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工程研究与应用》求取 ⇩

论文全文3

中医药工程学概述 谭德高等3

计算机辅助中医药古籍整理研究中的进展 史振武等7

专家知识的神经网络模型表达 谢敏等9

一种中医诊断不精确推理模型的研究 常会友等13

中医计算机图像系统工程有关问题的探讨 杨中才等16

智能指导系统和中医专家系统 朱学增等18

中医虚证子系统简介 邱国柱等21

神经网络表达的实时处理专家系统 彭昌菭等21

肺系疾病诊疗系统的研究 徐木林等25

中医经络诊断系统及其应用前景 陈德济等27

用KESE工具建造中医儿科专家系统 姚民笃等29

中医脉象研究现状及展望 施诚31

九路脉象的检测及计算机处理系统 孙汉钧等34

智能脉象仪的研制 肖一之等36

脉象显影器及太空医学 万寿永等38

中医舌诊检测仪器研制及应用 张伯礼等40

音乐电针仪的现状、机理、缺陷和对策 李显华42

针刺手法参数测定仪研制及手法受力分析 杨华元等45

从l/f自动治疗机的应用看现代电疗仪的发展 李万瑶等47

血液流变学系列仪器研制 王新等49

九十年代中医药科研预测与建议 张兆云等50

气营两燔证的本质及清气凉营法的机理研究 周仲英等52

脉络宁对冠心病血液流变性的影响 陈子德等55

讨论中西医学在七种脉图变化上之结合 汪叔游57

脉搏信息中生物力学参量的探讨 刘振田等60

桡动脉脉形和自律神经功能的关系 费兆馥等62

气功外气对血红蛋白作用的光谱观测及其探讨 潘青等63

人体生物场对人参组织培养效应的研究 顾觉奋等65

幽门螺旋菌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关系及中医药的防治研究 张琳等67

神功元气袋对中老年慢性病疗效观察及其现代客观指标研究 张文高等68

中药工程学的研究现状与发展 曹光明71

黄芪、归尾、香附、川芎、赤芍等配伍对正常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蒋莹等74

胡枝子属药用植物的化学和药理研究 王明时等75

马钱子生物碱类化合物13CNMR谱的数据分析 蔡宝昌等78

泻下通瘀合剂的抗急性肾衰作用 朱荃等81

天然药物地理学的建立与发展 黄泰康83

论文摘要89

中医药人工智能及计算机应用89

中医诊断专家系统的建造技术 朱学增89

中医多专家通用诊疗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谭德高89

中医智能信息处理系统 彭春龙等90

一种实用的中医学知识模型 庞有军等90

知识库与数据库的协调及其中医应用研究 杨佩璐等90

中医专家系统的自动生成工具 王建军等91

在微机上建库的一个好方法 周继贤等91

专家系统评价中的知识工程关系 谢敏等92

QMSOS的结构、功能及其应用现状 包含飞等92

李聪甫慢性肾炎中医诊疗专家系统 李肇夷等93

维吾尔医电脑多科门诊系统 杨爱年等93

中医证候规范电脑诊疗教学系统的研究 王富成等94

应用“仲景学说”中西医结合微机诊疗系统 杨麦青等94

计算机中医秘书系统 陈静等95

PC中国针灸指导系统 王再涛等95

中国针灸教学诊疗专家系统 岳长礼等95

中医针灸通用诊治系统的研制 程绍鲁等96

计算机在中医诊断和临床决策支持方面的应用 W.Boermeester96

计算机辅助针灸取穴系统设计 武君等97

体质保健系统 黄煌等97

盖泽尔婴幼儿智能发育评估系统 赵松梅等98

计算机养生咨询系统 刘云峣等98

中医衰老测量学软件包 周真等99

中医多相人格心理测量软件包 丁铁岭等99

应用自编程序经临床1963例试验论证中风预报的可行性 何保仪100

动脉脉搏波无创伤微机分析系统 杨玉星等100

针灸时间治疗学中特定穴的电脑统计 陈治忠等101

计算机开穴模拟和预约治疗系统 姜迂姬等101

针灸特定穴优化应用计算机程序设计 梁志伟等101

子午流注与生物节律计算机预测系统 杨赞瑜等102

试论治疗骨折最佳时期的选择系统 张冶等102

运用计算机技术研究中医运气学说 花戎等103

实用方剂数据库及其检索系统 杨德林等103

中医历代常用方剂数据库系统的研制 顾勤等103

脾胃方药知识库 周跃庭等104

