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津县志》求取 ⇩

概述1

第一篇 大事系年1

一、封建社会时期1

二、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2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4

四、社会主义时期9

第二篇 建置沿革22

第一章 县的建置沿革22

附 新津县建置沿革表25

第二章 区域27

附 清光绪时乡支场镇表29

一、乡支保制(清代)29

第三章 行政区划(乡镇建置)29

二、区段制(民国元年至19年)30

附 民国元年至19年区段制表30

三、区乡制(民国20年至24年)31

四、保甲制(民国25年至38年)31

附 民国20年至24年区乡制表32

五、区乡村制(1950年至1958年7月)32

六、公社管区(大队)制(1958年8月至1982年)33

七、乡村制(1982年后)34

附 村名录34

第一节 武阳镇36

第四章 场镇36

第二节 农村场镇37

一、永兴场37

二、花桥场37

三、兴场38

四、张场38

五、五津镇38

六、花园场39

七、太平场39

八、普兴场39

十一、岳店子40

十、邓公场40

九、黄泥渡40

十二、龙马寺41

十三、方兴场41

十四、安西场41

十五、商隆场41

十六、吴店子42

十七、王巷子42

十八、万街42

十九、双河场42

三、罗家场43

二、串头铺43

一、方井寺43

二十一、先主祠43

二十、官家林43

第三节 已废场镇43

四、梁筏子44

五、三合场44

六、万和场44

七、岷江村44

八、许筏子44

第一节 地质46

一、地层及岩性46

第一章 地质、地貌46

第三篇 自然地理46

二、地质构造47

第二节 地貌48

一、平原48

二、浅丘48

第二章 气候50

第一节 气温50

一、气温50

附 1957年至1985年年平均气温及变化曲线图51

二、积温52

2.1957年至1985年各季平均降水量及占全年降水量的百分率表53

1.1957年至1985年累年各月平均降水量及占全年降水量的百分率表53

53

第二节 降水53

三、霜日和无霜期53

一、降水量53

二、降水与蒸发54

附 1980年至1985年各月平均降水量与地面蒸发量之差值54

三、降水日数54

附 1957年至1985年各月平均降雨日数表54

第三节 湿度、云量、日照、气压54

第四节 气象谚语55

一、预测晴雨55

三、预测低温、霜冻57

四、预测农事安排和丰歉57

二、预测干旱57

第三章 水系58

第一节 岷江58

一、金马河59

二、羊马河59

三、杨柳河60

第二节 泯江支流60

一、西河60

二、南河61

附 1.新津县江河图(道光九年)62

第四章 土壤63

一、平坝冲积性水稻土类63

三、紫色土类64

四、黄壤土类64

二、平坝冲积性沙质土类64

附 新津县土壤分类系统表65

第五章 自然资源66

第一节 植物66

第二节 动物67

第三节 矿物68

一、芒硝68

二、石油69

第四节 水资源69

第六章 自然灾害70

第一节 洪水70

一、暴雨71

第二节 灾害性天气71

附 上游站一日最大降水量表72

二、干旱72

三、连阴雨73

附 新津县洪涝旱雹灾害记略74

第四篇 经济综述80

第一章 缓慢解体的自然经济80

一、农业80

二、手工业81

三、商业82

四、生产水平与人民生活82

第一节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50年至1952年)84

第二章 计划经济84

第二节 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1953年至1957年)85

一、农业85

二、工业85

第三节 “大跃进”及经济调整时期(1958年至1965年)86

一、工农商业“大跃进”86

二、经济调整87

第四节 “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年至1976年)88

第三章 计划指导下的商品经济90

第一节 体制改革90

一、农业体制改革90

二、工业体制改革92

三、商业体制改革94

四、交通运输业的改革95

第二节 体制改革成就95

97

1.新津县1949年至1985年工农业总产值统计表97

2.新津县1978年至1985年农村社会总产值分类表98

3.新津县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表98

4.新津县有关年份社会商品零售额及社会购买力增长图99

第五篇 农业101

第一章 生产关系101

第一节 封建土地占有制101

附 土改前新津县各阶层土地占有情况表102

附 土改后新津县各阶层土地占有情况表103

第二节 农民个体所有制103

第三节 农业集体化104

一、互助组104

二、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04

三、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05

第四节 人民公社105

一、人民公社前期(1958年10月至1961年)106

二、体制调整时期(1961年下半年至1966年)107

三、“十年动乱”时期(1967年至1976年)108

第五节 生产责任制(1977年以后)109

第二章 农作物111

第一节 水稻111

一、玉米112

第二节 小麦112

第三节 杂粮作物112

二、大麦113

三、高粱113

四、胡豆(蚕豆)113

五、豌豆113

六、黄豆114

七、泥豆、巴山豆、红豆、绿豆114

八、红苕114

九、洋芋114

附 新津县1949年至1985年粮食作物面积、单产、总产统计表115

三、棉花119

二、花生119

第四节 经济作物119

一、油菜119

四、麻120

五、甘蔗120

六、晒烟120

七、海椒121

八、黑瓜子121

九、郁金121

附 新津县1949年至1985年经济作物面积、单产、总产统计表122

十二、其它经济作物124

第五节 绿肥饲料作物124

十一、地瓜124

十、茉莉花124

一、苕子、紫云英125

二、胡豆秧、厚皮菜、红苕藤125

三、红萍125

四、水浮莲125

附 新津县1949年至1985年绿肥饲料作物生产统计表126

第六节 蔬菜127

第三章 农业技术129

第一节 耕作制度129

一、种植制度129

二、土壤耕作130

三、作物布局130

附 新津县1980年作物栽培基本情况分区统计表131

第二节 品种改良132

一、推广良种132

附 新津县1949年至1985年水稻、小麦、玉米、油菜当家品种及搭配品种表133

二、选育良种134

三、良种繁育134

附 新津县1976年至1985年杂交水稻繁殖、制种及杂交玉米制种面积、产量表135

第三节 栽培技术136

一、水稻栽培技术136

附 新津县建国后不同时期中稻栽培技术情况表137

第四节 肥料施用138

二、蔬菜栽培技术138

附 新津县1949年至1985年施用肥料表140

第五节 植物保护141

