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题解》求取 ⇩

1.汉字形体演变主要经过1

的阶段及演变的趋势1

2.甲骨文及其字形特点1

3.金文及其字形特点1

目录1

4.大篆、小篆及其字形特点2

5.隶书及其字形特点3

6.楷书及其与隶书的区别3

书的名称和顺序解释的异同4

7.六书及班固、郑众、许慎对六4

8.解释许慎给六书每一“书”下的定义5

9.象形字的种类及其特点6

10.象形造字法的优点和局限性6

11.指事字的种类及其特点7

12.会意字的种类及其特点8

13.会意字与象形字、指事字的区别8

14.形声字的种类8

17.形声字意符的作用9

15.形声字与会意字的区别9

16.形声字声符的作用9

18.辨识形声字的本义10

19.说明下列各字属于“六书”中的哪一书11

20.古今字及其产生的原因12

21.古字和今字的关系13

22.找出下列各句中的古14

字,并写出相应的今字14

23.什么是通假字15

25.通假字与古今字的区别16

24.通假字的条件16

26.学习通假字知识对于阅读古书的用处17

27.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18

并写出与之相应的本字18

28.什么是异体字19

29.产生异体字的原因19

30.找出下列各句中的异体字,20

并写出与之相应的本体字20

31.繁简字及繁简字的对应关系21

的不同意义,如果繁简字22

的读音不同,标明其读音22

33.什么叫单音词、复音词22

32.说明下列各组繁简字在古代22

34.单音词向双音词发展的方式23

35.单音词向双音词发展的重要意义23

36.说明下列各句加“——”的部分是两个单音词还是一个双音词,并解释其意义24

37.什么叫双音节单纯词26

39.联绵词的分类27

38.什么叫联绵词27

40.联绵词的特点28

41.找出下列各句的联绵词,并说明其意义28

42.什么叫叠音词30

43.叠音词的分类30

44.叠音词的特点30

45.叠音词和两个单音词重叠的区别31

46.分辨下列加“·”部分是叠音词还是单音词重叠使用,并解释其意义及词性32

词的构词方式及意义34

47.说明下列各句中加“·”34

48.什么叫偏义复词36

49.指出下列各句中的偏义复词并加以解释36

50.古今词义之间的关系38

51.比较下列各句中加“·”39

的词,说明古今不同的意义39

52.什么叫词的本义和引申义41

53.词义引申的方式42

54.如何辨认词的本义42

“·”的词的本义,并说明该词在句中用的是本义还是引申义43

55.根据《说文解字》找出下列各句中加43

56.词义的扩大、缩小和转移45

57.将下列各句中加“·”的词的意义和今义对比,说明它们词义的变化是扩大、缩小还是转移46

58.什么叫同义词48

59.辨析下列各组同义词48

60.结合上下文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的词52

61.人称代词“我”“吾”的区别55

62.第三人称代词“之”“其”的活用56

63.人称代词复数的表示法57

64.辨别下列各句中加“·”的词是第几人称代词,并说明在句中作什么成分58

65.说明下列各句中加“·”的词属于哪种指示代词,在句中作什么成分60

66.说明下列各句中的尊称和谦称62

67.解释下列各句中特殊指示代词65

“者”、“所”的用法65

68.解释下列各句中“所”66

跟介词相结合的用法66

69.说明下列各句中加“·”的词属于哪67

类副词,并解释其意义67

和否定性无定指代词的区别70

70.“莫”、“无”、“毋”作否定副词70

71.介词在句中的作用71

72.介词“於(于)”的主要用法71

73.介词“以”的主要用法74

74.介词“为”的主要用法76

75.说明下列各句中加“·”77

的介词的用法和意义77

76.兼词“诸”、“焉”的用法78

77.连词“而”的主要用法79

78.说明下列各句中加“·”81

的连词的用法和意义81

79.“与”作连词和介词的区别82

80.结构助词“之”的主要用法83

81.说明下列各句中加“·”的词是哪86

类助词,并说明其作用86

82.“者”作助词和作88

特殊指示代词的区别88

83.什么叫实词活用90

84.辨别名词用如动词的依据91

85.辨别形容词用如动词93

86.辨别动词和形容词用如名词94

87.辨析下列各句加“·”的词的活用95

88.什么叫使动用法97

89.动词使动用法的特点97

90.动词使动用法的分类98

92.动词的使动用和动100

词的一般用法的区别100

91.关于动词使动用的翻译100

93.形容词使动用法的特点102

94.形容词用如动词和形容词102

使动用的区别102

95.名词使动用法的特点103

96.什么叫意动用104

97.形容词意动用法的特点105

99.名词意动用法的特点106

义上去判断106

别哪二者的区别要从整句的意106

98.形容词使动用和形容词意动用的区106

100.名词意动用法和107

名词使动用法的区别107

101.说明下列各句加“·”的词属于哪一种活用,并说明其活用后的词义108