中医方剂模糊聚类分析系统 尚炽昌等104

内蒙古中蒙药用植物资源数据库系统工程研究 朱德礼等105

《电脑检索全国中草药数据库》的研制与应用 余友芩等105

专家系统在中药鉴定中的应用 杨启德106

计算鉴定、检索药用植物标本 孙永斌等106

中国药典收载的中药材及其相关品种粉末显微特征智能鉴定系统 崔熙等107

常用中药归经的计算机统计分析 李兴广等107

微机中药算方与管理系统简介 林全新108

微电脑在中药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路德泽109

“日汉中医学计算机系统”的研制及应用 周永利等109

微机中医药文献光盘智能检索系统及其机控词表的设计与分析 周公石等110

中医药通用文献检索系统的研究 国庆喜等110

微计算机舌诊文摘库及检索系统 张伯礼等111

ACULARS及针灸文献检索 吴兰成111

针灸腧穴文献资料检索系统 徐恒泽等111

历代中医骨伤科文献库初探 李为农112

中医骨伤文献数据库的研制 陶惠宁等112

中国苗族药物现代文献数据库程序设计 罗文华等113

维吾尔药文献系统(WMLRS)的设计 顾政一113

傅山遗著真伪定量考析 张剑宇等114

《医宗金鉴·订正仲景全书》数据库建立的研究报告 汪辉东等114

关于建立《普济方》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构想 梁茂新等115

痔科情报资料计算机检索系统 潘宝宁等115

中医药文献检索与利用必须现代化 刘淑兰等115

人工智能与中医教育 黄戈116

一个通用的中医计算机试题库系统 汤元成116

中医多选题辅助教学系统 伍明德等117

计算机针灸教学演示系统 蒋承耆等117

中药科研方案、生产工艺优化设计软件及应用 徐培蓂等118

中医药科研数据处理系统研究 金昌东等118

中医专家系统与中医现代化 孙华等119

中医专家系统的医理设计与疗效 姚承济等119

一个新的处理电子数据的管理结构--客户/服务器模式的实现 Kurt Boehm119

河北省中医药人员数据库系统 赵士斌等120

现代化医院管理与信息系统规划 陈泽生120

医院固定资产折旧核算管理信息系统 梁悦等120

中医诊疗仪器和设备121

声诊和脉诊自动检测系统 李鸿等121

有源切诊传感器 李鸿等121

ZH-2型同步脉象仪的研制 宛新铮等122

光电血管容积脉图仪研制的初步报告 张渝寒等122

双探头脉象仪的临床应用--肾脏病人的检测报告 李斌芳等123

舌诊仪关键技术的实施 杨景亮等123

中医证候舌诊定量观测 程静等124

HX-肿瘤测定仪的临床应用 马晓野等125

DY电脑肿瘤定性仪临床测试1524例报告 于淑荣等125

DY电脑肿瘤定性仪测定胃癌89例报告 高贵等126

体表温度检测仪的研制--中医寒热辨证客观化研究 李文等126

104例皮肤病经络电图分析报告 林河东等127

经络电图仪的研制及临床应用 包凤芝127

DX动态血栓形成测定仪的研究与设计 李金池等128

外周血管功能测定仪的研制及应用 朱明娟等128

智能经络穴位图示诊断仪的研制 刘亦鸣等128

音乐综合治疗仪的研制报告 何晓敏129

便携式电鍉针治疗仪的研制 刘颖等129

神阙电子药灸仪的研制及其临床意义 裘爱国等130

中草药电子灸疗器研制及应用 田志祥等130

中华离子医学研究在台湾 张家瑞131

一种新型的药物离子导入仪的研制 叶德勤等131

整体效应治疗仪的实验与临床研究 彭宗禹132

中医灸疗器械自动化控制的研究 王建军等132

仿生波谱治疗仪(WSPA)的物理基础 周旋等133

冷针冷灸法及其电子治疗仪 蔡冬青等133

经络牌MSC-2多功能保健机的研制 李永安等133

CF-全息电子点穴诊疗仪及其临床应用 程小青等134

SJL-李氏多功能组合式灸疗器的临床应用 李伟134

超薄型脉冲电磁热效应夹板研制报告 叶日乔等135

研制情志治疗器的设想 黄德君135

多功能中药煎药机研制 徐吉民等136

新型电汽两用中药煎药机的研制 林海等136

超低频类风湿治疗仪治疗风湿类疾病的疗效观察 杨仓良等136

经络点穴电疗仪及其临床应用研究 刘国瑞137

鼻腔温治仪的研制及其临床疗效观察 唐大鸣等137

秘传疏经术治疗臀筋膜炎的临床报告 詹经山138