一、病虫害的预测、预报141

二、病害的防治141

三、虫害的防治142

四、利用天敌杀虫143

五、防除农田杂草144

第六节 农业气象预报144

附 二十四节气与农业生产表145

一、改造冬水田147

二、改造低产田、地147

第一节 改田、改地147

第四章 农田建设147

第二节 垦荒、造田148

一、垦荒148

二、造田149

第三节 耕地面积149

附 新津县1949年至1985年农耕地面积表150

第五章 农田水利151

第一节 渠系151

一、旧渠系151

附 新津县解放前夕渠系图152

2.民国时期堰渠灌面情况表153

1.清道光时期堰渠灌溉情况表153

二、改造旧渠系154

155

1.新津县各主要堰渠改造情况表155

2.新津县1985年自然灌区堰渠基本情况统计表157

三、建立新渠系158

附 牧马山干渠图159

新津县1983年新渠系图159

第二节 塘、堰、水库160

一、建国前的塘、堰160

二、建国后的塘、堰161

三、兴修水库161

附 新津县1985年塘、堰、水库基本情况统计表162

二、机电提灌163

一、车具提灌163

第三节 提灌163

第四节 岁修、治河、防洪164

一、民堰、江河岁修164

二、江河治理165

第五节 水利管理167

一、水权、水规167

二、用水管理167

五、防洪管理168

六、水费征收168

四、岁修管理168

三、工程管理168

附 新津县各堰区部分年度水费征收标准(亩征数量)表169

第六章 农业机具170

第一节 新式农机具的推广170

附 新津县1963年至1985年农业机械拥有量及作业量情况统计表172

一、耕田整地机具176

二、栽秧播种机具176

三、制肥、施肥机具176

四、植物保护机具176

五、收割脱粒机具177

六、产品加工机具177

第二节 农机管理177

二、安全管理178

一、机务管理178

三、财务管理179

第六篇 林、牧、副、渔181

第一章 渔业181

第一节 渔业资源181

一、水域181

二、饵料182

三、水生动物182

附 新津县鱼类资源及分布表182

第二节 渔业生产184

一、江河捕捞时期184

二、养捕结合时期184

四、建立商品鱼基地时期185

三、养殖为主时期185

附 新津县1949年至1985年水产品产量表186

第三节 渔业结构187

一、国营养殖场187

二、联营渔场188

三、乡社养殖场189

四、村组养鱼190

五、家庭养鱼190

第四节 养殖技术191

一、鱼苗人工繁殖191

二、苗种培育191

三、成鱼养殖191

四、鱼病防治192

第二章 果树193

第一节 品种及分布193

一、宽皮桔类193

二、甜橙194

三、柚194

四、梨194

五、李194

六、柿195

附 新津县果树品种分类表195

第二节 果树经营196

附 新津县历年水果产量表197

第三节 种植技术198

第三章 林业200

第一节 林业生产201

一、栽植品种201

二、采种育苗202

三、成片造林203

四、四旁植树203

五、城镇绿化204

六、公路绿化204

附 建国后新津县历年育苗、造林、植树(竹)统计表205

第二节 生产技术205

一、品种引进205

二、育苗繁殖206

三、栽培管理207

第三节 林木保护207

一、保护珍贵林木207

二、防治病虫害207

三、建立采伐制度208

四、加强护林措施208

第四章 畜牧业209

第一节 畜牧业生产209

一、养猪209

二、养牛210

附 新津县1949年至1985年牲畜饲养头数统计表211

四、养鸡、鸭、鹅、兔211

三、养羊212

第二节 技术改进213

一、杂交改种213

二、改进孵抱213

三、改进饲料214

第三节 疫病防制214

一、开展防疫工作214

二、猪疫防制215

三、牛疫防制216

四、小禽畜疫病防制217

第五章 副业218

第一节 蚕桑218

一、桑树繁育管理219

二、蚕的饲养管理220

第二节 养蜂220

一、蜂群经营220

二、技术改进221

三、外出放养221

附 新津县建国后养蜂情况统计表222

第三节 种菇222

附 新津县1974年至1983年蘑菇生产(人工)情况统计表223

第四节 种花224

第五节 种茶224

一、饲养黄鳝225

第六节 其他225

附 新津县茶园情况统计表225

二、饲养土鳖226

三、饲养鹌鹑226

四、养貂226

第七篇 工业228

第一章 所有制结构228

第一节 私营工业229

一、私营作坊229

二、个体工业230

第二节 国营工业230

第三节 集体工业232

一、二轻系统工业232

附 1985年底独立核算国营工业企业概况表232

234

1.1955年底(对私改造前)手工业各行业户数从业人员统计表234

2.新津县手工业合作组织基本情况统计表235

3.1985年底二轻系统工业企业(独立核算)概况表236

二、街道工业237

附 1985年底城镇街道主要工业概况表238

三、乡村工业238

四、其他集体工业239

附 1985年底其他集体工业(独立核算)概况表240

第二章 工业生产241

第一节 电力工业242

一、新津水电厂243

二、县、乡、村联营毛家渡电站244

三、乡营永兴电站244

四、乡营顺江电站244

245

1.新津县水电站发展变化基本情况表245

2.新津县1985年小水电站基本情况统计表246

3.1979年至1985年工农业和照明使用县电网电力情况表248

4.新津县乡、村、组通电情况表249

第二节 化学工业249

一、新津县芒硝厂250

附 新津县氮肥厂部分年度技术经济指标统计表251

第三节 食品、饮料工业252

一、粮食加工252

二、新津县氮肥厂252

二、油料加工253

三、糕点、糖果制作254

四、屠宰及肉类加工254

五、调味品制造255

六、酿酒256

七、制糖257

第四节 金属制品、机械工业257

一、新津县长风锯条厂259

附 新津县长风锯条厂部分年度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260

二、新津机器厂260

附 新津机械厂部分年度产值、利润等基本情况统计表261

三、新津机械厂261

四、四川省新津电机厂262

第五节 建筑材料262

一、水泥及水泥制品262

二、砖瓦、石灰和轻质建筑材料263

第六节 造纸、印刷工业264

一、造纸、纸制品264

二、印刷265

第七节 纺织、缝纫工业266

一、纺织266

二、缝纫267

第八节 建筑业268

第九节 其他工业269

一、皮革、皮毛269

二、竹、藤、棕、草制品270

三、木材加工270

四、塑料制品271

五、饲料272

六、小型新兴工业272

第三章 企业管理273

一、业主自行管理273

二、民主管理273

四、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274

三、社委会管理274

第八篇 商业277

第一章 商业结构277

第一节 私营商业277

第二节 官办商业278

第三节 国营商业279

第五节 供销合作社282

第六节 合营、合作商业284

第七节 其他集体商业285

一、二轻(二轻工业系统)办商业285

二、乡村办商业286

