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经济体制学 修订版》求取 ⇩

第一篇经济体制28

第一章 经济体制及其构成28

第一节 经济体制的内涵28

一、资源和资源配置28

二、经济机制30

三、经济体制的含义32

四、经济体制、经济制度、经济模式33

第二节 经济体制的构成37

一、财产关系系统38

二、经济决策系统39

三、调节机制系统44

四、动力机制系统47

五、开放经济系统51

第三节 经济体制的特征和规则56

一、经济体制的特征56

二、经济体制的规则59

第二章 经济体制的环境与变革61

第一节 经济体制与环境61

一、经济体制的地位61

二、影响经济体制的环境因素63

三、经济体制对环境因素的反作用68

第二节 经济体制的变革69

一、变革的动因69

二、变革的深度70

三、变革的方式71

第三章 经济体制的分类与评价74

第一节 经济体制的分类74

一、分类的意义和原则74

二、经济体制的分类标准75

三、经济体制类型的确定82

第二节 经济体制的评价85

一、经济体制的效果85

二、效果评价标准86

三、效果的比较95

第一节 美国经济体制的演进99

一、早期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99

第四章 有调节的市场经济99

第二篇市场经济体制99

二、向有调节的市场经济转折101

第二节 有调节的市场经济体制的结构和运行103

一、财产关系系统103

二、经济决策系统107

三、经济协调系统113

四、经济动力系统121

五、经济开放系统124

第三节 简要的评价129

一、主要特点130

二、成效131

三、问题132

第五章 法人资本市场经济135

第一节 日本经济体制的演进135

一、德川时期(1603—1868年)135

二、明治时期(1868—1912年)136

三、战后改革时期(1945—1970年)138

第二节 法人资本市场经济体制的结构与运行141

一、财产关系系统141

二、经济决策系统149

三、经济协调系统153

四、经济动力系统159

五、经济开放系统163

第三节 简要的评价166

一、主要特点167

二、成效169

三、问题与发展170

第六章 社会市场经济176

第一节 德国经济体制的演进176

一、国家统制经济体制的形式176

二、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181

第二节 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结构和运行185

一、财产关系系统185

二、经济决策系统187

三、经济协调系统192

四、经济开放系统198

第三节 简要的评价203

一、成效203

二、优点204

三、德国社会市场经济的问题和困难206

第七章 福利市场经济210

第一节 瑞典模式的产生和演进210

一、瑞典模式的形成210

二、瑞典模式的演进212

第二节 福利市场经济体制特征216

一、财产关系系统216

二、经济决策系统218

三、经济协调系统221

四、经济开放系统227

第三节 简要的评价230

一、成效230

二、问题232

第八章 发展中的市场经济235

第一节 发展中市场经济体制的一般特征235

一、二元体制235

二、国际性依附结构238

三、国家作用的超前性240

第二节 韩国“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体制242

一、财产关系系统243

二、经济决策系统245

三、调节机制系统246

四、开放经济系统248

五、简要的评价250

第三节 巴西不稳定的市场经济体制254

一、巴西市场经济体制的不稳定性254

二、财产关系系统259

三、政府对经济的管理和协调261

四、开放经济系统及其演变263

五、简要的评价265

一、形成268

第一节 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和特征268

第九章 传统计划经济体制268

第三篇计划经济体制268

二、特征272

三、评价278

第二节 经济体制改革282

一、改革缘由282

二、改革进程285

三、矛盾与困境294

第三节 向市场经济过渡295

一、纲领及其内容296

二、向市场经济的激进过渡297

三、向市场经济过渡的成效、现状和前景301

第一节 自治社会契约理论305

第十章 自治社会契约经济体制305

一、国家消亡理论306

二、自治理论306

三、自治商品理论309

第二节 自治社会契约经济体制的特征310

一、社会所有制311

二、劳动者直接管理经济312

三、自治社会计划制度314

四、独特的收入分配制度316

第三节 自治体制的内在矛盾317

一、从企业自治到社会契约317

二、契约经济与市场的矛盾319

三、自治理论的内在矛盾321

第四节 自治模式的转换323

一、成效与失误323

二、新的模式转换326

第五节 前南斯拉夫各国的经济转轨334

一、稳定和恢复经济的政策334

二、不同方式的私有化339

第十一章 行政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345

第一节 中国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和特征345

一、中国计划经济体制形成的历史条件345

二、中国计划经济体制的主要特征346

一、经济改革的理论基础355

第二节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355

二、目标模式的选择359

三、改革进程362

第三节 中国经济体制的过渡性363

一、财产关系多元化364

二、双轨调节机制364

三、四种动力结合365

四、开放系统分析368

第四节 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迈进370

一、过渡体制格局的矛盾370

二、国有企业的改革方向373

三、市场体系的形成376

第一节 两种经济体制的共性与差异381

一、两种体制的共性381

第四篇计划经济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381

第十二章 计划体制与市场体制的比较381

二、两种体制的差异389

第二节 两种经济体制的效果比较与分析392

一、增长、效率与综合国力392

二、公平和生活水平398

三、经济稳定402

第十三章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407

第一节 计划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407

一、准备和试验408

二、全面开展改革409

三、发展与曲折412

四、走向市场经济416

第二节 经济改革的经验与教训418

一、成就与问题419

二、原苏东国家经济改革失败的原因423

三、经验与教训428

第三节 两种过渡经济模式的比较430

一、渐进与激进:两种改革方式430

二、制度变迁路径的比较434

三、转轨时期政治环境与体制改革的关系436

一、国际贸易迅速增长439

第一节 国际经济一体化439

第十四章 世界经济体制的发展趋势439

二、资本国际流动的发展441

三、跨国经营的扩大442

四、技术贸易的国际化443

第二节 国际经济一体化对经济体制变动的影响445

一、破除经济体制的封闭性445

二、经济体制的不断调整和改革449

第三节 “趋同假设”评介454

一、“趋同假设”的提出454

二、趋同原因的不同解释456

三、“趋同假设”评介457

1998《比较经济体制学 修订版》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张仁德主编 1998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经济体制分析和比较(1988 PDF版)
经济体制分析和比较
1988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PDF版)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比较经济制度(1985.10 PDF版)
比较经济制度
1985.10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比较经济制度  上( PDF版)
比较经济制度 上
北京:商务印书馆
比较经济体制分析(1999 PDF版)
比较经济体制分析
1999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比较经济体制(1988 PDF版)
比较经济体制
1988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比较经济体制学(1993 PDF版)
比较经济体制学
1993 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
市场经济体制国际比较(1996 PDF版)
市场经济体制国际比较
1996 兰州市:兰州大学出版社
中学语文比较教学·中学语文比较教学  修订版(1998 PDF版)
中学语文比较教学·中学语文比较教学 修订版
1998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经济体制  比较、理论、批评(1993 PDF版)
经济体制 比较、理论、批评
1993 北京:商务印书馆
经济体制转换的国际比较(1993 PDF版)
经济体制转换的国际比较
1993 北京:改革出版社
比较经济体制学(1991 PDF版)
比较经济体制学
1991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比较经济学  发展·体制·政策(1990 PDF版)
比较经济学 发展·体制·政策
1990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比较经济学(1994 PDF版)
比较经济学
1994 北京:人民出版社
比较经济制度学(1988 PDF版)
比较经济制度学
1988 北京:知识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