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史参考资料》求取 ⇩

(二)《春秋左传》2

蔡郑始惧楚(桓公二年)2

楚武王侵随(桓公六年)2

随少师有宠(桓公八年)2

楚围?(桓公九年)2

(一)例言2

楚败郧师(桓公十一年)3

楚伐绞(桓公十二年)3

楚屈瑕伐罗(桓公十三年)3

楚武王荆尸·伐随(庄公四年)3

楚武王克权(庄公十八年)4

楚子御巴伐黄(庄公十九年)4

楚文王伐申·过邓(庄公六年)4

楚灭息伐蔡(庄公十四年)4

楚败蔡师并俘蔡侯(庄公十年)4

楚始聘鲁(庄公二十三年)5

楚子元伐郑(庄公二十八年)5

斗谷于菟毁家纾难(庄公三十年)5

齐桓公会诸侯(庄公三十二年)5

楚人伐郑(僖公一、二、三年)5

齐桓公伐楚(僖公四年)5

楚伐黄、灭黄(僖公十一、十二年)6

宰孔论齐伐楚(僖公九年)6

楚灭弦(僖公五年)6

郑杀申侯(僖公七年)6

楚围许(僖公六年)6

楚伐徐(僖公十五——十七年)7

楚赐郑金(僖公十八年)7

楚伐随(泓公二十年)7

宋求诸侯于楚(僖公二十一年)7

楚宋战于泓(僖公二十二年)7

秦、晋伐?(僖公二十五年)8

重耳及楚(同上)8

子文以成得臣为令尹(僖公二十三年)8

郑劳楚子(同上)8

鲁使如楚乞师(僖公二十六年)9

楚灭夔(僖公二十六年)9

子文、子玉治兵(僖公二十七年)9

晋、楚战于城濮(僖公二十八年)9

楚杀令尹子上(僖公三十三年)10

楚太子商臣杀成王(文公元年)10

楚宋、郑孟诸田猎(同上)11

楚图霸北方(文公九年)11

楚杀大夫斗宜申(文公十年)11

楚灭六蓼(文公五年)11

楚师围江、灭江(文公三、四年)11

群舒叛楚(文公十二、十四年)12

楚灭庸(文公十六年)12

楚子问鼎(宣公三)12

楚献鼋于郑(宣公四年)13

楚庄王与若敖氏战(同上)13

楚灭舒、蓼(宣公八年)13

郑败楚师于柳棼(宣公九年)13

楚子围郑(宣公十二年)14

楚讨陈乱(同上)14

?艾猎城沂(同上)14

郑子良论晋楚(宣公十一年)14

楚晋战于邲(同上)15

楚子伐萧(同上)17

楚子围宋(宣公十四年)17

楚舍晋使解扬(宣公十五年)18

楚师将去宋(同上)18

楚庄王不纳陈夏氏(成公二年)18

鲁及诸侯盟于蜀(同上)19

楚子送知罃(成公三年)19

申公巫臣如吴(成公八年)20

申公巫臣教吴军事(成公七年)20

郑、许愬于楚(成公四、五年)20

季文子论楚(成公四年)20

晋侯问楚囚(成公九年)21

楚子重伐莒(同上)21

宋华元合晋、楚之成(成公十一、十二年)21

晋郤至如楚聘(成公十二年)21

晋吕相绝秦(成公十三年)22

楚将北师(成公十五年)22

晋、楚鄢陵之战(成公十六年)22

楚公孙婴齐卒于狸脤(成公十七年)24

楚灭舒庸(同上)24

宣伯使告郤?(同上)24

楚纳宋鱼石(成公十八年)25

郑成公不背楚(襄公二年)25

楚杀大夫公子申(同上)25

楚子重伐吴(襄公三年)25

楚彭名伐陈(襄公四年)25

楚杀大夫公子壬夫(襄公五年)26

楚子囊为令尹(同上)26

楚子囊伐郑(襄公八年)26

楚子囊论晋(襄公九年)26

楚共王疾(襄公十三年)27

郑及晋平(襄公十年)27

郑人患晋楚(襄公十一年)27

吴侵楚(同上)28

楚归郑良霄(同上)28

吴败楚师(襄公十四年)28

楚子囊之忠(同上)28

楚能官人(襄公十五年)28

蔡、陈大夫欲事晋叛楚(襄公二十年)29

楚子庚卒(襄公二十一年)29

楚公子午帅师伐郑(襄公十八年)29

晋楚战于湛阪(襄公十六年)29

楚观起有宠子令尹子南(襄公二十二年)30

陈侯如楚(襄公二十三年)30

楚为舟师伐吴(襄公二十四年)30

楚灭舒鸠(襄公二十五年)30

楚?掩为司马(襄公二十五年)31

