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求取 ⇩

目录1

第一章 《资本论》的序言和跋1

第一节 马克思研究和写作《资本论》的过程和目的1

一、马克思研究和写作《资本论》的过程1

二、马克思研究和写作《资本论》的目的7

第二节 《资本论》研究的对象9

一、《资本论》研究对象的规定和理解上的分歧9

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含义的一般规定11

三、序言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含义的具体规定12

第三节 《资本论》的方法16

一、唯物辩证法是《资本论》的根本方法16

二、科学抽象法是《资本论》的主要方法17

三、逻辑和历史相结合的方法20

四、区别经济过程和经济范畴的物质内容和社会形式的方法21

五、《资本论》的辩证法与系统方法和控制方法23

六、对《资本论》方法的不同理解25

第四节 《资本论》的结构26

一、《资本论》全书的结构26

二、《资本论》第1卷的结构28

三、《资本论》第2卷的结构29

四、《资本论》第3卷的结构30

第五节 《资本论》与当代31

一、《资本论》与帝国主义32

二、《资本论》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33

三、《资本论》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40

第二章 劳动价值理论42

第一节 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形成42

一、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基础42

二、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来源44

三、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形成46

第二节 劳动价值理论的基本内容47

一、分析商品二因素,揭示价值实体和价值量48

二、揭示生产商品劳动的二重性,继续研究价值实体和价值量50

三、价值形式54

四、价值的本质59

第三节 我国经济学界学习和研究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理解上的若干分歧61

一、劳动价值理论基本内容的不同理解61

二、价值形式分析重点的不同理解63

三、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商品拜物教63

第四节 探索劳动价值理论的运用67

一、驳资产阶级经济学对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攻击67

二、发达的商品经济是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发展的不可逾越的阶段72

三、区别商品经济的共性和特殊性,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74

四、准确地、完整地理解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含义75

五、运用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建立宏观经济控制好和微观经济搞活相结合的经济模式78

第一节 马克思货币理论的形成82

一、马克思的货币理论与商品价值理论的关系82

第三章 货币理论82

二、马克思货币理论的来源84

三、马克思货币理论的形成86

四、马克思对资产阶级货币理论的批判88

第二节 货币理论的基本内容91

一、交换过程和货币的起源与本质91

二、货币或商品流通94

一、货币的本质111

第三节 我国经济学界学习和研究马克思货币理论的若干分歧111

二、人民币与黄金的联系112

第四节 运用马克思的货币理论,正确发挥人民币的作用116

一、把人民币看作经济范畴,看作经济关系,看作资金的存在形态116

二、人民币不是实际再生产要素,不能用发行货币的办法发展生产118

三、市场物价总水平和币值的相对稳定,是正确运用人民币的必要条件119

四、发挥以人民币为标志的货币价值体系的综合功能120

五、发挥人民币在国民经济价值管理上的作用121

第一节 马克思剩余价值生产理论的形成124

一、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剩余价值观点124

第四章 剩余价值生产理论124

二、马克思创立科学剩余价值理论的过程127

第二节 剩余价值生产理论的基本内容131

一、资本的本质和资本产生的前提131

二、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133

三、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139

四、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144

第三节 剩余价值生产理论的若干争论问题146

一、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家对马克思剩余价值生产理论的攻击146

二、国内经济理论界对剩余价值生产理论讨论的几个主要问题149

第四节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生产理论对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指导意义158

