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山县志》求取 ⇩

序一1

序二3

序三5

凡例7

总述11

大事记17

概述55

一 区域55

卷一 建置55

二 沿革56

三 行政区划59

四 城镇71

(一)城关镇71

(二)广水镇74

(三)马坪镇76

五 集镇77

(一)区镇77

(二)乡镇78

(三)衰废集镇82

卷二 人口87

概述87

一 人口概况87

(一)人口统计87

(二)人口流动90

(三)人口分布92

二 人口构成94

(二)年龄结构95

(一)性别构成95

(三)城乡结构96

(四)职业结构97

(五)文化结构99

(六)民族构成99

(七)婚姻构成100

(八)姓氏100

三 人口控制103

(一)节制生育103

(三)人口趋势105

(二)优生优育105

概述111

一 地质111

卷三 自然111

(一)地层112

(二)火成岩113

(三)地质构造113

(四)矿产114

二 地貌121

(一)地貌轮廓121

(二)地貌类型121

(三)主要山脉122

三 水文125

(一)地表水125

(二)地下水126

(三)水质127

(一)气候特征128

(二)气候要素128

四 气候128

(三)物候134

五 土壤134

(一)土壤成因134

(二)土壤分类135

(三)土壤质量136

(四)土壤利用136

六 主要动植物137

(一)动物137

(二)植物139

(三)主要土产143

七 自然灾害144

(一)旱灾144

(二)洪涝146

(三)大风冰雹148

(四)低温冻害149

(五)虫害150

(六)地震151

(一)封建土地所有制155

一 农村所有制变革155

卷四 农业155

概述155

(二)土地改革156

(三)集体所有制157

二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158

(一)农业经济管理158

(二)联产承包责任制161

(三)专业户、专业村161

三 耕地和作物162

(一)耕地162

(二)作物163

(三)种植区划169

四 农机具171

(一)传统农具171

(二)农机具的推广172

(三)农机修造174

(四)农机销售、管理175

(一)耕作制度176

五 农业技术176

(二)种子177

(三)肥料178

(四)植物保护179

(五)栽培管理182

六 畜牧183

(一)畜禽种类184

(二)饲料、草场185

(三)饲养187

(四)兽医兽药、疫病防治190

七 水产192

(一)水面及利用192

(二)渔业193

(三)小水产196

卷五 水利201

概述201

一 灌溉工程204

(一)水库204

(三)机、电泵站211

(二)塘堰211

(四)渠道214

二 水利管理216

(一)管理机构216

(二)管理制度217

(三)岁修养护218

(四)水费征收218

(一)水土流失219

(二)治理措施219

三 水土保持219

(三)浆溪店水土保持站220

四 抗旱 防汛220

(一)防旱抗旱220

(二)防汛抢险220

卷六 林业225

概述225

一 林业资源225

(一)林种及分布225

(二)林地面积227

(一)私有228

(二)集体所有228

(三)国有228

二 山林权属228

三 林业生产229

(一)育苗229

(二)植树造林230

(三)抚育管理230

(五)木材采伐231

(四)林业投资231

四 森林保护233

(一)护林组织233

(二)护林防火234

(三)病虫防治235

五 林果 茶场237

(一)国营林场、林科所237

(二)集体林场239

(三)果、茶场240

概述243

卷七 工业243

一 工业所有制245

(一)私营工业245

(二)集体工业245

(三)国营工业246

二 卷烟工业246

(一)起源与发展246

(三)供销、管理247

(二)生产247

三 陶瓷248

(一)陶器248

(二)瓷器248

四 纺织250

(一)棉纺、针织250

(二)麻纺251

(三)服装、鞋帽252

(一)食品工业253

五 其他轻工业253

(二)造纸、印刷255

(三)塑料制品257

(四)日杂产品258

六 机械 冶炼259

(一)机械259

(二)冶炼261

七 建材262

(一)沙石262

(二)石灰、水泥263

(三)砖瓦264

(四)水泥制品264

(五)其他建筑材料265

八 化工 医药265

(一)化肥266

(二)火工产品266

(三)中药267

(一)电力268

九 能源268

(四)西药268

(二)沼气利用274

十 乡镇企业275

(一)体制275

(二)生产275

(三)管理276

一 公路运输281

(一)大路281

概述281

卷八 交通281

(二)公路282

(三)桥梁285

(四)运输286

(五)养护288

(六)交通监理289

二 铁路运输290

(一)铁路290

(二)运输290

(三)运输291

三 水上运输291

(一)水路291

四 搬运292

五 邮政293

(一)机构293

(二)邮递294

(三)业务294

六 电信296

(一)电报296

(二)电话297

(三)传真298

卷九 建设环保303

概述303

一 城镇建设303

(一)街道303

(二)供水、排水、供电305

(三)房产管理306

(一)住房307

(四)园林绿化307

二 乡村建设307

(二)供水、供电309

三 建筑业310

(一)组织310

(二)设备310

(三)施工311

