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县志》求取 ⇩

概述1

大事记9

第一编地理36

第一章 建置36

第一节 位置 地域36

第二节 建置沿革38

第三节 行政区划41

第四节 城镇51

第一节 地质57

第二章 自然地理57

第二节 地貌59

第三节 山脉59

第四节 水系60

一、地表水60

二、地下水63

第五节 气候65

一、区域气候65

二、气温积温65

三、降水蒸发66

五、日照、辐射67

六、灾害性天气67

四、风向风速67

第六节 土壤69

第七节 植被与动物69

一、植被69

二、动物70

第三章 自然灾害72

第二编经济83

第一章 农业83

第一节 自然资源86

一、土地资源86

第二节 生产条件87

一、土地利用87

三、水利资源87

二、农业气候87

二、农用机具88

三、作物品种88

四、肥料施用95

五、平田整地95

六、植物保护96

第三节 生产关系变革97

一、封建生产关系98

二、土地问题上的几次变革99

四、人民公社102

二、从互助组到农业生产合作社102

五、农业生产责任制104

第四节 耕作、栽培技术改进105

第五节 农作物面积产量107

第六节 经营管理机构109

第二章 林业110

第一节 林地资源与主要树种111

一、林地资源111

二、主要树种及良种引进111

第二节 植树造林112

第三节 水果生产113

二、花卉114

第四节 园林花卉114

一、园林树种114

第五节 管理、科研机构115

第三章 水利116

第一节 灌溉116

一、引水灌溉工程116

二、机井灌溉工程117

三、巴家嘴电灌工程118

第二节 蓄水工程118

第三节 水土保持119

第五节 机构设置120

第四节 水产养殖120

第四章 畜牧业122

第一节 畜禽品种123

第二节 草场资源125

第三节 疫病防治125

第四节 畜牧兽医机构126

第五章 工业128

第一节 手工业128

第二节 现代地方工业131

一、电力工业131

四、烟酒食品工业133

二、制造工业133

三、维修工业133

五、毛纺工业134

六、粮油工业134

七、印刷工业134

八、化学工业134

第三节 乡镇企业135

第四节 主要产品产量136

第五节 石油工业137

一、古道、公路、桥梁141

第六章 交通邮电141

第一节 交通运输141

二、运输150

三、民航152

第二节 邮电152

一、驿传152

二、邮政153

三、电信155

第七章 财税158

第一节 财政收入158

一、农业税158

二、清代、民国时期的工商税捐163

三、饷糈165

四、陕甘宁边区庆阳县的税收166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庆阳县的工商税收167

第二节 财政支出169

一、清代安化县的经费支出169

二、民国时期庆阳县行政经费170

三、陕甘宁边区庆阳县的财政172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庆阳县的财政支出172

第三节 财政税收机构176

第一节 经营方式与网点178

第八章 商业178

第二节 商品购销182

一、流通渠道182

二、商品种类182

三、商品购销额182

第三节 物资供应183

第四节 工商行政管理184

第五节 物价184

第九章 金融186

第一节 金融机构186

第二节 流通货币189

第三节 存款196

第四节 借贷197

第五节 债券198

第十章 粮油管理200

第一节 管理机构、储存网点200

第二节 粮油购销201

第三节 仓储203

第十一章 计量204

第三编政治207

第一章 地方国家权力机关207

第一节 历代行政机构设置213

第二章 地方行政机构213

第二节 历代知县、县长名录216

第三章 党派227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227

一、中国共产党组织在庆阳的建立与初期活动227

二、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的地下活动228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支援解放战争228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组织的发展229