子木让赏(同上)31

楚、秦侵吴及郑(襄公二十六年)31

楚材晋用(襄公二十六年)31

末向戍会楚、晋等国弭兵于宋(襄公二十七年)32

郑伯使游吉如楚(襄公二十八年)33

楚?远罢如晋涖盟(同上)33

子产相郑伯如楚(同上)34

楚康王卒(襄公二十八年)34

楚使鲁公为康王亲襚(襄公二十九年)34

王子围为令尹(同上)35

楚俘杀吴余祭(同上)35

葬周灵王(同上)35

楚子使?罢来聘(襄公三十年)35

楚公子围杀?掩(同上)35

鲁襄公作楚宫(襄公三十一年)35

楚公子围聘于郑(昭公元年)36

北宫文子论楚令尹围(同上)36

晋请楚免叔孙(同上)37

叔向论楚令尹围(同上)37

楚公子围杀郏敖自立(同上)38

郑伯如楚(昭公三年)38

楚灵王欲召诸侯(昭公四年)38

楚子合诸侯于申(同上)39

楚子以诸侯伐吴(同上)39

楚子杀屈申(昭公五年)40

晋韩宣子如楚送女(同上)40

楚公子弃疾如晋(同上)41

徐仪楚聘于楚(同上)41

楚子以诸侯及东夷伐吴(昭公六年)41

楚子为章台之宫(昭公七年)42

鲁公如楚祭章华台(同上)42

楚灭陈改县(昭公八年)42

楚迁许于夷(昭公九年)43

周甘人与晋阎嘉争阎田(同上)43

楚杀蔡侯、围蔡(昭公十一年)43

楚杀大夫成虎(昭公十二年)44

楚子狩于州来(同上)44

楚子城陈、蔡、不羹(同上)44

楚师在蔡、灭蔡(同上)44

楚公子比杀灵王,公子弃疾即位(昭公十三年)45

平王封陈、蔡(同上)46

楚子不许伐吴(同上)47

楚子抚宗丘、召陵之民(昭公十四年)47

楚杀令尹子旗(昭公十五年)47

楚费无极陷害朝吾(同上)47

楚迁许于白羽(昭公十八年)48

楚吴战于长岸(同上)48

楚迁阴、城郏(昭公十九年)48

陆浑子奔楚(昭公十七年)48

楚诱杀戎蛮子(昭公十六年)48

费无极谗害太子建及伍奢父子(昭公十九、二十年)49

楚人城州来(昭公十九年)49

楚归吴王弟蹶由(同上)49

蔡侯朱出奔楚(昭公二十一年)50

楚?越帅师救州来(昭公二十三年)50

吴取楚夫人与其宝器(同上)50

楚囊瓦城郢(同上)50

王子朝以周之典籍奔楚(同上)51

楚平王卒(昭公二十六年)51

楚子使?射城州屈(昭公二十五年)51

楚以舟师略吴疆(昭公二十四年)51

吴公子光杀王僚(昭公二十七年)52

费无极谗害郤宛(同上)52

楚杀费无极(同上)53

龙见于绛郊(昭公二十九年)53

吴人灭徐(昭公三十年)54

吴人侵楚、伐灾、侵潜、六(昭公三十一年)54

日食与吴入郢(同上)54

桐叛楚(定公二年)54

蔡昭侯如楚(定公三年)55

吴人入郢(定公四年)55

楚子入于郢(同上)56

申包胥以秦师救楚(定公五年)56

楚灭胡(定公十五年)57

楚子围蔡(哀公元年)57

吴入楚(同上)57

吴师在陈(同上)57

楚迁郢于鄀(定公六年)57

楚人谋北方(哀公四年)58

楚救陈(哀公六年)58

楚昭王卒于城父(同上)58

楚子期伐陈(哀公十年)59

楚白公起兵(哀公十六年)59

楚帅师取陈麦(哀公十七年)60

楚子卜令尹(同上)60

巴人伐楚(哀公十八年)60

三夷男女与楚师盟(哀公十九年)60

荆人来聘(庄公二十三年)61

楚屈完来盟于师(僖公四年)61

齐宋江黄盟于贯泽(僖公二年)61

取郜大鼎于宋(桓公二年)61

(三)《春秋公羊传》61

荆败蔡师于莘(庄公十年)61

诸侯盟于葵丘(僖公九年)62

楚及诸侯会于霍(僖公二十一年)62

楚人使宜申来献捷(同上)62

公子遂如楚乞师(僖公二十六年)62

楚人伐宋(同上)62

楚子使椒来聘(文公九年)63

晋楚战于邲(宣公十二年)63

楚人杀陈夏征舒(宣公十一年)63

晋楚战于城濮(僖公二十八年)63

楚及诸侯围末(僖公二十七年)63

