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师手册 检验分册》求取 ⇩

目 录1

第一章 临床检验基本知识与基本操作1

第一节 实验室工作守则1

实验室一般守则1

安全用电及触电的急救措施2

化学药品贮存、使用、及对人体伤害的急救处理2

注意消毒隔离、防止感染4

火灾和爆炸的安全防护与救护措施5

第二节 实验室玻璃仪器6

玻璃仪器的清洁6

一、滴定管的校正7

玻璃容器的校正7

二、吸量管的校正8

三、容量瓶的校正8

四、微量吸管校正9

第三节 化学试剂9

化学试剂的品级和使用10

化学试剂的保管和预防变质措施11

一、保管原则12

二、预防变质措施12

第四节 试剂配制14

试剂浓度的表示法及其计算14

一、百分浓度14

三、物质的量浓度15

二、质量-体积浓度15

四、百分浓度与物质量浓度的换算16

五、溶液的稀释与混合16

常用物质的量浓度配制17

一、0.5mol/L的草酸溶液17

二、1mol /L的氢氧化钠溶液17

三、0.02mol/L的高锰酸钾溶液17

四、0.1mol/L的硫代硫酸钠溶液18

五、0.05mol/L碘溶液18

六、几种常用缓冲液的配制19

常用抗凝剂23

第五节 常用抗凝剂和防腐剂23

常用防腐剂25

第六节 各种标本的采取和收集方法25

血液25

尿液26

粪便27

其他体液27

第七节 质量保证措施28

临床检验质量控制的必要性28

有关质控的统计学计算28

一、均值28

二、标准差30

三、变异系数31

四、标准误32

五、变异指数32

生化检验质控方法33

一、实验室内的科学管理33

二、室内质控34

三、实验室室间质量评价44

临床检验质控47

一、仪器的评价47

二、仪器的参数校正49

三、质控方法50

四、尿液质量控制法51

五、粪检质控53

第二章 临床检验54

第一节 血液一般检查54

血液采取54

一、毛细血管采血法54

二、静脉采血法54

白细胞计数55

一、计数盘法55

二、电子血球计数仪计数法56

白细胞分类计数57

血红蛋白测定58

一、沙利(Sahli)法58

二、氰化高铁血红蛋白(HiCN)测定法59

三、血红蛋白自动测定仪法60

红细胞计数61

一、显微镜计数法61

二、光电比浊法62

三、电子血细胞计数仪计数法62

红细胞比积测定63

——温氏法63

血液指数64

嗜酸粒细胞计数65

网织红细胞计数65

红细胞沉降率测定66

红斑狼疮细胞检查67

血液寄生虫检验68

一、疟原虫检查68

二、血微丝蚴检查68

第二节 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70

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70

温育后渗透脆性试验71

酸溶血试验(Ham试验)72

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74

——光电比色法74

血红蛋白电泳和HbA2测定76

抗碱血红蛋白测定76

变性珠蛋白小体检查77

抗人球蛋白试验78

第三节 止血、凝血功能的实验室检查79

主要试剂及配制79

一、抗凝剂79

二、脑粉79

三、凝固剂80

四、硅脂悬液80

五、血小板悬液80

十、红细胞素81

一、出血时间测定81

血小板功能测定81

十一、玻璃器皿的硅化81

九、贮存血浆81

八、正常血清81

七、硫酸钡吸附血浆81

六、草酸钠或枸橼酸血浆81

二、血小板计数82

三、血小板粘附性试验84

四、血小板聚集性试验85

内源性血象检查86

一、全血凝固时间86

二、复钙时间87

三、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试验(KPTT)88

四、凝血酶原消耗试验(PCT)及其纠正试验89

五、简易凝血活酶生成试验及其纠正试验90

外源凝血系统试验92

一、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测定92

二、蛇毒时间测定(ST)94

凝血第三阶段的试验94

一、纤维蛋白原半定量测定94

二、因子XIII测定95

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及纤维蛋白溶解的检查95

一、血浆硫酸鱼精蛋白副凝固试验(3P试验)95

二、连续凝血酶时间测定(STT)96

三、优球蛋白溶解试验97

骨髓穿刺术98

第四节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98

骨髓穿刺注意事项及涂片要求99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99