六、中国共产党庆阳县历届代表大会简况230

五、中国共产党庆阳县委员会组织机构230

七、驻庆阳的中国共产党领导机关235

第二节 中国国民党及其在庆阳设立的特工组织236

一、中国国民党庆阳县党部236

二、特工组织237

第三节 中国民主同盟238

第四章 统一战线组织与群众团体239

第一节 统一战线组织239

一、陕甘宁边区陇东分区参议会及庆阳县参议会239

二、庆阳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240

二、中国三民主义青年团庆阳区团部241

一、庆阳县各界民众抗日救国联合会241

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甘肃省庆阳县第一届委员会241

第二节 群众团体241

三、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庆阳县委员会242

四、庆阳县妇女联合会242

五、庆阳县农民协会242

六、庆阳县总工会242

七、庆阳县贫下中农协会242

八、庆阳县工商业联合会委员会243

第五章 会道门244

第一节 机构246

一、治安机关246

第六章 公安司法246

二、审判机关247

三、人民检察机关248

第二节 典型案例248

第七章 民政253

第一节 清代及民国初期的赈蠲253

第二节 拥军支前256

第三节 优抚救济258

第八章 民主革命纪事260

一、义军响应辛亥革命260

二、农民围城抗税260

三、张兆钾任陇东镇守使260

四、陈珪璋割据陇东261

五、刘志丹、谢子长在庆阳的革命活动264

六、庆阳游击队的建立264

七、庆北根据地的建立265

八、马岭苏区的开辟265

九、红二十五军突围北上,途经庆阳266

十、红军教导师进驻庆阳城266

十一、反冯斗争266

十二、三八五旅驻防庆阳267

十三、陇东摩擦事件268

十四、大生产运动272

十五、优待移民难民273

十六、三五九旅突围北上,途经庆阳274

十七、内战爆发,庆阳军民被迫迎战274

十八、庆阳光复,西峰解放276

第九章 社会主义革命纪略278

一、镇压反革命278

二、“三反”“五反”运动278

三、反右派斗争279

四、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280

五、贯彻国民经济调整八字方针282

六、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283

七、“文化大革命”284

八、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287

第四编文化289

第一章 文化289

第一节 文物古迹289

一、古生物化石291

二、古文化遗址292

三、古墓葬294

四、金石296

五、古建筑301

六、名胜302

七、革命文物304

第二节 文化艺术306

一、民间文艺306

二、戏曲、电影328

三、广播、电视331

四、书法、绘画334

五、图书、报刊334

六、著述与地方文献337

七、艺文341

第一节 明清教育387

一、教育宗旨387

第二章 教育387

二、机构沿革388

三、明清时期的学校389

四、科举391

五、废除科举 推行新学403

第二节 民国时期的教育404

一、国民党统治区的教育404

二、陇东解放区的教育408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庆阳教育412

一、教育行政管理机构412

三、初等教育413

二、幼儿教育413

四、中等教育415

五、职业技术教育417

六、成人教育418

七、特殊教育418

八、教学研究419

九、教育经费419

附:省、地及长庆石油勘探局在县境内设立的各级各类学校简介420

省属学校420

地属学校420

石油矿区学校422

第三章 体育424

第一节 运动项目及运动会424

第二节 等级裁判员、运动员426

第三节 全国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后官寨中学427

第四章 医疗卫生428

第一节 管理机构与医疗保健网429

一、管理机构429

二、县境内各级各类医疗保健单位简介429

一、卫生防疫431

第三节 卫生防疫与妇幼保健431

二、合作医疗431

一、公费医疗431

第二节 公费医疗和合作医疗431

二、妇幼保健432

第四节 地方病防治433

第五节 药物管理434

第五章 科学技术435

第一节 科技机构及队伍435

第二节 科技成果436

一、农业科研成果及新技术推广应用436

二、机械设计制造与重要工业技术研究439

三、医疗卫生科研成果440

四、气象和地震观测441

第五编军事443

第一章 历代兵役概要443

第二章 地方武装446

第一节 历代地方武装446

第二节 民国地方武装446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地方武装447

第三章 地方驻军449

第一节 历代驻军449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在庆阳的驻军450

第二节 国民党驻军450

第四章 民兵组织451

第五章 重大兵事纪略452

第六编社会459

第一章 民族宗教459

第一节 民族459

第二节 姓氏460

第三节 迁徙461

第四节 人口462

一、户口462

三、文化构成463

二、人口分布463

第五节 计划生育464

第六节 宗教464

一、佛教464

二、道教465

三、伊斯兰教465

四、基督教465

五、天主教465

第二章 风俗467

第一节 岁时467

第二节 婚嫁470

第三节 丧祭471

第四节 喜庆473

第五节 仪表473

第三章 服饰 饮食 居住474

第一节 服饰474

第二节 饮食475

第三节 居住477

第四章 方言479

第一节 语音特征479

第二节 词汇特征480

第三节 语法现象485

一、人物传487

第七编人物487

二、人物录511

(一)历代职官511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庆阳县县(处)级以上干部518

(三)历代名人547

(四)专家学者553

(五)劳动模范560

(六)革命烈士565

(一)历代驻庆职官579

1、北地郡太守、都尉579

三、人物表579

2、弘化郡及彭原郡太守、留守580

3、庆州刺史、知州、经略安抚使、马步军都总管、都钤辖、都巡检580

4、庆原路兵马都总管585

5、环庆兵备副使587

6、分守河西道道台588

7、庆阳府知府592

8、其它驻庆职官602

9、国民党甘肃省第三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专员603

(二)中国共产党在县境内设立的党、政、军机关主要领导人604

1、中国共产党陇东特区委员会书记、副书记604

2、中国共产党陇东分区特委会、中国共产党陇东地方委员会书记、副书记604

3、中国共产党庆阳地区委员会书记、副书记605

4、陕甘宁边区陇东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专员、副专员606

5、甘肃省庆阳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专员、副专员607

6、甘肃省庆阳专员公署专员、副专员607

7、甘肃省庆阳专(地)区革命委员会主任、副主任608

8、甘肃省庆阳地区行政公署专员、副专员609

9、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五旅主要领导人609

10、陕甘宁边区陇东分区保安司令部主要领导人610

11、三八五旅兼陇东军分区主要领导人610

12、陕甘宁边区陇东警备司令部主要领导人611

13、陕甘宁晋绥联防军陇东军分区主要领导人611

16、中国人民解放军甘肃省庆阳军分区主要领导人612

14、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区第四军分区主要领导人612

15、中国人民解放军陇东军分区主要领导人612

(三)长庆油田指挥部、长庆石油勘探局主要负责人615

(四)1945年9月2日前参加革命的老红军、老八路、老党员、老干部617

第八编附录629

一、碑石文存629

二、文史辑览635

三、古籍摘萃660

四、书籍简介666

667

后记669

1993《庆阳县志》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庆阳县志编纂委员会编 1993 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庆元县志(1996 PDF版)
庆元县志
1996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余庆县志:~( PDF版)
余庆县志:~
庆元县志  3( PDF版)
庆元县志 3
庆元县志  2( PDF版)
庆元县志 2
庆元县志  1( PDF版)
庆元县志 1
肇庆府志  1( PDF版)
肇庆府志 1
隆庆潮阳县志  3( PDF版)
隆庆潮阳县志 3
隆庆潮阳县志  2( PDF版)
隆庆潮阳县志 2
隆庆潮阳县志  1( PDF版)
隆庆潮阳县志 1
庆符县志  全( PDF版)
庆符县志 全
台湾:成文出版社
延庆县志  下( PDF版)
延庆县志 下
延庆县志  上( PDF版)
延庆县志 上
绥阳县志·绥阳志(1986 PDF版)
绥阳县志·绥阳志
1986
嘉庆溧阳县志(1991 PDF版)
嘉庆溧阳县志
1991 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
余庆县志(1992 PDF版)
余庆县志
1992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