三、镇办商业286

第一节 粮食、油料、油品287

第二章 商品贸易287

一、粮食统购288

二、粮食超购289

三、粮食议购289

四、粮食供应290

五、油料统购290

六、油料议购291

附 新津县粮油历年收购、调进、调出统计表292

九、粮油议销293

第二节 副食品293

八、粮油调拨293

七、食油供应293

一、肉类294

二、禽蛋294

三、食糖295

四、卷烟295

五、酒296

六、盐296

附 新津县国营商业主要副食品历年销售数量统计表297

七、蔬菜298

第三节 日用工业品298

附 新津县国营商业主要日用工业品历年销售数量统计表300

第四节 柴炭、石油301

一、柴炭301

二、石油302

附 新津县国营商业煤炭、煤油历年进销数量统计表303

第五节 生产资料304

一、农业生产资料304

附 新津县农业生产资料历年供应统计表305

二、工业生产资料306

附 新津县工业生产资料历年购销总值及主要物资供应数量统计表307

第六节 农村土产品308

一、棉花308

二、大麻308

三、晒烟(叶烟)309

四、干海椒309

附、新津县农副土特产品历年购销总值及主要产品统计表310

第七节 日用杂品311

五、黑瓜子311

六、柑桔311

附1.新津县日杂商品历年购进、调入、销售、调出统计表312

附2.新津县废旧物资历年收购总值及主要品种统计表313

第八节 木材314

第九节 中、西药品316

附 新津县中、医药公司历年商品流转总值统计表317

第十节 外贸物资318

一、茶叶、茉莉花319

二、蘑菇319

三、家兔319

附 新津县外贸物资调出总值及主要商品统计表320

六、元明粉320

四、盐渍菜320

五、手板锯320

第三章 饮食服务业321

第一节 饮食业321

第二节 服务业323

一、茶旅业323

二、理发业324

三、照像业325

第四章 商品流通渠道327

第一节 自由贸易327

第二节 国营、合营渠道328

第五章 财务管理与仓储管理330

第一节 财务管理330

第二节 仓储管理331

第九篇 交通运输334

第一章 交通运输机构334

第一节 建国前的运输机构334

一、成嘉(定)路汽车站334

二、成雅(安)路汽车站335

三、人力车行335

三、新津县搬运公司336

二、新津县运输公司336

四、新津县汽车队336

第二节 建国后的运输机构336

一、新津县航运公司336

五、成都运输公司新津汽车站337

六、乐山联运公司新津客车代办站337

第二章 道路338

第一节 古道338

一、成都经新津至眉嘉平原古道338

二、新津至炉藏古道338

三、新津至大邑古道339

四、新津至崇庆古道339

五、新津至蒲江古道339

第二节 水道339

四、杨柳河水道340

六、岷江水道340

五、南河水道340

一、西河水道340

三、金马河水道340

二、羊马河水道340

第三节 公路341

一、川藏公路新津段341

二、成乐公路新津段342

三、县道342

四、乡道345

五、专用道346

附 1985年新津县专用道情况一览表346

第四节 铁路347

六、机耕道347

附 1985年县内机耕统计表347

第五节 渡口348

一、新津渡348

二、南河渡口348

三、西河渡口349

四、羊马河渡口349

五、金马河渡口349

六、杨柳河渡口349

七、大南河渡口349

一、新津大桥350

二、太平桥350

第六节 桥梁350

三、铁溪桥351

四、南河桥351

五、迎先桥351

六、余波桥351

七、安仁桥352

八、大治桥352

九、登攀桥352

十、毛家渡桥353

十一、草木堰桥353

十二、花桥铁索桥353

一、水上运输工具354

第一节 运输工具354

第三章 运输354

二、陆上运输工具355

第二节 水上运输356

一、长航运输357

二、短航运输358

三、运价358

第三节 人力运输360

一、码头搬运360

附 民国时期新津码头示意图361

二、鸡公车运输363

三、板、架车运输363

第四节 汽车运输365

一、专业汽车运输366

二、企事业、专业户汽车运输366

三、运输路线366

四、运价367

第五节 铁路运输367

第六节 堆栈、仓库367

一、堆栈367

二、仓库368

第四章 管理369

第一节 路政管理369

一、公路管理369

三、公路养护370

二、公路绿化370

四、民工建勤372

第二节 交通运输管理373

一、车辆管理373

二、船只管理373

三、码头管理374

四、安全管理375

附 新津县交通监理站1980年至1985年县内交通事故统计表376

第一节 县级邮电机构379

二、电信局379

一、邮政局379

第一章 机构379

第十篇 邮电379

三、乡村电话管理所380

四、邮电局380

第二节 县下邮电机构381

一、邮电支局381

二、邮电所381

三、邮政代办所381

四、信柜382

五、电信下属机构382

附 民国28年新津县乡村电话线路分布图383

一、铺递和民间信件传递384

第二章 邮电传递384

第一节 邮件传递384

二、邮政385

第二节 电报传递386

第三节 电话传递386

一、长途电话386

二、市内电话387

三、会议电话387

四、农村电话387

第三章 邮政业务389

第一节 业务经营范围389

第二节 业务量390

附 新津县1985年邮电局及支局、所经办业务一览表390

391

1.1950年至1985年报刊业务统计表391

2.1950年至1985年邮政业务出口统计表392

一、报纸发行393

二、杂志发行393

三、出口函件、包裹、汇兑393

第三节 投递办法393

第四节 邮政资费394

二、长途电话395

一、电报395

三、市内、农村、会议电话395

第四章 电信业务395

第一节 业务范围和业务量395

第二节 电信资费396

附 民国31年修正非常时期国内电报价目表396

第五章 邮电设备398

第一节 邮政设备398

第二节 电报设备398

第三节 电话设备398

一、长途电话设备398

二、市内电话设备399

三、农村电话设备399

四、会议电话设备399

第一章 财政402

第十一篇 财政税务402

第一节 建国前的财政403

一、国家财政403

二、地方财政404

405

1.新津县民国时期部分年度地方财政预算表405

2.新津县民国时期部分年度地方财政预算表406

第二节 建国后的预算内收支408

一、预算内收入410

附 新津县总预算各类收入分年统计表415

二、预算内支出416

附 新津县总预算中部分类支出分年统计表420

第三节 建国后的预算外收支421

426

1.新津县1953年至1985年财政预算外收支主要项目统计表426

2.新津县1953年至1985年财政收支主要项目统计表427

第二章 税务428

第一节 建国前的税收428

一、田赋428

429

1.新津县民国32年土地面积、等级、赋额统计表429

2.新津县民国时期部分年度田赋征、购、借、附加统计表430

二、契税431

三、屠宰税431

附 新津县民国时期部分年度公营市场使用费税额表432

四、公营市场使用费432

五、货物税433

六、直接税433

七、营业牌照税和使用牌照税434

八、筵席及娱乐税435