一、骨髓标本染色99

二、检查步骤99

骨髓细胞学检查的意义105

第五节 血细胞化学染色105

过氧化酶(POX)染色法109

碱性磷酸酶(ALP)染色法110

——改良的Gomori法110

酸性磷酸酶(ACP)染色法111

非特异性酯酶(NAE)染色法112

脂类染色法(苏丹黑B)113

糖元(PAS)染色法114

核糖核酸(RNA)甲绿-派若宁染色法117

脱氧核糖核酸(DNA)Fuvtgen反应法118

热盐水溶解试验119

红细胞铁粒染色法120

第六节 尿液检验121

理学检验121

一、尿量121

五、比重122

四、酸碱反应122

三、透明度122

二、颜色122

蛋白质定性试验123

——磺柳酸法123

蛋白质定量试验124

——苦味酸法124

本斯-琼斯蛋白定性试验124

葡萄糖定性试验125

葡萄糖定量试验126

丙酮试验128

胆红素试验128

尿胆原试验129

乳糜尿试验130

尿胆素试验130

隐血试验131

酚红排泄试验(PSP试验)131

浓缩与稀释试验132

12小时尿有机沉淀物计数(Addis计数)133

显微镜检查134

妊娠诊断试验136

——乳胶凝集抑制法136

妊娠诊断稀释试验137

一、颜色138

理学检验138

第七节 粪便检查138

妊娠诊断浓缩试验138

二、性状139

显微镜检验139

饱和盐水漂浮集卵法141

日本血吸虫卵孵化法141

隐血试验142

第八节 体液检验142

脑脊液常规检验142

理学检验142

一、颜色142

细胞计数143

葡萄糖定性试验143

二、透明度143

潘迪(Pandy)蛋白质定性试验143

胸水、腹水常规检验144

理学检验144

一、颜色144

二、透明度144

细胞计数与分类145

理学检验145

标本收集145

粘液常规检验145

——李凡他(Rivalta)试验145

浆液粘蛋白定性试验145

三、比重145

显微镜检验146

精子计数146

前列腺液的检验147

标本收集147

显微镜检验147

胃液分析147

标本收集147

三、乙醇刺激试验148

理学检验148

一、基础胃液分泌试验148

二、五肽胃泌素试验148

显微镜检验149

胃酸分析149

一、酸分泌量的测定149

二、游离盐酸和总酸度滴定法(即乙醇刺激分次胃酸滴定法)150

十二指肠液检验151

二、理学检验151

一、标本收集151

三、显微镜检验151

乳酸测定151

胆汁试验151

隐血试验151

痰液检验153

一、标本收集153

二、理学检验153

三、显微镜检查153

女性生殖道分泌物检验154

一、标本采集154

二、显微镜检验154

第三章 生化检验156

第一节 肝功能试验156

黄疸指数的测定156

一、目视比色法156

二、光电比色法157

——凡登白(Vanden Bergh)反应158

胆红素定性试验158

血清总胆红素和-分钟胆红素测定159

一、甲醇法测定总胆红素159

二、甲醇法测定一分钟胆红素160

三、咖啡因法160

麝香草酚浊度试验163

麝香草酚絮状沉淀试验164

硫酸锌浊度试验165

一、微量凯氏定氮法166

二、双缩脲法166

血清总蛋白测定166

第二节 蛋白质测定166

血清白蛋白测定167

——溴甲酚绿法167

血清蛋白电泳169

——醋酸纤维素薄膜法169

血清纤维蛋白原测定170

——盐析双缩脲法170

第三节 酶类测定171

血清谷丙转氨酶测定171

一、赖氏(Reitman)比色法171

二、酶偶联测定法173

血清谷草转氨酶测定174

一、赖氏比色法174

二、酶偶联法176

一、比色法178

血清乳酸脱氢酶测定178

二、连续监测法180

血清乳酸脱氢酶同工酶测定181

——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法181

血清碱性磷酸酶测定183

一、对硝基酚法183

二、磷酸苯二钠法185

血清淀粉酶测定187

一、碘淀粉比色法187

二、简易稀释法188

一、偶氮红法189

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测定189

二、对硝基苯胺法191

血清胆碱酯酶(CHE)测定192

一、比色法192

二、试纸法194

血清磷酸肌酸激酶(CPK)测定194

一、肌酸比色法194

二、酶偶联法196

血清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测定197

一、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法197

二、CK-MB免疫抑制测定法198

——磷酸苯二钠法199

