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基本问题 国情分析与资料》求取 ⇩

第一部分国情概要1

第一章导论1

第一节国情的基本概念2

一、什么是国情2

二、国情的结构3

三、国情的基本属性3

第二节中国国情认识的基本课题5

一、关于中国社会生产力的状况5

二、关于中国社会的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状况6

三、关于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的状况7

第三节认识国情的基本方法和原则9

一、基本方法9

二、基本原则12

第四节认识国情的重要意义16

一、认识国情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需要16

二、认识国情是自觉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需要18

三、认识国情是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防止“和平演变”的需要19

第二章自然21

第一节我国的地理环境和行政区划21

一、我国的地理环境21

二、我国的行政区划23

第二节我国的气候和季节24

一、我国的气候24

二、我国的季节26

第三节我国的自然资源27

一、我国的矿藏资源27

二、我国的水资源29

三、我国的土壤资源31

四、我国的植被(森林、草原)资源33

第四节自然因素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38

一、自然因素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38

二、自然因素对我国社会经济的作用39

三、自然环境的保护43

第三章历史45

第一节五千年历史发展基本线索45

一、古代中国45

二、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50

三、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和独特性56

第二节我国现在所处的历史阶段60

一、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前提60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63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67

第三节历史因素对我国社会发展的作用68

一、对社会发展有促进作用的历史积极因素70

二、对社会发展有阻碍作用的历史消积因素73

第四章人口76

第一节人口与民族76

一、人口数量及其发展趋势76

二、人口质量及其变化趋势82

三、少数民族的分布84

四、基本的民族政策85

第二节人口理论和政策86

一、人口理论发展概述87

二、基本的人口政策94

第三节人口因素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96

一、人口因素对社会生活的影响96

二、人口因素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97

第五章经济100

第一节建国以来经济建设的成就100

一、艰难的起步100

二、建国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基本过程及分期101

三、建国以来经济建设的成就103

第二节主要经济部门发展概况106

一、基本建设106

二、工业107

三、农业109

四、能源交通112

五、商业和对外贸易116

第三节深入发展的经济体制改革118

一、原有经济体制的形成及其弊病118

二、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理论依据120

三、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进程122

四、九十年代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125

第四节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前景128

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目标和今后十年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128

二、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131

三、今后十年经济发展的重点和主要措施134

第六章政治137

第一节政党和社会团体137

一、政党概况137

二、社会团体147

三、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51

第二节国家政权154

一、我国政权的阶级本质155

二、我国政权的组织形式——人民代表大会制159

三、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166

四、我国的国家行政体系与管理170

第三节法律制度176

一、立法制度176

二、司法制度178

三、法律监督183

第七章文化185

第一节灿烂的古代文化185

一、文字的产生和传播186

二、古代哲学思想与政治学思想186

三、教育的产生和发展190

四、史学和文学成就191

五、古代艺术成就194

六、自然科学成就196

第二节新中国文化建设的巨大成就199

一、教育事业迅猛发展200

二、科技事业硕果累累203

三、文坛艺苑百花盛开206

四、体育强国正在崛起210

五、医疗卫生事业成绩斐然212

六、新闻出版事业欣欣向荣214

第三节新中国思想道德建设的丰硕成果215

一、过渡时期思想道德建设的成果215

二、社会主义十年建设时期思想道德建设的成就217

三、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思想道德建设的新飞跃218

第八章国防222

第一节 国防建设指导思想的沿革222

第二节国防经济和国防科技建设224

一、国防经济建设224

二、国防科技建设229

第三节武装力量建设232

一、数量与构成233

二、各军兵种发展概况234

三、军制240

四、军事训练246

五、军队政治工作251

第九章外交256

第一节周边国家与环境256

一、周边国家及其与我国的关系256

二、周边环境及其对我国的影响261

第二节我国的对外政策264

一、我国对外政策的创立264

二、我国对外政策的调整269

第三节我国的国际地位275

一、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在国际事务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275

二、中国的综合国力日益增强,在世界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277

三、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280

第二部分研究资料283

一、中国历史朝代年表285

二、中国行政区划286

三、中国若干气候极值287

四、中国渤、黄、东、南海的面积和深度288

五、中国土壤分类简表289

六、中国土壤分区面积统计表290

七、中国境内水资源分布291

八、中国矿藏资源基本情况292

九、中国森林植被基本情况292

十、中国草原植被基本情况292

十一、中国人口数及构成293

十二、中国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295

十三、中国各民族人口及分布地区296

十四、中国大陆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分年龄和性别的人口百分比298

十五、旧中国主要工农业产品最高年产量一览表300

十六、建国后主要经济指标增长情况301

十七、中国与世界主要国家经济增长率比较302

十八、中国主要经济指标在世界上的位次303

十九、中国四大经济指标翻番情况304

二十、建国后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改善情况304

二十一、中国对外开放基本格局一览表306

二十二、历届中国共产党代表大会简表307

二十三、历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会议简表309

二十四、中国民主党派情况一览表311

二十五、历届中国工会全国代表大会简表312

二十六、历届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全国代表大会简表313

二十七、历届中国妇女联合会全国代表大会简表315

二十八、历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简表316

二十九、历届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一览表317

三十、历届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一览表317

三十一、各级各类学校数量及在校学生量表318

三十二、中国卫生机构、床位、人员一览表319

三十三、中国文化艺术事业机构发展情况320

三十四、1979—1989年国家级科技奖励统计表321

三十五、历届亚运会中国名次变化统计表322

三十六、中国出版事业发展情况表323

三十七、中国35年来国防费的绝对量和相对量324

三十八、2000年内我国国防费预测326

三十九、军队精简整编情况表327

四十、同中国建交国家和建交日期一览表328

第三部分典型经验335

一、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刘庄335

二、大邱庄的崛起和发展342

三、农民乐园——华西348

四、明星城市——张家港354

五、崭新的农村城镇——龙港360

六、发展和前进中的厦门经济特区364

七、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建设和发展369

八、开拓“两个文明”建设新路子的天津碱厂375

1991《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基本问题 国情分析与资料》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崔战利,汤光鸿,卜海,李承主编 1991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