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通史 第5卷》求取 ⇩

第一编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十七世纪下半叶欧洲的封建农奴制度1

第一章革命前夕的英国3

1.英国革命的经济前提5

工商业的发展5

英国的农村10

农民阶级的分化13

2.革命前英国阶级力量的配置15

新贵族16

旧贵族17

资产阶级和人民群众18

3.革命的思想前提和政治前提19

清教19

斯图亚特王朝詹姆士一世的经济政策23

斯图亚特王朝和清教25

詹姆士一世的对外政策26

议会中资产阶级反对派的团结27

阶级矛盾的尖锐化。人民起义28

十七世纪20年代的政治危机30

无议会的统治32

对苏格兰的战争和英国专制制度的失败34

革命形势的成熟35

第二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1660年)37

1.长期议会及其反专制制度的斗争37

长期议会活动的第一时期37

爱尔兰起义。37

“大抗议书”39

对抗反革命政变企图的斗争中的人民群众41

2.第一次内战42

长老会派和独立派第一次内战的两个阶段43

3.人民群众为争取革命进一步深入而斗争。43

独立派的分裂。43

平等派48

内战时期长老会派议会的反人民政策48

人民运动。48

军队中的革命运动49

平等派51

革命主动权转到人民下层52

巴特尼会议55

第二次内战和国王的被处死56

4.独立派共和国及其崩溃58

1649年的共和国及其阶级面貌58

独立派与平等派的彻底分裂。58

士兵起义放粉碎59

掘土派运动62

征服爱尔兰64

对苏格兰的战争66

独立派共和国的崩溃66

5.克伦威尔的护国政府70

护国政府的第一届议会70

国内政治形势71

护国政府的阶级本质72

第二届议会和护国政府的倒台73

第三章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和1688年的政变76

1.复辟时代的英国76

复辟初年英国的反动77

政治斗争的尖锐化。77

议会反对派的发动80

詹姆土二世统治时代反动的加剧83

1688年的政变及其社会后果和政治后果86

十七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意义89

2.十七世纪下半叶的英国文化92

哲学和政治学说92

政治经济学96

文学97

第四章十七世纪下半叶和十八世纪的荷兰100

1.十七世纪下半叶的荷兰。100

英荷战争100

荷兰的经济状况101

人民群众的状况和阶级斗争106

荷兰的政治斗争109

英荷竞争。荷兰与英法的战争112

2.十八世纪荷兰的衰落116

经济衰落116

社会斗争和政治斗争117

3.十七世纪下半叶和十八世纪的荷兰文化118

斯宾诺莎119

造型艺术124

科学和文学125

第五章十七世纪下半叶的封建专制法国127

1.社会经济发展127

封建制度。农民状况127

僧侣阶级与贵族阶级。127

农村中的高利贷资本130

资本主义制度。130

城市手工业。130

工场手工业132

资产阶级135

法国专制制度137

法兰西民族的形成140

2.路易十四世统治的开始。140

投石党运动及其后果141

投石党运动143

3.路易十四世的专制制度。143

科尔伯主义146

路易十四世专制制度的特点146

科尔伯主义148

人民起义151

卡米萨起义155

专制政权的机构155

对外政策156

4.社会政治思想和文化的发展162

天主教及对它的批判162

专制制度学说与反专制制度学说的斗争164

文学和艺术165

第六章十七世纪下半叶的瑞典。165

波罗的海问题的尖锐化177

十七世纪瑞典的经济发展177

土地问题和农民状况179

争取土地复原的斗争的开端182

查理十世的战争184

土地复原的实行及其后果185

瑞典波罗的海沿岸各省农奴制的加强187

十七世纪末至十八世纪初波罗的海问题的尖锐化189

第七章十七世纪下半叶的俄国191

1.农奴制度的发展。全俄市场的形成191

农奴经济192

手工工场的产生和小商品生产的发展195

俄国各经济区196

西伯利亚198

全俄市场的形成201

2.封建专制君主制形成的开端204

沙皇和贵族杜马204

缙绅会议205

衙门制度。205

长官206

武装力量208

贵族的增强209

3.人民起义209

农民和下层市民的状况209

城市起义210

1649年“法典”212

普斯柯夫和诺夫哥罗德起义213

“铜币叛乱”215

斯杰潘·拉晋领导下的农民战争216

教会分裂219

4.俄国的国际地位221

“亚速夫之围”。221

2年的缙绅会议222

同波兰争夺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的战争223

俄国同瑞典的战争225

1667年的安德鲁索沃停战协定225

1676—1681年的俄土战争226

1687年和1689年的克里米亚远征228

俄国的国际关系229

5.十七世纪的俄国文化232

教育232

文学。戏剧234

建筑和绘画235

第八章乌克兰人民的解放战争。235

乌克兰同俄国的重新合并238