血清酸性磷酸酶(ACP)测定199

血清5′-核苷酸酶(5′-NT)测定200

——比色测定法200

血清单胺氧化酶(MAO)测定202

——比色测定法202

第四节 血脂测定204

血清总胆固醇测定204

一、邻苯二甲醛直接显色法204

二、酶法205

血清甘油三酯测定206

——正庚烷-异丙醇抽提,乙酰丙酮显色法206

——琼脂糖凝胶电泳207

血清脂蛋白电泳207

血清β-脂蛋白和前β-脂蛋白简易测定209

——肝素比浊法209

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胆固醇测定211

第五节 无机元素测定212

血清钾测定212

一、四苯硼钠法212

二、火焰光度分析法213

——邻甲酚酞络合酮(OCPC)直接比色法213

血清钙测定213

血清钠测定214

一、焦性锑酸钾比浊法214

二、火焰光度分析法215

一、硝酸汞滴定法216

血清氯化物测定216

二、硫氰酸汞比色法217

血清无机磷测定220

——硫酸亚铁磷钼蓝比色法220

血清镁测定221

——达蛋黄比色法221

血清铁测定223

——双吡啶比色测定法223

第六节 非蛋白氮类测定224

尿素氮测定224

——二乙酰-肟显色法224

——碱性苦味酸法225

肌酐测定225

肌酸测定227

——碱性苦味酸法227

尿酸测定228

——磷钨酸比色法228

血氨测定229

——纳氏试剂显色法229

第七节 血气酸碱分析231

血浆二氧化碳结合力测定231

——滴定法231

——全自动化血气分析仪测定法232

血液气体及酸碱平衡测定232

第八节 血液其他生化试验234

血液葡萄糖测定234

一、邻甲苯胺法234

二、葡萄糖氧化酶比色法235

血清T4放射免疫测定236

——PEG法236

血清T3放射免疫测定238

——PEG法238

血清地戈辛(Digoxin)放射免疫测定239

——双抗体法239

——硫酸铵法240

皮质醇(Cortisol)放射免疫测定240

尿中皮质醇放射免疫测定242

血清胰岛素放射免疫测定242

——双抗-PEG法242

血清铁蛋白放射免疫测定244

β2-微球蛋白放射免疫测定245

第九节 尿液生化检验247

尿中尿素氮测定247

——二乙酰-肟显色法247

尿中尿酸测定247

——磷钨酸比色法247

—碱性苦味酸法248

尿中肌酐测定248

——碱性苦味酸法249

尿中肌酸测定249

尿钾测定250

一、四苯硼钠法250

二、火焰光度分析法250

尿钠测定251

一、焦性锑酸钾比浊法251

二、火焰光度分析法251

尿氯化物测定251

——硝酸汞滴定法251

尿淀粉酶测定252

——简易稀释法252

尿钙测定252

——邻甲酚酞络合酮直接比色法252

尿17-酮类固醇测定253

——间二硝基苯显色法253

尿17-羟皮质类固醇测定255

——盐酸苯肼显色法255

尿中儿茶酚胺定性试验257

——对硝基苯胺法257

尿3-甲氧基-4-羟基苦杏仁酸测定(尿VMA测定)——对硝基苯胺显色法(Richards法)257

——浊度法259

第十节 脑脊液生化检验259

蛋白质测定259

葡萄糖定量测定261

氯化物测定261

——硝酸汞滴定法261

色氨酸试验262

胶体金试验262

葡萄糖耐量试验264

胰岛素耐量试验264

第十一节 与生化有关的临床试验264

内生性肌酐廓清试验265

第四章 细菌学检验267

第一节 细菌的分类与命名267

第二节 消毒灭菌268

消毒方法268

一、高压蒸汽灭菌268

二、干热灭菌268

三、过滤除菌269

二、试管270

一、培养皿270

四、容器270

三、吸管、滴管、毛细管270

六、紫外光灭菌270

五、血清凝固器270

四、化学灭菌270

细菌室常用器械准备及灭菌270

五、微玻管271

六、培养基灌注装置的灭菌及使用271

细菌室污物处理271

一、标本271

二、器皿处理271

第三节 常用细菌染色方法272

革兰染色法272

碱性美蓝染色法272

金胺荧光染色法273

萋-纳(Ziehl-Neelsen)抗酸染色法273

潘本汉(Pappenheim)染色法273

稀释石炭酸复红染色法274

异染颗粒染色法274

鞭毛染色法274

荚膜染色法275

芽胞染色法275

第四节 细菌检查的一般方法276

细菌室一般规则276

显微镜检查276

一、悬滴直接涂片检查276

二、暗视野镜检276

四、荧光染色镜检及简易荧光显微镜使用277

三、染色检查277

细菌标本的接种方法278

一、试管接种278

二、平板划线法278

三、平板倾注法278

第五节 细菌生化试验及其他鉴定试验279

碳水化合物代谢试验279

一、糖(醇)发酵(利用)试验279

二、葡萄糖氧化-发酵试验(O/F试验)279

