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素质学》求取 ⇩

引论1

第一章职工素质学是一门科学1

第一节职工素质学的演进和意义1

一 职工素质学的演进1

二 职工素质学的意义5

第二节职工素质学的研究对象7

一 职工素质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8

二 职工素质学的特征11

第三节职工素质学的研究方法15

一 研究职工素质学的基本原则15

二 职工素质学的研究方法17

第二章职工素质的内涵和功能22

第一节职工素质的内涵22

一 思想道德素质23

二 科学文化素质28

三 专业技能素质30

四 管理知识31

五 身体素质34

六 个性心理素质35

第二节职工素质的组合39

一 职工素质的个体组合39

二 职工素质的群体组合39

第三节职工素质的功能42

一 相互补偿42

二 增加价值43

三 超越现实44

四 影响未来46

第三章职工素质的形成48

第一节遗传因素48

一 遗传因素为职工素质发展提供了物质前提49

二 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在形成职工素质中的作用49

三 遗传素质不起决定作用51

第二节社会教育53

一 教育是人的素质形成的重要因素54

二 职工教育是形成职工素质的重要途径55

三 思想政治教育是形成职工素质的保证58

第三节家庭熏陶59

一 家庭熏陶对职工素质形成有重要影响60

二 家庭教育是人的素质形成的必经阶段62

三 职工的家庭环境影响自身素质的发展65

第四节自主性因素67

一 自主性因素的含义67

二 人的素质发展中自主性的表现68

三 充分发挥自主性提高自身素质71

第四章素质与创造73

第一节创造活动的过程及其特点73

一 激发阶段73

二 准备阶段75

三 尝试阶段76

四 领悟阶段78

五 验证阶段79

第二节创造活动对职工素质的要求80

一 创造活动对职工文化技术素质的要求80

二 创造活动对职工智力性心理素质的要求83

三 创造活动对职工非智力性心理素质的要求92

四 创造活动对职工道德素质的要求96

第三节企业创造环境的形成99

一 设立相应的组织机构99

二 围绕创造开展经常性和多样性的活动101

三 建立创造发明奖励制度102

四 形成良好的创造心理保护气候102

第五章职工素质与企业技术素质104

第一节职工素质与企业技术素质的内在联系104

一 企业技术素质104

二 职工素质同劳动工具的关系107

三 职工素质同劳动对象的关系109

第二节职工素质与企业技术素质的初步分析114

一 企业技术素质的现状及趋势114

二 职工知识和经验形态素质的现状分析119

第三节实现职工素质与企业技术素质的有机结合122

一 数量上实现有机结合122

二 质量上实现有机结合126

三 时间上实现有机结合128

四 结合的形式131

第六章职工素质与企业管理素质133

第一节职工素质与企业管理素质的内在联系133

一 企业管理素质133

二 职工素质与现代管理思想的关系134

三 职工素质与企业管理组织的关系136

四 职工素质与现代管理方法的关系137

五 职工素质与现代管理手段的关系139

第二节职工素质与企业管理素质的现状分析140

一 新时期企业管理的新格局140

二 职工管理素质与企业管理现状不适应143

第三节实现职工素质与企业管理素质的有机结合147

一 实现时间上的有机结合148

二 实现空间上的有机结合149

三 实现质量上的有机结合150

四 实现数量上的有机结合153

五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建立民主管理制度154

第七章职工素质的管理156

第一节职工素质管理的意义156

一 加强职工素质管理有利于促进企业素质提高157

二 加强职工素质管理有利于发挥职工素质整体功能158

三 加强职工素质管理有利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159

第二节职工素质管理的原则159

一 管用统一原则160

二 系统原则161

三 激励原则162

四 能级原则164

第三节职工素质管理的方法165

一 职工素质全面管理166

二 职工素质全过程控制167

三 人才流动168

四 建立职工素质卡片169

五 建立职工素质档案170

六 职工素质的信息和电子计算机管理171

第八章职工素质补偿(一)175

第一节 职工素质补偿的含义175

第二节职工素质补偿的意义179

一 职工素质的补偿是社会主义企业的重要特征之一179

二 职工素质的补偿是为了适应竞争的需要181

三 职工素质补偿是推行技术进步的基础182

四 职工素质补偿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条件184

第三节职工素质补偿的原则186

一 定向原则186

二 个性原则188

三 递增原则189

四 多样原则190

五 整体原则190

第九章职工素质补偿(二)192

第一节职工素质补偿的内容192

一 确定补偿内容的量度192

二 生理补偿193

三 心理与精神补偿196

四 技能补偿199

第二节职工素质补偿的方法203

一 在职补偿法203

二 脱产补偿法207

第十章职工素质的测定208

第一节职工素质测定的意义208

一 有利于对职工素质科学化的管理208

二 有利于促进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210

第二节职工素质测定的方法211

一 功能测定法212

二 智力测验法215

三 实际观察法219

四 气质测验法221

五 综合考核法223

附录:《测测你的气质》227

后记231

1987《职工素质学》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陈章相,潘盛朗主编 1987 北京:科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