九、房捐435

十、土地税435

十一、杂税和苛捐436

437

1.新津县民国时期部分年度税收统计表437

2.新津县民国时期杂税苛捐一览表437

第二节 建国后的税收440

一、工商各税440

附 新津县1950年至1985年工商各税收入统计表442

附 新津县1950年至1985年农业税有关资料统计表443

二、农业税443

三、契税444

第十二篇 金融447

第一章 金融机构447

第一节 建国前的典当业、银钱字号业、银钱兑换业447

一、典当业447

二、银钱字号业448

三、银钱兑换业448

一、四川省银行新津办事处449

二、乡村信用合作社和有限责任四川省新津县合作金库449

第二节 民国时期的银行、乡村信用社和合作金库449

三、中国银行新津办事处及五津镇办事分处450

四、交通银行新津办事处450

五、中央银行眉山分行新津收税处450

六、川康平民商业银行新津办事处450

七、新津县银行450

八、中国农民银行新津分理处451

第三节 建国以来的金融机构451

一、中国人民银行新津县支行451

附 中国人民银行新津县支行上缴国家利润表452

二、中国工商银行新津县支行452

三、中国农业银行新津县支行452

五、新津县人民保险机构453

四、中国建设银行新津县支行453

附 中国农业银行新津县支行上缴国家利润表453

六、新津县金融信托公司454

七、各乡(公社)信用合作社454

第二章 货币455

第一节 清末民国时期的金属货币456

一、金、银456

二、银元(俗称大洋)456

三、方孔制钱(包括历代小钱)456

四、铜元457

五、银角(亦称毫洋)457

第二节 各种票币458

一、军用银票及铜元兑换券458

六、其它金属辅币458

二、军用兑换券及四川官银票459

三、四川官钱票459

四、铜元证券459

五、裕通银行发行的银票、无息存单和执照459

六、中央银行兑换券460

七、粮契税券及其它票券460

八、四川地方银行兑换券460

九、四川省银行辅币券460

第三节 国民政府的法币460

第四节 人民币461

一、旧人民币461

一、现金的计划管理462

二、新人民币462

第五节 货币管理462

二、市场货币流通调查463

464

1.中国人民银行新津县支行1957年至1985年现金收入项目统计表464

2.中国人民银行新津县支行1957年至1985年现金支出项目统计表466

附 新津县1978年至1985年市场货币流通量及分布表469

三、现金管理的执行概况470

第三章 信贷473

第一节 民间借贷473

一、高利贷473

第三节 建国后的银行存款474

第二节 民国时期的银行信贷474

二、请会474

475

1.中国农业银行新津县支行1980年至1985年各项存款余额表475

2.中国人民银行新津县支行历年各类存款余额表476

第四节 建国后的工商贷款478

一、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时期478

二、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478

四、“文化大革命”时期480

附 中国人民银行新津县支行历年各项贷款余额表482

第五节 农村企事业贷款484

附 中国农业银行新津县支行历年农村工商业贷款余额表484

第六节 建国后的农业贷款485

487

1.中国人民银行新津县支行历年农业贷款余额统计表487

2.新津县各信用社1955年至1985年存贷款余额统计表487

第四章 储蓄488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强制性储蓄488

一、节约建国储蓄488

二、乡镇公益储蓄488

第二节 建国后的人民储蓄489

490

1.中国人民银行新津县支行历年储蓄存款余额表490

2.中国农业银行新津县支行及全县信用社储蓄存款余额表490

一、储蓄种类491

二、互助储金会492

第五章 其他金融业务493

第一节 金、银管理和代解侨汇493

一、金、银的统一管理493

二、代解侨汇493

第二节 代理国家财政金库494

一、建国前的公库(亦谓金库)494

二、建国后的国家财政金库495

附 新津县历年金库收入及分成比例表496

第三节 公债、期票、国库券498

一、公债498

二、退赔期票500

三、国库券500

第四节 人民保险事业501

第五节 基本建设资金的管理监督501

附 中国建设银行新津县支行历年基建投资情况表502

第六节 建国后的信用合作事业503

一、信用社存、贷款503

二、股金、分红、盈亏、积累504

1.新津县各乡信用社1985年公共积累表505

2.新津县各乡信用社汇兑存、贷款分年统计表505

505

3.新津县各乡信用社股金、分红统计表(1981年至1985年)506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新津地下党组织的建立及其活动509

第一节 党组织的建立509

第十三篇 中国共产党 附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509

第二节 党领导下的革命组织510

第三节 主要活动510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新津县委员会组织系统512

第一节 中共新津县委的建立及其主要负责人512

附 中共新津县委书记、副书记名录513

第二节 县委办事机构514

附 中共新津县委机关机构设置示意图515

第三节 党的基层组织516

附 1985年中共新津县委组织系统表516

第三章 历次党代会518

一、第一届代表大会518

二、第二届代表大会519

三、第三届代表大会519

四、第四次代表大会520

五、第五次代表大会520

六、第六次代表大会521

附 中共新津县委历届常委文化构成情况表521

第四章 整党整风522

第一节 建国初期的整党(1950年至1952年)522

第二节 进入社会主义时期的整风(1957年至1958年)523

第三节 “四清”运动中的整党(1963年至1966年)525

第四节 “文化大革命”中的整党(1971年至1972年)526

第五节 新时期的整党(1984年11月至1986年)527

第一节 宣传工作531

一、群众宣传531

第五章 党务531

二、新闻报道和广播宣传工作533

三、理论教育535

四、知识分子工作537

第二节 组织工作538

一、组织发展538

540

1.中共新津县委历年党组织发展情况表540

2.部分年份党员性别、年龄、文化程序统计表541

3.部分年份党员分布情况统计表541

二、加强党员教育,提高党组织战斗力542

第三节 干部工作544

一、干部管理、调配545

附 1985年干部文化、年龄结构统计表547

二、干部的培养、选拔、录用547

三、干部的考察548

四、老干部的管理549

五、落实干部政策550

第四节 统一战线工作550

551

1.1981年至1986年党外人士在政治协商会议中的任职情况551

一、贯彻“十六字”方针551

2.1950年至1954年党外人士在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常务委员会的任职情况552