(一)土地征用313

(二)管理措施313

四 土地管理313

五 环境保护315

(一)污染315

(二)治理317

卷十 贸易321

概述321

一 市场321

(一)集市321

(二)行栈322

(一)私营商业323

二 商业体制323

(二)国营商业325

(三)集体商业327

(四)个体商业328

三 生产资料购销328

(一)金属材料328

(二)机电设备329

(三)建筑材料329

(五)化肥农药330

(四)化工原料330

(六)煤炭、石油331

(七)农具、农械333

四 生活用品购销334

(一)日用百货334

(二)针纺织品335

(三)五金交电336

(四)日用杂品336

(五)畜禽产品337

(七)蔬菜338

(六)副食品338

五 粮棉油购销339

(一)粮油339

(八)药材339

(二)棉花345

六 土特产 废品购销346

(一)土特产品346

(二)废品347

七 对外贸易348

(一)发展概况348

(二)主要出口商品349

八 饮食服务352

(一)饮食业352

(二)服务业354

(三)修理业356

一 财政361

(一)财政收入361

卷十一 财政金融361

概述361

(二)财政支出362

(三)建设投资364

(四)财政管理365

(五)公债、国库券366

二 税收367

(一)农业税367

(二)工商各税370

(一)货币374

(三)征收管理374

三 金融374

(二)借贷377

(三)存款381

(四)信用合作382

(五)保险383

(六)代理侨汇383

(一)市场管理387

一 工商行政管理387

概述387

卷十二 工商管理387

(二)企业登记管理388

(三)经济合同管理389

(四)商标、广告管理389

(五)个体经济管理390

二 物价管理390

(一)市场物价390

(三)物价调整392

(二)物价监督392

三 计量395

(一)度量衡演变395

(二)计量管理395

卷十三 政党 政协 社团399

概述399

一 中国共产党400

(一)组织建设400

(二)党务活动402

(二)党务410

(一)组织410

二 中国国民党410

三 政协应山县委员会411

(一)历届政协全体会议412

(二)重要活动413

四 民国时期的社团414

(一)县总工会414

(二)京汉铁路广水工人工会414

(三)农民协会414

(七)儿童团415

(八)童子军415

(四)农民救国会415

(六)抗日妇女救国会415

(五)县妇女协会415

(九)商务会416

五 建国后的群团组织416

(一)县总工会416

(二)县农会416

(五)县妇女联合会417

(三)团县委417

(四)少年先锋队417

(六)县科学技术协会418

(七)县工商联合会418

(八)个体劳动者协会419

(九)文学艺术联合会419

(十)中苏友好协会应山分会419

卷十四 政权423

概述423

一 元至清的县政权423

(一)县署423

(二)巡检司429

(三)自治议事会429

二 民国县政府及参议会429

(一)县政府429

(二)县参议会431

(三)革命根据地政权432

(一)县人民代表大会433

三 建国后的人民政权433

(二)县人民政府438

(三)县人民法院444

(四)县人民检察院445

卷十五 政事449

概述449

一 优抚449

(一)优待449

二 复员退伍军人安置451

(二)抚恤451

三 社会救济 福利452

(一)社会救济452

(二)社会福利453

四 生产救灾455

(一)1952年生产救灾简况455

(二)1978年生产救灾简况456

五 收容遣送458

六 信访459

七 统计460

八 审计461

九 档案461

十 人事462

十一 劳动管理463

(一)劳动就业463

(二)职工退休464

(三)职工劳动保护464

(五)城镇居民下放回收465

(四)知识青年下放安置465

十二 侨务外事466

(一)侨务466

(二)外事466

十三 台胞接待467

十四 党史资料征编467

卷十六 司法471

概述471

一 公安473

(一)公安中心工作473

(二)治安管理475

(三)案件侦破477

(四)监所477

二 检察478

(一)刑事检察478

(二)法纪检察478

(三)经济检察479

(四)监所检察479

(二)民事审判480

(一)刑事审判480

三 审判480

(三)经济审判481

(四)案件复查481

四 司法行政481

(一)法制宣传481

(二)民事调解482

(三)公证律师482

(一)军事机构487

一 军事建制487

概述487

卷十七 军事487

(二)地方武装489

二 驻军491

(一)清代以前的驻军491

(二)民国时期的驻军491

(三)建国后的驻军494

(一)关卡495

(二)城池、寨堡495

三 军事设施495

(三)教场、营房496

四 兵役497

(一)招募497

(二)征兵497

(三)志愿兵498

(四)义务兵498

五 民兵500

(一)组建与发展500

(二)军事训练502

(三)战备执勤504

六 战事505

(一)明代以前的战事505

(二)清代的战事506

(三)民国时期的战事507

七 匪患兵灾512

(一)匪患512

(二)兵灾516

一 县学 书院 私塾523

(一)县学523

卷十八 教育523

概述523

(二)书院524

(三)私塾528

二 初等教育528

(一)幼儿园528

(二)小学529

(一)普通中学532

三 中等教育532

(二)师范学校535

(三)职业学校536

四 成人教育537

(一)扫盲教育537