102.为动用法及其种类109

103.辨析下列各句中出现的为动用法111

104.名词作状语及其种类112

词,并具体解释其用法及意义116

106.找出下列各句中活用的实116

词,并说明其用法及意义116

105.找出下列各句中作状语的名116

107.数词在句中可充当的成分119

108.基数词的特点120

109.分数的表示法120

110.约数的表示法121

111.虚数的表示法122

112.宾语前置的种类123

个前置了,哪个没有前置124

113.说明下列各句中的疑问代词宾语哪124

114.辨别下列各句中的疑问代词哪个125

是前置宾语,哪个不是前置宾语125

115.疑问代词作动词的宾语前置例释126

116.疑问代词作动词的宾语前置同127

作介词的宾语前置的区别127

117.分析下列各句中宾语前置的特点128

118.否定句代词作宾语前置例释129

119.解释下列各句中宾语前置的特点131

表示强调的宾语前置例释132

120.借助助词“之”、“是”132

121.“唯(惟)……之(之为)……”、134

“唯(惟)……是……”句例释134

122.介词“以”的宾语前置例释135

123.谓语前置及其种类136

124.解释下列各句的谓语前置137

125.定语后置及其条件137

126.解释下列各句的定语后置138

127.什么叫判断句?举例说明140

128.辨析下列各句哪个是141

判断句,哪个不是判断句141

129.判断句例释143

130.被动句及其种类145

131.被动句式例释146

132.习惯句式及其特点149

133.“如……何”、“若……何”、150

“奈……何”句式的意义及特点150

“奈……何”句式举例151

134.“如……何”、“若……何”、151

135.“……孰与…”句式的152

意义及特点152

136.“何……为”、“何以(奚以)……153

为”句式的意义及特点153

137.“何……为”、“何以153

(奚以)……为”句式举例153

138.“不亦……乎”、“不乃……也”、154

“况……乎”句式举例154

139.“岂……哉乎、耶、邪”、“宁……乎”、“安……哉”句式举例155

140.“无乃……乎”、“得无……乎”156

句式举例156

141.“……有以……”、“……无以……”句式举例158

142.“有所……”、“无所……”159

句式举例159

143.“何(奚、安)……所”句式举例160

144.韵例及《诗经》韵例的分析161

145.韵在句中的位置161

146.韵在一章中的数目163

147.韵脚相互的距离164

148.《鄘风·柏舟》一章韵例分析166

149.《王风·君子于役》一章韵例分析166

150.《小雅·节南山》三、167

五、八章韵例分析167

151.韵部及古韵部168

152.古韵部归纳概括的方法168

153.古韵的分部170

154.王力先生的古韵三十部韵目170

155.合韵及其与换韵的区别171

156.“叶音”说及对“叶音”说的批判173

157.古体诗及其特点174

158.五言古体诗及其特点175

159.七言古体诗及其特点175

160.近体诗及其特点176

161.四声、平仄及对仗176

162.诗韵178

163.律诗的“联”与“黏”180

165.五言律诗的四种平仄格式及诗例182

164.五言律诗的格律特点182

166.七言律诗的格律特点184

167.七言律诗的四种平仄格式及诗例184

168.绝句及绝句的种类和特点186

169.“孤平”与“拗救”187

170.拗救的种类187

171.关于“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188

172.写出下面两首五言律诗的平仄格式;该平而仄或该仄而平处用“·”标出;对其中的“拗救”做具体说明189

173.写出下面两首七言律诗的平仄格式;该平而仄或该仄而平处用“·”标出;对其中的“拗救”做具体说明190

174.词牌及词牌同词题的关系191

175.词的片192

176.单调、双调、三叠、四叠192

177.词韵193

178.词的押韵与诗的押韵的区别194

179.词的句式与诗的句式的区别194

180.词调的分类及其特点195

181.词的摊破、减字与偷声196

182.词谱与词谱的描写196

183.工具书及使用工具书的必要性197

184.工具书的种类198

185.字典、词典的特点198

186.目录、索引的特点199

187.类书、政书的特点199

188.图、表的特点200

189.直音法及其局限性200

190.反切及其原理201

191.将下列反切的被切字读音201

分别填入括弧内201

192.《说文解字》的作者及内容202

193.《说文解字》的释字体例203

194.《康熙字典》的作者及内容203

195.《康熙字典》的释字体例204

196.结合下例说明《康熙字典》204

释字的体例204

197.《康熙字典》中常见的变形部首205

说明应查《康熙字典》的哪一部206

198.写出下列各字的部首,并分别206

199.《字典考证》的作者及内容207

200.《中华大字典》的编者及其内容208

