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 第6版 英文版》求取 ⇩

第1篇1

第1章绪论1

§1 国际经济学的主要内容3

1.1 贸易所得3

1.2 贸易模式4

1.3 贸易保护主义4

1.4 国际收支平衡5

1.5 汇率决定6

1.6 国际间政策协调6

1.7 国际资本市场7

§2 国际经济学:贸易和金融8

国际贸易理论10

第2章 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11

§1 比较优势的概念12

§2 单一要素经济13

2.1 生产可能性14

2.2 相对价格与供给15

§3 单一要素世界中的贸易15

3.1 国际贸易发生后相对价格的确定17

3.2 贸易所得20

3.3 具体数例20

3.4 相对工资21

§4 关于比较优势的谬误22

4.1 劳动生产率和竞争力23

4.2 贫民劳动论23

4.3 剥削24

§5 多种产品模型中的比较优势25

5.1 建立模型25

5.2 相对工资和专业分工25

5.3 多种产品模型中相对工资的确定27

§6 运输费用和非贸易品29

§7 对李嘉图模型的实证分析30

第3章 特定要素和收入分配36

§1 特定要素模型37

1.1 模型的假设37

1.2 生产可能性38

1.3 价格、工资和劳动配置42

1.4 相对价格和收入分配47

§2 特定要素模型中的国际贸易47

2.1 资源和相对供给48

2.2 贸易和相对价格50

2.3 贸易模式50

§3 收入分配和贸易所得52

4.1 最优的贸易政策54

§4 贸易中的政治经济学:初步介绍54

4.2 收入分配和贸易政治55

第4章 资源和贸易:赫克歇尔-俄林模型63

§1 两要素经济模型64

1.1 模型的假设64

1.2 要素价格和商品价格66

1.3 资源与产出68

§2 国际贸易对两要素经济的影响71

2.1 相对价格和贸易模式71

2.2 贸易和收入分配72

2.3 要素价格相等化73

§3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实证分析76

3.1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实证检验77

3.2 实证研究的含义79

第5章 标准贸易模型87

1.1 生产可能性边界和相对供给88

§1 开放经济的标准模型88

1.2 相对价格和相对需求90

1.3 贸易条件改变对福利的影响92

1.4 确定相对价格92

§2 经济增长:RS曲线的移动93

2.1 经济增长和生产可能性边界94

2.2 相对供给和贸易条件95

2.3 经济增长的国际影响96

§3 国际收入转移:RD曲线的移动98

3.1 收入转移问题98

3.2 收入转移对贸易条件的影响99

3.3 有关收入转移的贸易条件效应的推断100

§4 关税和出口补贴:RS和RD同时移动102

4.1 关税对相对需求和相对供给的影响102

4.2 出口补贴的影响103

4.3 贸易条件效应的应用:谁得谁失104

第6章 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和国际贸易113

§1 规模经济和国际贸易概述114

§2 规模经济和市场结构115

§3 不完全竞争理论116

3.1 垄断:简要复习116

3.2 垄断竞争118

3.3 垄断竞争模型的局限性122

§4 垄断竞争和贸易123

4.1 市场规模扩大的影响124

4.2 从一体化市场中获利:一个具体数据的例子125

4.3 规模经济与比较优势127

4.4 行业内贸易的重要性129

4.5 行业内贸易为何重要130

5.1 倾销的经济学分析132

§5 倾销132

5.2 相互倾销135

§6 外部经济理论136

6.1 专业化供应商136

6.2 劳动市场共享137

6.3 知识外溢138

6.4 外部经济与收益递增138

§7 外部经济和国际贸易139

7.1 外部经济和贸易模式139

7.2 外部经济下的贸易及社会福利140

7.3 动态收益递增142

第2篇149

第7章国际要素流动149

§1 国际劳动力流动150

1.1 没有要素流动的单一产品模型150

1.2 国际劳动力流动152

1.3 扩展分析153

§2 国际借贷155

2.1 跨时生产可能性和贸易155

2.2 实际利率156

2.3 跨时比较优势157

§3 外国直接投资和跨国公司158

3.1 跨国企业理论159

3.2 现实中的跨国公司161

国际贸易政策172

第8章 贸易政策工具173

§1 关税的基本分析173

1.1 供给、需求以及单一行业内的贸易174

1.2 关税的影响176

1.3 衡量保护的程度178

§2 关税的成本和收益179

2.1 消费者剩余与生产者剩余179

2.2 衡量成本和收益181

§3 贸易政策的其他工具183

3.1 出口补贴:理论183

3.2 进口配额:理论185