一、资金形态——货币价值关系运动的新阶段158

二、资金增殖的源泉161

三、资金增殖的途径162

四、社会主义竞争和企业的优胜劣汰165

一、工资理论的重要地位170

第五章 工资理论170

第一节 马克思工资理论的形成170

二、马克思创建工资理论的过程171

第二节 工资理论的基本内容174

一、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工资实质175

二、工资的形式179

三、工资的国民差异187

第三节 我国经济学界对工资理论的几点不同理解190

一、工资理论研究的是生产问题还是分配问题190

二、资本主义工资量的变化趋势问题191

三、工资的国民差异问题192

第四节 马克思工资理论问题探索193

一、社会主义制度下工资的性质193

二、社会主义工资的形式和职能196

三、社会主义劳动工资制度的改革198

第一节 马克思资本积累理论的形成203

一、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的积累理论203

第六章 资本积累理论203

二、马克思资本积累理论的形成205

第二节 资本积累理论的基本内容207

一、资本积累的实质。商品生产所有权规律转化为资本主义占有规律208

二、决定资本积累量的几个因素212

三、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214

四、原始积累和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221

第三节 学习研究资本积累理论理解上的若干分歧226

一、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唯一源泉问题226

二、无产阶级贫困化原理的理解问题228

第四节 社会主义资金积累和资金融通230

一、社会主义积累的性质和积累的重要性231

二、企业社会纯收入的分割与社会主义社会的积累行为232

三、挖掘资金潜能,增加资金积累的量234

四、资金集中与融通资金238

一、资本循环理论的形成过程241

第一节 马克思资本循环理论的形成241

第七章 资本循环理论241

二、资本循环公式的制定243

第二节 资本循环理论的基本内容245

一、货币资本循环是产业资本循环的一般代表246

二、产业资本的三个循环形式及其特点256

三、产业资本运动的连续性和三个循环形式的统一260

四、资本循环过程中的流通时间和流通费用264

二、流通在社会化大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266

一、社会主义制度下是否存在流通过程266

第三节 资本循环理论中的若干认识问题266

三、社会主义流通是不是独立经济过程267

四、社会主义流通和计划经济的关系267

第四节 马克思分析资本循环所运用的方法以及资本循环理论的现实意义268

一、马克思分析资本循环所运用的方法268

二、资本循环理论对加强社会主义企业管理的指导意义270

三、搞活企业是实现企业资金循环连续性的关键271

第一节 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学说274

第八章 资本周转理论274

一、魁奈的“原预付”和“年预付”的区分275

二、亚当·斯密的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划分的理论及其错误275

三、大卫·李嘉图的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划分的理论及其错误277

第二节 资本循环和资本周转的联系和区别。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279

一、资本循环和资本周转的联系和区别279

二、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280

第三节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对立与周转时间和周转速度的联系282

一、形式区别282

二、固定资本的组成部分、补偿、修理和积累284

三、预付资本的总周转和周转的周期286

第四节 劳动期间、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与资本周转和周转速度的联系288

一、劳动期间与资本周转和周转速度的联系288

二、生产时间与资本周转和周转速度的联系289

三、流通时间与资本周转和周转速度的联系291

二、可变资本周转速度对年剩余价值率和年剩余价值量的影响292

一、资本周转速度对预付资本量的影响292

第五节 资本周转速度与价值增殖292

三、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流通的影响296

第六节 学习和探索运用资本周转理论的途径297

一、学习资本周转理论理解上的若干分歧297

二、挖掘生产潜力,发挥资金潜能303

三、建立合理的固定资产折旧制度,加速技术进步309

第九章 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310

第一节 马克思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的形成310

一、魁奈的《经济表》310

二、亚当·斯密的再生产理论314

三、大卫·李嘉图和西斯蒙第的再生产理论316

四、马克思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的形成318

第二节 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的基本内容323

一、研究的对象和方法323

二、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流通公式的规定和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的核心内容327