鲁以楚师伐齐(同上)63

宋人及楚人平(宣公十五年)64

晋楚战于鄢陵(成公十六年)64

仲孙蔑会晋栾?(襄公元年)64

鲁公会诸侯于?(襄公七年)65

楚公子比自晋归于楚(昭公十三年)65

楚子诱戎曼子杀之(昭公十六年)65

楚屈完来盟于师(僖公四年)66

荆人来聘(庄公二十三年)66

楚人灭黄(僖公十二年)66

荆败蔡师于莘(庄公十年)66

(四)《春秋谷梁传》66

荆入蔡(庄公十四年)66

宋楚战于泓(僖公二十二年)67

楚人灭夔(僖公二十六年)67

楚及诸侯围宋(僖公二十七年)67

楚世子商臣杀君(文公元年)67

阍杀吴子余祭(襄公二十九年)68

楚公子比自晋归于楚(昭公十三年)68

楚会诸侯伐吴(昭公四年)68

吴子谒伐楚(襄公二十五年)68

宋及楚人平(宣公十五年)68

楚公子弃疾杀公子比(同上)69

吴楚战于伯举(定公四年)69

(五)《国语》70

晋既克楚于鄢(卷二)70

齐桓公南征伐楚(卷六)70

厉公六年伐郑(卷十二)70

虢之会(卷十四)71

庄王使土?傅太子葴(卷十七)71

共王有疾(卷十七)71

椒举娶于申公子牟(卷十七)72

屈到嗜芰(卷十七)72

灵王为章华之台(卷十七)73

灵王城陈蔡不羹(卷十七)73

左史倚相往见申公子?(卷十七)74

灵王虐(卷十七)74

司马子期欲以妾为内子(卷十七)75

昭王问于观射父(卷十八)75

子期祀平王(卷十八)75

斗且往见令尹子常(卷十八)76

王孙圉聘于晋(卷十八)77

子西叹于朝(卷十八)77

昭王奔郧(卷十八)77

吴人入楚(卷十八)77

惠王以梁与鲁阳文子(卷十八)78

子西使人召王孙胜(卷十八)78

吴王夫差既许越成(卷十九)79

吴王夫差既退于黄池(卷十九)79

吴王夫差还自黄池(卷十九)79

(六)《战国策》81

秦兴师临周而求九鼎(卷一)81

楚攻雍氏(卷—)81

苏厉谓周君(卷二)81

楚请道于二周之间(卷二)82

张仪说秦王(卷三)82

楚兵在山南(卷二)82

雍氏之役(卷二)82

田莘之为陈轸说秦惠王(卷三)83

张仪又恶陈轸于秦王(卷三)83

陈轸去楚之秦(卷三)83

齐助楚攻秦(卷四)84

楚绝齐齐举兵伐楚(卷四)84

蔡泽见逐于赵(卷五)85

(魏)谓魏冉曰楚破秦(卷五)85

秦王谓甘茂(卷四)85

宜阳之役楚畔秦而合于韩(卷四)85

秦取楚汉中(卷六)87

楚魏战于陉山(卷六)87

楚使者景鲤在秦(卷六)87

楚王使景鲤如秦(卷六)87

秦王欲见顿弱(卷六)87

顷襄王二十年(卷六)88

或为六国说秦王(卷六)89

濮阳人吕不韦贾于邯郸(卷七)89

田忌亡齐而之楚(卷八)90

齐将封田婴于薛(卷八)90

楚威王战胜于徐州(卷八)90

楚将伐齐(卷八)91

昭阳为楚伐魏(卷九)91

楚王死(卷十)91

孟尝君出行国至楚(卷十)92

荆宣王问群臣(卷十四)93

邯郸之难(卷十四)93

江乙欲恶昭奚恤于楚(卷十四)93

江乙说于安陵君(卷十四)93

城浑出周(卷十四)94

楚杜赫说楚王以取赵(卷十四)94

郢人有狱三年不决(卷十四)94

江乙为魏使于楚(卷十四)94

楚王问于范环(卷十四)95

苏秦为赵合从说楚威王(卷十四)95

张仪为秦破从连横(卷十四)96

张仪相秦(卷十四)97

威王问于莫敖子华(卷十四)97

谓赵王曰三晋合而秦弱(卷十八)98

秦赵战于长平(卷二十)98

齐魏约而伐楚(卷二十二)99

徐州之役(卷二十二)99

魏武侯与诸大夫浮于西河(卷二十二)99

魏败楚于陉山(卷二十一)99

魏王令惠施之楚(卷二十三)100

秦楚攻魏围皮氏(卷二十三)100

梁王魏婴觞诸侯于范台(卷二十三)100

齐欲伐魏(卷二十四)100

魏将与秦攻韩(卷二十四)101

魏太子在楚(卷二十四)101

