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中国大思路》求取 ⇩

上篇社会主义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27

第一章 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27

第一节 无产阶级革命的目的就是解放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27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31

第三节 坚持发展生产力这一马克思主义原则,加速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36

第四节 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42

第二章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发展战略48

第一节 坚定不移地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48

第二节 我国新时期的总任务的核心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53

第三节 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三步走”发展战略56

第四节 走好第二步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发展战略的关键61

第三章 根据本国国情,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道路67

第一节 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67

第二节 从我国国情出发,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道路70

第三节 克服阻力、加快社会主义经济建设77

中篇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建国之本83

第四章 社会主义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83

第一节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83

第二节 科学社会主义科学地揭示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及其向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规律89

第三节 社会主义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94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制度从根本上优越于资本主义制度102

第五章 社会主义是国家富强、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的唯一正确的道路102

第二节 社会主义是国家富强、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的唯一正确的道路108

第三节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国家发生的各种曲折和失误118

第六章 人民民主专政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专政123

第一节 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形成和发展123

第二节 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130

第三节 人民民主专政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专政134

第四节 人民民主专政是对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创造性发展137

第七章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保卫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43

第一节 人民民主专政是新型的国家政权143

第二节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行人民民主专政的根本政治制度146

第三节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保卫和建设社会主义150

第八章 共产党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154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154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是全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157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是抵御各种错误倾向的中流砥柱161

第四节 中国共产党的核心地位是长期奋斗和人民选择的结果163

第九章 坚持党的领导和改善党的领导168

第一节 坚持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的领导169

第二节 只有加强、改善党的领导,才能坚持好党的领导170

第三节 加强党的理论建设,提高全党构马列主义水平175

第四节 抓好党的思想建设,努力提高全党同志为人民服务的自觉性176

第五节 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全面提高党的各级组织的战斗力178

第六节 着眼于未来,加强和改善培养造就党的事业的接班人工作179

第十章 马克思主义是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182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是工人阶级的科学世界观182

第二节 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190

第三节 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根本195

第四节 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反对各种错误思潮199

第十一章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203

第一节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在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203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205

第三节 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努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在当代新的更大发展212

第四节 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努力提高全民族的素质217

下篇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225

第十二章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225

第一节 社会主义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225

第二节 改革是社会主义实践提出的迫切任务232

第三节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238

第四节 解放思想,敢于实践,推进改革246

第十三章 对外开放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251

第一节 自力更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立足点251

第二节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对外开放256

第三节 兴办经济特区和经济开放区是我国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措施263

第四节 胆子要大,步子要稳,进一步加快对外开放的步伐269

第十四章 坚持经济体制改革,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275

第一节 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经济体制,必须适应和推进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275

第二节 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允许和鼓励其他经济成份的适当发展281

第三节 继续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形式,走共同富裕之路291

第四节 建立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296

第十五章 坚持政治体制改革,建立高度民主和法制完备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303

第一节 我国的政治体制必须改革303

第二节 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建立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308

第三节 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健全完善社会主义法制315

第四节 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在党的领导下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321

第十六章 坚持科技、教育体制改革,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326

第一节 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关键326

第二节 坚持和深化科技体制改革332

第三节 进一步改革教育体制338

第四节 坚持科技、教育体制改革必须重视知识、重视人才343

第十七章 坚持军队改革,加速我军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349

第一节 实行军队改革是时代的必然选择349

第二节 坚持改革,加速我军的“三化”建设358

第三节 在党的绝对领导下,深化军队改革368

1992《振兴中国大思路》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孙连成主编 1992 北京:改革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振兴中华的必由之路(1990 PDF版)
振兴中华的必由之路
1990 北京:解放军出版社
振兴国企路在何方——国企扭亏十大案例( PDF版)
振兴国企路在何方——国企扭亏十大案例
振兴国企路在何方  国企扭亏十大案例(1998 PDF版)
振兴国企路在何方 国企扭亏十大案例
1998 北京:新华出版社
走向振兴之路(1989 PDF版)
走向振兴之路
1989 大地出版社
振兴县域经济思索(1997 PDF版)
振兴县域经济思索
1997 北京:新华出版社
企业振兴之路(1996 PDF版)
企业振兴之路
1996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泰兴建筑业振兴之路(1990 PDF版)
泰兴建筑业振兴之路
1990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振兴沂南之路(1990 PDF版)
振兴沂南之路
1990 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小康工程  中国农村的振兴之路(1992 PDF版)
小康工程 中国农村的振兴之路
1992 北京:改革出版社
中国抗战与民族振兴(1996 PDF版)
中国抗战与民族振兴
1996 北京:新华出版社
振兴农村经济必由之路(1987 PDF版)
振兴农村经济必由之路
1987 北京:新华出版社
孙中山振兴中华思想研究(1996 PDF版)
孙中山振兴中华思想研究
1996 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热爱祖国  振兴中华(1984 PDF版)
热爱祖国 振兴中华
1984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工业区位理论(1982 PDF版)
工业区位理论
1982 北京:人民出版社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模式研究(1988 PDF版)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模式研究
1988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