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雅堂诗钞》求取 ⇩

横传1

詠史(一百零二首)3

冬夜读史有感(二十首)46

登雨花台吊太平天王(四首)50

莫愁湖吊粤军战死者墓(一首)51

谒明孝陵(一首)52

秦淮(一首)52

秋风亭吊镜湖女侠(一首)53

苏小墓(一首)53

孤山(一首)54

西湖游罢以书报少云并系以诗(一首)54

沪上逢陈楚楠(一首)55

壬子十月十日(一首)55

过新亭(一首)56

闻张振武之狱(一首)56

晓渡扬子江(一首)57

南海(一首)57

煤山吊明怀宗(一首)58

万牲园吊彭烈士(一首)58

东长安街吊三烈士(一首)59

出居庸关(一首)59

张家口(一首)60

至阴山之麓怅然而返(一首)60

石家庄吊吴大将军禄贞(一首)62

广武山(一首)62

虞祠(一首)63

京汉道中展读史记拉杂得诗(四首)63

登大别山谒禹王宫是辛亥激战之处弹痕犹在(一首)64

登黄鹤楼(一首)64

黄花祭(一首)65

刺虎行(一首)65

大风雨中渡饮马河(一首)66

出关(四首)66

吉林吊熊成基烈士(一首)67

读报(二首)67

一、奇男子68

二、张蛮子68

癸丑十月十日(一首)69

松花江晚眺(一首)69

朔风(一首)69

夜入山海关(一首)70

一电(四首)70

展庄啸谷墓(一首)71

法源寺看丁香(一首)72

游南苑(一首)72

狂歌示陈彦侯陈召棠(一首)72

柴市谒文信国公祠(四首)73

寄少云(四首)74

寄林南强(一首)75

燕京杂诗(八首)75

郁郁(一首)77

北望(一首)77

关中纪游诗(二十七首)79

宁南春望(一首)86

春人(一首)87

过故居有感(一首)87

春日谒延平郡王祠(一首)87

延平王祠古梅歌(一首)89

柳絮(一首)91

城南杂诗(十二首)91

城东杂诗(七首)94

春树曲(一首)96

中秋(四首)98

半月楼(一首)98

哭林痴仙(一首)99

西风(一首)99

迁葬闲散石虎墓(一首)99

海滨夜宿(一首)100

寒鸦叹(一首)100

丁巳元旦(一首)100

杂诗寄林南强(四首)101

端午吊屈平(一首)102

哭赖悔之(一首)102

八卦山行(一首)102

台中感旧(一首)103

秋日偕少云游海会寺(四首)103

剑潭(一首)104

圆山贝塚(一首)104

淡水水源地是世界第三泉诗以纪之(一首)105

碧潭(四首)105

卜宅(一首)106

夜游剑潭(一首)106

八月二十七日观台北祀孔有感(一首)107

宿白云寺示同游李石鲸(一首)107

落花(一首)108

次韵和林文访冬日感事(一首)108

次韵和文访并示同社(一首)108

次韵和志圆法师(一首)108

送志圆法师归南海(一首)109

题陆丹林红树室图(一首)109

赠施乾(一首)109

寄魏润庵(一首)111

宿栖云岩(一首)111

秋日寄李耐侬北京(一首)112

次韵和林菽庄先生九日登太仓山(一首)112

东游杂诗(四十首)112

寄怀胡南溟(一首)122

新店洪水(一首)123

次韵答香禅见寄(一首)123

甲子除夕(四首)123

寄蔡北仑西湖(一首)124

大屯山积雪(一首)125

自春徂夏久雨连绵蛰居小庐抑郁殊甚(一首)125

别台北(一首)125

台南(一首)125

安平(一首)126

登赤嵌城(一首)126

题郑香圃画兰(一首)126

题洪铁涛深山读书图(一首)127

题荷人约降郑师图(一首)127

迎春门远眺(一首)127

哭蒋渭水(一首)128

归乡养病忽忽二年复有金陵之行留别台南诸友(一首)128

此行(一首)128

马江夜泛(一首)129

闽中怀古(三首)129

厦门秋感(一首)130

中秋夜登鼓浪屿山(一首)130

鹿泉(一首)131

万石岩(一首)131

鹭门秋思(四首)132

汕上感怀(二首)132

携春归乡留别厦中诸友(一首)133

澄台观海(一首)133

斐亭(一首)134

三日节(一首)134

曾鹤生过访忽风雨骤至口占(一首)134

送林景商归鹭门(一首)134

题吕厚庵遗诗(一首)135

题洪逸雅画兰帖(二首)135

九日(一首)135

吊林义士昆冈(一首)136

题扇(二首)136

开山宫(一首)137

自题小照(一首)137

东风(一首)138

上岩(一首)138

火山观出火穴(一首)138

正月十六日谒延平郡王祠率成(一首)139

送林拱辰赴鹿港(一首)139

埔里社(四首)139

五溪社兄寿令尊翁七秩(六首)140

题谢颂臣先生科山生圹(八首)141

梅花香里拜延平—评连横的「剑花室诗集」144

1982《连雅堂诗钞》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陈香编注 1982 台湾商务印书馆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