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 套路》求取 ⇩

初级班3

第一讲 儿童少年运动员解剖生理特点及武术运动训练3

一、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3

(一)年龄阶段的划分3

(二)青春发育期4

(三)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4

二、儿童少年务器官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以及武术运动训练对机体的影响4

(一)运动系统的特点及训练对运动系统的影响4

(二)心血管系统的特点及训练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9

(三)呼吸系统的特点及训练对呼吸系统的影响13

(四)代谢的特点及训练对代谢的影响16

(五)神经系统的特点及训练对神经系统的影响21

三、青春发育期运动员的生理学特点与武术运动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23

(一)青春发育期的生理学特点23

(二)青春发育期武术运动员运动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25

第二讲 武术运动员的损伤及救治29

一、运动损伤防治概论29

(一)运动损伤的常见原因及预防29

(二)运动损伤的分类32

(三)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治疗原则32

(四)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冷热疗法34

二、运动损伤的现场急救35

(一)出血和止血35

(二)绷带包扎法38

(三)保护支持带使用法39

(四)骨折与关节脱位的临时固定40

(五)口对口人工呼吸与胸外心脏按压44

(六)休克与抗休克45

三、武术运动员常见运动损伤46

(一)开放性软组织损伤46

(二)挫伤46

(三)骨骺损伤47

(四)胫骨结节骨软骨炎48

一、少儿武术运动员的心理特征与心理训练51

(一)少儿武术运动员的心理特征51

第三讲 少儿武术运动员的心理特征、心理训练与心理选材51

(二)少儿武术运动员的心理训练55

二、少儿武术运动员的心理选材63

(一)少儿武术运动员心理选材的几个指标63

(二)少儿武术运动员心理选材的具体方法64

第四讲 青少年运动员训练的若干基本理论和方法82

一、青少年运动员培养的目的、运动训练的任务和内容83

(一)运动训练的主要目的83

(二)运动训练的主要任务83

(三)运动训练的主要内容84

二、运动训练的手段和方法84

(一)运动训练的手段84

(二)运动训练的方法85

三、运动训练中的负荷和休息88

(一)训练负荷及其评定88

(二)训练效应及其相互联系90

(三)休息作为运动训练的组成部分之一90

四、青少年运动员的多年训练过程安排91

(一)初期专项化阶段的训练特点92

(二)青少年运动员全年训练安排的基础93

第五讲 中国武术运动概述101

一、武术的形成与发展101

二、武术的内容与分类103

(一)套路运动103

(二)格斗运动104

三、武术锻炼方法的特点105

(一)刚柔相兼105

(二)内外合一105

(三)运气调息105

(四)气势连贯105

(五)击法严格105

四、武术的作用106

(一)强身健体106

(二)自卫防身106

(三)修身养性106

(四)娱乐、观赏106

(一)腿功108

第六讲 长拳基本功与基本技术的教学训练108

一、长拳基本功的教学训练108

(二)腰功110

(三)臂功110

(四)桩功111

二、长拳基本技术的教学训练111

(一)基本动作111

(二)组合动作116

第七讲 主要器械基本技术的教学训练118

一、刀术118

(一)缠头刀与裹脑刀118

(一)点剑与崩剑119

(二)撩剑119

(二)腕花119

二、剑术119

(三)挂剑120

(四)云剑120

三、棍术120

(一)平抡棍120

(二)舞花121

四、枪术121

(一)拦、拿、扎枪121

(二)穿枪121

(三)崩枪122

第八讲 少儿武术运动员的教学与训练方法123

一、少儿武术教学训练的阶段划分123

(一)启蒙阶段123

(二)基础阶段124

(三)初级阶段124

(四)提高阶段124

二、根据少儿特点进行教学与训练125

(一)少儿武术教学以示范为主125

(二)讲解要切合少儿实际125

(三)保护与帮助法125

(四)学动作中常见的类型126

三、训练方法的运用要切合少儿实际127

(一)狠抓双基训练,方法灵活多样127

