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油墨转移原理》求取 ⇩

目录1

第一章 印版的润湿和印版的变形1

第一节 润湿原理1

一、表面张力与表面过剩自由能2

二、表面张力的测定5

三、液体在固体表面的润湿9

四、接触角与润湿方程13

五、接触角的测定15

第二节 印版表面的润湿20

一、水和油的化学结构与表面张力21

二、印版的表面结构和润湿性23

三、印版润湿性的提高和保护27

第三节 上版时印版的变形32

一、印版的弯曲变形32

二、印版的拉伸变形34

三、印版的其它变形35

第二章 印刷压力的一般原理37

第一节 印刷压力的表示和测定方法37

一、印刷压力的表示方法37

二、印刷压力的测定方法40

第二节 印刷压力的分布41

一、印刷压力的作用面41

二、印刷压力的分布43

第三节 包衬的变形及对印刷压力的影响48

一、包衬的作用48

二、材料的弹塑性变形50

三、包衬的变形54

四、印刷压力与包衬的关系59

第四节 确定工作压力的回归分析法63

一、工作压力的概念63

二、回归分析法65

三、影响印刷工作压力的因素70

第三章 油墨的传输75

第一节 给墨行程的油墨传输76

一、印刷品墨层厚度的控制76

二、油墨流变特性对油墨传输的影响77

第二节 分配行程的油墨传输81

一、匀墨系数、着墨系数和贮墨系数82

二、油墨在墨辊表面的附着84

三、胶辊的动态粘弹性变形85

第三节 油墨在墨辊间的流动和分配88

一、油墨在墨辊间的流动88

二、油墨在墨辊上的分配91

三、输墨装置工作状态的分析94

第四节 油墨的雾散99

第五节 照相凹印的油墨传输和转移105

第四章 油墨转移方程108

第一节 油墨的附着109

一、机械投锚效应和分子的二次结合力109

二、油墨在纸张上的附着110

三、油墨在金属箔和高聚物上的附着113

第二节 油墨转移系数和油墨转移率115

第三节 W·F油墨转移方程118

第四节 W·F油墨转移方程的参数赋值法123

一、近似法123

二、实验法127

三、三角形形心法130

第五节 W·F油墨转移方程的修正133

一、油墨扩展量修正法133

二、指数修正法134

三、F(x)概率分布修正法136

四、φ(x)概率分布修正法141

第六节 考虑纸面形状的油墨转移方程143

第七节 影响油墨转移的因素150

一、承印材料的影响150

二、印版的影响152

三、印刷压力、印刷速度和印刷机结构的影响154

第八节 油墨转移过程的动力分析156

一、油墨转移的力学模型156

二、墨流中的压力p、速度u、剪切速率D的157

解析表示157

三、油墨粘度的变化160

四、墨流的分裂和转移162

第五章 油墨转移中的几个问题165

第一节 油墨的渗透165

一、非涂料纸的油墨渗透166

二、涂料纸的油墨渗透172

第二节 油墨的叠印179

一、叠印率及其测定180

二、干式印刷的油墨叠印183

三、湿式印刷的油墨叠印188

四、油墨叠印的机理190

第三节 印刷品背面的油墨蹭脏192

第四节 油墨的剥纸现象195

一、纸张的表面强度与拉毛速度的关系196

二、纸张的拉毛速度与印刷速度的关系199

三、影响纸张拉毛速度的因素203

四、提高纸张拉毛速度的一种方法207

五、剥纸的力学分析211

第五节 印刷过程中的静电214

一、固体带电与气体放电215

二、印刷中出现的静电及其消除方法218

第六章 平版印刷的油墨转移221

第一节 水墨平衡222

一、润版液和油墨的传输过程222

二、马丁·西维尔平印模式225

三、水墨平衡的概念227

第二节 润版液229

一、润版液表面张力的降低230

二、表面活性剂的分类与HLB值235

三、润版液的种类和组分238

四、润版液的pH值244

第三节 纸张的变形和调湿处理246

一、纸张的变形与含水量的关系246

二、纸张的含水量与环境温湿度的关系248

三、纸张的滞后效应251

四、纸张的调湿处理253

五、纸张的湿掉毛256

第四节 平版印刷压力258

一、橡皮布的性能和变形259

二、确定滚筒包衬的理论262

三、滚筒同步滚压的滚压比265

四、滚筒包衬的确定269

五、包衬厚度和印刷图文的关系272

第七章 印刷质量的控制277

第一节 印刷品的质量277

一、评价印刷质量的方法278

二、支配印刷品综合效果的质量特性279

第二节 网点对阶调和色彩的传递280

一、明度和密度的关系281

二、网点面积覆盖率和密度的关系284

三、网点面积覆盖率与色彩传递的关系288

第三节 印刷过程中的网点变化291

一、网点变化的原因291

二、网点扩大的规律292

第四节 影响印刷质量的主要参数296

一、实地密度296

二、网点扩大值299

三、印刷反差300

四、最佳墨层厚度的确定302

第五节 控制印刷质量的方法303

一、反射密度计和密度测量304

二、质量控制条的应用308

三、印刷质量自动控制系统312

1992《印刷油墨转移原理》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冯瑞乾编著 1992 北京:印刷工业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印刷机修理(1993 PDF版)
印刷机修理
1993 北京:印刷工业出版社
印刷油墨学(1978年09月第2版 PDF版)
印刷油墨学
1978年09月第2版 徐氏基金会
平版印刷工艺原理( PDF版)
平版印刷工艺原理
上海印刷学校
纸张油墨印刷学( PDF版)
纸张油墨印刷学
徐氏基金会
印刷油墨学(1978 PDF版)
印刷油墨学
1978 徐氏基金会
纸张油墨印刷学(1973 PDF版)
纸张油墨印刷学
1973 徐氏基金会
照相制版蒙版修正法(1959 PDF版)
照相制版蒙版修正法
1959 上海印刷学校
平台印刷机及二回转印刷机使用法(1958 PDF版)
平台印刷机及二回转印刷机使用法
1958 上海印刷学校
印刷油墨手册(1983 PDF版)
印刷油墨手册
1983 北京:印刷工业出版社
新编印刷油墨知识手册(1994 PDF版)
新编印刷油墨知识手册
1994 北京:印刷工业出版社
纸张油墨的印刷适性(1988 PDF版)
纸张油墨的印刷适性
1988 北京:印刷工业出版社
凸版印刷工艺原理(1980 PDF版)
凸版印刷工艺原理
1980 上海印刷学校
印刷机结构原理(1991 PDF版)
印刷机结构原理
1991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印刷工艺原理(1991 PDF版)
印刷工艺原理
1991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印刷工作者对于油墨应用的知识(1960 PDF版)
印刷工作者对于油墨应用的知识
1960 北京印刷技术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