四、甲基红试验280

三、β-半乳糖苷酶试验280

五、V-P试验281

六、七叶苷水解试验281

蛋白质、氨基酸代谢试验281

一、氨基酸脱羧酶试验281

二、苯丙氨酸脱氨酶试验282

三、明胶液化试验282

四、尿素酶试验282

五、吲哚试验282

六、硫化氢试验282

二、丙二酸盐利用试验283

三、马尿酸钠水解试验283

一、枸橼酸盐利用试验283

碳源、氮源利用试验283

四、葡萄糖酸盐试验284

细菌酶测定试验284

一、氧化酶试验284

二、触酶试验284

三、血浆凝固酶试验284

四、DNA酶试验285

五、cAMP试验285

六、硝酸盐还原试验285

三、0/129抑菌试验286

二、杆菌肽抑菌试验286

一、Optochin抑制试验286

生长抑制试验286

七、卵磷酯酶及奈格尔试验286

四、氰化钾抑菌试验287

血清凝集及其他试验287

一、胆盐溶菌试验287

二、血清凝集试验287

第六节 常见临床标本细菌学检查程序288

血液及骨髓的细菌学检查288

尿液的细菌学检查289

粪便的细菌学检查290

脓液及其他创伤感染标本的细菌学检查291

脑脊液的细菌学检查293

呼吸道标本细菌学检查294

穿刺液的细菌学检查294

消毒效果检查295

第七节 常见革兰阳性球菌的鉴定295

葡萄球菌的鉴定295

链球菌的鉴定298

第八节 常见革兰阳性杆菌的鉴定300

白喉杆菌的鉴定300

炭疽杆菌的鉴定301

蜡样芽胞杆菌的鉴定302

第九节 结核杆菌检查303

淋病球菌的鉴定304

脑膜炎球菌的鉴定304

第十节 常见革兰阴性球菌的鉴定304

第十一节 肠杆菌科细菌的鉴定305

肠杆菌科的一般特征及与其他类似菌的鉴别305

肠杆菌科细菌的初步分群及主要性状306

苯丙氨酸、葡萄糖酸盐阴性菌的鉴定306

一、各菌属间的鉴定306

二、埃希菌属及类似菌的鉴别307

三、致泻大肠杆菌的鉴别307

四、沙门菌属的鉴别311

五、志贺菌属的鉴别312

二、克雷伯菌属种的鉴别313

一、各菌属间的鉴别313

七、爱德华菌属的鉴别313

六、枸橼酸杆菌属种的鉴别313

葡萄糖酸盐阳性菌的鉴定313

三、肠杆菌属种的鉴别314

四、沙雷菌属种的鉴别315

五、哈夫尼亚菌的鉴别315

苯丙氨酸阳性菌的鉴定315

一、各菌属间的鉴别315

二、变形杆菌属种间的鉴别316

三、普罗菲登斯菌属种间的鉴别316

弧菌属与其他相关菌的鉴别317

霍乱弧菌的鉴定317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鉴定317

第十二节 弧菌科常见菌的鉴定317

四、摩根菌属的鉴别317

副溶血弧菌的鉴定319

第十三节 弯曲菌的鉴定320

第十四节 非发酵菌的鉴定321

非发酵菌辨认的基本依据321

主要非发酵菌属的鉴别321

假单胞菌属的鉴定322

一、铜绿假单胞菌的鉴定322

三、恶臭假单胞菌的鉴定324

四、嗜麦芽假单胞菌的鉴定324

二、荧光假单胞菌的鉴定324

五、洋葱假单胞菌的鉴定325

六、腐败假单胞菌的鉴定325

七、施氏假单胞菌的鉴定325

八、产碱假单胞菌和类产碱假单胞菌的鉴定325

九、鼻疽假单胞菌的鉴定326

十、类鼻疽假单胞菌的鉴定326

不动杆菌属的鉴定326

产碱杆菌属的鉴定327

莫拉菌属的鉴定328

无色杆菌属的鉴定328

黄杆菌属的鉴定329

鲍特菌属的鉴定329

一、百日咳杆菌的鉴定329

二、副百日咳杆菌的鉴定330

三、支气管败血杆菌的鉴定331

金氏杆菌属的鉴定331

第十五节 厌氧菌的鉴定332

厌氧菌的种类及人体正常菌群332

厌氧菌常见感染333

厌氧菌的检查程序334

二、革兰阴性厌氧杆菌的鉴定336

三、厌氧性球菌的鉴定336

厌氧菌的鉴定336

一、临床常见厌氧菌特征336

四、革兰阳性无芽胞厌氧杆菌的鉴定338

五、革兰阳性梭状芽胞厌氧杆菌的鉴定338

厌氧菌的快速鉴定342

厌氧菌若干鉴定试验方法345

第十六节 细菌L型分离346

一般特征及返祖346

细菌L型的分离及鉴别347

一、血液或骨髓标本L型菌培养347

二、穿刺液、脓汁、分泌物标本L型菌培养347

三、尿液L型菌培养347

五、L型细菌鉴定程序及与支原体的区别348

四、L型细菌鉴别特征348

L型培养基制备349

第十七节 酵母样真菌的鉴定349

念珠菌的鉴定349

一、一般特性349

二、分离鉴定349

三、生化反应351

新型隐球菌的鉴定351

一、一般特征351

二、真菌学检查351

第十八节 药物敏感试验及其质量控制352

绝对扩散法(Kirby-Boner,K-B法)352

稀释法(MIC及MBC测定)356

对比扩散法(改良Stockes法)356

药敏试验的影响因素及控制357

第十九节 培养基制备358

培养基制备注意事项358