经络导引仪的临床应用和改进 朱元根等138

ZH-J型中药红外线治疗器对颈椎病患者临床疗效与脑阻抗血流图的影响 张文高等138

冠心病治疗仪治疗冠心病40例临床观察 常玉英等139

RD治疗仪治疗中小学生真性近视的临床实验研究 盛明山等139

推按运经仪临床应用初步观察 张文铠140

经络导平仪治疗顽固性软组织疼痛的疗效观察 罗建华等140

近视眼电子针感治疗仪防治近视眼的临床研究 施毅140

中药外敷配合“中草药电子灸疗器”治疗痹症 刘桂英141

应用光磁仪穴位照射治疗白细胞减少的临床疗效观察 徐岩等141

智能电针仪治疗常见精神疾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贾云奎等142

QG-5多功能治疗仪治疗糖尿病的临床观察 张少时等142

“炎症治疗仪”及中药导入治疗骨质增生症的疗效观察 战春光等142

震动磁疗按摩器穴位按摩治疗伤筋症300例疗效报告 陈庆举143

痔注射深浅控制装置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陈新明143

时空观念六要素对中医诊疗仪器发展的影响 王希等144

试论针灸器材现状 张成大144

耳廊诊疗仪应向综合智能化方向发展 易鸿奇等145

中药工程145

新型六味地黄胶囊的实验研究 李纯球等145

肝靶向给药系统--静注用去甲斑蟊酸钠白蛋白微球的研究 程宇慧等146

一种中药速效镇痛剂的生产工艺 陈忠正146

去甲斑蟊素毫微型胶囊的研究 潘卫三等147

大蒜精油-β-CYD包合物的研究 方晓玲等147

抗癌新药槐耳冲剂的研制 庄毅148

CMC-Na,HPMC为辅料的中药胃漂片及其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研究 于少军等148

溶蚀性致孔片及其冲具的研制 侯景孝等149

复方芫花注射液的制备和应用 孟庆峰等149

降脂胶囊制剂及作用研究 董力等150

通便胶囊的研制及疗效观察 朱春英等150

应用中医药工程学方法研制新药--复方犬骨注射液 高占良150

冠心病中药新剂型的开发 李德玲等151

国产助溶剂泊洛沙姆对脉络宁注射液制剂稳定性的影响 郑忆等151

六味地黄丸中山茱萸质量控制探讨 吴方建等152

银黄片释放度的研究 路春等152

双香酊制备工艺及其质量标准的研究 王建春等153

应用模糊聚类分析法鉴别二妙丸及其加味中成药 杨卫贤等153

水飞蓟素(益肝灵)片剂溶出速度的研究 陈大为等153

超声提高天麻素得率的实验研究 杨景亮等154

救脱Ⅰ号注射液质控指标的研究--辛弗林及人参总皂甙的含量测定 黄泉秀等154

薄层荧光扫描法测定咳喘平中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的含量 卢金朝等155

双波长薄层扫描法测定莲心碱注射液的含量及其稳定性研究 胡学民等155

祛痹痛注射液有效成分初析 李祥等156

薄层扫描法测定痹痛定涂膜中的东莨菪碱含量 程怡等156

颗粒冲剂生产过程中影响质量的因素 任英杰157

中药胶囊剂质量影响因素及控制方法 李永溟157

前体脂质体 陈骐等158

中药生产流化床制粒工艺研究 张加真158

冷冻浓缩和冷冻干燥在制备中药新剂型中的应用 刘晓秋等158

使用降膜列管式多效蒸馏水器的关键问题 孙克刚159

高等真菌--灵芝研究之展望 李旭生159

脉络宁防治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动物实验研究 郑忆等160

灵芝治疗PAN肾病模型的实验研究 远藤仁等160

脉络宁清除自由基作用及机理探讨 倪正161

羊蹄角代羚羊角研究--镇静、镇痛作用及毒性试验 李治淮等161

千金升白冲剂的药理作用 李守铎等162

中医现代化研究的新指标--抗变效应 宋为民等162

清养、温补益心合剂对大鼠实验性“血瘀”、血栓及微循环的影响 方泰惠等163

中药升白安片药代动力学研究 董而博等163

补肾方药对实验性骨质疏松大鼠体内1,25--(OH)2-D3的影响和治疗作用 李恩等163

造血一号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机理研究--对小鼠骨髓造血细胞动力学影响 卢秉久等164

