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视频压片的一些解释及技巧

adobe premiere剪辑后第一次压片很少用自带的adobe media coder,它压出来的效果不清晰,中间过程还是要生成avi文件(可称之为“母带”),再进行第二次压缩。因此有经验的用户常常把剪辑后的视频选择Cinepak(AVI)编码进行第一次压缩,这样压出来的文件非常巨大,几分钟其容量已经超过1GB,但是最清晰。显然这样的容量不方便传播,所以要进行第二次压缩。第二次压缩选择什么编码和格式要考虑实际情况,如果希望获得通用性强,推荐选择微软自家的wmv,一般只要是win系统都带有该解码器,还可以无缝嵌入ppt,移植性很强,缺点是体积比MPG、MKV都明显大。采用H.264编码的MKV是最清晰,缺点是移植性不高,压缩过程消耗CPU资源很大。如果是上传至youku等网站,一般建议采用H.264编码的MKV、FLV、或MP4格式,保证效果。

premiere消耗系统的资源很大,常常出现不稳定、莫名卡死的情况。过去笔者以为premiere压片速度主要取决于显卡,之后测试发现,其实还是取决于CPU,而显卡是决定软件在编辑过程中的即时演算速度,跟压片速度的关系是次要的。随便提一下,Fraqs编码转成Cinepak编码消耗巨大CPU资源,从游戏截取来的视频做素材的DIYer就要考虑自己的配置是否够牛B。笔者在转码过程中发现,四核CPU和内存的负荷率不高,要不就是软件没有榨尽资源,要不就是CPU的二级缓存成了速度的瓶颈,所以大cache+多核的CPU对premiere的压缩速度起到重要作用,就看你的口袋有多少money。如果今年lightworks推出linux版,笔者将考虑逐渐放弃使用premiere,因为lightworks在开源之前已经是专业级的非线性视频剪辑软件,与PR齐名,移植到linux上,用户可以在压片阶段关闭图形界面,释放CPU和内存资源进行全力压缩(桌面对linux而言只是个软件,它并没有像windows和苹果把图形写进内核,这是android的流畅度不如iOS的原因之一)。(BeMan)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