201.《辞源》、《辞海》的编者208

及其编排体例和解释体例208

202.修订的《辞源》和《辞海》的分工209

写明下列成语的出处及意义210

204.查《辞源》或《辞海》,210

注音和释义等方面有哪些改进210

203.修订的《辞源》、《辞海》在210

205. 查《辞海》(修订本),注明下列各词的意义,并给词中加“·”的字标音211

206.几部查检文言虚词的工具书213

207.查《词诠》,写明下列各字在214

第几卷、第几页、有几条解释214

208.《经籍?诂》的编者及体例214

209.《诗词曲语辞汇释》的作者及内容215

210.《佩文韵府》的编者及体例215

212.《太平御览》、《册府元龟》216

的编者及体例216

211.《联绵字典》的编者及内容216

213.《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的编者及体例217

214.《中国丛书综录》的内容体例218

215.《十三经索引》的编者及体例218

216.查《十三经索引》,219

写明下列各句的出处219

217.古书注释及了解古书注释的必要性220

218.什么叫注疏221

219.《十三经注疏》的目录和注疏人222

220.清代《十三经新疏》223

的目录和注疏人223

221.什么叫音义224

222.结合《诗经·邶风·北风》第一章224

的注释,具体说明注释的体例224

223.给《诗经·邶风·北风》第一章的注226

释加标点(注释见上题)226

224.什么叫集解227

225.结合《诗经·魏风·伐檀》第一章的注释,说明古书释文的方式227

226.古书注释常用的术语230

227.给下列各句的古注加标点,并具体233

解释古注中的术语233

228.古今句读的概念与异同236

229.句读断错的原因237

230.断句应注意的问题238

231.古文今译的必要性241

232.古文今译的方法241

233.古文今译应该注意242

古代字、词的特点242

234.古文今译应注意古今语法的不同246

235.古文今译应该注意古人249

的修辞方式和修辞用语249

236.古文今译应该注意古代文化常识251

237.古文今译应该注意文章的逻辑性252

238.古文今译应该注意253

用词准确语句通顺253

239.具体说明下列译文中的错误256

240.翻译下面的古文,并说明257

画线处翻译时应注意的问题257

1985《古代汉语题解》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丁贞蕖主编 1985 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古代汉语(1987 PDF版)
古代汉语
1987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古代汉语》译解( PDF版)
《古代汉语》译解
《古代汉语》译解编写组出版
古代汉语习题集(1989 PDF版)
古代汉语习题集
1989 北京:学苑出版社
古代汉语自学百题(1985 PDF版)
古代汉语自学百题
1985 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
古代汉语习题集(1986 PDF版)
古代汉语习题集
1986 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古汉语千题例解(1987 PDF版)
古汉语千题例解
1987 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现代汉语千题解(1987 PDF版)
现代汉语千题解
1987 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古代汉语习题问答(1986 PDF版)
古代汉语习题问答
1986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古代汉语复习题解(1986 PDF版)
古代汉语复习题解
1986 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
古代汉语(1990 PDF版)
古代汉语
1990 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
《古代汉语》习题集(1984 PDF版)
《古代汉语》习题集
1984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古代汉语多类型题解(1989 PDF版)
古代汉语多类型题解
1989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语文基础知识实用辞典(1988 PDF版)
语文基础知识实用辞典
1988 北京:对外贸易教育出版社
古汉语知识专题讲解(1990 PDF版)
古汉语知识专题讲解
1990 职工教育出版社
现代汉语题解辞典(1990 PDF版)
现代汉语题解辞典
1990 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