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蜱螨与人类疾病》求取 ⇩

第一章总论1

一、蜱螨研究的历史1

(一)蜱螨的早期研究1

(二)从蜱螨专著看蜱螨学的发展2

(三)关于国际蜱螨学会议3

(四)关于全国蜱螨学会议4

二、蜱螨与人类的关系5

三、医学蜱螨的形态特征与分类7

(一)形态特征7

(二)分类14

四、蜱螨与人类疾病16

(一)蜱螨对人体的危害16

(二)蜱螨与病原体的关系16

(三)蜱螨媒介传病方式17

(四)传播媒介的判定17

(五)蜱螨媒性疾病18

(六)蜱螨源性疾病20

(七)蜱螨与疾病的研究进展和展望20

(一)生活史22

五、医学蜱螨的生物学22

(二)生殖23

(三)细胞遗传24

(四)孳生场所27

(五)食性和侵寄宿主28

六、蜱螨性疾病的流行病学29

(一)基本环节29

(二)两个因素29

(三)流行特征30

(一)病程发展的规律性31

七、蜱螨性疾病的临床特征和诊断31

(二)蜱螨性疾病的诊断32

八、蜱螨及蜱螨性疾病的防治35

(一)治疗35

(二)预防接种35

(三)蜱螨媒介的防制36

参考文献40

一、蜱类及其形态特征与鉴别43

(一)蜱类概述43

第二章蜱类与疾病43

(二)硬蜱的外部形态44

(三)软蜱的外部形态50

二、蜱类的内部结构及功用53

(一)消化系统53

(二)呼吸系统54

(三)循环系统55

(四)神经系统和感觉器55

(五)生殖系统56

(一)硬蜱科57

三、中国重要医学蜱类(种类、分布、宿主及医学重要性)57

(二)软蜱科63

四、蜱类生物学63

(一)生活习性63

(二)个体发育和生活史63

(三)蜱类的宿主型64

(四)蜱类的耐饥能力和寿命64

(五)侵及宿主与吸血66

(六)季节消长和昼夜活动节律66

五、蜱类的地理分布和扩散活动67

六、医用蜱学的形成与发展68

(一)关于蜱类和蜱媒疾病发现的历史观69

(二)蜱媒疾病研究的几个主要发展阶段70

(三)蜱类感染、传播和贮存病原体的若干特点72

(四)结尾与展望73

七、蜱类与疾病75

(一)蜱媒脑炎75

(二)苏格兰脑炎83

(三)波瓦桑脑炎84

(四)凯萨努森林病85

(五)鄂木斯克出血热86

(六)蜱媒脑炎群其他病毒病87

(七)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88

(八)内罗毕绵羊病91

(九)伊塞克湖热91

(十)落基山斑点热91

(十一)北亚蜱媒斑点热93

(十二)钮扣热94

(十三)北昆士兰蜱媒斑疹伤寒95

(十五)阵发性立克次体病96

(十四)南非蜱媒立克次体病96

(十六)Q热97

(十七)兔热病98

(十八)莱姆病102

(十九)蜱媒回归热105

(二十)人巴贝虫病106

(二十一)人欧利希体病108

(二十二)蜱瘫109

(一)防制策略110

八、蜱类的防制110

(二)调查研究,掌握情况111

(三)防护措施111

(四)化学防制112

(五)其他防制措施113

九、蜱类的采集调查及标本保存和饲养114

(一)采集和调查方法114

(二)标本保存和饲养方法115

参考文献117

一、概述120

第三章革螨与疾病120

(一)成虫122

二、革螨的形态特征与鉴别122

(二)幼虫126

(三)第一若虫126

(四)第二若虫127

三、革螨的内部结构及功能127

(一)消化系统127

(二)呼吸和循环系统129

(四)生殖系统130

(三)神经、肌肉系统130

(五)排泄系统132

四、分类系统132

五、重要种类138

(一)厉螨科138

(二)巨刺螨科143

(三)皮刺螨科145

(一)生活史147

(二)生态类型147

六、革螨的生物学147

(三)食性148

(四)寿命与耐饿力152

(五)理化因素的影响153

(六)交配与受精156

(七)细胞遗传158

(八)生化分析164

(一)革螨性皮炎166

七、革螨源性与媒性疾病166

(二)流行性出血热169

(三)森林脑炎176

(四)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177