3.3 自愿出口限制187

3.4 国产化程度要求189

3.5 其他贸易政策工具190

§4 对贸易政策影响的总结190

第9章 贸易政策中的政治经济学202

§1 支持自由贸易的观点203

1.1 自由贸易和效率203

1.2 自由贸易的额外收益204

1.3 支持自由贸易的政治依据205

§2 反对自由贸易的社会福利依据205

2.1 赞成关税的贸易条件改善论207

2.2 反对自由贸易的国内市场失灵论208

2.3 市场失灵论有多大说服力210

§3 收入分配与贸易政策212

3.1 选举竞争213

3.2 集体行动214

3.3 政治决策过程模型215

第3篇215

3.4谁得到了保护215

§4 国际谈判与贸易政策216

4.1 谈判的优点217

4.2 国际贸易协定的简短历史219

4.3 乌拉圭回合谈判221

4.4 贸易自由化221

4.5 行政改革222

4.6 成本与收益223

4.7 特惠贸易协定224

第10章 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政策235

§1 进口替代的工业化236

1.1 幼稚工业理论236

1.2 通过保护发展制造业238

1.3 偏爱制造业的后果:进口替代工业化的问题240

§2 二元经济问题242

2.1 二元化的症状242

2.2 二元化劳动市场和贸易政策243

2.3 贸易政策是产生经济二元化的原因之一246

§3 出口导向的工业化:东亚奇迹246

3.1 亚洲经济增长的事实247

3.2 HPAEs中的贸易政策247

3.3 HPAEs的产业政策249

3.4 增长的其他原因250

第11章 发达国家的战略性贸易政策255

1.1 高增加值产业是理想的产业吗256

§1 国家之间竞争吗256

1.2 争夺好的工作257

1.3 争夺高技术部门258

§2 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复杂观点259

2.1 技术和外部性259

2.2 不完全竞争和战略性贸易政策261

§3 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实践265

3.1 日本的战略性贸易政策265

3.2 其他国家的战略性贸易政策267

§4 战略性贸易政策案例研究270

汇率和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278

第12章 国民收入核算与国际收支279

§1 国民收入账户280

1.1 国民生产和国民收入282

1.2 资本折旧、国际转移支付和间接商业税282

§2 开放经济中的国民收入账户283

1.3 国内生产总值283

2.1 消费284

2.2 投资284

2.3 政府购买284

2.4 开放经济的国民收入恒等式285

2.5 一个虚拟的开放经济285

2.6 经常项目与外债286

2.7 储蓄和经常账户288

2.8 私人储蓄和政府储蓄289

§3 国际收支账户292

3.1 成双交易的例子292

3.2 国际收支恒等式的基本平衡294

3.3 对经常项目的进一步讨论295

3.4 资本项目295

3.6 官方储备交易296

3.5 统计误差296

第13章 汇率与外汇市场:资产方法308

§1 汇率和国际交易309

1.1 国内价格和国外价格309

1.2 汇率和相对价格313

§2 外汇市场314

2.1 参与者314

2.2 外汇市场的特征316

2.3 即期汇率和远期汇率317

2.4 外汇掉期交易319

2.5 期货与期权319

§3 外汇资产需求321

3.1 资产与资产收益321

3.2 风险与流动性322

3.3 利率323

3.4 汇率和资产收益324

3.5 一个简单法则325

3.6 外汇市场的收益、风险和流动性326

§4 外汇市场均衡327

4.1 利率平价:基本均衡条件327

4.2 当前汇率变动如何影响预期收益328

4.3 均衡汇率330

§5 利率、预期与均衡332

5.1 利率变动对当前汇率的影响332

5.2 预期变动对当前汇率的影响334

第14章 货币、利率与汇率342

§1 货币定义:简短的回顾343

1.1 作为交换媒介的货币343

1.2 作为计价单位的货币343

1.5 货币供给是如何决定的344

1.4 什么是货币344

1.3 作为价值贮藏的货币344

§2 个人货币需求345

2.1 预期收益345

2.2 风险346

2.3 流动性346

§3 货币总需求346

§4 均衡利率: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的相互作用348

4.1 货币市场均衡348

4.2 利率和货币供给350

4.3 产出与利率351

§5 短期货币供给与汇率351

5.1 把货币、利率和汇率联系起来352

5.2 美国货币供给与美元/马克汇率354

5.3 德国货币供给与美元/马克汇率355

