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电子技术概论》求取 ⇩

第一章 导言——雷达与电子战技术在现代战争中的重要作用1

第一篇 雷达与电子战技术1

第二章 雷达技术的原理与发展9

2.1 雷达的基本组成与工作原理9

2.2 军用雷达的主要类型12

2.2.1 搜索雷达12

2.2.2 跟踪雷达14

2.2.3 多功能雷达15

2.2.4 二次雷达(SSR)15

2.3 雷达技术发展的回顾与展望16

2.3.1 雷达工作频率的扩展16

2.3.3 雷达天线技术的发展19

一、电扫描天线19

2.3.2 雷达发射功率的增大与接收灵敏度的提高19

二、低旁瓣天线21

2.4 雷达信号波形与信号处理技术的发展22

2.4.1 雷达信号波形22

2.4.2 运动目标检测、测速与脉冲多普勒制(PD)雷达23

2.4.3 数字技术与半导体集成电路在雷达中的应用23

一、雷达信号的数字化24

二、雷达信号的自动录取与目标航迹自动跟踪25

2.5 几种新体制雷达25

2.5.1 短波超视距雷达25

2.5.2 合成孔径雷达(SAR)26

2.5.3 有源相控阵与数字波束形成技术27

第三章 雷达与电子对抗的斗争29

3.1 对雷达的电子侦察技术29

二、非搜索法(瞬时测频法)30

一、搜索法30

3.1.1 对雷达信号的测频方法30

6.2.2 预警机的主雷达31

3.1.2 对雷达信号的测向和定位方法32

一、比幅测向32

二、比相测向32

三、信号到达时间差测向34

四、对雷达或其他辐射源的定位34

3.1.3 电子侦察的信号处理技术35

一、雷达信号分选35

二、雷达信号识别36

3.2 对雷达的电子干扰技术36

3.2.1 有源干扰机37

一、噪声干扰机37

二、回答式干扰机38

三、双模干扰机39

四、功率管理技术与相控阵技术在电子干扰机上的应用39

3.2.2 无源干扰器材与投放装备41

3.3 雷达反干扰技术42

3.3.1 滤除干扰42

一、空间滤除42

二、频域滤除43

三、波形滤除43

四、极化滤除44

3.3.2 自适应旁瓣对消44

3.3.3 冲淡干扰44

3.3.4 “烧穿”技术44

3.3.5 屏蔽(消隐)技术44

3.3.6 反饱和电路与恒虚警电路45

3.3.7 反模拟(欺骗)干扰45

一、天线旁瓣干扰屏蔽45

二、方位区域屏蔽45

3.3.8 对干扰源定向46

3.3.9 反侦察46

3.3.10 操作与运用上的反干扰(战术反干扰)46

第四章 雷达与反雷达导弹和隐身飞行器的斗争47

4.1 反雷达导弹的技术原理与发展47

4.2 雷达对抗反雷达导弹的技术48

4.2.1 使反雷达导弹载机电子技术支援系统和导弹导引头难于截获和跟踪目标雷达48

五、雷达采用米波或超短波波段49

4.2.2 干扰反雷达导弹导引头的跟踪使导弹不能命中目标雷达49

一、设置有源诱饵49

三、雷达发射控制49

二、采用双(多)基地雷达体制49

四、雷达机动49

一、雷达采用低截获概率技术49

二、用断续发射干扰反雷达导弹导引头的伺服系统50

三、雷达联网工作50

4.2.3 发现反雷达导弹发射51

4.3 飞行器的隐身技术51

4.3.1 减缩雷达反射截面积的外形技术51

4.3.2 吸波材料技术53

一、机头方向整形53

三、机尾方向整形53

二、机身侧向整形53

一、表面吸波涂层54

二、复合材料蒙皮54

三、复合材料结构体54

二、雷达站成网布署55

一、选用较低的雷达载频55

4.4.1 使飞行器的雷达截面积难以降低到预期水平55

4.3.3 隐身与飞机其他性能的折中55

4.4 雷达反隐身技术55

三、采用双(多)基地雷达体制56

4.4.2 提高雷达对减小雷达截面积目标的探测能力56

一、增大雷达的发射功率与天线增益56

二、采用多基体制分散配置多个接收站56

三、充分利用目标的极化特征56

第二篇 预警机系统与机载战场雷达侦察系统57

第五章 预警机与机载雷达侦察系统的发展过程57

5.1 初期的预警机及其雷达57

5.1.1 二次大战末期的初生阶段57

5.1.2 50年代进入实用59

5.2 60年代预警机的迅速发展与机载合成孔径雷达(SAR)的出现61

5.2.1 预警机系统第一个显著进步——E—2系列海上预警机的诞生62

5.2.2 SAR雷达研制成功并开始应用于战场侦察机63

5.3 预警机系统的第二个显著进步——E—3系列陆上预警机投入实用65

5.4 SAR战场侦察系统的技术进步68

5.5 预警机系统的技术发展趋向69

5.6 机载战场雷达侦察系统的新进展72

5.6.1 对运动目标检测与成像72

5.6.2 SAR对目标的测高与三维成像75

第六章 预警机系统的功能、组成与技术特点77

6.1 预警机系统的功能77

6.1.1 防空预警是预警机的最基本功能77

6.1.2 战斗机控制或引导77

6.1.3 引导火力投放或对地/海攻击78

6.1.4 海面搜索和攻击引导78

6.1.5 被动探测或秘密预警78

