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的“和平”运动》求取 ⇩

目录1

第一章中、日在极端矛盾中交战1

第一节 日本在“扩大战争”问题上的矛盾1

一、日本军部的两派争论1

二、中、日签订卢沟桥事件协定7

第一节 由蒋、汪共搞“和平”到分道扬镳 112

三、日陆相鼓吹增兵,天皇未予批准16

四、日军借口廊坊、广安门事件发动进攻19

第二节国民党在抵抗与不抵抗之间的矛盾24

一、在内外夹击下团结各派力量抗日24

二、蒋介石批准华北部队的妥协条件29

三、寄和平希望于西方大国30

四、对国联的希望落空36

第三节抗战初期的船津“和平”工作41

第四节 日军建立地方傀儡政权45

第一节激烈持久的上海战役49

第二章上海战役中的“和平”运动49

第二节德国斡旋“和平”的失败53

一、日本军部策划中、日和谈53

二、蒋介石与陶德曼的两次会谈54

三、日本上层的争论和近卫第一次声明61

第三节 日本在“宣战”和废除“制令线”的矛盾65

第三章从南京失守到武汉失守期间的“和平”运动69

第一节董道宁、高宗武东渡日本69

一、日军兵力调整和国民党的“和平”倾向69

二、董道宁奉命东渡71

三、蒋介石输送“和平”条件73

四、高宗武再去东京74

第二节国民党政府的积极进步表现76

一、制定了《抗战建国纲领》77

二、设立国民参政会78

三、取得台儿庄战役的重大胜利78

四、制定了若干有利于抗战的法律规定79

第三节“字垣外交”与日、孔会谈80

第四节 日本分化笼络计划和起用“第一流人物”85

的失败85

第四章美、英的绥靖政策和孔、日的“和运”支流92

第一节 日本军部发动徐州战役的分歧92

第二节美、英绥靖政策对国民党政府的影响95

第三节孔祥熙几次“和平”努力的失败102

第四节 日本建立殖民主义机构——兴亚院107

第五章 日本要汪不要蒋的政策及蒋、汪之间112

的矛盾112

第二节 日本向汪提出全面条件115

第三节汪、日代表的上海会谈118

第四节汪精卫叛国出走122

第五节近卫第三次声明和汪精卫的艳电126

第六节蒋介石发表痛斥日军侵略的演说130

第七节蒋介石杀汪未遂136

第六章武汉、广州战役后的蒋、日“和平”运动142

第一节战略相持阶段的双方作战方针142

第二节 日军对华加强“谋略”,国民党军146

反攻失败146

第三节 1939年的两条“和平”路线149

第四节铃木卓尔与宋子良的四次接触152

第五节蒋、日香港会谈158

第六节香港会谈的继续——澳门会谈167

第七节巨头会谈的酝酿和失败174

第八节 1940年日、蒋和谈的余波180

第七章汪精卫为筹建伪中央政府奔走187

第一节 日本精心策划控制汪精卫187

第二节汪精卫与日本权要人士会谈190

第三节 日本军方的争论203

第四节伪三方的南京、青岛会谈206

第八章汪集团“为虎作伥”急谋“和平”210

第一节千方百计“拉蒋自重”210

第二节积极配合“香港密谈”218

第三节 日本一度决定在华撤兵229

第九章 日本利用汪精卫政权的失败235

第一节汪、日签订《日支新关系调整要纲》235

第二节 日、汪签订《日华基本关系条约》245

第三节汪精卫“和平”运动的卖国性质251

第十章太平洋战争使蒋、日“和运”中断256

第一节 日本南进方针的确定256

一、南下与北上的矛盾256

二、侵占法属印支与日、美矛盾259

三、9月6日的御前会议262

四、中国派遣军反对南进265

第二节 日本对中国战场形势的估计268

第三节 日本在南洋由胜到败的转折271

第四节蒋介石积极联合美、英抗日275

第五节 日本进攻四川计划的流产281

第十一章地区性的“和平”活动——阎、日勾结287

第一节阎、日间的历史渊源287

第二节阎锡山的初期抗战290

第三节由抗日到“和”日的转变296

第四节阎、日积极谋求“合作”及其矛盾301

一、“临汾会谈”302

二、阎、日军换防和日军的“合作草案”303

三、白璧关“会商”和“洪炉训练”304

四、喧嚣一时的“汾阳协定”307

五、“安平会议”上的决裂313

第五节未公开“投日”,也未断绝勾结316

第十二章“和平”运动与反共“磨擦”324

第一节“和日”与“反共”相伴而来324

一、国民党的反共文件和制造“磨擦”327

第二节 国民党的限共反共活动327

二、三次反共高潮332

第三节中共对形势的估计及其反顽策略345

一、对反共形势的分析345

三、在国民党统治区的斗争策略345

二、在反击军事“磨擦”中的策略346

第四节 中、日民族矛盾决定了国共两党关系356

一、人民希望两党团结对敌356

二、国民党反共矛盾重重357

三、中共力求通过斗争达到团结359

第十三章 战争中后期日本对华政策的变化364

和矛盾364

第一节第二次不以蒋“为(和平)对手”的方策364

第二节 日本“新政策”的推行372

第十四章 小矶内阁时期的“和平”运动377

第一节小矶等的和平“妙算”377

第二节 “和平”掮客缪斌在日本的活动385

第三节 冈村宁次与蒋介石的联络388

第十五章美、蒋“军权”斗争和蒋、日河南会谈392

第一节盟国抨击国民党战场失利392

一、在开罗会议上美、蒋商谈日本问题392

二、史迪威争夺军权事件396

第二节何柱国、今井武夫会谈403

第三节 冈村宁次的助蒋反共计划未逞406

第十六章国民党蒋介石的阶级局限性411

第一节 国民党在政治上、军事上的基本缺陷411

一、国民党的半殖民地统治的思想411

二、国民党的片面抗战路线415

三、作战指挥无能和民族失败主义倾向416

四、国民党军制腐败418

五、反对实行民主政治420

第二节国民党在抗日时期的历史作用422

1988《抗日战争时期的“和平”运动》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黄友岚著 1988 北京:解放军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