(二)难度动作训练法128

(三)组合训练法129

(四)分段训练法129

(五)整套训练法130

四、训练中要注意的问题131

(一)加强思想教育,以鼓励为主131

(二)根据少儿生理特点,发展专项素质131

(三)注意恢复,控制无形训练132

一、身体训练的内容133

第九讲 少儿武术运动员的身体训练133

二、身体训练的基本要求134

(一)身体训练要全面134

(二)掌握好全面身体训练和专项身体训练的比例134

(三)把握好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134

(四)专项身体训练与基本技术训练相结合135

(五)学训并重,寓训于乐135

三、全面身体素质训练135

(一)协调性135

(二)力量136

(三)速度137

(四)耐力138

四、专项身体素质训练139

(一)柔韧性139

(二)速度140

(三)协调141

(四)力量142

(五)耐力143

中级班147

第一讲 武术运动员运动技能的形成原理及身体素质的生理学基础147

一、武术运动员运动技能形成的生理学原理147

(一)运动技能形成的生理学原理147

(二)运动技能形成的阶段、主要生理学过程和教学方法150

(三)影响武术运动员运动技能形成和发展的因素151

(一)力量素质154

二、武术运动员主要身体素质的生理学基础及训练原则154

(二)速度和速度耐力素质157

(三)一般耐力素质160

(四)灵敏素质162

(五)柔韧素质163

三、青少年武术运动员身体素质发展的规律164

(一)力量素质发展的规律164

(二)速度和速度耐力素质发展的规律166

(三)一般耐力发展的规律167

(一)人体内的能源及代谢170

一、竞技能力形成的生化基础170

第二讲 武术训练的生物化学特点170

(二)运动时人体内的供能体系174

(三)人体活动时能量代谢的一般规律176

(四)武术套路能量代谢的特点176

二、影响武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生化因素178

(一)人体运动的限力因素178

(二)人体运动的促力因素180

三、少年儿童运动员的生化特点与训练182

(一)少年儿童运动员的生化特点182

(二)武术训练对少年儿童的影响184

一、武术运动员常见运动损伤189

(一)肌肉拉伤189

第三讲 武术运动员的损伤及训练的医务监督189

(二)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190

(三)膝关节半月板撕裂192

(四)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195

(五)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196

二、运动训练的医务监督197

(一)运动员的自我监督198

(二)运动训练中的医务监督200

三、疲劳及消除疲劳的方法201

(一)疲劳及目前对疲劳的认识201

(二)疲劳程度的判断202

(三)消除疲劳的常用方法204

(一)概述205

四、运动按摩205

(二)运动按摩的基本手法206

(三)身体各部位的按摩213

(四)运动后按摩215

第四讲 武术运动员运动训练、竞赛过程中的心理特征与诊断218

一、武术运动员训练和竞赛中的心理学问题218

(一)运动表象及其功能218

(二)运动中的紧张情绪221

(三)运动中的焦虑情绪223

(四)运动竞赛中的心理战术与心理调节方法226

二、武术运动员的专项运动心理特征分析与诊断230

(一)武术专项运动员心理特征分析的理论依据230

(二)武术运动员专项运动心理特征的分析233

(三)武术运动员的心理诊断240

第五讲 主要竞赛项目技术分析及训练250

一、长拳技术分析及训练250

(一)长拳的技术分析250

(二)长拳的技术训练252

二、剑术技术分析及训练256

(一)剑术的技法特点257

(二)剑术的演练风格258

(三)剑术的技术训练259

(一)刀术的技术分析263

三、刀术技术分析及训练263

(二)刀术的技术训练264

四、枪术技术分析及训练267

(一)枪术的技法特点267

(二)枪术的演练风格268

(三)枪术的技术训练269

五、棍术技术分析及训练271

(一)棍术的技术分析271

(二)棍术的技术训练272

六、太极拳技术分析及训练275

(一)太极拳的风格特点275

(二)太极拳基本技术分析277

(三)太极拳技术训练281

(一)南拳的技术分析286

七、南拳技术分析及训练286

(二)南拳的技术训练289

(三)典型南拳套路分析293

八、对练技术分析及训练296

(一)对练的技术特点296

(二)对练的演练风格297

(三)对练的技术训练298

第六讲 武术运动员的身体训练300