三、马克思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所依据的两条基本原理329

四、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及其实现条件330

五、积累和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337

第三节 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研究中的若干争论问题341

一、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问题341

二、扩大再生产基本公式的争论342

一、正确处理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关系345

二、正确处理外延的扩大再生产和内含的扩大再生产的关系346

三、两大部类的划分与产业结构原理的正确运用347

四、价值构成与基金构成原理的正确运用349

五、社会总产品的实物运动与价值运动(即货币流通)原理的正确运用351

第四节 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应用354

第十章 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354

第一节 马克思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的形成354

一、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的萌芽354

二、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的初步形成356

三、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的完全形成357

一、成本价格、利润和利润率358

第二节 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的基本内容358

二、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363

三、部门内部的竞争和部门之间的竞争369

四、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374

第三节 围绕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展开的斗争和争论381

一、资产阶级经济学者对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的攻击和歪曲381

二、国内对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研究的情况和争论的问题385

第四节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中的资金平均利润率和生产价格389

一、社会主义成本和利润389

二、社会主义资金利润平均化的客观要求393

三、生产价格是计划价格的客观基础396

第十一章 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理论399

第一节 马克思商业资本理论的形成399

第二节 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理论的基本内容402

一、商业资本的性质和作用402

二、商业利润406

三、商业资本的周转及其对价格的影响413

四、货币经营资本418

五、商人资本的发展史420

第三节 商业资本理论的若干争论问题424

一、纯粹流通费用的补偿424

二、商业劳动的性质427

第四节 运用马克思的商业资本理论,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商业经济关系429

一、认清商业职能,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商业的作用429

二、社会主义商业体制改革的理论依据433

三、商业体制改革的方向435

第十二章 生息资本理论437

第一节 马克思生息资本理论的形成437

第二节 生息资本理论的基本内容442

一、生息资本和利息442

二、资本主义信用449

三、银行资本的组成部分454

四、信用和通货457

五、现代银行制度的兴起及其重大意义461

第三节 马克思的信用理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实践和理解上的分歧462

一、社会主义社会信用存在的基础及其历史命运463

二、社会主义银行信用的基本职能及其同计划经济的相互关系465

三、银行资金的来源和规模及其对社会资金积累和运用的巨大影响467

第四节 以马克思信用理论为指导,充分发展社会主义的信用事业468

一、进一步发展马克思的银行在宏观经济中的调节和控制理论468

二、学习运用马克思的信用理论,实现对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有效调节471

三、马克思股份经济理论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中的意义473

四、股份制或股份经济不能是全民所有制改革的方向476

第十三章 地租理论与社会主义土地经济问题479

第一节 马克思地租理论的形成479

第二节 地租理论的基本内容486

一、资本主义土地所有权和地租本质486

二、级差地租490

三、绝对地租508

四、垄断地租511

五、土地价格512

第三节 我国经济学界对地租理论研究的情况和争论的问题514

一、资本主义农业中绝对地租的来源514

二、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绝对地租515

三、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级差地租516

第四节 社会主义土地经济关系与经济体制改革518

一、土地经济关系的新变化和土地经济中的新问题519

二、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土地价格521

三、土地使用费和土地价格是合理使用土地和科学管理土地的强有力的经济杠杆523

第十四章 各种收入及其源泉——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研究的总结526

第一节 第3卷第七篇 研究的任务及其重要地位526

一、研究的任务及其重要地位526

二、“各种收入及其源泉”标题的意义530

三、第七篇 的结构和主要内容531

一、“三位一体的公式”的由来及其基本内容532

第二节 批判庸俗政治经济学的“三位一体的公式”532

二、“三位一体的公式”的主要错误和实质533

三、“三位一体的公式”使资本拜物教发展到了着魔的程度536

第三节 关于生产过程的分析和竞争的假象537

一、社会总产品的总价值构成及其在形式上表现出来的困难537

二、亚当·斯密教条的必然的和最后的表现539

三、竞争的假象541

一、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研究的总结论544

第四节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研究成果的主要概括544

二、分配关系和生产关系的历史性546

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两个特征547

四、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发展548

五、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阶级关系549

第五节 对未来社会的科学预见及其现实意义550

一、必要产品和剩余产品区分的普遍意义。工资的一般基础550

二、价值决定在共产主义生产中的支配作用553

三、人类社会活动的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554

1988《《资本论》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孙开镛主编 1988 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资本论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1991 PDF版)
资本论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1991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新论(1987 PDF版)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新论
1987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社会主义与商品经济(1990 PDF版)
社会主义与商品经济
1990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读本(1987 PDF版)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读本
1987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概论(1987 PDF版)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概论
1987 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三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1988 PDF版)
三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1988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概论(1988 PDF版)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概论
1988 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简论(1989 PDF版)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简论
1989 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1988 PDF版)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1988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1992 PDF版)
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1992 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简论(1989 PDF版)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简论
1989 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资本主义经济与社会主义经济概论(1995 PDF版)
资本主义经济与社会主义经济概论
1995 济南:黄河出版社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1989.12 PDF版)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1989.12 北京市:机械工业出版社
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1986 PDF版)
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1986 重庆:重庆出版社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1988 PDF版)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
1988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