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与中国艺术精神的嬗变》求取 ⇩

结论1

第一章佛教的中国化与士大夫心理8

一、玄、佛融合与名士、名僧8

佛徒与方术并行9

般若名僧的“玉柄麈尾”12

挣脱脐带的佛学超越15

竺道生的“顿悟”与达摩的“壁观”20

二、亦僧亦俗、亦俗亦僧的禅悦之风24

拈花微笑与禅宗的破执25

“不离世间觉”与士大夫的“达、退”观31

“无所住心”与逍遥澹泊37

禅宗——士大夫的佛教41

三、儒、禅融合的“心性”之学47

从南宗禅到孔门禅48

从居士佛教到理学53

“心性”之学与狂禅之风62

第二章中国艺术精神的演进68

一、走向山水的玄佛艺术精神70

自觉的感知方式和心理结构71

迁逝感与玄言诗79

从“以形写神”到“以形媚道”86

二、走向内心的禅宗艺术精神92

“雪中芭蕉”与“法眼观之”93

从“意象”到“意境”99

三、走向世俗的心学艺术精神105

从迁逝感到瞬间顿悟109

心学与世俗文艺之再起115

性灵说与“闾巷有真诗”123

从“穿衣吃饭”到世俗之情129

第三章禅与石窟艺术的盛衰134

一、禅修与石窟造像空间136

隐居与沙门137

佛塔崇拜与佛像崇拜139

禅修与造像143

二、禅观空间与石窟造像的兴盛148

从观佛到观像149

观释迦牟尼佛及多宝佛152

观三世佛、四方佛及十方诸佛157

观无量寿佛与七佛像160

观弥勒像163

三、礼佛空间与石窟造像的式微164

从观佛到礼佛165

礼佛造像的世俗化172

壁观与观像179

四、从石窟到寺庙的空间形制演变183

毗诃罗式的静态空间184

中心塔柱式的回旋空间186

礼佛行进式空间188

摩崖式的开敞空间191

第四章禅对山水画形成的影响195

—、般若禅观与晋宋之际的山水画论197

顾恺之对“神”的发展及其局限198

慧远的《万佛影铭》与宗炳的《画山水序》204

颜延之的佛学观与王微的《叙画》211

二、禅宗与山水画的成熟214

“心性”论与“心源”说215

“平常心”与“自然”为上222

“真”与“图真”说230

三、水墨山水画的禅宗意蕴239

玄色、缁衣、水墨241

坐禅、梦、酒247

虚、无、空、淡、远255

第五章禅宗与文人画266

一、狂禅之风与文人画的提出267

“呵佛骂祖”与僧俗墨戏267

古文运动与文人审美价值观272

苏轼的画论及文人画的提出281

二、心性说与明、清文人画派292

董其昌及其“南北分宗”论293

逃禅之风与遗民画派304

狂禅遗风与《画语录》312

三、画禅与禅画328

公案与禅画330

文人画与禅宗画340

文人与画禅353

主要参考书目362

后记365

1994《禅与中国艺术精神的嬗变》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黄河涛著 1994 北京: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禅与艺术(1992 PDF版)
禅与艺术
1992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中西艺术的文化精神( PDF版)
中西艺术的文化精神
融合与嬗变(1995年 PDF版)
融合与嬗变
1995年 人民日报出版社
嬗变( PDF版)
嬗变
中国语文嬗变论(1944 PDF版)
中国语文嬗变论
1944
禅宗与精神分析(1988 PDF版)
禅宗与精神分析
1988 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
禅与艺术(1988 PDF版)
禅与艺术
1988 哈尔滨:北方文艺出版社
中国婚姻家庭的嬗变(1996.08 PDF版)
中国婚姻家庭的嬗变
1996.08 南天书局有限公司
亚洲艺术中人的精神(1988 PDF版)
亚洲艺术中人的精神
1988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资产阶级与辛亥革命(1991 PDF版)
资产阶级与辛亥革命
1991 长沙:湖南出版社
中国艺术精神(1987 PDF版)
中国艺术精神
1987 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
中国山水的艺术精神(1994 PDF版)
中国山水的艺术精神
1994 上海:学林出版社
中国婚姻家庭的嬗变(1990.05 PDF版)
中国婚姻家庭的嬗变
1990.05 杭州市:浙江人民出版社
中国原始艺术精神(1992 PDF版)
中国原始艺术精神
1992 重庆:重庆出版社
艺术与精神分析(1988 PDF版)
艺术与精神分析
1988 成都:四川美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