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电路的电磁兼容性》求取 ⇩

目 录1

第一章 电磁兼容性概论1

1.1什么叫电磁兼容性1

1.2干扰源及干扰传递途径3

1.3 电磁兼容性设计10

第二章 “四套法”电路接地系统14

2.1 电子设备为什么要接地14

2.2.2接地方式的讨论15

2.2.1 公共地阻抗的影响15

2.2接地设计应考虑的问题15

2.2.3安全性考虑20

2.2.4机壳抗干扰措施21

2.3 “四套法”电路接地系统22

2.3.1 “四套法”电路接地系统总体示意图22

2.3.2 “三套法”电路接地系统23

2.3.3其它型式的接地系统24

2.4各种接地系统的实例25

3.1 单元电路的接地——单点接地30

第三章 电子系统的接地30

3.2多级电路的接地34

3.3低电平电路屏蔽层的接地38

3.3.1双层屏蔽的双绞线38

3.3.2多层隔离变压器38

3.4接地环及去除方法39

3.4.1接地环39

3.4.2去除接地环的方法40

3.5高频电路的接地——多点接地42

3.6.2 电缆屏蔽层的最佳接地点46

3.6信号电缆的屏蔽接地46

3.6.1低频电缆屏蔽层的接地46

3.6.3低频屏蔽电缆的各种接地方式48

3.6.4放大器电路之间的电缆连接51

3.6.5 高频时电缆的屏蔽接地51

3.7信号电路屏蔽罩的接地52

3.7.1信号电路屏蔽罩的最佳接地点52

3.7.2双层屏蔽罩的接地53

3.7.3印制电路屏蔽罩的接地54

3.8自动转换接地的方法55

3.9热敏信号传感器的接地方式56

3.10噪声源的接地58

3.11金属件的接地59

3.11.1 底板上地电位的示意图59

3.11.2地阻抗的计算60

3.11.3金属件地的设计要求61

3.11.4机架的接地方式62

3.11.6带分机抽斗和机门的机柜接地方式63

3.11.5 电缆槽——机柜的接地方式63

3.11.7盖板的正确接法64

3.12安全接地65

3.12.1保护接地65

3.12.2保护接零65

3.12.3 防雷保护67

3.13接地装置68

3.13.1几种常用的接地装置68

3.13.2接地桩设计举例70

第四章 电路的几种抗干扰技术72

4.1 逻辑电路的印制电路72

4.1.1 高速印制电路的电性能及其有关结构要素72

4.1.2介绍一种高频印制电路图的设计方法—分界线法80

4.2 电感性负载的瞬态抑制82

4.2.1 晶体管控制的电感性负载的瞬态抑制83

4.2.2继电器和接触器电弧火花的抑制83

4.2.3 小型电动机电刷火花的瞬态抑制87

4.3 冲击性电流负载的瞬态抑制88

4.4交流电源—开关—电动机系统的抗干扰90

4.5可控硅及饱和扼流圈干扰的抑制93

4.5.1可控硅干扰的抑制93

4.5.2可控硅调压器对电网干扰的抑制93

4.5.3饱和扼流圈干扰的抑制95

第五章 电源电路的噪声抑制96

5.1 开关型电源产生噪声干扰的原因及解决办法96

5.1.1噪声干扰产生的原因96

5.1.2抑制噪声干扰的措施99

5.2整流滤波电路的接地方式102

5.2.1单路整流滤波电路的接地方式104

5.2.2多路整流滤波电路的接地方式105

5.2.3三相电源整流滤波电路的接地方式105

5.3电源变压器的接地与屏蔽107

5.3.1 电源变压器接半波整流电路107

5.3.2 电源变压器接全波整流电路107

5.3.3 强干扰情况下电源变压器的屏蔽措施108

5.4.2多级电路的滤波109

5.4.1交、直流电源线的屏蔽方法109

5.4电源连接线的抗干扰措施109

5.4.3直流电源线的抗干扰结构111

5.4.4集成电路电源的布线112

5.5直流电源冲击负载电容去耦的计算方法113

5.6电子管灯丝电路的抗干扰措施114

5.6.1产生干扰原因的分析114

5.6.2消除干扰的措施115

5.6.3示波管灯丝电路的接地方式116

6.1.1 电阻器的性能117

第六章 无源元件及电路布局117

6.1电阻器117

6.1.2电阻器的噪声118

6.2电容器121

6.2.1电容器的频率特性121

6.2.2几种常用电容器的性能124

6.3电感器127