一、预警机载机的规模与载荷79

6.2 预警机系统的组成79

6.2.1 预警机系统的载机79

6.1.6 其他79

二、载机的供电与冷却系统80

6.2.3 数据处理系统与显控台82

6.2.4 电子侦察与通信侦察分系统83

一、ESM分系统83

二、CSM分系统84

6.2.5 导航分系统84

6.2.6 通信分系统85

6.2.7 二次雷达分系统86

6.2.8 自卫电子分系统87

6.2.9 地面保障分系统89

6.3.1 机载PD雷达检测飞行目标的原理90

6.3 预警机雷达的技术特点90

6.3.2 天线低旁瓣要求93

6.3.3 信频率高稳定要求93

第七章 机载远程战场雷达侦察系统的功能、组成与技术特点95

7.1 系统战术功能95

7.2 系统组成95

7.3 SAR雷达的技术特点96

7.4 聚束照射成像、多普勒波束锐化与逆合成孔径雷达成像97

7.4.1 聚束照射成像98

7.4.2 多普勒波束锐化(DBS)98

7.4.3 逆合成孔径雷达(ISAR)100

第三篇 军事导航与定位新技术102

第八章 无线电导航与定位102

8.1 导航与定位的军事意义102

8.2 无线电导航与定位技术102

8.3 新的无线电导航与定位技术103

第九章 卫星全球定位系统106

9.1 GPS卫星全球定位系统的研制与发展106

9.2 卫星全球定位系统的原理与组成109

9.3 导航星全球定位系统的能力与限度112

9.4 导航电文及传输参数113

9.5 前苏联的GLONASS系统114

9.6 关于基准坐标系116

第十章 GPS接收机及其关键技术118

10.1 GPS接收机组成及主要性能118

10.2 伪码扩频与解扩技术121

10.3 伪码测距和伪码测量技术124

10.4 载波相位测量技术125

10.5 差分GPS(DGPS)127

10.6 无码GPS接收技术129

10.7 几种特殊设计的GPS接收机130

第十一章 GPS的军事应用132

11.1 GPS军事应用的过去、现在和未来132

11.2 SA对GPS接收机定位精度的影响132

11.3 组合GPS/GLONASS的数据处理133

11.4 GPS在军事领域的应用135

11.5 GPS的干扰和反干扰136

第四篇 光电装备与光电对抗技术138

第十二章 光电装备的研制与发展138

12.1 光电装备的工作环境和分类138

12.2 光电装备的军事应用139

12.3 光电装备的发展前景140

第十三章 微光与红外电视技术141

13.1 概述141

13.2 微光电视技术141

13.3 红外电视技术143

13.4 微光和红外电视的军事应用144

第十四章 微光夜视技术146

14.1 功能与组成146

14.2 基本工作原理147

14.3 军事应用147

第十五章 红外与紫外技术149

15.1 概述149

15.2 红外瞄准器149

15.3 红外寻的技术150

15.4 热成像技术152

15.5 红外与多光谱遥感技术156

15.6 紫外探测与双色寻的技术158

15.7 红外引信及其他158

16.1 概述159

第十六章 激光技术159

16.2 激光测距仪与人眼安全激光器163

16.3 激光雷达163

16.4 激光制导164

16.5 激光致盲165

16.6 高能激光武器165

16.7 光电火控系统166

第十七章 光电对抗技术167

17.1 概述167

17.2 光电侦察、监视与告警技术167

17.3 光电干扰技术170

17.3.1 红外干扰机170

17.3.2 定向红外干扰系统171

17.3.3 激光干扰机172

17.3.5 红外诱饵173

17.3.4 对抗红外导弹的激光器173

17.4.1 烟幕技术175

17.4 光电防御技术175

17.4.2 隐身技术177

第五篇 军事电子新技术展望179

第十八章 军事新思维179

18.1 概述179

18.2 信息战179

18.3 数字化部队180

18.4 “非杀伤性”武器180

18.5 “机器人”士兵181

18.6 实战模拟181

19.1 计算机182

19.2 高速并行处理技术182

第十九章 计算机技术182

19.3 数据合成与压缩技术183

19.4 神经网络技术183

19.5 光子学184

19.6 计算机战武器184

第二十章 电磁能谱技术188

20.1 新概念武器188

20.2 高功率微波武器技术188

20.3 激光武器技术191

20.4 强电磁脉冲武器技术195

第二十一章 系统综合技术196

21.1 概述196

21.2 C3I系统196

21.3 信息战系统198

参考文献200

1997.12《军事电子技术概论》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郦能敬,金兆恂编著 1997.12 北京市:国防工业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