§6 长期货币、价格水平和汇率355

6.1 货币与货币价格356

6.2 货币供给变动的长期影响357

6.3 关于货币供给和价格水平的实证研究358

6.4 长期中的货币与汇率360

§7 通货膨胀和汇率的动态变化360

7.1 短期价格刚性与长期价格灵活性360

7.2 永久性货币供给变动与汇率363

7.3 汇率超调365

第15章 长期价格水平和汇率370

§1 一价定律371

§2 购买力平价372

2.1 购买力平价和一价定律之间的关系372

2.2 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373

§3 建立在购买力平价之上的长期汇率模型374

3.1 货币分析法的基本表达式374

3.2 持续通货膨胀、利率平价和购买力平价376

3.3 费雪效应377

§4 购买力平价与一价定律的经验证明380

§5 如何解释购买力平价出现的问题383

5.1 贸易壁垒和非贸易品384

5.2 非自由竞争385

5.3 不同国家价格水平计量方面的区别386

5.4 短期和长期购买力平价387

§6 超越购买力平价:长期汇率的一般模型389

6.1 实际汇率389

6.2 需求、供给和长期实际汇率391

6.3 长期均衡中的名义汇率和实际汇率392

§7 国际利差和实际汇率396

§8 实际利率平价397

第16章 短期产出和汇率406

1.1 消费需求的决定因素407

§1 开放经济总需求的决定因素407

1.2 经常项目的决定因素408

1.3 实际汇率变动对经常项目的影响408

1.4 可支配收入的变动如何影响经常项目409

§2 总需求函数409

2.1 实际汇率和总需求410

2.2 实际收入和总需求410

§3 短期内的产出决定411

§4 短期产品市场均衡:DD曲线412

4.1 产出、汇率和产品市场均衡412

4.2 推导DD曲线413

4.3 使DD曲线移动的因素414

§5 短期资产市场均衡:AA曲线416

5.1 产出、汇率和资产市场均衡416

5.3 使AA曲线移动的因素418

5.2 推导AA曲线418

§6 开放经济的短期均衡:DD曲线和AA曲线的结合419

§7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暂时变动421

7.1 货币政策421

7.2 财政政策422

7.3 保持充分就业的政府政策422

§8 通货膨胀偏向和政策制定中的其他问题425

§9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永久性变动425

9.1 货币供给的永久性增加426

9.2 对永久性货币供给增加的调整426

9.3 永久性财政扩张428

§10 宏观经济政策与经常项目430

§11 贸易流量的逐步调整和经常项目的动态分析431

11.1 J曲线431

11.2 汇率转嫁和通货膨胀432

第17章 固定汇率和外汇干预447

§1 为什么研究固定汇率448

第4篇451

§2中央银行干预与货币供给451

2.1 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与货币供给451

2.2 外汇干预与货币供给453

2.3 冲销操作454

2.4 国际收支与货币供给455

§3 中央银行怎样固定汇率456

3.1 固定汇率下的外汇市场均衡456

3.2 固定汇率下的货币市场均衡456

3.3 图解分析457

§4 固定汇率下的稳定政策458

4.1 货币政策459

4.2 财政政策460

4.3 汇率变动461

4.4 财政政策的调整与汇率变动462

§5 国际收支危机和资本抽逃463

§6 有管理的浮动与冲销干预465

6.1 资产完全替代和冲销干预的无效性466

6.2 资产不完全替代情况下的外汇市场均衡466

6.3 资产不完全替代情况下的冲销干预的影响467

6.4 冲销干预发挥作用的证据468

6.5 干预的信号效应469

§7 世界货币体系中的储备货币469

7.1 储备货币本位制的运行机制470

7.2 储备货币发行国的非对称地位471

§8 金本位制471

8.1 金本位制的内在机制472

8.2 金本位制下对称的货币调整472

8.3 金本位制的优缺点473

8.4 金汇兑本位制474

国际宏观经济政策490

第18章 国际货币体系:1870—1973年491

§1 开放经济中的宏观经济政策目标492

1.1 内部平衡:充分就业与物价稳定492

1.2 外部平衡:经常项目的最优水平493

§2 金本位制下的国际宏观经济政策(1870—1914年)495

2.1 金本位制的起源496

2.2 金本位制下的外部平衡496

2.3 物价—硬币—流动机制497

2.4 金本位制下的“游戏规则”:神话与现实498

2.5 金本位制下的内部平衡498

§3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时期(1918—1939年)500