(二)职工教育538

(三)电视教育539

(四)函授教育539

五 教师539

(一)教师队伍539

(二)经济待遇540

(三)政治地位541

六 教育经费542

(一)学田租界542

(二)地方学款543

(三)国家拨款543

(四)勤工俭学544

(五)集资办学545

卷十九 科学技术549

概述549

一 科研机构549

二 科技队伍550

三 科研活动551

(一)工业551

(二)农业552

四 科普工作555

(三)医药卫生555

五 科技管理556

(一)科研计划管理556

(二)科技情报556

(三)技术市场556

(四)科技干部管理557

卷二十 文化561

概述561

一 群众文化561

(一)民歌563

二 民间文艺563

(二)民间舞蹈564

(三)曲艺565

(四)民间故事566

三 文艺创作568

(一)文学568

(二)美术569

(三)书法569

四 戏曲570

(一)应山花鼓戏570

(四)摄影570

(五)音乐舞蹈570

(二)楚剧571

(三)其他剧种571

(四)演出场所572

五 电影放映572

(一)放映572

(三)宣传573

(二)设施573

六 图书发行 阅览574

(一)图书发行574

(二)图书阅览574

七 报刊 通讯报道 广播 电视575

(一)报刊575

(二)通讯报道576

(三)广播576

(四)电视578

八 诗文著述选录579

卷二十一 卫生591

概述591

一 卫生防疫592

(一)传染病防治592

(二)地方病防治593

(三)寄生虫病防治593

(四)公共卫生594

二 医疗595

(一)医疗机构595

(二)医疗设备597

(三)医疗技术598

(四)中西医结合599

(五)医疗制度599

三 妇幼卫生600

(一)妇女保健600

(二)儿童保健600

(一)药品检验机构601

(二)药品管理601

四 药政管理601

卷二十二 体育605

概述605

一 体育活动605

(一)学校体育605

(二)职工体育606

(三)农民体育608

二 体育竞赛608

(一)县运动会608

(二)选派参加全国全省比赛608

(三)参加地区运动会609

(四)承办各种比赛610

三 体育人才培养610

四 体育设施612

卷二十三 文物名胜615

概述615

一 文物古迹615

(一)古文化遗址615

(二)古墓地616

(三)古建筑617

(四)出土文物618

(五)石刻618

(六)革命文物619

二 风景名胜619

(一)风景区619

(二)关隘620

(三)洞岩621

(一)农民生活625

一 人民生活625

概述625

卷二十四 民情风俗625

(二)职工生活628

二 家庭631

(一)婚姻状况631

(二)家庭结构631

(三)家庭关系631

三 习俗631

(一)时令节日631

(二)衣食住行632

(三)婚丧喜庆634

四 宗教信仰636

(一)佛教636

(二)道教637

(三)伊斯兰教637

(四)天主教、基督教637

五 方言638

(一)语言638

(二)词汇640

(三)谚语644

(四)歇后语647

(五)民谣648

人物651

概述651

一 人物传651

二 人物录673

(一)革命烈士表683

三 人物表683

(二)辛亥革命人物表704

(三)国民政府军队抗战阵亡官兵表705

附录713

旧志序跋选录713

历代修志记略717

主要资料来源718

后记721

应山县志编纂委员会及编纂人员725

1990《应山县志》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湖北省应山县志编纂委员会编纂 1990 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宝应县志(1994 PDF版)
宝应县志
1994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双山县志( PDF版)
双山县志
鹤山县志( PDF版)
鹤山县志
应山县概况(1983 PDF版)
应山县概况
1983
山西省应县地名志(1984 PDF版)
山西省应县地名志
1984
潜山县志(1993 PDF版)
潜山县志
1993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霍山县志(1993 PDF版)
霍山县志
1993 合肥:黄山书社
鲁山县志(1994 PDF版)
鲁山县志
1994 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独山县志(1996 PDF版)
独山县志
1996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玉山县志(1985 PDF版)
玉山县志
1985 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稷山县志(1994 PDF版)
稷山县志
1994 北京:新华出版社
营山县志(1989 PDF版)
营山县志
1989 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
崂山县志(1990 PDF版)
崂山县志
1990 青岛:青岛出版社
文山县志(1999 PDF版)
文山县志
1999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马山县志(1997 PDF版)
马山县志
1997 北京:民族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