波兰立陶宛王国统治下的乌克兰238

波格丹·赫米尔尼茨基242

乌克兰军队在黄水、科尔桑和皮里雅夫崔附近的胜利244

1649—1651年初的解放战争的进程248

波兰反封建运动的高涨250

1651—1653年乌克兰境内的军事行动250

1653年的缙绅会议252

佩累雅斯拉夫拉达253

乌克兰同俄国重新合并的历史意义254

第二编十七世纪下半叶和十八世纪的亚洲各国。澳大利亚和大洋洲。欧洲列强的殖民政策259

第九章奥斯曼帝国瓦解的开始。十七世纪下半叶和十八世纪巴尔干和阿拉伯各族人民259

1.土耳其军事封建国家的衰落259

军事采邑土地占有制的解体260

土耳其人的军事威力的削弱。260

维也纳之败及其后果263

巴特罗纳·哈利尔起义270

西方列强在土耳其的势力的加强。270

东方问题的产生273

十八世纪末奥斯曼帝国的经济和政治危机277

文化的衰落284

2.土耳其统治下的巴尔干各族人民286

十七世纪下半叶和十八世纪巴尔干各族人民的状况286

巴尔干各族人民反对土耳其压迫的解放斗争289

巴尔干各族人民的民族复兴的开端295

3.土耳其统治下的阿拉伯诸国298

埃及298

叙利亚和黎巴嫩301

伊拉克304

阿拉伯。304

瓦哈比派教义的产生307

十七至十八世纪的阿拉伯文化309

第十章十七世纪下半叶和十八世纪的伊朗312

沙法维国家的经济状况312

沙法维国家的衰落314

沙法维王朝的复亡316

阿富汗侵略者统治下的伊朗317

纳狄尔汗的崛兴318

纳狄尔沙赫统治下的伊朗。318

纳狄尔的侵略进军319

人民群众的状况。319

人民起义322

高加索各族人民反对侵略者的解放斗争。322

纳狄尔的死亡324

纳狄尔—沙赫强国的瓦解327

文化330

第十一章十七世纪下半叶和十八世纪的中亚细亚和哈萨克斯坦333

经济334

封建氏族贵族的加强。334

中亚细亚的政治变化336

准噶尔人的入侵。336

幼房帐落和次房帐落的转归俄国管辖338

十八世纪下半叶的哈萨克斯坦339

吉尔吉斯人342

布哈拉与希瓦344

科坎德346

纳狄尔—沙赫的侵袭347

布哈拉的曼吉特王朝347

十八世纪下半叶的科坎德和希瓦348

与俄国的联系349

中亚细亚各族人民的文化349

第十二章大莫卧儿帝国的瓦解和英国人的侵占印度352

1.莫卧儿帝国的经济变迁352

农业与手工业353

经济中的新现象354

农村公社的解体356

莫卧儿王朝的土地政策358

莫卧儿强国的削弱360

2.大莫卧儿帝国的瓦解360

西欧各东印度公司的殖民活动360

十七至十八世纪的俄印联系361

沙赫奥仑泽布的统治363

十七至十八世纪反对莫卧儿政权的发动。363

锡克教徒和阇底人364

马拉提人的起义367

西瓦杰及其政策368

旁遮普的农民战争369

十八世纪初马拉提人的崛兴372

3.英国人的侵占印度373

阿富汗人的侵入和马拉提人在北印度统治的崩溃373

英法争夺印度的斗争378

英国东印度公司侵占孟加拉380

4.对孟加拉的洗劫。印度人民反对英国殖民者的斗争384

英国殖民者掠夺孟加拉的方法384

对附庸土邦的掠夺389

孟加拉反对英国殖民者的起义390

“二重管辖”391

1774年的议会法案。391

华伦·哈斯丁392

东印度公司同马拉提人和买索尔的战争393

1784年的议会法案395

印度的文化396

第十三章清朝统治下的中国399

1.汉族人民反对满洲征服者的斗争399

中国中部和南部的战争400

东南和南方各省的防御402

十七世纪40年代末至50年代初的解放斗争的新高涨405

沿海地区的斗争。405

满洲人彻底征服中国407

2.十七世纪末和十八世纪的中国经济状况409

土地制度409

城市状况413

3.清帝国的国家制度和对外政策416

中央和地方机关416

帝国的等级制度417

对外政策和俄国的关系419

中国和西欧国家422

清朝的战争423

4.汉族人民反对满洲人的统治和封建制度的斗争424

十七世纪下半叶反对满洲政权的斗争424

十八世纪的人民起义427

5.文化429

造型艺术和实用艺术429

哲学431

文献学432

史学和目录学433

文艺433

第十四章欧洲人殖民开始前的澳大利亚和大洋洲各族人民436

1.澳大利亚各族人民437

澳大利亚人的技术和经济437

社会制度438

信仰和精神文化439

塔斯马尼亚人439

2.大洋洲各族人民440

大洋洲居民的技术和经济440

美拉尼西亚人440

玻里尼西亚人444

玻里尼西亚的移民和玻里尼西亚人的起源445

密克罗尼西亚人450

3.大洋洲及澳大利亚诸乌的发现及其殖民的开始452

第十五章十八世纪末以前的欧洲列强殖民政策的结果455

欧洲人的殖民政策对东方各国的破坏后果456

印度和印度尼西亚人民反对欧洲殖民者的斗争461

欧洲资本向东方独立国家的扩张463

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殖民领地467

奴隶剥削和奴隶贸易的发展468

北美殖民地土著居民的消灭470

美洲各族人民反对殖民压迫的斗争471

争夺殖民地的斗争。商业战争472

第三编十八世纪欧洲的经济和政治发展。北美英属殖民地的独立战争。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前夕479