一、身体训练和技术训练的关系300

(一)身体训练的作用300

二、一般身体训练和专项身体训练的关系301

(二)身体训练和技术训练的关系301

三、武术运动员身体训练的内容与方法302

(一)身体训练常用的方法302

(二)身体素质的训练303

(三)身体训练应注意的问题308

四、典型身体训练手段的介绍308

五、身体训练的针对性310

(一)因时而异310

(二)因人而异311

第七讲 训练课的组织与指导313

一、教练员在训练课中的主导作用313

(二)教练员的能力结构314

(一)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314

二、武术训练的特点315

(一)武术训练内容和项目特点315

(二)武术训练方法和手段的多样性315

(三)武术训练过程的长期性316

(四)武术训练中运动负荷的极限性316

(五)武术训练实施过程中的个人针对性317

(六)武术运动成绩的表现性317

三、武术训练课的组织318

(一)武术训练课的组织形式318

(二)技术训练课的类型319

(三)武术训练课作业的组织320

四、武术训练课的主要内容和训练手段321

(一)基本功训练321

(二)基本动作训练322

(三)套路技术训练322

五、对运动员技术错误的发现和纠正323

(一)单个动作的常犯错误及其纠正323

(二)组合动作的常犯错误及其纠正324

(三)全套动作的常犯错误及其纠正324

第八讲 武术运动员的选材327

一、筛选的重要性327

(一)身体形态328

二、选材和筛选的方法328

(二)身体机能331

(三)身体素质332

(四)心理因素与智力水平334

(五)专项技术336

高级班341

第一讲 武术运动员训练程度的生理学评定341

一、武术运动员训练程度的生理学评定341

(一)安静状态评定武术运动员训练程度的生理学指标342

(二)高水平武术运动员对定量负荷的机能反应344

(三)最大运动负荷时训练程度的生理学标志344

(一)运动员的自我感觉346

二、武术运动员适宜运动量的生理学评定346

(二)观察法347

(三)生理机能测定法347

第二讲 武术运动员训练过程的生化分析349

一、武术运动员身体训练的生化依据349

(一)运动训练的生化原理349

(二)能量代谢与运动能力的关系351

二、武术运动员身体训练的生化原则352

(一)发展磷酸原供能能力训练的生化原则352

(二)发展糖醇解供能能力训练的生化原则353

(三)发展有氧代谢供能能力训练的生化原则356

三、停止训练后、过度训练时机体的生化变化和恢复过程357

(一)停止训练后机体的生化变化357

(二)过度训练引起机体的生化变化358

(三)恢复过程359

四、武术运动员训练负荷和竞技能力的生化评定360

(一)运动员代谢能力的评定360

(二)运动员身体机能的生化评定363

第三讲 武术运动员运动伤病及营养368

一、武术运动员常见运动性疾病368

(一)过度训练368

(二)运动性贫血370

(三)运动性血尿371

二、武术运动员常见运动损伤371

(一)腕三角软骨盘损伤371

(三)腰背部肌肉筋膜炎373

(二)肱二头肌长头肌腱腱鞘炎373

(四)髌骨劳损375

(五)胫腓骨疲劳性骨膜炎377

(六)跟腱腱围炎378

三、运动营养概述379

(一)营养素及其功能379

(二)运动员的合理营养382

(三)运动员的赛期营养383

第四讲 高水平运动员心理技能训练与工作方法385

一、高水平武术运动员心理工作的特征385

(一)高水平武术运动员心理工作概述385

(二)武术教练员的心理技能387

二、高水平武术运动员的心理特征与心理技能训练397

(一)高水平武术运动员竞赛过程中的心理学问题397

(二)高水平武术运动员的心理技能训练401

第五讲 高水平武术套路运动员的训练418

一、高水平长拳运动员的训练418

(一)我国高水平长拳运动员的一般成长过程和基本特征418

(二)高水平长拳运动员的身体训练420

(三)高水平长拳运动员的技术训练421

二、高水平南拳运动员的训练423

(一)高水平南拳运动员的一般成长过程和基本特征423

(二)高水平南拳运动员的基础训练423

(三)高水平南拳运动员的身体训练424

(四)高水平南拳运动员的技术训练425

三、高水平太极拳运动员的训练426

(一)高水平太极拳运动员的一般成长过程和基本特征426

(二)高水平太极拳运动员的技术训练428

(三)高水平太极拳运动员的身体训练430

(四)高水平太极拳运动员的心理训练431

第六讲 高水平武术套路运动员的赛前训练435

一、赛前训练的特点435

(一)竞赛的一次性成功与训练的高质量435

(二)套路竞赛的个性与训练的个体特点435

(三)心理训练436

(二)身体训练436

二、赛前训练的任务436

(一)技术训练436

