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靠性增长试验方法的研究》求取 ⇩

第一章引论1

1.1 概述1

1.2 可靠性增长与可靠性增长试验的关系3

1.3 可靠性增长试验与其它可靠性试验及环境试验的区别5

1.4 可靠性增长试验同环境试验的关系12

1.4.1 环境试验是可靠性增长试验的前提12

1.4.2 可靠性增长试验和环境试验只能互相补充,而不能互相取代12

1.5 什么样产品做可靠性增长试验13

1.6 从费效分析看可靠性增长试验14

1.7 可靠性增长试验与其它试验信息的综合利用16

1.8 一项成功的可靠性增长试验可以替代可靠性鉴定试验17

第二章工程上可靠性增长试验的方式20

2.1 按国军标GJB1407-92《可靠性增长试验》规定的可靠性增长试验的方式20

2.1.1 可靠性增长趋势的检验方法20

2.1.2 Duane模型与分析29

2.1.3 AMSAA模型与分析38

2.1.4 Duane模型与AMSAA模型比较55

2.2 可靠性增长试验与预鉴定试验相结合的方式60

2.3 采用综合环境步进应力来进行可靠性增长试验的方式62

第三章可靠性增长试验的计划64

3.1 试验计划曲线的绘制64

3.1.1 计划曲线起始点的确定66

3.1.2 增长率的确定69

3.1.3 增长试验的要求值(以MTBF表示)73

3.1.4 绘制试验计划曲线的步骤73

3.2 试验时间的确定74

3.3 试验评审点的确定75

4.1 明确试验目的和要求84

第四章可靠性增长试验大纲的制定84

4.2 受试样品的要求和样本数量的确定85

4.2.1 对受试样品的要求85

4.2.2 试件样本数量的确定86

4.3 试验剖面的描述87

4.3.1 电应力87

4.3.2 温度应力87

4.3.3 振动应力88

4.3.4 潮湿应力89

4.3.5 产品试验循环90

4.4 确定总试验时间92

4.5 确定试验循环次数93

4.6 试验装置、设备的要求与说明94

4.7 试验进度安排应纳入产品整个研制计划94

4.8 用于分析故障和改进设计等所需的时间和资源的要求95

4.9 数据收集与记录要求95

4.9.1 性能测量和比较基准95

4.9.2 故障报告、分析和纠正措施的记录96

5.1.3 受试产品安装、试振要求100

5.1.2 试验前对受试产品的性能测试100

5.1.1 对受试产品的要求100

5.1 试验前的准备100

第五章可靠性增长试验程序100

5.1.4 确认连接试验系统设备、仪器,对受试产品施加的环境应力(包括温度循环、潮湿、随机振动)和工作应力(电应力)符合试验大纲的要求101

5.1.5 多台不同受试产品参试时的安排102

5.1.6 试验准备状态的评审103

5.2 试验过程中的监控和处理103

5.2.1 严格控制试验环境条件103

5.2.2 测试和对故障处理103

5.2.3 试验的监控方法104

5.2.4 可靠性增长试验数据的记录113

5.2.5 试验中的审查120

5.3 试验的结束与评审121

5.3.1 试验的结束121

5.2.2 试验结束后的评审122

5.3.3 试验结束后,应提供的报告122

第六章确定可靠性试验剖面124

6.1 剖面124

6.1.1 寿命剖面124

6.1.2 任务封面124

6.1.3 环境剖面127

6.1.4 试验剖面129

6.2 环境条件试验129

6.2.1 单项环境条件试验129

6.2.2 综合环境条件试验130

6.3 确定试验剖面的依据132

6.3.1 试验环境条件的确定132

6.3.2 试验剖面的主要内容145

6.4 试验剖面描述示例145

6.5.1 环境条件简化确定原则148

6.5 确定试验剖面的参考方法148

6.5.2 环境试验条件转换法151

6.5.3 任务剖面模拟法151

第七章故障的分析和处理179

7.1 故障的分析与分类179

7.1.1 故障的分析179

7.1.2 故障判据189

7.1.3 故障的分类189

7.3.1 故障报告、分析和纠正措施系统(FRACAS)194

7.3 故障的处理194

7.2 故障判定的准则194

7.3.2 故障的处理方式202

7.3.3 故障处理的程序和要求204

第八章可靠性增长的其它模型206

8.1 可靠性增长的顺序约束模型206

8.1.1 引言206

8.1.2 二项增长的顺序约束模型206

8.1.3 可靠性增长评估的具体作法208

8.2.1 模型描述210

8.2.2 应用Gompertz模型的具体作法210

8.2 Gompertz模型210

8.3 Lloyd-Lipow模型214

8.4 可靠性增长预测模型217

8.4.1 模型的简述217

8.4.2 模型故障率的点估计218

8.5 其它可靠性增长模型的简介220

8.5.1 离散的可靠性增长模型220

8.5.2 连续的可靠性增长模型223