(五)立克次体痘179

(六)Q热180

(七)北亚蜱媒斑点热181

(八)土拉伦菌病181

(九)其他182

八、革螨的防制183

(一)饲养方法186

九、研究技术186

(二)标本的采集和制作187

(三)染色体研究技术188

(四)同工酶、蛋白质、糖和脂分析190

(五)游离氨基酸分析191

(六)对流免疫电泳测定革螨的食性192

(七)免疫荧光法193

(十一)杀螨试验194

(十)示踪原子法194

(九)电生理技术194

(八)电镜技术194

(十二)驱避试验195

(十三)聚合酶链式反应(PCR)195

参考文献197

第四章恙螨与疾病202

一、恙螨研究的历史、现状及进展202

二、恙螨的特征、形态与鉴别203

(一)特征203

(二)形态203

(一)我国恙螨的主要属209

三、我国恙螨主要的属和种类209

(三)鉴别209

(二)我国恙螨的主要种类210

四、恙螨的生物学214

(一)生活史214

(二)生态习性216

五、恙螨与疾病218

(一)恙虫病218

(二)流行性出血热227

(三)恙螨性皮炎229

(四)Q热229

(五)鼠型斑疹伤寒229

(六)弓形虫229

六、恙螨及其媒介性疾病的预防229

(一)流行病学侦察229

(四)个人防护措施230

七、标本采集、制作和饲养230

(一)标本采集230

(三)灭恙螨230

(二)灭鼠230

(二)标本制作231

(三)饲养232

参考文献234

第五章疥螨与疥疮238

一、疥螨与疥疮研究的历史、现状与未来238

二、疥螨的形态与结构239

(一)成虫239

(二)若虫240

(三)幼虫241

(四)卵241

三、疥螨的种类问题242

四、疥螨的生活史与生态243

(一)生活史243

(二)离体生态244

五、疥疮的发病机理、病理、临床表现及诊断与鉴别诊断247

(一)发病机理与病理247

(二)临床表现248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250

(一)流行周期252

六、疥疮的流行病学252

(二)流行因素253

(三)多发季节254

(四)发病年龄、性别与职业255

七、疥疮的防治255

(一)预防255

(二)治疗256

(一)半永久性标本制作法258

(二)永久性标本封片法258

八、标本制作258

参考文献259

第六章蠕形螨与疾病261

一、蠕形螨的形态特征与鉴别262

(一)分类地位262

(二)主要形态特征262

(三)人体寄生蠕形螨的鉴别特征265

二、内部结构及功能265

(一)消化系统265

(二)神经系统266

(三)生殖系统267

(五)内分泌系统268

(六)呼吸系统268

(四)肌肉系统268

三、生物学269

(一)生活史269

(二)寄生特性269

(三)摄食270

(四)环境温度和药物对蠕形螨的影响270

(五)活动与传播270

四、蠕形螨与疾病271

(六)生殖生物学271

(一)蠕形螨性酒渣鼻272

(二)蠕形螨性睑缘炎274

(三)蠕形螨性外耳道瘙痒症275

(四)蠕形螨病的防治279

参考文献280

第七章粉螨与疾病282

一、粉螨形态特征及鉴别282

(一)形态特征283

(二)分类鉴别293

二、粉螨的生物学312

(一)生活史312

(二)生境314

(三)温湿度的影响和季节消长316

(四)群落318

(五)光照319

(六)传播320

三、粉螨与疾病320

(一)粉螨性皮炎、皮疹320

(二)肺螨病321

(三)肠螨病326

(四)泌尿系螨病328

(五)粉螨过敏329

四、粉螨的防治333

(一)粉螨的毒力测定333

(二)干燥和通风防治粉螨335

(三)谷物保护剂防治粉螨335

(四)熏蒸剂防治粉螨336

(一)饲养337

五、粉螨的饲养、采集、保存和标本制作337

(二)采集、保存和标本制作338

参考文献341

第八章尘螨与疾病344

一、尘螨的研究进展344

二、尘螨形态344

三、常见螨种与地理分布345

(一)屋尘螨345

(二)粉尘螨345

四、尘螨的生活史348

(三)埋内宇尘螨348

(四)长嗜霉螨348