基础培养基及营养培养基361

一、牛肉浸液361

二、牛肉消化液361

三、胰脏消化液361

七、血琼脂及巧克力琼脂362

八、葡萄糖肉汤362

五、浸液(或消化液)琼脂362

六、肉膏琼脂362

四、牛肉膏(粉)汤362

九、半固体培养基363

十、含血明胶半固体363

十一、妥海培养基363

血液培养基363

一、枸橼酸钠肉汤363

三、伊红美蓝琼脂(EMB)364

二、GN增菌液364

五、麦康凯琼脂(MAC)364

四、SS琼脂364

肠道细菌培养基364

二、胆汁肉汤364

一、亚硒酸盐增菌液(SF)364

六、山梨醇琼脂365

弧菌培养基365

一、碱性蛋白胨水365

二、庆大平板365

三、副溶血弧菌增菌液365

四、副溶血弧菌选择性琼脂365

二、亚碲酸盐血琼脂366

一、改良罗氏培养基366

结核杆菌培养基366

一、血清斜面366

革兰阳性杆菌培养基366

二、丙酮酸钠培养基367

弯曲菌培养基367

一、布氏肉汤367

二、布氏琼脂基础分离培养基367

三、1%甘氨酸培养基368

四、TTC琼脂368

五、3.5%氯化钠布氏肉汤368

厌氧菌培养基368

一、心脑基础培养基368

六、苯乙醇琼脂369

五、胆汁-七叶苷琼脂369

四、卡那-万古溶血平板369

二、厌氧血培养基369

三、心脑血琼脂369

七、心脑浸液疱肉基370

八、心脑发酵管370

九、紫牛乳培养基370

十、卵黄平板370

十一、20%胆汁培养基370

一、糖(醇)发酵管371

三、铁质三糖改良培养基371

二、氧化发酵(0-F)管371

生化试验培养基371

药敏试验培养基371

四、葡萄糖蛋白胨水372

五、七叶苷培养基372

六、蛋白胨水372

七、6.5%氯化钠肉汤373

八、氨基酸脱羧酶培养基373

九、苯丙氧酸脱氨酶培养基373

十、尿素酶培养基373

十一、明胶酶培养基373

十六、氰化钾培养基374

十四、丙二酸盐利用试验374

十五、硝酸盐胨水374

十三、枸橼酸盐培养基374

十二、DNA培养基374

十七、金氏培养基A375

十八、金氏培养基B375

第五章 免疫学检验376

第一节 体液免疫检验376

肥达(Widal)试验376

一、水浴加温法376

二、微量快速法377

外-裴(Weil-Felix)凝集试验378

布鲁菌(Brucella)凝集试验378

冷凝集素测定379

嗜异性凝集试验380

康氏(Kahn)沉淀试验381

USR试验383

华氏(Wassermann)梅毒补体结合试验384

钩端螺旋体病的血清学试验388

一、补体结合试验388

二、间接血凝试验388

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试验389

一、ASO溶血试验试管法390

二、ASO溶血试验微量法393

三、胶乳凝集试验395

二、曙红-胶乳凝集试验396

一、丙球-胶乳凝集试验396

类风湿因子(RF)凝集试验396

抗核抗体(ANA)、抗ds-DNA的测定397

——间接荧光抗体法397

免疫球蛋白测定398

一、单向扩散法398

二、火箭免疫电泳法399

三、比浊法401

总补体(CH50)活性测定402

——单向扩散法404

C反应蛋白测定404

补体C3、C4含量测定404

一、单向扩散法405

二、胶乳凝集法405

溶菌酶测定405

一、比浊法406

二、琼脂平板打孔测定法406

免疫复合物测定408

——聚乙二醇沉淀法408

甲胎蛋白放射免疫测定409

——双抗体法409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放射免疫对流电泳自显影测定410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固相放射免疫测定411

——RPHA法413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测定413

中和试验414

——RPHA抑制法414

抗HBsAg抗体(Auti-HBs)固相放射免疫测定415

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固相放射免疫测定416

抗-HBc测定418

——ELISA法418

乙型肝炎e抗原e抗体测定420

——ELISA法420

竞争法测抗-HBe421

癌胚抗原(CEA)放射免疫测定421

——密度梯度离心法423

第二节 细胞免疫测定423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分离423

E花环试验425

单克隆抗体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426