3.1954年至1986年党外人士在历届人民代表大会及政府中的任职情况552

二、工商工作553

三、民族、宗教工作554

四、对台工作555

五、落实各项统战政策556

第五节 纪律检查工作556

一、社会主义改造时期557

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557

三、“文化大革命”时期558

四、拨乱反正时期559

五、开创纪检工作新局面时期560

第一节 共青团新津县委员会562

第二节 团的基层组织562

附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562

第三节 主要工作和活动563

一、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时期563

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564

三、“文化大革命”时期564

四、新时期的团的工作565

第四节 少年先锋队567

一、县公署(民国元年)570

第一节 建国前的县级行政机构570

二、县行政公署(民国2年至民国6年)570

第一章 行政机构570

第十四篇 政权设置570

三、县知事公署(民国7年至民国18年)571

四、县政府(民国19年至民国38年)571

附 民国时期历任新津县知事、县长名录573

第二节 建国以来的县级行政机构574

一、新津县人民政府(1950年1月至1955年9月)575

二、新津县人民委员会(1955年10月至1968年4月)575

三、新津县革命委员会(1968年5月至1980年12月)577

四、新津县人民政府(1981年至以后)578

附 建国后历任县长、副县长(县革委主任、副主任)名录579

二、区公所580

一、乡公所、支保办公处580

三、区、乡公所580

第三节 乡镇行政机构580

四、区公署、联保办公处、镇公所581

五、乡公所581

六、乡(镇)人民政府582

附 1952年9月各乡行政人员设置一览表582

七、乡(镇)人民委员会583

八、公社管理委员会583

十、公社管理委员会584

十一、乡、镇人民政府584

九、公社(镇)革命委员会584

二、民意咨询委员会585

一、议事会和参事会585

三、临时参议会585

第一节 县的权力机构585

第二章 权力机构585

四、县参议会586

五、各界人民代表会议586

六、县人民代表大会587

附 新津县第九、十两届人大常委会主任、副主任名录589

三、乡农民协会590

二、乡(镇)民代表会590

四、乡(镇)人民代表大会590

一、乡议事会590

第二节 乡(镇)权力机构590

第三章 司法、检察机构592

第一节 司法机构592

第二节 检察机构593

第一节 民政595

第一章 民政、劳动、人事595

一、优抚595

第十五篇 政务595

597

1.新津县1950年至1985年烈士、残废抚恤金统计表597

2.建国后新津县历年复员退伍军人接收安置统计表598

二、救济599

附 建国后新津县历年推销、支付公债本息表599

附 新津县1953年至1985年社会救济金统计表600

三、婚姻登记601

四、殡葬改革601

附 新津县1978年至1985年火葬统计表601

第二节 劳动602

一、劳动调配602

二、工资603

三、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604

四、知识青年上山下乡605

第三节 人事606

一、编制、任免、培训606

二、福利608

三、离休、退休、退职608

第一节 控制多胎(1971年至1973年)610

第二章 计划生育610

第二节 提倡晚、稀、少(1974年至1978年)611

第三节 号召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1979年至1985年)611

612

1.1949年至1985年新津县人口出生率、净增率统计表612

2.1978年至1985年新津县人口出生一胎率、计划生育率统计表613

第三章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614

第一节 城市建设614

一、街道614

二、房屋615

三、饮水615

四、照明615

六、防洪616

五、排污除污616

第二节 场镇、农房建设617

一、场镇建设617

二、农房建设617

七、市政管理617

第三节 环境保护618

一、水源污染的防治618

二、大气污染的治理618

三、噪声污染的防治619

四、电磁波污染的防治619

五、农药污染的防治619

第一节 工商行政管理621

一、工商业的开、停、并、转621

第四章 经济管理621

二、商标注册和经济合同管理623

三、集市管理623

第二节 物资管理625

一、生产资料的管理626

二、贸易商品的管理626

第三节 物价管理628

第四节 标准计量管理631

一、计量改革631

二、计量管理632

三、标准化工作634

第五节 财税管理634

一、财政监察635

二、税收管理636

一、专题试验637

三、促产增税640

附 新津县1952年至1985年清查偷、漏、欠税统计表640

四、利润监交641

附 新津县1977年至1985年开辟税源情况表641

五、几项重大财政措施642

附 1983年新津县应征单位户数征集数额表645

第五章 公安646

第一节 户政646

附 水上船户管理告示648

第二节 缉匪防盗648

第三节 禁烟、禁赌651

一、禁烟651

二、禁赌652

第四节 禁封建迷信和陋习653

第五节 消防654

一、刑侦656

第六节 刑侦、劳改管教、特业管理656

三、特业管理657

二、劳改管教657

第六章 军务659

第一节 兵役制度659

一、民国时期的募兵、征兵和拉兵659

二、建国以来的志愿兵和义务兵役制660

附、建国以来新津县历年征集兵员统计表661

第二节 民兵661

第三节 战备人防及人防工程662

第四节 战事和驻军663

第七章 司法、检察666

第一节 司法666

一、审判667

二、调解669

第二节 检察670

三、复查纠正冤、假、错案670

一、刑事检察671

二、经济检察671

三、一般监督和法纪检察672

四、监所检察672

五、劳改监督672

第八章 档案、信访673

第一节 档案673

一、档案工作673

二、馆藏档案674

附 1985年底馆藏档案情况统计表674

第二节 信访675

第一节 政协机构678

第一章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新津县委员会678

第十六篇 人民政协 党派群团678

附 新津县政协第一、二届委员分布情况表679

第二节 主要工作680

一、发挥政治协商、民主监督的作用680