第十六章十八世纪上半叶的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及其后果479

1.十七世纪末俄国的内政外交政策479

亚速夫进军481

大使团481

1698年的火枪兵叛变483

2.十八世纪头25年俄国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农业。483

农民状况483

贵族486

工业的发展488

工业政策。488

重商主义490

国内外贸易491

城市和城市居民493

3.人民群众反抗封建压迫的斗争496

1705—1706年的阿斯特拉罕起义496

1707—1708年的顿河流域起义497

1705—1711年的巴什基里亚起义498

4.专制制度的确立499

中央和地方国家管理机关的改组499

军队的改组和海军的建立502

教会管理机构的改革503

太子阿列克塞案件503

5.北方战争。503

十八世纪头25年俄国的外交政策504

北方战争的开始504

波尔塔瓦战役及其历史意义506

普鲁特河远征508

北方战争的继续510

尼什塔特和约510

波斯进军。510

南高加索各族人民的解放斗争514

6.十八世纪头25年的俄国文化517

科学和学校。技术的发展517

艺术和文学520

7.十八世纪第二个25年的俄国521

统治阶级内部争夺政权的斗争521

贵族特权的扩大和农奴压迫的加剧525

工商业的发展527

对外政策530

文化532

米·瓦·罗蒙诺索夫535

第十七章十七世纪下半叶和十八世纪的德意志各诸侯国家。普鲁士的崛兴538

1.十七世纪下半叶的德意志各诸侯国家538

三十年战争的经济后果和社会后果539

德国政治制度。诸侯专制政体的发展541

勃兰登堡的领土扩张和经济发展544

国家行政的集中化和官僚化547

勃兰登堡选帝侯国的变为普鲁士王国548

2.十八世纪德国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发展。548

普鲁士和奥地利的争夺中欧霸权549

农奴制度的盛行549

早期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551

德意志民族形成速度的缓慢553

十八世纪的诸侯小国554

普鲁士的“开明专制”555

普奥之争560

3.德国的文化。启蒙运动563

德国启蒙运动的特点564

宗教运动565

莱布尼茨的哲学566

唯物主义派567

文学569

造型艺术和音乐571

艺术理论。温克曼573

莱辛574

海德576

“狂飙突进”的文学运动577

歌德和席勒579

康德580

第十八章十七世纪下半叶和十八世纪的哈布斯堡国家(奥地利、捷克和匈牙利)584

1.奥地利584

哈布斯堡王朝领地的扩张584

行政的中央集权化和国家机构的官僚主义化586

重商主义政策587

土地制度590

国事诏书591

十八世纪下半叶奥地利的“开明专制”和改革592

文化595

2.捷克598

十七世纪下半叶捷克的经济发展598

农民状况600

天主教反动601

反封建运动601

十八世纪工业的发展602

十八世纪的农民运动604

1775年和1781年的特许令607

文化607

3.匈牙利611

哈布斯堡王朝和奥斯曼帝国统治下的匈牙利611

贵族密谋612

库路茨和他们在十七世纪70—80年代的斗争614

哈布斯堡王朝的政权扩展到整个匈牙利和德兰斯瓦尼亚614

十八世纪初的民族解放运动617

起义的失败619

匈牙利贵族对哈布斯堡王朝的妥协621

德兰斯瓦尼亚的农民起义622

匈牙利民族文化的高涨622

第十九章波兰立陶宛王国的衰落624

十七世纪下半叶的农业和农民状况624

城市,手工业和商业625

波兰立陶宛王国的政治衰落626

十八世纪上半叶波兰的社会经济发展630

波兰立陶宛王国的国内政治斗争和国际地位633

十八世纪下半叶的经济高涨和改革尝试637

波兰立陶宛王国版图里的立陶宛639

第一次瓜分波兰立陶宛王国(1772年)641

波兰立陶宛王国的文化644

第二十章十八世纪的英国。产业革命的开端649

1.产业革命前夕英国的经济状况650

原始积累过程的深入650

英国工业651

前无产阶级652

2.十八世纪英国的政治发展653

资产阶级同土地贵族的联盟。653

国家制度653

托利党和辉格党655

政府的社会政策和经济政策656

辉格党争取政权的斗争658

华尔波尔及其政策660

争夺殖民地斗争的加强661

3.产业革命的开端663

技术革命和工厂生产的胜利664

产业革命的社会后果667

4.阶级斗争的尖锐化。667

十八世纪60—80年代英国的政治危机668

工人运动的开端。668

破产农民和手工业工人的斗争668

政党危机。668

威尔克斯案件670

