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文学史稿》求取 ⇩

绪论1

前言1

一、为工农兵服务、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3

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9

三、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方法14

四、文学遗产的批判地继承和革新创造19

五、在斗争中发展25

六、多民族的文学32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经济恢复时期的新形势39

第一编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文学(一九四九——一九五二)39

第一章 建国初期党的文艺方针政策和文学概况39

第二节 第—次文代大会的召开及其意义44

第三节 这一时期的文艺运动概况53

第二章 对《武训传》等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文艺思想的批判59

第一节 对电影《武训传》资产阶级反动思想的批判59

一、对电影《武训传》资产阶级反动思想批判运动的展开59

二、《武训传》的反动内容及其实质64

三、对电影《武训传》批判的重大意义72

第二节 对戏曲改革中反历史主义的批判74

第三节 对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创作倾向的批判82

一、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创作倾向的危害性82

二、萧也牧创作中的错误倾向83

三、其他作品中的错误倾向88

四、对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创作倾向批判的意义91

第四节 文艺界的整风运动91

第三章 创作成就101

第一节 群众文艺101

一、诗歌102

二、小说、散文111

三、戏剧、曲艺115

第二节 作家作品120

一、诗歌121

(一)概述121

(二)重点作品分析123

《我们最伟大的节日》123

《和平的最强音》128

(一)概述131

二、小说131

《铜墙鉄壁》133

(二)重点作品分析133

《三千里江山》140

《活人塘》147

三、散文(报告、特写,政论、杂文)152

(一)报告、特写152

《谁是最可爱的人》155

(二)政论、杂文158

(一)概述161

四、戏剧、电影文学161

(二)重点作品分析164

《龙须沟》164

《赵一曼》169

第三节 兄弟民族文学的发展173

一、概述173

二、重点作品分析177

《科尔沁草原的人们》177

《嘎达梅林》181

一、概述184

第四节 儿童文学184

二、重点作品分析188

《罗文应的故事》188

《我们的土壤妈妈》191

第二编 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文学(一九五三——一九五六)195

第一章 新的形势,新的任务195

第一节 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195

一、第二次文代大会的召开及其成就198

第二节 文艺概况198

二、第二次文代大会以后文艺界的概况203

三、作协第二次理事会会议(扩大)的召开,建设社会主义文学任务的提出206

四、全国青年文学创作者会议的召开及其成就209

第三节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提出211

第二章 粉碎胡风反革命集团的斗争,对资产阶级文艺思想的批判和关于美学问题的讨论215

第一节 对俞平伯研究《红楼梦》的资产阶级唯心主义观点及《文艺报》所犯错误的批判217

一、批判俞平伯的错误观点及检查《文艺报》的经过217

二、俞平伯在研究《红楼梦》中的主要错误219

三、《文艺报》的主要错误及其性质222

四、这次斗争的意义224

第二节 对胡适反动文艺思想的清算225

一、胡适反动文艺思想在解放前后的影响225

二、对胡适反动文艺思想的清算227

三、批判胡适反动文艺思想的重大意义233

第三节 粉碎胡风反革命集团的斗争234

一、对胡风反革命集团的揭露和斗争234

二、对胡风反革命集团文艺思想的批判237

三、对胡风反革命集团反动作品的批判252

(一)对胡风反动作品的批判253

(二)对路翊等反动作品的批判254

四、粉碎胡风反革命集团的重大意义255

第四节 关于美学问题的讨论256

第三章 创作成就262

第一节 群众文艺262

(一)工人的诗263

一、诗歌263

(二)农民的诗266

(三)战士的诗269

二、小说274

《高玉宝》274

《工人文艺创作选集》280

三、散文(特写、传记)284

《把一切献给党》285

《志愿军一日》291

《志愿军英雄传》294

《难忘的航行》299

四、戏剧、曲艺302

《人往高处走》303

第二节 作家作品307

一、诗歌307

(一)概述307

(二)重点作品分析310

《放声歌唱》310

《致青年公民》314

《天山牧歌》319

《白兰花》325

二、小说330

(一)概述330

(二)重点作品分析334

《保卫延安》334

《三里湾》345

《不能走那条路》352

《黎明的河边》356

(一)概述359

三、散文(特写、政论、杂文、传记)359

(二)重点作品分析366

《卢家秀》366

《跋涉者的问候》368

《置身在社会主义群众运动的高潮里》371

《革命母亲夏娘娘》374

四、话剧、歌剧377

(一)概述377

《万水千山》380

(二)重点作品分析380

《春风吹到诺敏河》387

《妇女代表》392

《刘莲英》395

五、戏曲399

(一)概述399

(二)重点作品分析400

《十五贯》400

(一)概述405

六、电影文学405

(二)重点作品分析407

《董存瑞》407

第三节 兄弟民族文学411

一、党关于发展兄弟民族文学的方针411

二、创作成就413

(一)概述413

(二)重点作品分析419

《阿诗玛》419

《幸福和友谊》424

《铁牤牛》429

《欢笑的金沙江》434

第四节 儿童文学438

一、概述438

二、重点作品分析443

《“小兵”的故事》443

《韩梅梅》447

《金色的海螺》451

第三编 整风和大跃进以来的文学(一九五七年以来)459

第一章 整风和大跃进以来的文艺运动459

第一节 整风及大跃进的形势459

第二节 党的文艺方针政策的深入贯彻464

一、群众文艺活动的蓬勃发展464

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进一步贯彻466

三、“厚今薄古、古为今用”方针的提出469

第三节 文艺概况472

一、社会主义文学的蓬勃发展472

(一)全国第三次文代大会、作协第三次理事会会议(扩大)的召开481

二、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三次代表大会481

(二)全国第三次文代大会的成就及其意义483

(三)全国第三次文代大会后文艺界的新形势490

