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网络管理》求取 ⇩

前言页1

第一篇 基础技术3

第一章 网络管理的关键成功因素3

1.1 改善网络管理的动力3

1.2 用户对网络管理的要求4

1.3 当前面临的任务6

1.3.1 网络管理应用的问题7

1.3.2 网络管理仪器设备问题9

1.3.3 网络管理人才问题11

1.4.1 网络管理过程和程序12

1.4 网络管理主要成功因素12

1.4.2 网络管理产品述评13

1.4.3 支持网络管理功能的人力资源15

1.5 网络管理市场划分17

1.6 网络管理的战略方向和利益21

第二章 网络化的趋势22

2.1 组网状态22

2.2 对今后十年的希望24

2.3 一般网络元素25

2.4 连接的网络元素与拓扑31

2.5 载体提供的业务35

2.6 带宽管理41

2.7 标准化的推动力量44

第三章 网络管理产品的一般体系结构53

3.1 通用网络管理产品的体系结构53

3.1.1 统一的用户接口 ( UUI )54

3.1.2 表示服务54

3.1.3 网络管理应用元素56

3.1.4 通用管理数据库——通用管理目标的概念56

3.1.5 管理应用等级的协议与共享的通信服务57

3.1.7 综合网络管理系统的分段58

3.1.6 网络管理信关——通用对真实目标的关系58

3.2 得体的与事实上的体系60

3.2.1 IBM网络管理体系60

3.2.2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概述61

3.2.3 出自网络元素管理系统提供者的网络管理体系64

3.3 基于OSI的网络管理体系67

3.3.1 AT T的网络管理体系71

3.3.2 DEC的网络管理体系73

3.3.3 Hewlett-Packard的网络管理体系74

3.5 协同的方式75

3.4 出自各用户的网络管理体系75

4.1 监视原理78

第四章 信息提取和收集方法78

4.2 支持物理网管的方法80

4.2.1 线路监视器和数据显示80

4.2.2 modem控制系统83

4.2.3 CSU/DSU监视和控制86

4.2.4 T1复接器监视和通路群87

4.2.5 PBX和集中监视89

4.2.6 网络监视89

4.2.8 物理网管的增值特性94

4.2.7 硬件监视94

4.3 支持逻辑网管方法95

4.3.1 计费包96

4.3.2 应用监视器96

4.3.3 通信监视器96

4.3.4 安全监视器99

4.4 局域网监视100

4.5 利用网络管理服务提取信息101

4.6 信息提取工具的发展趋势102

5.1 方法概述103

第五章 数据压缩处理和数据库103

5.2 通用网管数据库结构104

5.3 配置和有关报表数据段107

5.4 数据通信性能数据段110

5.5 话音通信性能和计费数据段113

5.6 数据库化和有关方法的发展趋势115

第六章 性能预告系统116

6.1 经验法和统计技术116

6.2 运行分析117

6.3 话音通路的分析方法121

6.4 模拟122

6.5 基准和远程终端仿真123

6.5.1 网络测试方法124

6.5.2 主要模块125

6.6 人工智能的使用129

6.7 摘要和趋势130

第七章 配置管理131

7.1 引言、状态和目标131

7.2 配置管理的过程和程序133

7.3.1 报表管理135

7.3 配置管理功能135

7.3.2 网络拓扑服务140

7.3.3 服务等级协定143

7.3.4 设计、实现和处理故障清单143

7.3.5 订单处理和供应146

7.3.6 变化管理147

7.3.7 目录服务149

7.4 配置管理的仪器设备151

7.4.1 支持配置管理的专用产品151

7.4.2 通用数据库155

7.4.4 支持配置管理人工智能的可用能力156

7.4.3 计算机化的电缆管理156

7.5 配置管理的人力资源需求157

7.6 摘要158

第八章 故障管理159

8.1 引言、状态和目标159

8.2 故障管理的过程和程序160

8.3 故障管理功能161

8.3.1 网络状态监督161

8.3.2 动态故障跟踪167

8.3.3 备份和重新配置172

8.3.4 诊断和修理174

8.3.5 端对端测试178

8.4 故障管理的仪器181

8.4.1 监视器和测试设备181

8.4.2 网络元素管理系统183

8.4.3 终端仿真或操作台管理185

8.4.4 综合器产品186

8.4.5 基于ISDN体系的故障管理191

8.4.6 分布局域网的测试设备193

8.4.7 专家系统的可用能力196

8.5 故障管理系统的人力资源需求199

第九章 性能管理201

9.1 引言201

9.2 性能管理的过程和程序202

9.3 性能管理功能203

9.3.1 性能指示定义203

9.3.2 性能监视208

9.3.3 门坎和例外报告213

9.3.4 分析与协调215

9.3.5 建立运行标准217

9.4.1 基于软件比较的监视器219

9.4.2 基于软件和硬件比较的监视器219

9.4 性能管理的工具219

9.4.3 利用配置与性能数据库组合报告的可用性220

9.4.4 利用建模工具使性能最佳化223

9.5 性能管理的人力资源需求228

第十章 安全管理230

10.1 引言230

10.2 安全管理的过程和程序232

10.3.1 风险分析234

10.3 安全管理功能234

10.3.2 安全服务的评价235

10.3.3 对安全管理方案的评价237

10.3.4 告警,登录和报告242

10.3.5 对网络管理系统的保护243

10.4 安全管理的工具244

10.4.1 监视设备244