补肾益气中药对环磷酰胺所致雄性大鼠性腺损伤的影响 张静等164

天麻注射液对家兔急性心肌缺血及脂质过氧化的影响 罗红琳165

决明子磷脂对实验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郭立玮等165

七种增白中药对酪氨酸酶的影响 尚靖等166

新疆一枝蒿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尚靖等166

金牡蛎的药理学研究 曲文浩166

异银杏双黄酮对缺氧大鼠体内氧自由基的清除作用 潘苏华等167

中药丹参溶液减轻锑--273注射液肌注引起的局部刺激性的研究 胡昌良等167

少林神功洛络祛痛散药效学研究 冀春茹等168

三白草降血糖作用的研究 何亚维等168

活血化瘀益胃生津法对小鼠实验性肺纤维化的防治作用 王刚等168

抗饥消渴冲剂降血糖作用的实验研究 王玉良等169

红细胞免疫功能测定在中药筛选中的应用 过伟峰等169

“治瘫灵”对大鼠脑内血肿的影响观察 冯兰飞等170

栽培与野生青木香挥发油的比较研究 潘扬等170

从现代药理看中药的益气化瘀作用 郑绍忠170

松花粉中26种元素的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 陈贞汉等171

扁茎黄芪种子磷脂成分的研究 许益民等171

哈蟆油及青蛙、蟾蜍输卵管的磷脂含量分析 王永山等172

岸椒根抑制PAE活性成分的分离鉴定 洪美芳等172

明党参中挥发油及氨基酸的组成分析 陈建伟等173

酸枣仁中磷脂酰胆碱含量的HPLC法测定 郭戎等173

草豆蔻挥发油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丁杏苞等173

大蓟中苯并(a)芘的含量的测定 邰墅生等174

高效液相色谱测定葛根不同生长季节葛根素的含量与质量 仲英等174

抗感冒中药主要有效成分的构效关系 刘玉厚等175

新型中药饮片 郑万忠等175

不同炮制方法对紫河车中磷脂成分含量及组成变化的影响 张艾华等175

新法与传统法炮制杜仲比较实验研究 侯钦臣等176

廷胡索炮制工艺的实验研究 徐培蓂等176

采用热导原理测量中药材含水率的方法 顾家华等177

药用植物采收期的确定 金昌东等177

北马兜铃根药用的实验研究 房圣民等178

山药新资源的调查和质量研究 丁志遵178

中成药系统工程的发展现状与展望 张世勤等178

论中国海洋新药的开发 刘道荣179

以中医药学理论为指导探讨西药不良反应的机理 许景峰等180

论中药液态剂型肠道给药的利弊和前途 施顺清181

物理药剂学研究进展 苏德森等181

中药膜剂、涂膜剂的应用与展望 尚彦华等181

中医药在超声领域的应用 李明山等182

中医药生物力学工程182

脉搏波模拟实验研究 席葆树等182

脉波图动物模型的复制及形成机制 孙学葸等183

中医常见脉象的波型识别 李枝等183

中医脉象力学参数的辨识 耿长松等184

中医手法结合生物力学原理治疗脊椎压缩性骨折 刘俊秀184

股骨干骨折微型点压复位固定器的临床应用 邓友章等185

中医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288例总结 李青龙185

双矩型钉治疗股骨髁上骨折 肖国义等186

湿硬塑型纸夹板在骨折中的应用 金惠敏186

枳实对疲劳的影响研究 谢则平等186

益气补元饮对脾不统血证患者球结膜微循环影响的初步观察 乐兆升等187

清养、温补益心口服液对肺心心衰和血液动力学、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陈文垲等187