3.1 德国的恶性通货膨胀500

3.2 金本位制的短暂“恢复”500

3.3 世界经济的崩溃501

§4 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503

4.1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目的与结构504

4.2 可兑换性505

§5 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内外部平衡506

5.1 外部平衡含义的变化506

5.2 投机性资本流动与危机507

§6 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政策选择508

6.1 保持内部平衡508

6.2 保持外部平衡509

6.3 支出—变动政策和支出—转换政策510

§7 美国的外部平衡问题511

§8 世界性的通货膨胀和向浮动汇率制转轨516

第19章 宏观经济政策和浮动汇率制下的国际协调525

§1 支持浮动汇率制的观点526

1.1 货币政策自主性526

1.2 对称性527

1.3 汇率自动稳定器功能528

§2 反对浮动汇率制的观点530

2.1 纪律性530

2.2 导致不稳定的投机行为和货币市场的动乱531

2.3 不利于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532

2.4 互不协调的经济政策533

2.5 更大自主权的错觉533

§3 浮动汇率制下宏观经济相互依存的两国模型539

§4 1973年以来的经验547

4.1 货币政策自主性548

4.2 对称性549

4.3 汇率的自动稳定器作用550

4.4 纪律性551

4.5 导致不稳定的投机551

4.6 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552

4.7 政策的协调553

§5 改革的方向554

第20章 最优货币区和欧洲的经验562

§1 为什么欧洲会采用相互固定汇率制563

1.1 1969—1978年欧洲货币改革的原因563

1.2 从1979年到现在的欧洲货币体系565

1.3 德国在货币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及欧洲货币体系的信誉理论567

1.4 德国在货币体系中占统治地位所带来的问题570

1.5 欧盟“1992计划”570

§2 最优货币区理论571

2.1 经济一体化和固定汇率区的利益:GG曲线572

2.2 经济一体化和固定汇率区的成本:LL曲线573

2.3 加入货币区决策:把GG曲线和LL曲线结合起来575

2.4 什么是最优货币区576

§3 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580

第21章 全球资本市场:运行和政策问题593

1.1 三种贸易收益594

§1 国际资本市场和贸易收益594

1.2 风险规避595

1.3 作为国际资产贸易动机的资产组合多样化596

1.4 国际资产的种类:债务与权益的比较597

§2 国际银行业和国际资本市场597

2.1 世界资本市场的结构598

2.2 离岸银行业和离岸货币贸易599

§3 欧洲美元和其他欧洲货币600

3.1 欧洲货币市场有多大601

3.2 欧洲货币是如何被创造的601

3.3 欧洲货币贸易的增长604

3.4 管制不对称的重要性606

3.5 欧洲货币和宏观经济的稳定性607

4.1 银行倒闭问题610

§4 对国际银行业的管制610

4.2 管制国际银行业的困难612

4.3 国际管制的协调613

§5 国际资本市场的表现如何615

5.1 国际资产组合多样化的程度615

5.2 跨时贸易的规模616

5.3 国内利率与离岸利率的差别617

5.4 外汇市场的效率618

第22章 发展中国家:债务、稳定和改革627

§1 世界经济中的收入与财富628

§2 发展中国家的宏观经济特征629

2.1 欠发达的金融市场629

2.2 政府无所不在的作用630

2.3 通货膨胀和政府预算630

2.4 钉住汇率、汇兑管制和不可兑换货币631

2.5 发展中国家的出口结构632

§3 发展中国家的借款和债务634

3.1 发展中国家借债的经济学解释634

3.2 其他形式的资本流入635

3.3 政府和公共担保的借款636

§4 对发展中国家债务问题的历史透视636

4.1 1914年以前发展中国家的资本流入637

4.2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及战后的情况:1918—1972年638

4.3 1973年后的借款:石油危机和浮动利率640

§5 20世纪80年代发展中国家的债务危机642

5.1 危机的产生642

5.2 全球衰退中的发展中国家644

5.3 危机的开始645

5.4 对债务危机的处理646

5.5 重新开始的资本流入648