二、为振兴经济建设服务680

三、组织政协委员和各界人士学习681

四、通过多种形式,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681

第二章 中国民主同盟新津小组682

第三章 中国国民党(附中国三民主义青年团)683

第一节 县党部683

第二节 基层组织684

第三节 党务活动684

一、宣传活动684

二、组织活动685

三、政治活动686

第四节 三青团新津分团部687

第二节 中华民国国民社会党新津县支部689

第四章 其他党派689

第一节 共和党新津分部689

第三节 青年党新津筹备处690

第四节 民社党新津县筹备委员会690

第一节 工会、总工会691

一、组织机构691

第五章 工会、农会、妇女会、商会691

二、主要工作692

693

1.民国36年新津县各业工会情况一览表693

2.新津县1985年基层工会组织情况表693

第二节 农会、农民协会(贫协)696

一、组织机构696

二、主要工作697

第三节 妇女会、妇女联合会699

一、组织机构699

二、主要工作700

一、组织机构702

第四节 商会、工商联702

二、主要工作703

第一节 教育会705

第六章 教育会、医师公会、卫生工作者协会、在乡军官分会、手工业劳动者协会、个体劳动者协会705

第二节 医师公会、卫生工作者协会706

一、西医师公会706

二、中医师公会706

三、国医支馆707

四、卫生工作者协会708

第四节 手工业劳动者协会709

第三节 在乡军官会新津分会709

第五节 个体劳动者协会710

第十七篇 政治大事记713

第一章 民国时期的主要政事713

一、军阀统治713

二、禁烟、种烟、贩烟714

三、国民党防共反共715

四、“二刘”岷江之战716

五、“土匪从政”717

六、竞选“国大代表”718

七、迎仙桥大屠杀718

第二章 民主革命斗争纪事719

一、新津保路运动719

二、造纸业的抗税斗争720

三、三修飞机场720

四、抗日宣传活动721

五、冯玉祥在新津的抗日募捐活动722

六、商民捣毁直税局新津分局722

七、教师罢课索薪723

八、新津解放723

九、新津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召开724

十、抗美援朝725

十一、清匪、反霸、减租、退押725

十二、土地改革725

十三、“三反”、“五反”726

一、镇反运动728

二、农业合作化运动728

第三章 社会主义革命时期的政治大事728

三、对私改造729

四、肃反、审干730

五、整风、反右730

六、“大跃进”731

七、人民公社化运动732

八、“反右倾”运动733

九、“四清”运动733

十、“文化大革命”734

十一、改正错划右派,平反冤假错案737

十二、落实“四类分子”的摘帽政策738

十三、实行直接选举738

十四、首届县政协成立738

十五、实行承包责任制738

十六、严厉打击刑事犯罪活动739

十七、落实原国民党起义、投诚人员政策739

十八、落实台胞台属政策740

第一章 文化企、事业机构742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文化企、事业机构742

一、图书馆742

二、民众教育馆742

第十八篇 文化742

三、收音室743

四、书店743

五、电影院743

六、新闻通讯社743

第二节 建国以来的文化企、事业机构743

一、文化馆、文化站743

二、文物管理所744

三、收音站、广播站、新津报社745

四、新华书店新津支店745

五、电影发行放映公司746

附 新津县农村、厂矿电影队(院)概况表747

第一节 职业剧团748

一、新津县艺术剧团748

第二章 文化团体748

二、新津县川剧团749

三、新津县文工团749

四、新津县群众川剧团(民营)749

第二节 业余文艺组织750

一、川剧组织750

二、京剧组织751

三、歌咏组织751

四、文艺宣传组织751

四、音乐中心创作组752

三、文学中心创作组752

二、?江诗社752

第三节 文艺创作组织752

一、插萸雅集(插菜会)752

五、美术中心创作组753

七、灯谜创作研究组753

六、摄影创作组753

第三章 文化活动项目754

第一节 戏剧754

一、川剧754

二、皮影戏754

三、京剧755

四、话剧755

第二节 曲艺755

一、圣谕、评书(包括讲故事)756

二、金钱板、花鼓756

三、竹琴、清音756

第三节 歌咏、舞蹈757

一、歌咏757

五、方言诗朗诵、谐剧757

四、莲花落、车灯757

第四节 刊物、黑板报(壁报、橱窗)758

一、刊物758

二、舞蹈758

二、黑板报、壁报、宣传橱窗759

第五节 展览、图书阅览759

一、展览759

二、图书阅览759

附 新津县建国以来举办展览情况一览表760

第六节 民间灯舞761

一、龙灯761

二、狮灯761

三、牛灯761

四、花灯、船灯762

第七节 幻灯、电影762

第八节 广播、电视、录像762

二、灯谜763

一、讲座763

第九节 其他文化活动项目763

三、平台戏764

第四章 文化活动场所765

一、万年台765

二、剧场765

附 新津县影剧场基本情况一览表766

三、公园767

第五章 民间文学和获奖文艺作品768

第一节 民间歌谣768

一、建国前的民间歌谣768

二、建国后的民间歌谣771

第二节 民间故事773

一、聂龙的传说773

二、宝资山的由来775

三、余波桥的故事776

四、县知事责打城隍爷777

第三节 获奖文艺作品778

1.建国以来新津文艺作品在地(市)以上报刊、电台、展览采用情况统计表779

2.建国以来新津文艺作品(节目)获奖情况一览表779

779

第十九篇教育783

第一章 学校设置783

第一节 旧式学校783

一、书院783

二、义学783

三、私塾784

第二节 普通中、小学校784

一、小学校(附幼儿班)784

附 民国38年新津县各级小学情况统计表787

二、中学787

第三节 职业学校789

一、师范学校789

三、工业及其他职业学校790

二、农业职业学校790

第四节 扫盲班(校)791

第五节 进修、补习学校791

793

1.1949年至1985年新津县各级各类学校历年规模统计表793

2.新津县教师进修学校历年培训各科教学人员统计表794

第二章 教育规则795

第一节 宗旨、方针795

第二节 学制、学时796

第三节 教材、教法797

1.民国时期小学开设课目表799

2.民国29年新津县初级中学课时表799

799

3.建国后武阳一小部分年度每周课程时数表800

4.建国后新津中等学校部分年度课程设置表801

第四节 成绩考核803

第一节 教师的任用805

第三章 教师805

第二节 工资待遇806

808