9.2 选择施加随机振动应力的方法228

9.1 确定半试验循环内施加电应力的最佳时间228

第九章可靠性增长试验中存在问题的讨论和工程处理方法228

9.3 受试产品状态不受控232

9.4 增长试验采用与预鉴定试验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时不考虑增长率234

9.5 试验出现故障后,如何往下进行235

9.5.1 工程处理方法之一235

9.5.2 工程处理方法之二236

9.6 如何确定1个试验循环的时间238

9.7 受试产品因潮湿出现的故障应作具体分析239

9.8 采用单级试验还是分系统级试验的讨论239

10.1.2 试验方法241

10.1.1 概述241

第十章可靠性增长试验的实例241

10.1 M-配电器的可靠性增长试验241

10.1.3 试验的综合环境控制242

10.1.4 试验的管理243

10.1.5 故障及其原因分析和纠正措施243

10.1.6 可靠性增长的评估244

10.1.7 结论246

10.2.3 试验方案249

10.2.2 试验前准备249

10.2.1 概述249

10.2 P-定时器的可靠性增长试验249

10.2.4 试验剖面250

10.2.5 试验的分析与评定250

10.2.6 结论251

10.3 G-高度表可靠性增长试验253

10.3.1 概述253

10.3.2 试验前准备253

10.3.3 试验方案253

10.3.4 试验剖面254

10.3.5 可靠性增长试验评估255

10.3.6 结论257

10.4 某航天电子产品可靠性增长试验的实践与体会260

10.4.1 概述260

10.4.2 可靠性增长试验前应完成的工作260

10.4.3 几项关键应力的选择261

10.4.4 可靠性增长模型的选定与数据处理261

10.4.5 试验的体会262

10.4.6 结论263

附表1 趋势统计量的临界值μΔ265

附表2 x2分布分位数表266

附表3 相关系数p=O时,经验相关系数ρ的临界值ρa{ρ≤ρa}=1-a表278

附表4 定时截尾MTBF置信区间估计系数表280

附表5 定数截尾MTBF置信区间估计系数表284

附表6 正态分布分位数表288

附表7 Gramer-Vin Mises统计量C2M的临界值C2M·a表291

附表8 F分布分位数表292

参考文献304

1996《可靠性增长试验方法的研究》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安伟光,胡经畲编著 1996 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质量可靠性增长与评定方法(1997 PDF版)
质量可靠性增长与评定方法
1997 北京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可靠性原理与方法  上( PDF版)
可靠性原理与方法 上
可靠性原理与方法  下( PDF版)
可靠性原理与方法 下
可靠性理论中的数学方法(2020 PDF版)
可靠性理论中的数学方法
2020
发动机可靠性工程研究(1989年10月第1版 PDF版)
发动机可靠性工程研究
1989年10月第1版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可行性研究的诸因素及研究方法( PDF版)
可行性研究的诸因素及研究方法
中国金属学会冶金技术经济学术委员会
矿石可选性研究方法( PDF版)
矿石可选性研究方法
东北工学院
系统可靠性与试验(1980 PDF版)
系统可靠性与试验
1980
可靠性试验-环境、设备(1988 PDF版)
可靠性试验-环境、设备
1988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可靠性试验(1987 PDF版)
可靠性试验
1987 华飞科技出版印刷公司
可靠性(1991 PDF版)
可靠性
1991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新产品试验与可靠性技术(1990 PDF版)
新产品试验与可靠性技术
1990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可靠性技术-试验与分析(1983 PDF版)
可靠性技术-试验与分析
1983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可靠性试验用表(1987 PDF版)
可靠性试验用表
1987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可靠性试验技术(1995 PDF版)
可靠性试验技术
1995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