五、尘螨的生态350

(一)孳生场所350

(二)食性351

(三)温度351

(四)湿度351

(一)尘螨的抗原性352

六、尘螨与疾病352

(七)螨类群落352

(五)光照352

(六)散布352

(二)尘螨过敏性哮喘353

(三)尘螨过敏性鼻炎355

(四)尘螨性皮炎356

七、尘螨过敏性疾病的诊断356

(一)询问病史356

(三)实验室检查357

(四)特异性过敏原的体内检查357

(二)查体357

(五)特异性过敏原的体外试验358

(六)特异性过敏原的环境调查360

(七)尘螨过敏性疾病的鉴别诊断360

八、尘螨过敏性疾病的治疗361

(一)特异性治疗361

(二)非特异性治疗363

(三)西药预防364

(四)中药预防与治疗364

九、尘螨的环境防治365

十、尘螨的采集、保存、标本制作和饲养366

参考文献367

第九章蒲螨和其它螨类369

一、蒲螨369

(一)形态结构369

(二)生物学特性370

(三)致病371

(四)分布与流行371

二、跗线螨372

(一)跗线螨研究简史372

(五)防治372

三、甲螨375

四、肉食螨375

参考文献377

附录(一)378

英(拉丁)汉对照索引378

附录(二)388

汉英(拉丁)对照索引388

索引参考文献395

(二)谷跗线螨732

1995《蜱螨与人类疾病》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孟阳春等主编 1995 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应用蜱螨学(1989 PDF版)
应用蜱螨学
1989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中国经济昆虫志 第十五册 蜱螨目 蜱总科(1978年8月第1版 PDF版)
中国经济昆虫志 第十五册 蜱螨目 蜱总科
1978年8月第1版
中国经济昆虫志 第十七册 蜱螨目 革螨股(1980年3月第1版 PDF版)
中国经济昆虫志 第十七册 蜱螨目 革螨股
1980年3月第1版
人类染色体与疾病(1978 PDF版)
人类染色体与疾病
1978 重庆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人类遗传与遗传疾病(1989 PDF版)
人类遗传与遗传疾病
1989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蜱螨分科手册(1981 PDF版)
蜱螨分科手册
1981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人体疾病与麻醉(1994 PDF版)
人体疾病与麻醉
1994 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
中国经济昆虫志  第17册  蜱螨目  革螨股(1980 PDF版)
中国经济昆虫志 第17册 蜱螨目 革螨股
1980 北京市:科学出版社
中国经济昆虫志  第15册  蜱螨目  蜱总科(1978 PDF版)
中国经济昆虫志 第15册 蜱螨目 蜱总科
1978 北京:科学出版社
中国经济昆虫志  第39册  蜱螨亚纲·硬蜱科(1991 PDF版)
中国经济昆虫志 第39册 蜱螨亚纲·硬蜱科
1991 北京:科学出版社
类与疾病概论(1983 PDF版)
类与疾病概论
1983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人类疾病生物化学(1988 PDF版)
人类疾病生物化学
1988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人类疾病动物模型(1989 PDF版)
人类疾病动物模型
1989 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
中国蜱螨概要(1989 PDF版)
中国蜱螨概要
1989 北京:科学出版社
蜱螨学(1988 PDF版)
蜱螨学
1988 重庆:重庆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