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技术史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1991》求取 ⇩

前言[吴达才]1

在中国科学技术史学术讨论会上的讲话[武衡]3

科技史战略10

科学技术史与爱国主义[冯玉钦]10

中国科学技术史的编辑任务要尽早确定下来[杨荫达]16

科学技术史研究应以科学精神为指导[王化君]19

科学技术史在我国应当全面纳入正轨[张家治]23

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和促进科学技术史的研究和撰著[高春梅]28

科学技术进步与社会环境[黄锦库]34

科学技术发展的基本趋势[季子林][王树恩]39

修志写史是科技成战线的一项基本建设[邢景文]54

科技史理论60

科学史和历史科学[席泽宗]60

科学史的学科地位[周嘉华]70

自然科学史研究中的取向问题[章士嵘]78

自然科学史特色[王至堂]87

研究科学史理论问题的途径[刘珺珺]92

试论科学史研究的方法论原则[邢润川][李铁强]101

论科学史学科体系结构[邢润川][叶磊][孔宪毅]113

科学史的对象与结构[陈光]127

爱因斯坦的启示:科学史的新体系[朱亚宗]141

科学史学科体系结构初探[吴琼兵]153

论科学社会史的地位及研究内容[宋子良]161

科学史功能域概念的界定与特征[成素梅][张跃进]170

论科学史的功能[邢润川][孔宪毅]177

科学技术史的教育功能[王树恩]191

恩格斯研究科学思想史的基本原则[林德宏]201

科学思想史的任务[姚晓波]211

科学思想史研究的现实意义[励志刚]216

研究科学发展历史转折时期的科学思想[郭金彬]220

中国科学思想史研究的若干基本理论问题[周翰光]228

从数学发展史看数学发展的动力[薛迪群]236

论现代科学史研究中的科学视角[贾杲]246

科学史、科学学的分化与协同[王续琨][乔德健]258

科学历史的社会学建构:过程与最近发展[赵万里][李三虎]271

地方科技史志282

论中国科技史志研究的社会动因、动向及效益[宋培贤]282

论志德[邢景文]290

中国方志中的图学思想述论[刘克明]296

必须重视上海科技史志的编纂工作--兼析上海科技史志编纂工作的特殊性[陈敬全]309

编写全国地方科技史势在必行[张维学]316

积极开展福建科学技术史的研究[陈俱]319

关于编撰河南科技史的几个理论问题的思考[徐悦仁]327

从沧州地区科技发展史看科学技术转变为生产力的形成机制[吴荣勋]330

关于“科技史志学”的几个理论问题--谈“精神生产科学和科技史志学”[苏刚]337

试析“三论”对科学技术志的渗透[宋培贤]343

编写地方科技史的若干问题[丁学超]350

科学技术史355

中国古代农时观初探[赵敏]355

中国化学史模拟实验研究方法的意义和评价[孟乃昌]363

河北古代科学家及其在数学天文学上的成就[张志贤]370

应县木塔避雷机制实验测试[丁士章][赵利华]378

雷击的选择性与中国古建筑避雷[杨型健][高策][孟奋基]383

中国古车的类型与研制史初探[史建玲]392

自然科学史是敦煌学中的重要学科体系[王进玉]400

山西古代盐铁史考略[丁福让][钟春兰]405

古希腊的数学观[毛建儒]416

数学发展的美学视角[杨忠泰]423

宗教对科学作用的历史分析[王秦俊][雷丽君]432

潜科学与科学史[董驹翔]438

1993《中国科学技术史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1991》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冯玉钦,张家治主编 1993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