10.4.2 加密设备246

10.4.3 限制端用户访问的设备246

10.4.4 LAN安全管理设备248

10.5 安全管理对人员的要求249

10.6 结语254

11.4 计费管理的工具256

第十一章 计费管理256

11.1 引言256

11.2 计费管理的过程和程序257

11.3 计费管理的功能258

11.3.1 造价成分的确定259

11.3.2 建立返回计费的政策259

11.3.3 返回计费程序的定义260

11.3.4 处理销售商的帐单264

11.3.5 把网络计费综合进公司计费的政策265

11.4.1 基于处理器的计费包266

11.4.2 通用管理产品266

11.4.3 电信管理产品267

11.4.4 用户本地网的计费工具269

11.5 计费管理人力资源的需求270

第十二章 网络能力计划272

12.1 引言272

12.2 网络能力计划的过程和程序273

12.3.1 确定和量化当前工作负荷276

12.3 网络能力计划的功能276

12.3.2 计划未来工作负荷286

12.3.3 开放网络能力计划299

12.3.4 实现310

12.4 网络能力计划的仪器工具312

12.4.1 网络能力计划中的IBM方法313

12.4.2 网络能力计划中的AT T方法315

12.4.3 第三方话音和数据网的能力计划方法316

12.4.4 局域网建模317

12.5 网络能力计划的人力资源需求318

第十三章 网络管理方向及其实现方法320

13.1 网络管理的集成320

13.2 网络管理的集中化323

13.3 网络管理自动化326

13.4 网络管理数据库328

13.5 先进的网络管理产品329

13.5.1 得体产品329

13.5.2 基于OSI的产品330

13.5.3 用户自己设计的产品331

13.7 网络管理产品和服务的选择334

13.6 网络管理服务334

13.8 总结335

第十四章 实现网络管理方法的造价论证337

14.1 引言337

14.2 效能的量化337

14.3 造价成分的分析341

14.4 资金分析342

14.4.1 偿还分析345

14.4.2 现金流通分析346

14.4.3 资金收回率 ( ROI )——现值分析346

14.5 小结347

第二篇 开发分析359

第十五章 电话网络的管理359

15.1 网络管理与通信网的关系360

15.1.1 电话网管理任务的提出360

15.1.2 电话网管理的目的360

15.1.3 电话网管理的原则361

15.1.4 电话网管理的功能361

15.1.5 电话网与网络管理的逻辑关系362

15.1.6 电话网络管理的模型363

15.2.1 电话网网管系统在空间域方面的组织365

15.2 电话网的网管系统365

15.2.2 电话网网管系统在时间域方面的组织367

15.3 电话网网络管理的通信网368

15.3.1 节点内网管的本地网368

15.3.2 网络管理的通信网369

15.4 网络单元管理372

15.4.1 线路交换机的监控372

15.4.2 共路信令电路的监控377

15.4.3 网同步电路的监控378

15.4.4 数传机的监控379

15.4.5 数字用户终端的监测380

15.5 电话网网络管理中心381

15.5.1 网络管理中心的硬件配置381

15.5.2 网络管理中心的软件结构382

15.5.3 网络管理中心数据管理386

15.5.4 网络管理中心的网络管理389

15.5.5 网络管理中心的工作管理395

15.6 小结410

16.1 分组无线网对网络管理的特殊要求411

16.2 图内外分组无线网网络管理的发展概况411

第十六章 分组无线网的网络管理411

16.3 ISO的网络管理标准化413

16.4 分组无线网的网络管理415

16.4.1 曲型的分组无线网络主要技术指标415

16.4.2 网络管理体制的确定415

16.4.3 管理信息分组格式416

16.4.4 节点管理模型416

16.4.5 分组无线网网络管理的实现考虑417

16.4.6 分组无线网数字控制器简介419

16.5.1 性能管理421

16.5 分组无线网网络管理的功能及实现421

16.5.2 配置管理422

16.5.3 故障管理423

16.5.4 网络测试424

16.5.5 用户管理424

16.6 分组无线网网络管理功能的实现示例425

16.7 小结426

第十七章 OSIM与SNMP427

17.1 概述427

17.2 目标特性428

17.2.1 SNMP目标特性428

17.2.2 OSIM目标特性429

17.2.3 SNMP和OSIM目标特性总结430

17.3 目标命名430

17.3.1 SNMP命名430

17.3.2 OSIM命名430

17.3.3 SNMP和OSIM目标命名总结431

17.4 数据表示431

17.5 系统管理功能432

17.6.2 OSIM CMIP通信433

17.6.1 SNMP通信433

17.6 基础通信433

17.6.3 SNMP 和OSIM基础通信总结434

17.7 管理模型434

17.8 SNMP和OSIM的综合436

第十八章 网络的自组织与自管理437

18.1 引言437

18.2 发展简况437

18.3 分类438

18.4 基本原理439

18.5.1 链路分群算法 ( LCA )[7]441

18.5 重要算法441

18.5.2 链路激活算法 ( LAA )442

18.5.3 路由选择算法 ( RSA )444

18.6 结语444

19.2 面向目标的描述452

19.2.1 网络模型与包含语义方面的环境452

19.2.2 管理信息的Richer模型化语义460

19.2.3 基于规则的被管目标行为描述470