1.1985年新津县中小学教职工工资改革情况一览表808

3.1985年新津县各乡中小学民办教师工资改革情况一览表808

2.1985年新津县武阳镇学校民办教师调资情况一览表808

第三节 社会地位809

第四章 学校组织811

第一节 行政组织811

812

1.新津县第一中学1985年行政机构简表812

2.新津县武阳镇第一小学行政机构简表812

第二节 教学组织812

第三节 学生组织813

第五章 教育经费815

第一节 经费815

第二节 使用分配817

附 新津县集资办学统计表817

附 新津县1952年至1985年文教经费支出情况统计表818

第三节 校舍、设备819

820

1.1985年新津一中、二中教学仪器统计表820

2.新津县教育局1978年至1985年配发各中小学校电教设备统计表820

第二十篇 卫生823

第一章 卫生医疗机构823

第一节 建国前的卫生医疗机构823

一、县卫生院823

二、医药馆所823

第二节 建国后的卫生医疗机构823

一、县人民医院823

二、县中医院824

四、卫生防疫站825

三、精神卫生保健院825

五、血吸虫病防治站826

六、妇幼保健站826

七、区、乡医院(卫生院、所)827

附 1985年各乡卫生院基本情况统计表828

八、村(大队)医疗站828

九、厂矿、学校医疗卫生机构829

十、驻军医疗机构829

十一、私人诊所829

第二章 疾病的预防与治疗830

第一节 爱国卫生运动830

一、对饮食服务行业的卫生管理831

附 部分年度食物中毒情况调查表832

二、工矿卫生832

三、学校卫生833

834

1.1981年部分中小学学生健康状况调查表834

2.1985年县城中小学及师范校5076名学生健康检查情况表834

四、农村卫生834

五、城镇卫生835

第二节 疫病的防治836

一、预防接种836

二、传染病管理836

附 1950年至1985年主要疫情报告情况统计表837

第三节 常见病、地方病、职业病的查治838

一、常见病838

二、地方病839

三、职业病842

第四节 血吸虫病的普查与防治843

附 新津县1956年至1985年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情况表844

第五节 妇幼卫生845

一、新法接生845

二、妇女病的查治846

三、围产期保健847

四、儿童保健847

第六节 医疗业务848

六、婚前检查848

附 1971年至1985年节育手术统计表848

五、节育手术848

附 民国时期新津县著名中医简况表849

一、县级医院849

附 县人民医院部分年度门诊、住院情况统计表850

二、区级医院851

三、乡级医院852

附 1956年与1984年各乡卫生院门诊住院情况表852

第三章 中医、中药853

第一节 进修、带徒、培训853

第二节 西医学习中医,中西医结合854

二、学术交流855

一、整理单方、验方855

第三节 发掘医学遗产,总结临床经验855

三、剂型改革856

第四章 医院队伍857

附 1985年新津县医疗技术人员情况简表858

第五章 保健医疗859

第一节 合作医疗859

第二节 公费医疗859

第三节 劳保医疗860

第二十一篇体育862

第一章 体育活动862

第一节 球类862

一、篮球862

四、羽毛球863

三、乒乓球863

二、排球863

第三节 游泳864

第二节 田径864

第四节 龙舟865

第五节 体操867

第六节 民间体育活动868

一、跳绳868

二、踢毽子868

三、跳橡皮筋868

四、扯响簧868

五、抽陀螺868

二、武术869

第七节 其他体育活动869

一、象棋869

六、滚铁环869

三、射击870

四、旱冰870

五、信鸽870

第二章 体育竞赛872

第一节 县级运动会872

一、中、小学生运动会872

二、职工运动会和农民运动会874

三、全县性运动会874

附 新津县运动员参加历次省单项运动会成绩、名次表875

一、全国性竞赛及分区赛875

二、省级竞赛875

第二节 参加地区以上运动会875

三、地区(市)级竞赛877

附 新津县运动员参加历次地区(市)运动会情况统计表877

第一节 业余训练881

一、县业余体校881

第三章 业余训练和体育场地881

附 新津县少年儿童业余体校学员、教练员统计表882

二、业余体校重点班882

三、训练网点882

第二节 体育场地883

一、民国时期的体育场地883

二、建国后的体育场地883

三、体育场地的统计884

第一节 输送体育人材886

第二节 破、创省、地区纪录886

一、破、创省最高纪录情况表886

第四章 体育成果886

二、破、创地区最高纪录情况表887

第三节 等级裁判员、等级运动员和体育工作先进单位888

一、等级裁判员888

二、等级运动员888

三、体育工作先进单位888

1.新津县中、小学1976年至1982年体育“达标”情况一览表889

889

第四节 学校体育“达标”情况889

2.新津县中、小学1983年至1985年体育“达标”情况一览表890

3.新津县1976年至1985年学校体育“达标”率及参加省、地区(市)评比情况表890

男子儿童组891

第五节 新津县少年儿童田径新纪录891

女子儿童组892

男子少年乙组892

女子少年乙组892

男子少年甲组893

女子少年甲组893

一、明代建筑895

第一节 观音寺895

第一章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95

第二十二篇 文物、古迹895

二、明代壁画及塑像896

三、明代石刻香炉897

第二节 纯阳观897

一、殿宇建筑898

二、园林化的建筑结构898

三、石雕、石刻899

四、玉清道院万缘救苦钟899

五、黄鹤楼899

第三节 汉墓群900

第四节 其他文物保护单位901

一、老君庙901

三、禹帝宫大殿902

二、文庙大成殿902

五、乌尤寺明代石刻香炉903

四、石刻杜甫诗碑903

第二章 收藏文物904

第一节 白垩纪新津鳞齿鱼化石岩片904

第二节 石雕、石刻904

第三节 陶瓷器906

第四节 铜铁器908

第五节 书画908

第六节 玉石器910

二、新津古城(今五津镇)912

三、道教四治912

一、白头堰新石器遗址912

第三章 古遗址912

四、宋少保张商英故居913

五、玉皇观、白云寺古窑址913

第四章 文物的保护与毁失914

第一节 文物保护914

一、寺庙的保护914

二、古代墓葬的保护915

三、出土和收藏文物的保护916

第二节 文物毁失916

一、盗卖、出售916

二、破坏、毁损917

一、修觉寺918

第三节 已湮没的重点地面文物918

三、烂坏、散损918

三、纪胜亭919

四、龙岩寺919

二、宝华寺919

附 新津县部分寺观名胜毁损情况表921

第二十三篇 科技925

