀑布的白色都展现的非常饱和,并没有很严重的偏色现象。另外,在对画面暗部(蝴蝶标本)的表现也非常不错,除了颜色解析炫丽的同时,对光线的把握也令人比较满意。

东芝笔记本电脑M600高清液晶屏-镜面屏的显示效果分析

在全黑的评测室中 拍摄东芝M600显示图片的效果

东芝笔记本电脑M600高清液晶屏-镜面屏的显示效果分析

在全黑的评测室中 拍摄东芝M600显示图片的效果

总结:

由于东芝Satellite M600所采用的是镜面屏设计,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笔记本电脑屏幕在亮度上的不足,并且其白色看起来也会更加明亮。在色彩方面,东芝Satellite M600由于没有采用特殊的背光源,因此其色域值和普通笔记本屏幕基本相当,尽管和显示器相比,其色彩饱和度还是显得不够,但是对于笔记本电脑而言,已经达到不错的水平了,毕竟笔记本电脑更多的考虑的是其性能和便携性。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IC芯片受到了笔记本电脑小体积机身的影响,但是其灰阶能力表现不错,能够比较清晰的看到画面的一些细节部分。另外,在所有笔记本屏幕中,东芝Satellite M600屏幕的漏光问题并不严重,仅在屏幕上下边缘处有少许的漏光现象。整体而言东芝Satellite M600的屏幕也是比较值得信赖的

笔记本电脑的发展史第一讲

今天电脑维修知识库带给大家的第一讲就是一起来了解笔记本电脑的发展历史。通过对其发展历史的了解,让我们达到对笔记本的总体有一个发展的认识。同时也可以了解到一些著名的笔记本电脑生产商的发展历史。

1982年11月,美国康柏公司compaq推出第一台IBM兼容/手提式计算机,重量为28磅,采用4.77MHz的Intel8088处理器,128RAM,320KB软盘驱动器,9英寸黑白显示器。

1985年,日本东芝公司Toshiba推出了第一台商用笔记本计算机T1000。他是一台使用8086为CPU的笔记本

1986年,IBM退出了第一台公文包大小的膝上型计算机。

1992年,IBM发布了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笔记本电脑。

1993年,486SX和486DX笔记本进入市场,之后又486DX2,主频高达50MHZ,之后再有486DX4,最高主频曾高达75MHz。

1994年,IBM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款带有cd-rom驱动器的笔记本计算机think pad755CD,开始了光驱在笔记本计算机上的普及历程。

1995年,ThinkPad 701C推出,这是一款只有4磅重的笔记本,采用可伸展的TrackWrite键盘,内置了一个14.4Kbps的MODEM,486DX250Mhz的CPU,8M的RAM,540M硬盘。这是一款在艺术和技术上具有同等高超造诣的科技工艺品,这款绰号”蝴蝶”的机型,其键盘采用独特的可伸缩式设计,被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永久收藏,对键盘手感的极端重视也成了IBM的一个特点。

1995年,ThinkPad 760问世,首次采用12.1寸SVGA显示屏,一个Pentium 90MHz处理器,它还拥有红外线接口,打开显示屏时键盘会自动向上倾斜一个角度,1.2G硬盘和16M的RAM和一个当时最先进的四倍速CDROM。

1996年,Intel正式开始对笔记本专用CPU的研制,所有75MHz以上的Pentium CPU都采用了Intel的SL技术,它允许CPU在不被使用时关掉CPU时钟,并在可能的情况下允许CPU的某些部分完全关掉,因此这将减少对电能的消耗。另外,Intel还使用了VRT技术,允许75MHz、90MHz、和120MHz的笔记本电脑专用CPU内部以2.9V运行,在外部则以3.3V运行,Intel同时还开始了笔记本CPU的封装技术的应用,当时有标准的陶瓷和TCP两种封装技术,后者的体积更小且更省电。当时的台式电脑CPU都是采用0.8μm制造工艺生产的,笔记本电脑CPU在这个时候采用了0.33μm制造工艺生产,电压也因为VRT技术而降到了3.3V,也是从这时开始笔记本的CPU才真正的与台式机的CPU划清了界限,因为在这之前笔记本都是和台式电脑使用同一种CPU的。由于CPU制造工艺的限制,当时笔记本制造商还在主板上自行配置L2缓存,有的厂商为了节省成本或延长电池使用时间,就没有采用L2缓存,结果性能就打了很大的折扣。也是从1996年开始,CD-ROM开始大量装备到笔记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