19.3 信息管理与管理信息库474

19.3.1 RMON MIB的实现和网管问题474

19.3.2 MANDATE MIB的设计476

19.1 OSI管理框架479

第十九章 网络管理模型与体系479

第三篇 发展研究479

19.3.3 网络管理事务处理的MIB设计481

19.3.4 综合性能管理的资源模型485

19.4 目录服务的应用488

19.4.1 用于电信管理的信息服务488

19.4.2 网络管理框架中目录服务的集成491

20.1 区域和策略494

20.1.1 网络系统中分布开放管理体系(DOMAINS)的管理语言(DML)494

第二十章 分布系统管理494

20.1.2 国际蜂房网中区域管理和计费501

20.1.3 利用丰富被管目标管理策略的模型506

20.2 分布系统管理513

20.2.1 企业管理控制器中的分布513

23.2.3 进程管理:未来的综合管理系统519

20.2.2 基于目标分布系统中的监督管理519

第二十一章 管理应用526

21.1 故障管理应用526

21.1.1 基于一般网络诊断方案Acculink复用的网络诊断专家系统526

21.1.2 通信网中基于情况的故障排除方法529

21.1.3 采用OSI管理框架的异型网中事件相关534

21.2 多销售商应用——未来的信号538

21.3 管理支持工具541

21.3.1 经陈述规定数据目视支持网络管理541

21.3.2 支持管理信息建模过程的工具543

21.3.3 网管中配置团体通信技术546

第二十二章 电信管理的过渡策略550

22.1 过渡策略550

22.1.1 未来电信业务中的一体化管理模式550

22.1.2 AT T过渡体系553

22.1.3 SMDS潜在的网络管理服务和能力556

22.2.1 公用数据网中用户网管的被管目标定义559

22.2 实现的方向559

22.2.2 系统管理信息模型的软件体系561

22.2.3 快速自动恢复系统(FASTAR)563

22.3 高质量的网络管理服务565

22.3.1 混合式专家系统/神经网络业务量建议系统565

22.3.2 实时故障诊断的专家系统(Sinergia)567

22.3.3 ATM网络中的虚通道测试技术571

23.1.1 综合网络信息系统管理实现指南:OMNIPoint577

23.1 用混合技术来满足有户需要577

第二十三章 管理要求、经验和评估577

23.2 用户要求581

23.2.1 综合网络管理的关键技术581

23.2.2 X .400文电处理系统的管理功能要求586

23.3 经验与评估596

23.3.1 通过TNTAP互操作网络演示对OIS网络管理的实验与评估596

23.3.2 推动网络管理系统对比的体系600

23.3.3 支持空间飞船运行中卫星地面站网络的服务管理604

23.3.4 异型环境中的NetView:实验代理结构的实现608

附录 缩写词616

1996《现代网络管理》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智少游,李振邦等编著 1996 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现行NetWare网络管理(1997 PDF版)
现行NetWare网络管理
1997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组网技术与网络管理( PDF版)
组网技术与网络管理
现代管理译丛 网络计划模型与控制(1987.02 PDF版)
现代管理译丛 网络计划模型与控制
1987.02
Turbolinux  网络管理教程( PDF版)
Turbolinux 网络管理教程
北京拓林思软件有限公司
网络设备与管理( PDF版)
网络设备与管理
北京: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
网络理论( PDF版)
网络理论
TCP/IP网络管理(1997 PDF版)
TCP/IP网络管理
1997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经济信息网络管理(1998 PDF版)
经济信息网络管理
1998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现代神经网络应用(1996 PDF版)
现代神经网络应用
1996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管理Microsoft Windows NT网络(1999 PDF版)
管理Microsoft Windows NT网络
1999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网络理论(1986 PDF版)
网络理论
1986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Windows NT网络管理指南(1998 PDF版)
Windows NT网络管理指南
1998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NetWare 4网络管理(1996 PDF版)
NetWare 4网络管理
1996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网络理论(1991 PDF版)
网络理论
1991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网络理论(1963 PDF版)
网络理论
1963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