第一章 科技组织925

第一节 科技业务机构925

附 新津县科技业务机构一览表925

第二节 科技群众组织926

附 新津县县级科技群众组织一览表927

第二节 制定科研计划928

第一节 鉴定成果928

第二章 科技管理928

附 新津县科研计划及上级拨款表929

第三节 评定职称930

第三章 科技人员931

第一节 科技队伍概况931

第二节 科技人员的普查与使用932

第三节 科技人员的培训提高933

第四节 科技人员的待遇933

一、政治待遇933

二、生活照顾934

二、水稻品种调查935

三、害虫天敌资源调查935

第一节 调查、规划935

第四章 资源调查与课题研究935

一、土壤普查935

四、农业资源调查与农业区划936

五、县城总体规划936

六、水利工程“三查三定”936

七、渔业科技发展战略研究936

八、水质调查937

第二节 科学试验937

二、高产试验、推广939

附 1983年农作物高产奖评选结果表940

941

1.国家、省、地主管部门授予新津的科技成果奖统计表941

一、各级政府授予的科技成果奖941

二、国家、省、地主管部门授予的科技成果奖941

第三节 科技成果奖941

2.新津县获四川省人民政府(革命委员会)授予的科技成果奖942

3.新津县获温江地区行署授予的科技成果奖943

4.新津县人民政府授予的科技成果奖944

三、获奖著作及论文946

第五章 科技服务947

第一节 测报工作947

一、天气预报947

二、灾情预测947

一、建议、论证948

第二节 咨询服务948

三、疫情预报948

四、地震预测948

二、技术承包949

三、科技引进950

第六章 科技普及与交流951

第一节 科技宣传951

一、举办讲座951

二、举办和参加展览952

三、放映科技电影952

第二节 技术推广953

一、农业生产方面953

五、开展青少年科技活动953

四、办科普宣传专栏953

二、多种经营方面954

三、医药卫生方面955

第三节 资料交流955

第四节 人员交往957

一、国际交往957

二、国内交往958

三、领导视察、参观959

第二十四篇 社会961

第一章 人口961

第一节 人口数量961

一、性别比例962

二、年龄962

第二节 人口结构962

三、文化程度963

四、民族963

964

1.新津县1735年至1948年部分年度人口统计表964

2.新津县1949年至1985年人口统计表965

3.新津县1964年和1982年人口年龄普查统计表967

4.新津县1964年和1982年人口文化程度普查统计表967

5.新津县1982年按性别和年龄分组的文盲、半文盲人数统计表967

6.新津县1982年6岁及6岁以上人口按年龄分组的文化程度统计表968

7.新津县1982年6月部分职业人口文化程度统计表968

一、佛教970

第二章 宗教970

二、道教971

三、天主教971

四、基督教972

第三章 社会组织973

第一节 道门973

一、一贯道973

二、刘门974

三、孙门974

第二节 哥老会975

一、组织975

一、会馆976

第三节 会馆、宗祠、行会976

二、活动976

三、隐语976

二、宗祠977

三、行会978

第四章 风俗习惯980

第一节 出生、嫁娶、祝寿、丧葬980

一、出生980

二、嫁娶980

三、祝寿981

四、丧葬981

第二节 庙会、祭祀982

一、庙会982

二、祭祀983

一、传统节日984

第三节 过节984

二、民国时期国定节日986

三、建国后国定节日986

第四节 服饰、饮食、房屋988

一、服饰988

二、饮食989

三、房屋989

第五章 封建陋俗、社会病态991

第一节 封建陋俗991

一、算命、看相991

二、拆字、抽采头991

三、观碗、画水991

七、做道场992

六、打保符(跳端公)992

四、庆坛992

五、打醮992

八、求雨993

九、抢童子993

十、拉干爹993

十一、看风水993

第二节 社会病态994

一、吸毒994

二、赌博994

三、卖淫、嫖妓994

七、纳妾、蓄婢995

八、溺女婴995

五、缠脚995

六、守节995

四、行乞995

九、童养媳996

第三节 禁忌996

第六章 慈善事业、社会保护997

第一节 慈善事业997

一、慈善团体997

二、个人救济998

三、栖留所998

四、五保户999

二、保育院999

三、敬老院999

一、孤老院999

第二节 社会保护999

第七章 社会新风1001

一、婚姻自主1001

二、喜事新办1001

三、男到女家1001

四、“五好”家庭1002

五、火葬、追悼会1002

六、学雷锋,树新风1002

七、五讲、四美、三热爱1003

八、互助致富1003

第八章 方言、谚语1004

第一节 方言1004

一、称谓用语1005

二、事物用语1006

三、性状用语1007

四、动作用语1009

第二节 谚语1012

一、民谚1012

二、农谚1015

第三节 歇后语1018

一、谐音1018

二、推义1019

第二十五篇 人物1024

第一章 人物传记1024

一、革命人物1024

侯宝斋1024

附 大汉川南保路同志会侯君宝斋暨子安廷遇难公布1025

范绶强1026

曾淑群1027

周汝贵1028

蔡淮滨1028

尹智?1029

郑本厚1030

罗云山1031

蔡咏裳1032

杨元明1032

倪国忠1033

二、知名人物1034

彭炳1034

胡安澜1035

附 《戏拟天足嘲小足文》(《璧经堂外集》)1036

胡念祖1037

杨俊臣1037

刘东塘1038

徐朴生1038

杨泽彰1039

邓子顽1040

蔡澄波1041

陈子猷1042

高君实1044

熊志周1045

蓝尧衢1045

胡开莹1047

陈孟三1048

倪辉廷1049

郭炎儒1050

谢致诚1051

童次湘1051

李澄波1052

孙煦1053

附 孙煦诗二首1053

赵耘农1054

罗竞忠1055

刘绍禹1056

雷载阳1058

雷玉珊1059

刘国才1060

三、其他人物1061

袁树江1061

李元亨1062

第二章 人物表录1064

一、抗日战争阵亡将士名录1066

二、解放新津的战斗中光荣牺牲的烈士名录1067

三、革命烈士英名录(1950年至1985年)1068

四、模范先进人物表(1950年至1985年)1078

五、高龄老人名录1086

编后记1091

《新津县志》编修始末1096

附 部门、单位志及乡(社)镇志名录1101

《新津县志》编纂领导机构及编纂、审定人员名录1103

1989《新津县志》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四川省新津县志编纂委员会编纂 1989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