镇压人民运动671

爱尔兰人民的斗争672

十八世纪末的英国673

5.英国启蒙运动673

哲学674

政治经济学677

政治学说678

历史编纂学679

文学680

剧作和戏剧684

造型艺术685

第二十一章北美英属殖民地独立战争。美利坚合众国的成立688

1.十八世纪北美英属殖民地688

农业。农场主争取土地的斗争689

印第安人和黑人的状况。689

种植园经济691

白人奴隶693

限制各殖民地工业的政策694

国内市场的形成696

殖民地的政治制度697

美国民族文化的形成698

2.美国资产阶级革命700

殖民地与母国之间关系的尖锐化701

反对印花税的群众运动702

通讯委员会705

对波士顿的镇压706

第一届大陆会议707

独立战争的开始707

第二届大陆会议708

宣布独立712

1775—1778年的作战713

共和国的国际地位715

交战双方的军队717

美国第一部宪法718

黑人参加独立战争719

战争的最后阶段721

康华理斯的投降与和约的缔结721

3.美国取得独立后阶级斗争的尖锐化723

君主制的阴谋723

大资产阶级经济威力的增长723

薛斯起义724

第二部宪法的通过和全国政府的成立725

美国人民争取宪法民主化的斗争727

美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土地问题728

争取独立的革命战争的总结730

第二十二章法国封建专制制度危机的开始733

1.十八世纪法国的经济发展733

摄政时期733

约翰·劳的制度及其崩溃734

农业。农民状况735

十八世纪的教会什一税和国税738

封建反动739

工业的发展。739

资本主义的工场手工业741

十八世纪的巴黎743

向工厂的机器生产过渡的尝试对外贸易。744

2.法国专制制度的危机746

特权等级746

资产阶级,前无产阶级和农民749

十八世纪下半叶的群众运动750

十八世纪下半叶法国专制制度的衰落751

路易十五世的对外政策752

杜尔阁的改革及其失败753

3.法国启蒙运动755

让·梅叶756

孟德斯鸠757

伏尔泰759

让·雅克·卢梭761

法国的唯物主义者。“百科全书”764

法国唯物主义的主要特点768

唯物主义者反对宗教和教会的斗争768

启蒙运动者的唯物主义的局限性769

法国唯物主义者的社会观念770

重农学派771

马布利和摩莱里的平均共产主义772

启蒙运动时代的文艺774

艺术776

第二十三章十七世纪下半叶和十八世纪的南欧各国779

1.意大利779

外国的统治779

土地制度和农民状况781

商业和工业783

特权等级785

十八世纪下半叶资本主义关系的发展785

人民不满情绪的增长788

十八世纪的意大利国家。788

“开明专制”政策791

意大利启蒙运动者的社会思想和政治思想795

科学799

十七世纪至十八世纪初的艺术800

启蒙时代的艺术804

2.西班牙808

十七世纪末西班牙状况808

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的准备和进程809

土地关系812

工商业状况814

美洲殖民地在西班牙经济中的作用816

西班牙资产阶级的脆弱817

封建贵族阶级818

天主教会的横暴818

资产阶级的启蒙运动者819

行政改革和军事改革822

政府的经济政策823

对外政策825

3.葡萄牙827

经济政治的发展827

葡萄牙对英国的依附关系828

彭巴尔的改革830

4.十七至十八世纪的罗马教廷。830

反天主教会势力的增长832

罗马教廷的国际地位的低落832

罗马教廷与冉森教派和寂静主义的斗争834

耶稣会士838

耶稣会士在巴拉圭841

宗教裁判所842

巫术案件844

十七至十八世纪的资产阶级自由思想844

互济会845

反对耶稣会士的斗争846

教会作用的低落849

第二十四章十八世纪的斯堪的纳维亚诸国850

1.瑞典850

“自由时代”850

“开明专制”的改革853

芬兰855

2.丹麦和挪威857

专制政体在丹麦的建立857

“开明专制”的改革858

丹麦的对外政策和国际地位861

挪威862

3.斯堪的纳维亚各族人民的文化864

第二十五章俄国封建农奴制度解体的开端869

1.十八世纪下半叶俄国社会经济的发展869

工业的发展869

国内市场的发展873

常关税和垄断制的废除875

对外贸易877

贵族的地产和经济878

农民状况880

乌克兰农奴制的形成883

十八世纪的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885

2.国家制度887

国家最高机关887

“开明专制”889

1767年的法典委员会890

3.十八世纪50—70年代俄国的国际情势892