前胡丙素对麻醉大鼠血液动力学作用 吴欣等188

中西结合等容血液稀释对血液流变学及甲襞微循环的影响 唐仕雄等188

萸肉注射液对家兔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王天山等189

心血管病患者微循环改变的探讨 程惠明等189

脉痹(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液流变学和血液动力学的相关性研究 刘素蓉等190

针刺头部腧穴法与扩血管药物对偏瘫患者血流图的不同影响和效果 包向阳等190

高血压并发中风的予测与血液变、甲皱微循环关系的探讨 李启驹等191

肺阴虚患儿微循环定量检测及多指标相关分析 王雪峰等191

血液流变学在探讨理血类中药传统分类法中的价值 党春兰等192

中风患者(脑血栓)血液流变学指标的观察 王宝祥等192

高脂血症的血液流变学改变及其与中医分型的关系 黄可儿等193

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观察 赵燕193

活血化瘀法治疗小儿紫癜性肾炎及对血液流变的影响 张君193

气功外气的次声波效应 潘青等194

气功外气对抗生素产生菌的生物效应研究 顾觉奋等194

气功工程194

气功师和常人外气对重铬酸钾溶液的影响和初步观察 胡俊宏等195

气功调息机理的计算机分析 张大威等195

不同调息状态下心率变异功率谱分析 孙福立等196

激光拉曼谱效应研究 陈国光196

气功外气治疗痹症时血中多巴胺、5-羟色胺的变化 谢水兴等197

推拿一指禅推法手法做功的测定 袁宝国等197

“真法”在恶性肿瘤病人体内IFN诱生结果分析 倪恿文197

气功外气在小鼠移植性肿瘤治疗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徐荷芬等198

气功抗HAC肿瘤的病理变化定量分析研究 邵向明等199

气功点穴按摩治疗青少年近视131例探讨 耿秀卿等199

气功点穴治疗慢性腹泻126例 孙继武200

气功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临床研究 施炳培等200

气功调心对人体作用的实验研究 张声炳201

练功入静分层与功象 张天戈201

现代经络研究与中医工程 李志超202

气功康复在中医保健康复工程中的应用 吴在达202

针灸经络工程202

工程技术在针灸领域的崛起 钟起哲等203

用图论方法构造经络系统中的十二经脉图 沈红等203

南京针灸铜人的研制 马永华等203

经络实体与结构探索 赵洪义等204

“经无常道”与经络实质探讨 林玲兰等204

磁路与经络 周波205

声测经络的研究 孙平生205

目与相关经脉特殊联系的热像图显示研究--针刺胆经络穴对目区升温效应的观察 张栋等206

经络温度特性的客观显示--面部循经特异性温度显像 张栋等206

体表超微弱冷光信息规律在中医“证”、针刺得气和腧穴特性研究中的应用 严智强等207

用补法针刺足三里穴对慢性胃炎患者胃电图的影响 黎凯等208

针刺对中风患者雌激素的实验研究 李忠仁208

循经感传与P物质的关系 赵晏等208

β-内啡吠对针刺细胞免疫功能的调节 严伟星等209

针刺调衡阴阳与环核苷酸 陈红等209

电针对刺激家兔下丘脑外侧区引起胃机能改变的影响 马骋等210

电针对肾--输尿管功能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 华兴邦等210

不同参数电针刺激小鼠印堂、百会对其行为的影响 库宝善等211