——间接免疫荧光法426

B淋巴细胞的检测427

——直接免疫荧光法427

淋巴细胞转化试验428

一、形态学方法428

二、同位素?H-TdR掺入法429

硝基四氮唑蓝还原试验429

白细胞吞噬功能测定430

淋巴细胞毒交叉配合试验431

第六章 血型与血库433

第一节 血库与采血433

血源433

献血员体检标准433

一、体格检查标准433

二、血液检查434

采血室消毒及采血方法434

一、采血室消毒434

二、采血方法434

二、贮血瓶塞清洗方法435

一、贮血瓶清洗方法435

采血用具的制备435

第二节 采血用具和保养液的制备435

三、橡皮管和针头清洗方法436

保养液的制备436

一、配制程序436

二、鉴定437

全塑料输血袋的采血与输血法437

一、采血437

二、输血438

第三节 血液贮存和管理438

血液贮存438

安全输血管理438

红细胞的输用439

代浆血制备439

财务制度管理439

混合血浆的制备439

第四节 成分输血439

白细胞分离与输用440

血小板分离与输用440

第五节 血型鉴定和交互配合试验441

标准血清制备441

ABO血型鉴定(试管法)442

Rh血型鉴定444

一、盐水凝集试验444

二、木瓜酶试验444

三、Du型血型检查法445

交互配合试验446

一、盐水交互配合试验(试管法)446

二、胶体介质配血法(试管法)446

附录448

附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部分)448

附二 法定单位与非法定单位间的换算关系452

附三 常用人体临床检验数值的非法定单位与法定单位间对照参考表455

附四 检验室常用度量衡名称及进位制表461

附五 常用元素原子量表462

附六 医学检验常用外文缩写464

1991《临床医师手册 检验分册》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宋善俊,刘永佳主编 1991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如何解释临床检验(1985 PDF版)
如何解释临床检验
1985 北京:知识出版社
临床检验  操作手册( PDF版)
临床检验 操作手册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临床检验手册(1964 PDF版)
临床检验手册
1964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临床医师手册  皮肤科分册(1991 PDF版)
临床医师手册 皮肤科分册
1991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临床检验手册(1975 PDF版)
临床检验手册
1975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实用临床检验手册(1990 PDF版)
实用临床检验手册
1990 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临床医师手册  妇产科分册(1989 PDF版)
临床医师手册 妇产科分册
1989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临床医师手册  外科分册(1989 PDF版)
临床医师手册 外科分册
1989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最新临床检验手册(1992 PDF版)
最新临床检验手册
1992 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
临床医师手册  眼科分册(1991 PDF版)
临床医师手册 眼科分册
1991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医师检验师临床实验诊断手册(1986 PDF版)
医师检验师临床实验诊断手册
1986 重庆:重庆出版社
临床检验手册(1983 PDF版)
临床检验手册
1983 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
临床医护医学检验手册(1992 PDF版)
临床医护医学检验手册
1992 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临床新法检验手册(1993 PDF版)
临床新法检验手册
1993 上海:上海中医学院出版社
医学检验与临床手册(1997 PDF版)
医学检验与临床手册
1997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