俄国在七年战争中击败普鲁士892

白俄罗斯重新合并于俄国894

1768—1774年的俄士战争895

4.普加乔夫领导下的农民战争897

农民战争的前提897

起义的开端899

普加乔夫在乌拉尔和伏尔加河流域902

1773—1775年农民战争的特征905

5.农民战争后政府的内政外交政策906

行政机构和警察机构的加强906

城市的赐与状908

外交和战争909

俄国同南高加索各族人民联系的加强911

6.俄国解放思想的形成。911

俄国第一位革命家拉吉舍夫914

十八世纪60—80年代的解放思想。914

俄国启蒙运动者914

对农奴制度的批判915

诺维柯夫和讽刺性政论916

俄国第一位革命思想家拉吉舍夫917

7.十八世纪下半叶的俄国科学和文化923

科学和技术的发展。923

教育923

俄国文学925

民间创作927

艺术928

第二十六章十七世纪下半叶和十八世纪欧洲的技术和自然科学935

十七世纪至十八世纪的科学与技术发展的一般特点935

技术的发展938

科学研究工作的新形式941

牛顿943

莱布尼茨945

罗蒙诺索夫的科学思想946

无限小的分析和数学自然科学946

拉普拉斯的天文学体系948

太阳系和整个宇宙变动的思想949

气体学说和热学学说的发展950

关于光的学说951

关于声的学说951

电学方面的各种发现952

化学的发展954

地质学957

生物学的成就960

胚胎学的创始964

大事年表967

主要文献和史料目录985

人名索引1040

地名和民族名索引1075

1963《世界通史 第5卷》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苏)Я.Я.祖季斯主编;北京编译社译 1963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世界通史  第12卷(1987 PDF版)
世界通史 第12卷
1987 北京:东方出版社
世界通史  第1卷  上(1961 PDF版)
世界通史 第1卷 上
1961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世界通史  第4卷  上( PDF版)
世界通史 第4卷 上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世界通史  第4卷  下(1962 PDF版)
世界通史 第4卷 下
1962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世界通史  第5卷  下(1963 PDF版)
世界通史 第5卷 下
1963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世界通史  第8卷  下(1978 PDF版)
世界通史 第8卷 下
1978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世界通史  第10卷  下(1978 PDF版)
世界通史 第10卷 下
1978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世界通史  第3卷  下(1961 PDF版)
世界通史 第3卷 下
1961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世界通史  第6卷  下(1965 PDF版)
世界通史 第6卷 下
1965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世界通史  第2卷  下(1960 PDF版)
世界通史 第2卷 下
1960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世界通史  第11卷  下(1984 PDF版)
世界通史 第11卷 下
1984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世界通史  第11卷  上(1984 PDF版)
世界通史 第11卷 上
1984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世界通史  第10卷  上(1978 PDF版)
世界通史 第10卷 上
1978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世界通史  第10卷(1978 PDF版)
世界通史 第10卷
1978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世界通史  第13卷(1990 PDF版)
世界通史 第13卷
1990 北京:东方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