耳针“心穴”对失血性休克家兔心泵功能的影响 吴信法等211

耳针心穴对高血压病与正常人血液动力学影响的对比研究 黄河清212

艾灸对感染EHFV大鼠5-HT与免疫功能的影响 宋小鸽等212

艾灸“关元”穴调节荷癌小鼠免疫功能的β-内啡肽机制研究 翟道荡等212

子午流注学说的现代实验研究 张小兵等213

子午流注理论的应用研究 陆建中213

整体平衡针刺疗法的理论探讨 王文远213

灸药结合治疗硬皮病的临床研究 蔡德亨等214

针灸治病疗效的实验研究观察 解秀莲等214

针刺治疗脱发及与微量元素的关系 董秀兰等215

中医减肥探讨 胡豫等215

针灸在印度针灸中心的最新发展 B.K.Singh216

中医辨证分型以针灸治疗肥胖病281例 孔令军等216

艾灸“关元”穴为主防治疾病作用的探讨 王曼丽等217

从“治未病”学说试论灸法防治艾滋病 王曼丽等217

人体耳穴电信息的确定性和概率性 朱兵等218

耳廊诊疗技术在针灸减肥中的应用 刘志诚等218

头穴提高偏瘫肌力的机制探讨 于致顺等219

眼针治疗眼外肌麻痹的初步探讨 肖润华等219

脚针的研究与应用 张吉武219

尺肤针的研究 方宗畴220

银质新圆针的研制与应用 李贵实220

现代电火针的临床应用 郑学良等221

磁针及其应用 侯升魁等221

可调磁鍉针及穴位按摩治疗近视眼430例疗效观察 赵常敏等222

磁疗旋转磁针和磁鍉针对失眠症的双盲治疗对照研究 彭海燕等222

直接按摩穴位术治疗痹症的理论探讨和临床疗效报告 陈惠汉等223

氦-氖激光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疗效观察 于淑清223

穴位直接按摩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51例 薛海涛等224

中国现代循经走穴刮痧伊朗法 吕季儒224

吕氏刮痧伊朗疗法临床观察 宋玲225

新型微烟灸疗器临床应用报告 王启才等225

耳穴模的临床应用 胡地松等226

赐福拔罐治疗老年人慢性支气管炎30例临床疗效观察 刘培心226

中医生命信息工程*226

人体生命功能态内涵探析 费国斌226

《内经》物候学思想初探 单健民227

浅谈祖国医学对时间医学的贡献 张林等227

十二时辰中大鼠环核苷酸、淋巴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的变化 高德伟等228

脾虚动物舌粘膜及小肠隐窜窝上皮细胞有丝分裂指数的时辰节律观察 刘光谱等228

血压和脉率日周期变化与“脏气法时论”的关系 张敬珍等228

不同时辰电针足三里对正常人胃电昼夜波动的影响 宋开源等229

人体经穴皮温、皮电子午流注节律探讨 彭正顺等229

中医时间肛肠学初探 王业皇230

顺时调补阴阳治疗疑难奇病的探讨 刘熹230

生物全息医学--足反向疗法 朱国庆230

足部全息点穴诊疗法应用的初探 殷木林231

中西医结合全息诊断探微 朱小纾231

中医保健康复工程232

多酚保健茶晶(GTE)升白防衰的实验研究 阎玉森等232

多酚保健茶晶对肿瘤抑制作用的动物和人体实验 阎玉森等232

时珍保健茶的研制及应用 王剑等233

复方铁观音茶防治高血脂症疗效观察 张中仁等233

杜仲茶的降压作用的临床研究 宛新铮等234

中药降血脂保健饲料舒尔康的研究 王浴铭等234

功能食品--健儿蜜保健作用的研究 汪淑艳235

四季康饼干的研制及疗效观察 张丽玲等235

复方黄精散(胶囊)抗衰老作用的临床观察 郑向黎等236

灵蓝口服液药效学研究 尚炽昌等236