第二章 对资产阶级右派和修正主义文艺思想的斗争和批判491

第一节 文艺界反右派斗争的伟大胜利491

一、右派分子的猖狂进攻及其反动实质491

二、文艺界反右派斗争的展开及其伟大胜利493

第二节 对修正主义文艺思想的批判500

一、对毒草的批判518

第三节 对毒草和不反倾向作品的批判518

(一)对《本报内部消息》的批判519

(二)对《草木篇》的批判523

二、对不良倾向作品的批判526

第四节 文艺界反右派斗争和对修正主义文艺思想批判的重大意义534

第三章 社会主义文学创作高潮(上)538

第一节 新民歌539

一、概述539

二、新民歌的思想内容541

三、新民歌的民族形式547

四、新民歌的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特色550

第二节 革命回忆录552

一、概述552

二、革命回忆录创作运动的特点554

三、革命回忆录的重大意义556

四、重点作品分析558

《红旗飘飘》558

《星火燎原》561

《我的一家》566

《在最黑暗年月里的战斗》570

第三节 工厂史、公社史、部队史575

一、概述575

二、重点作品分析582

《北方的红星》582

《红色的安源》584

《绿树成荫》587

《麦田人民公社史》589

一、概述593

二、工农兵作家创作的主要特色593

第四节 主要工农兵作家及其作品593

三、主要作家介绍及其作品分析596

王老九596

刘勇598

胡万春602

黄声孝607

第四章 社会主义文学创作高潮(下)612

一、概述613

(一)本时期诗歌发展的情况613

第一节 诗歌613

(二)本时期的诗歌创作616

二、重点作品分析624

《杨高传》624

《赶车传》(上卷)634

《遍地皆诗写不赢》640

《三门峡——梳粧台》645

第二节 小说648

一、概述648

《红旗谱》655

二、重点作品分析655

《林海雪原》667

《青春之歌》675

《百炼成钢》686

《山乡巨变》692

《创业史》697

《在和平的日子里》705

《党费》、《后代》710

《风雪之夜》716

(一)概述725

一、报告文学725

第三节 散文(报告、特写、政论、杂文)725

(二)重点作品分析730

《早晨的太阳》730

《上海的浪花》732

《创造奇迹的时代》735

《向秀丽》738

二、政论、杂文742

(一)概述742

《不平常的春天》752

(二)重点作品分析752

《松树的风格》754

第四节 戏剧、曲艺757

一、话剧758

(一)概述758

(二)重点作品分析764

《红色风暴》764

《降龙伏虎》769

(一)概述773

二、歌剧773

(二)重点作品分析778

《洪湖赤卫队》778

三、电影剧本783

(一)概述783

(二)重点作品分析785

《林则徐》785

《老兵新传》791

(一)概述796

四、戏曲796

(二)重点作品分析799

《红色的种子》799

《生死牌》802

五、曲艺804

第五节 兄弟民族文学807

一、本时期兄弟民族文艺事业中两条道路的斗争807

(一)反对文艺上的大汉族主义808

(二)反对译作中对兄弟民族文学作品的歪曲和篡改811

(三)反对文艺上的地方民族主义812

二、创作成就816

(一)概述816

(二)新民歌820

(三)重点作品分析832

《流沙河之歌》(诗歌)832

《草原烽火》(小说)836

《金鹰》(剧本)844

《刘三姐》(歌剧)847

一、概述853

第六节 儿童文学853

二、重点作品分析863

《宝葫芦的秘密》863

《五彩路》866

第五章 毛泽东同志的诗词872

第一节 概述872

一、早期的词873

二、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词873

三、长征时期的诗词874

四、抗战胜利时期的词878

五、开国以来的诗词881

第二节 毛泽东同志的诗词是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典范888

一、革命的现实和崇高的理想的统一888

二、丰富的想象、高超的意境891

三、独特的艺术风格892

第三节 毛泽东同志诗词的深远影响895

结束语896

1962《中国当代文学史稿》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华中师范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编著 1962 北京:科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中国当代文学史略(1988 PDF版)
中国当代文学史略
1988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当代文学史初稿  上册(1980 PDF版)
中国当代文学史初稿 上册
1980
中国当代文学史初稿  (下册)(1981 PDF版)
中国当代文学史初稿 (下册)
1981
中国当代文学史初稿 下册(1981 PDF版)
中国当代文学史初稿 下册
1981
罗林生命感悟系列  神奇大自然( PDF版)
罗林生命感悟系列 神奇大自然
沈阳:万卷出版公司
中国当代文学史初稿  下(1980 PDF版)
中国当代文学史初稿 下
1980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中国当代文学论稿(1990 PDF版)
中国当代文学论稿
1990 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中国当代文学史  2(1981 PDF版)
中国当代文学史 2
1981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中国当代文学史  1(1980 PDF版)
中国当代文学史 1
1980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中国当代文学史(1990 PDF版)
中国当代文学史
1990 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中国当代文学史初稿  下(1981 PDF版)
中国当代文学史初稿 下
1981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中国当代文学史初稿  上(1980 PDF版)
中国当代文学史初稿 上
1980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中国当代哲学史稿  1949-1966(1987 PDF版)
中国当代哲学史稿 1949-1966
1987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史稿(1986 PDF版)
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史稿
1986 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
中国当代文学史(1984 PDF版)
中国当代文学史
1984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