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与东方文化》求取 ⇩

代绪论 儒学的反思与吸收西方文化1

第一章儒学的创始与中国文化的传承1

第一节 孔子与原始儒学1

一 “为国以礼”的治国方案2

二 “天下归仁”的道德理想7

三 “述而不作”的文化观10

第二节 孔子——中国古代文化的集大成者15

一 孔子——儒家的圣人15

二 孔子之道——中国君主制社会意识形态的旗帜20

三 六经——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24

第二章儒学的嬗变与中国文化的发展(上)29

第一节 董仲舒与两汉儒学29

一 儒学的经学化30

二 儒学的宗教化37

三 儒学的政治化43

第二节 柳宗元与儒学复兴47

一 “及物行道”——提示改造儒学的方向48

二 “统合儒释”——寻求复兴儒学的道路51

三 气一元论——儒学宇宙论的阐发55

第三章儒学的嬗变与中国文化的发展(中)59

第三节 程朱与两宋新儒学59

一 北宋新儒学的兴起59

二 洛学及其闽学化68

第四节 许衡与元代新儒学81

一 “行汉法”的政治主张82

二 “宗程朱”的理学思想86

三 “育英才”的教育实践94

一 明代新儒学的转折98

第四章儒学的嬗变与中国文化的发展(下)98

第五节 王守仁与明代新儒学98

二 阳明心学的异军突起104

第六节 戴震与清代新儒学121

一 清代新儒学的畸变121

二 乾嘉学术大师戴震125

第七节 “五四”的时代课题及其启示140

第五章儒学的特质与中国文化的精神153

第—节 “内圣外王”的理想诉求153

第二节 “天人合一”的思维模式164

第三节 儒学实即人学170

第六章儒学与朝鲜文化178

第一节 朝鲜三国至高丽时期儒学的传播178

第二节 李朝朱子学的兴起180

第三节 朝鲜的两种性理学说183

一 李退溪的性理学说184

二 李栗谷的性理学说191

第四节 韩元震的朱子学思想199

一 心性之辨199

二 人心道心之辨206

三 “中和”之辨209

附录一 李退溪与《朱子书节要》214

附录二 李退溪与《心经》231

第七章 儒学与日本文化243

附录 简论安藤昌益的《四书》批判249

结束语 儒家文化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定位263

后记271

1994《儒学与东方文化》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徐远和著 1994 北京:人民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华夏圣学  儒学与中国文化(1995 PDF版)
华夏圣学 儒学与中国文化
1995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儒学文化与《圣经》文化源流( PDF版)
儒学文化与《圣经》文化源流
东方文化学院一览(1939 PDF版)
东方文化学院一览
1939
儒学与西方哲学( PDF版)
儒学与西方哲学
北京:中华书局
东方情结  东方文学与中国(1993 PDF版)
东方情结 东方文学与中国
1993 海口:海南出版社
新加坡与儒家文化(1995 PDF版)
新加坡与儒家文化
1995 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
博观与辨析  西方学者论东方文化(1993 PDF版)
博观与辨析 西方学者论东方文化
1993 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郭沫若与东西方文化(1998 PDF版)
郭沫若与东西方文化
1998 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
郭沫若与儒家文化(1994 PDF版)
郭沫若与儒家文化
1994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东方理性之河  儒学精华(1990 PDF版)
东方理性之河 儒学精华
1990 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
禅与东方文化(1996 PDF版)
禅与东方文化
1996 北京: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
生命理想与文化类型  方东美新儒学论著辑要(1992 PDF版)
生命理想与文化类型 方东美新儒学论著辑要
1992 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民俗美术与儒学文化(1992 PDF版)
民俗美术与儒学文化
1992 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
菊与刀  日本文化的类型(1990 PDF版)
菊与刀 日本文化的类型
1990 北京:商务印书馆
儒学与中国文化现代化(1998 PDF版)
儒学与中国文化现代化
1998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