浅谈竹荪的营养价值和功能 李成耀等237

日本的药膳及存在问题 武田淳一237

人乳与牛乳中锌化学形态与其生物利用率间的关系 李文成等238

“小儿神”健身护肚对若干穴位微区血细胞灌注量的影响 赵鲁鸣等238

药磁护腰对命门、肾俞、印堂穴微区血细胞灌注量和温度的影响 刘斌等239

高效保健药枕对心脑血管病患者临床疗效与脑阻抗血流图的影响 殷镜海等239

“心脑康”药枕对高血压患者心电图的影响 张萍芝240

药物背心的保健疗效研究 于夫等240

锦绣保健衣的研究与应用 王振平等240

太极养生地毯和太极内脏养身拳的临床研究 刘光瑞等241

防暑保健帽防治中暑 王宁241

虫牙草素防治踽齿的效果及其前景 熊有贤等242

“俞氏葆容烧伤药”的研制及临床应用 俞初忠242

保健康复精品“窦氏烧伤药油布”治疗烧伤400例总结报告 窦立忠243

湿润暴露疗法治疗烧伤167例疗效观察 张俊江243

黄芩防晒营养霜的试制 周润枝等244

中药加氦-氖激光治疗烧伤300例报告 于振力等244

蛇油的综合利用研究 周树云等244

皮叶汤治疗痤疮的临床体会 孙秉芳等245

人人医学“时间流注病理按摩法” 林顺德245

十四经络强磁微电养生补气摩疗带(颐康药磁保健器) 胡文臻246

三梯红康复练功器治疗脑血管病关节废用综合征150例观察 张昌志等246

男性生理退化与衰老影响寿命之长短 张汉森247

延缓肾衰老的探讨 黄新吾248

“和”--中医乐疗的最高境界与实现途径 范欣生248

中华离子医学对“好转反应”之突破 王晖评249

《本草纲目》水部对中医保健康复工程的贡献 杨将等249

关于《内经》养生之道的探讨 唐士诚250

《伤寒论》的“康复医学”初探 刘信奇250

实验性芤脉的形成机理及其脉图特征 肖一之等251

功能性弦脉与病理性弦脉的频谱特征 岳恒等251

弦、滑脉类的频谱特征 洪治平等251

中医辨证及四诊客观化研究251

细脉客观化研究 李敏等252

应用多普勒超声技术对脉象血液动力学机理的研究 赵玉霞等253

血液流变学与心功能在脉象形成中的作用探讨 陈素云等253

194例脑电图异常癫痫患者的脉图分析 萧珙等253

脉搏波动率谱分析及其在中医诊断中的应用 郭洪涛等254

中医脉诊现代化系统工程雏议 王强254

阳虚谈白话的实验研究 秦吉华255

冠心病患者舌质与血液流变学关系的探讨 高素涓等255

中医量化辨证诊疗系统的研究 黄松章等255

三维图形中哮喘病阴阳症的对应分析 胡开敏等256

中医温病卫气营血证候的血液流变学研究 崔志敏等256

气虚患者脉图、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参数变化的初步观察 李冰星257

老年人高血压病肾气虚血瘀证血液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脂质及血液流变学的研究 刘华等257

冠心病气血辨证的实验研究 东贵荣等258

中医气虚证的血液流变学观察 张子贵等258

血液粘滞性、微循环检测在气血病证研究中的意义 丘瑞香等259

脾虚证对生物膜结构与功能影响的研究 李德新等259

脾虚证与脂质过氧化的临床实验研究 马丽红等260

B超与X线对“脾虚”诊断的研究 祝德军等260

痰证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的计量化研究 方永奇等261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中医辨证分型的微观辨证研究 刘建秋等261