(三)比赛顺序的不确定性与训练安排的多样性436

三、赛前训练的安排437

(一)技术训练437

(二)身体训练439

(三)心理准备及训练441

(四)赛前各项训练的比例及负荷安排442

(五)加强医务监督,科学安排训练,防止伤病444

(六)精心组织好赛前的公开训练444

一、风格和意识在武术套路运动中的地位与作用446

第七讲 武术运动员技术风格和意识的培养446

二、运动员的个体特征与技术风格447

(一)个体特征与个人技术风格447

(二)发展个人技术风格中的扬长补短449

三、对武术运动员武术意识的培养449

(一)武术意识来源于武术技术动作的操作实践过程449

(二)加强传统理论学习是提高武术意识的重要途径450

第八讲 武术训练课的评估452

一、对武术训练课进行评估的意义452

二、武术训练课评估的内容453

(一)课的规范性453

(二)运动负荷安排情况454

(三)技术训练方法与手段的使用456

(四)教练员的主体作用457

(五)训练效果458

三、武术训练课的评估方法459

(一)评估体系的建立459

(二)“加权求和”的评估方法460

(三)评估课的选定461

第九讲 武术套路的竞赛与评判463

一、竞技套路的基本特征464

(一)在规则的制约下,力求同等条件下的较量464

(二)发挥最大的身体潜在能力465

二、武术套路竞赛的评判466

(三)不断提高技术水平,以争取最好成绩为目的466

(一)1996年新规则的基本精神467

(二)评分方法的变化467

(三)主要竞赛项目的评分要点469

三、当前套路竞技中存在的一些技术倾向470

(一)动作形象上有重视优美舒展、忽略攻守严谨的倾向470

(二)在内容上有单调、雷同的技术倾向470

(三)在训练中有注重技巧难度、忽视基本技术的倾向471

(四)在演练中有注重气氛、喧宾夺主的倾向471

(五)编排有前重后轻的倾向471

(六)忽视对动作方法的理解,缺乏攻防意识和内在精神472

(七)对运动技术风格的忽略472

1999《武术 套路》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中国国家体育总局编 1999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武术初级套路(1976 PDF版)
武术初级套路
1976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乙组枪术图解 武术竞赛规定套路(1963年07月第1版 PDF版)
乙组枪术图解 武术竞赛规定套路
1963年07月第1版
乙组棍术图解  武术竞赛规定套路(1963 PDF版)
乙组棍术图解 武术竞赛规定套路
1963
剑术竞赛套路(1989年06月第1版 PDF版)
剑术竞赛套路
1989年06月第1版 人民体育出版社
女性学咨询(1993年09月第1版 PDF版)
女性学咨询
1993年09月第1版 科学出版社
乙组剑术图解  武术竞赛规定套路(1963 PDF版)
乙组剑术图解 武术竞赛规定套路
1963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乙组棍术图解  武术竞赛规定套路(1963 PDF版)
乙组棍术图解 武术竞赛规定套路
1963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乙组枪术图解  武术竞赛规定套路(1963 PDF版)
乙组枪术图解 武术竞赛规定套路
1963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甲组棍术图解  武术竞赛规定套路(1962 PDF版)
甲组棍术图解 武术竞赛规定套路
1962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教育方法与艺术全书  上(1998 PDF版)
教育方法与艺术全书 上
1998 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
闯王武术套路之一  双股剑(1985 PDF版)
闯王武术套路之一 双股剑
1985 西安:未来出版社
武术套路汇编(1983 PDF版)
武术套路汇编
1983 体院学报编辑部
乙组长拳图解  武术竞赛规定套路(1963 PDF版)
乙组长拳图解 武术竞赛规定套路
1963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棍术竞赛套路(1989 PDF版)
棍术竞赛套路
1989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五套传统武术(1987 PDF版)
五套传统武术
1987 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