6.1 20世纪70年代末拉丁美洲的汇率规划649

§6 发展中国家降低通货膨胀的努力649

6.2 拉丁美洲传统和非传统的经济稳定措施650

6.3 带有非传统因素的稳定政策652

6.4 为什么实行通货膨胀稳定政策时会出现货币实际升值653

6.5 经验和教训654

§7 前景655

第23章 前共产主义国家的国际经济问题661

§1 1989年以前的东欧贸易663

1.1 共产主义下的经互会(CMEA)贸易664

1.2 苏联内部贸易的管理665

1.3 经互会国家间的贸易管理666

§2 东欧国家的调整问题668

2.1 经互会内部出口的减少668

2.2 国内需求的下降670

2.3 失业问题670

3.1 经济转型国家的债务、外国投资和经常项目672

§3 财政和国际收支问题672

3.2 资本抽逃和美元化674

§4前景676

数学附录683

第3章 附录特定要素模型683

§1 要素价格、成本和要素需求683

§2 在特定要素模型中要素价格的确定685

§3 相对价格变化的影响687

第4章 附录要素比例模型688

§1 要素比例模型的基本等式688

§2 商品价格和要素价格689

§3 要素供给和产出690

第5章 附录 贸易下的世界经济691

§1 供给、需求和均衡691

1.1 世界均衡691

1.3 收入、价格和效用692

1.2 生产和收入692

§2 供给、需求和均衡的稳定性693

§3 供给变化和需求变化的影响695

3.1 比较静态方法695

§4 经济增长696

§5 转移问题697

§6 关税698

第6章 附录垄断竞争模型700

第21章 附录风险规避和国际资产组合的多样化702

§1 最优资产组合的分析推导703

§2 最优资产组合的图形推导704

§3 改变收益率的影响706

索引710

主要人名对照表740

1998《国际经济学 第6版 英文版》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罗伯特·J.卡博 1998 沈阳: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国际经济学  第5版(1998 PDF版)
国际经济学 第5版
1998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经济学原理:英文版(1998年07月第1版 PDF版)
经济学原理:英文版
1998年07月第1版
国际经济  (第四版)(1990年07月第1版 PDF版)
国际经济 (第四版)
1990年07月第1版 春秋社出版
国际经济学:第3版:英文(1998年10月第1版 PDF版)
国际经济学:第3版:英文
1998年10月第1版 机械工业出版社
国际经济中的经理  英文版  第7版(1998 PDF版)
国际经济中的经理 英文版 第7版
1998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经济学  英文版·第18版( PDF版)
经济学 英文版·第18版
机械工业出版社
国际金融  英文版·第3版(1999 PDF版)
国际金融 英文版·第3版
1999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国际会计学  英文版·第4版(1998 PDF版)
国际会计学 英文版·第4版
1998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国际经济学  英文版·第3版(1998 PDF版)
国际经济学 英文版·第3版
1998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国际经济学  第4版(1998.11 PDF版)
国际经济学 第4版
1998.11 北京市: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宏观经济学  第7版  英文版(1998 PDF版)
宏观经济学 第7版 英文版
1998 沈阳: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McGraw-Hill出版公司
国际金融学  英文版(1998 PDF版)
国际金融学 英文版
1998 沈阳: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国际会计学  英文版(1998 PDF版)
国际会计学 英文版
1998 沈阳: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微观经济学  英文版  第3版(1998 PDF版)
微观经济学 英文版 第3版
1998 沈阳: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McGraw-Hill出版公司
读曲随笔(1999 PDF版)
读曲随笔
1999 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