胆石症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液流变学关系的探讨 王旭261

微量元素血清硒与肺癌血瘀证关系 米逸颖等262

慢性心功能不全中医辨证施治客观化指标研究 徐凯等262

血液流变学检测在脑血管病中医辨证中的应用 余大鹏262

宫腔镜在子宫异常出血中医辨证中的临床应用 叶青263

300例肝病患者体表信息临床分析 彭正顺等263

中医望诊耳垂诊断冠心病、高血压研究 崔世远等263

保肾丸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的临床和实验研究 邹燕勤等264

中医药临床和实验研究264

抗厥、救脱注射液的临床和实验研究 金妙文等265

大佛水鼻喷雾剂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临床和组织病理学观察 李源等265

降压益寿丸治疗高血压340例临床实验研究 冯纯礼等266

人工熊胆治疗原发性高血压(肝火亢盛型)30例临床分析 王桂琴等266

精制通塞脉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研究和AT检测 范伯驹等267

脉络宁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作用机理 吴惠秀等267

疏经滴剂对脑动脉粥样硬化病人颅内动脉血流的影响 朵振顺等268

川芎嗪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的影响 赵梦华等268

心痛灵不同剂型治疗急慢性冠心病心绞痛(胸痹)的临床实验研究 刘秉昭等268

通便散的制备及临床应用 郝瑞仙等269

泻下通瘀合剂治疗流行性出血热急性肾衰的血液流变学观察 周学平等269

出血热三焦传变与中性粒细胞酶代谢的关系 钱士明等270

从流行性出血热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看清瘟合剂的凉营化瘀作用 王志英等270

中药祛痉宁治疗破伤风的临床和实验研究 房思兵271

中药复方玳瑁紫癜宁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和实验研究 展昭民等271

抗消化性溃疡复发的临床思路与方法 江杨清272

自拟生肌胃复散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观察和机理探讨 张治愈273

补肾活血法治疗早期肝硬化的研究 谢晶日等273

验方结核散治疗空洞型肺结核107例临床观察与实验研究 马晓光等273

消癌利生治疗晚期胃、贲门癌60例临床和实验研究 许宗宽等274

枣根汤治疗胃癌的临床观察 张文栋274

中西医结合治疗长期存活7年以上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4例报告 陶淑春等274

活血化瘀法治疗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观察和动物实验 王润生等275

愈乐露的临床疗效及实验研究 韩星温等275

祖传“红伤圣药”治疗开放型软组织损伤 刘延普276

伤科肿瘤速消散的临床和药理研究 石志超等276

颈椎康复丸治疗颈椎病309例临床和作用原理研究 曹锡鸿等276

多发性大动脉炎54例疗效观察 赖尧基等277

神经干弹拔木与通窍活血汤加减治疗坐骨神经痛79例临床观察 王旭东等277

慢性前列腺炎瘀血机理研究 徐波等278

中药痔消带防治肛门炎性疾病的研究报告 邢玉美278

中医痔结扎疗法与现代术式--潜行旁剥离术 陈新明等278

“阳春膏”外敷治疗阳萎的临床研究 欧阳真理279

中药治疗不育症的临床研究 齐玉琴等279

育阴止崩汤治疗肾阴虚型崩混(宫血)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韩延华等280

补肾防治滑胎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张雅萍等280

中药痛经栓治疗妇女痛经的临床和实验研究 黄玉兰等281

50例痛经治疗的疗效观察 李谟君等281

小儿肾病综合症中西医结合治疗及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变化 李明环等281

中药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秽语综合症50例疗效分析及实验研究 刘焯等282

敷胸散促进小儿肺炎罗音吸收疗效机理的探讨 王雪峰等282

“疏肝和胃”法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研究 孙伟等282

“内服外敷汽浴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观察 张安林等283

方法学及其他283

中医思维学导论 符采等283

中医学认识疾病的方法及其在新科技条件下发展的基本途径 解达284

辨证论治的思维特征 孟庆云284

借鉴临床流行病学构建中医临床科研方法体系 尤江云285

从经方入手,论汤剂最佳药量系统设计 张贤媛285

浅谈现代数学与中医的关系 周永治285

数理统计与中医药学工程化 谢宝兴等286

论中国传统医学与数理方法 韦大文等287

药物制剂研究中的近代数学方法 刘锋等287

正交法在中医药科研中的应用 徐吉民287

一次回归正交试验法在坎离砂生产工艺中的应用 蒋竞等288

均匀设计在药学领域中的应用 郭涛等288

图像处理在血液测量中的应用 王新289

ICD-9在中医病案管理中的应用 丁章森等289

中医肿瘤工程学理论及临床应用 匡建民等289

论文题录293

1992《中医药工程研究与应用》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谭德高,曹光明 1992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中药现代研究与临床应用  1(1993 PDF版)
中药现代研究与临床应用 1
1993 北京:学苑出版社
太白七药研究与应用( PDF版)
太白七药研究与应用
蜂胶的研究与医药应用(1980年 PDF版)
蜂胶的研究与医药应用
1980年
热管设计研究与工程应用(1981年05月第1版 PDF版)
热管设计研究与工程应用
1981年05月第1版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中华应用医学研究(1998 PDF版)
中华应用医学研究
1998 赤峰: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
中医药研究与应用精华(1998 PDF版)
中医药研究与应用精华
1998 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金融工程原理与应用研究(1998 PDF版)
金融工程原理与应用研究
1998 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农业系统工程的研究与应用(1990.05 PDF版)
农业系统工程的研究与应用
1990.05 兰州市:兰州大学出版社
热管设计研究与工程应用(1981 PDF版)
热管设计研究与工程应用
1981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中医血药药理与应用(1999 PDF版)
中医血药药理与应用
1999 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现代中医药应用与研究大系  第2卷  中药(1995 PDF版)
现代中医药应用与研究大系 第2卷 中药
1995 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
中药研究与应用(1999 PDF版)
中药研究与应用
1999 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中药现代研究与应用  第3卷(1998 PDF版)
中药现代研究与应用 第3卷
1998 北京:学苑出版社
本草纲目万方对证治验录(1997 PDF版)
本草纲目万方对证治验录
1997 北京:学苑出版社
大坝施工技术与组织(1991 PDF版)
大坝施工技术与组织
1991 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