6.4电路布局130

6.4.1电路布局的原则130

6.4.2电路布局分析举例133

第七章 导线和电缆138

7.1双股绞合线138

7.2屏蔽线141

7.2.1几种常用的屏蔽线143

7.2.2几种屏蔽线的耦合阻抗曲线147

7.2.3电缆屏蔽层的接地方法147

7.2.4屏蔽线的抗干扰有效性计算方法152

7.3.1圆导线—接地面154

7.3几种传输线的参量计算式154

7.3.2微带155

7.3.3平行圆导线156

7.3.4平行扁线157

7.3.5 同轴电缆157

7.3.6接地面—扁线—接地面158

7.4几种连接线的串音性能比较159

7.5.1电路配线162

7.5配线方式162

7.5.2印制板配线163

7.5.3电缆和连接器配线164

第八章 屏蔽的原理及设计167

8.1概论167

8.1.1波阻抗与特性阻抗168

8.1.2吸收损耗(A)170

8.1.3反射损耗(R)171

8.2屏蔽有效性设计方法172

8.2.1 屏蔽设计的内容及指标表示172

8.2.2屏蔽有效性设计方法之一—计算法174

8.2.3屏蔽有效性设计方法之二—诺模图法175

8.2.4屏蔽有效性设计方法之三—查表法180

8.3屏蔽材料的选择182

8.3.1 电场屏蔽材料的选择原则182

8.3.2磁场屏蔽材料的选择原则182

8.3.3屏蔽材料及屏蔽体厚度的快速设计183

8.4屏蔽体的金属喷涂技术184

8.5接缝和衬垫的考虑186

8.6.1波导管干扰衰减器191

8.6通风孔的屏蔽处理191

8.6.2通风孔蜂房结构的设计193

8.6.3通风孔穿孔板的设计194

8.6.4通风孔栅网196

8.6.5 面板上元件通孔的处理196

8.7屏蔽有效性的测量方法198

8.7.1 电缆之间干扰衰减量的测量198

8.7.2MIL屏蔽有效性测量法198

主要参考文献202

1982《电子电路的电磁兼容性》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吴本炎著 1982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电磁理论讲义  工程师用简明教程(1980 PDF版)
电磁理论讲义 工程师用简明教程
1980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电磁兼容技术( PDF版)
电磁兼容技术
电磁兼容性设计手册( PDF版)
电磁兼容性设计手册
无线电电子系统电磁兼容性参数规范手册(1999 PDF版)
无线电电子系统电磁兼容性参数规范手册
1999
无线电电子系统电磁兼容性参数规范手册(1999 PDF版)
无线电电子系统电磁兼容性参数规范手册
1999
无线电电子系统电磁兼容性参数规范手册(1999 PDF版)
无线电电子系统电磁兼容性参数规范手册
1999
舰船电磁兼容性(1992 PDF版)
舰船电磁兼容性
1992 第六机械工业部第七研究院第七一四研究所
电磁兼容性原理与技术( PDF版)
电磁兼容性原理与技术
电子工业部第十四研究所
电磁兼容性技术简介(1981 PDF版)
电磁兼容性技术简介
1981
电子电路的容差设计( PDF版)
电子电路的容差设计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情报资料室
电磁兼容( PDF版)
电磁兼容
广播电视业务的电磁兼容技术(1993 PDF版)
广播电视业务的电磁兼容技术
1993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电磁干扰与兼容(1991 PDF版)
电磁干扰与兼容
1991 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
电磁兼容性结构设计(1990 PDF版)
电磁兼容性结构设计
1990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无线电电子设备电磁兼容性参数测量(1988 PDF版)
无线电电子设备电磁兼容性参数测量
1988 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