魏秦伐楚(卷二十五)101

五国约而攻秦(卷二十六)102

张仪为秦连横说韩王(卷二十六)102

为魏谓楚王(同上)102

秦韩战于浊泽(卷二十六)103

韩公仲谓向寿(卷二十六)103

史疾为韩使楚(卷二十七)103

秦召燕王(卷三十)104

齐韩魏共攻燕(卷三十一)104

齐攻宋宋使臧子索救于荆(卷三十二)104

公输般为楚设机(卷三十二)104

宋与楚为兄弟(卷三十二)105

昭王既息民缮兵(卷三十三)105

《氏姓篇》选(卷三)107

《居篇》选(卷二)107

《作篇》选(卷一)107

(七)《世本》107

《五帝谱》选(卷四)109

《楚谱》选(卷五)110

(八)《吴越春秋》113

吴寿梦与楚(卷上)113

吴余祭与楚(卷上)113

伍子胥奔吴(卷上)113

王僚使公子光伐楚(卷上)116

公子光刺王僚(卷上)116

伍子胥荐白喜(卷上)117

阖闾用伍子胥(卷上)117

伍子胥荐孙武(卷上)118

楚昭王得湛卢之剑(卷上)118

吴师入郢(卷上)119

楚乐师作穷劫之曲(卷上)120

范蠡进陈音(卷下)121

申包胥论战(卷下)122

(九)《越绝书》123

伍子胥去吴(卷一)123

楚贤范蠡入越(卷六)124

文种荐范蠡(卷七)124

楚王召干将等制铁剑(卷十一)125

楚昭王不祀河(卷一)126

楚庄王好猎(卷一)126

楚昭王止令尹司马祷神(卷一)126

楚庄王日中忘饭(卷一)126

(十)《说苑》126

楚庄王祷于山川(卷一)127

楚文王识臣(卷一)127

成公乾论令尹(卷二)127

屈建谏立世子(卷三)127

楚使陈降民修城(卷四)127

子囊狗国(卷四)128

楚王重用田基(卷四)128

申鸣杀白公(卷四)128

楚平王赦奋扬(卷四)128

申公子倍夺王科雉(卷四)129

孔子之楚受鱼(卷五)129

楚王问君子之行(卷五)129

楚庄王宽待醉者(卷六)129

公叔文子为楚令尹(卷七)130

周威公问于宁子(卷八)130

楚庄王用贤(卷八)130

楚庄王纳椒举之谏(卷九)131

楚庄王纳苏从谏(卷九)131

田忌去齐奔楚(卷八)131

介子推相荆(卷八)131

诸御己谏筑层台(卷九)132

子西谏昭王欲之荆台(卷九)132

荆文王纳谏(卷九)132

鲁襄公朝荆(卷九)133

楚恭王为太子(卷十)133

孙叔敖纳善言(卷十)133

襄成君纳善言(卷十一)134

楚长剑危冠(卷十一)134

陈逢滑论楚、吴(卷十一)134

楚共王诛子反(卷十)134

楚多土而不能用(卷十一)135

解扬不辱君命(卷十二)135

豚尹观晋(卷十二)135

末使不服楚(卷十二)135

晏子使楚论盗(卷十二)136

晏子讥楚(卷十二)136

秦使不辱君命(卷十二)136

楚使聘齐(卷十二)136

梁公弘论吴为楚祸(卷十三)137

楚庄王论伐陈(卷十三)137

蔡威公知而不行(卷十三)137

屈建论白公为乱(卷十三)137

楚庄王为台觞诸侯(卷十三)138

越破吴(卷十三)138

鲁君为楚仆(卷十三)138

楚公子午使秦被囚(卷十三)138

商臣谗害子上(卷十三)138

楚共王遗弓(卷十四)138

虞丘让贤139

楚文王执法(卷十四)139

子文执法无私(卷十四)139

楚文王伐徐(卷十五)140

吴起为楚令尹(卷十五)140

楚庄王执茅门法(卷十四)140

秦昭王论楚(卷十五)140

楚庄王命太子执法(卷十四)140

楚庄王伐陈(卷十五)141

齐桓公北伐山戎氏(卷十五)141

孔子见疑于楚(卷十七)141

楚庄王渡江得萍实(卷十八)141

王子建不识畴麻(卷十八)141

楚庄王谋事而当(卷一)143

楚共王有疾(卷一)143

孙叔敖为婴儿时(卷一)143

(十一)《新序》143

樊姬论贤(卷一)143

秦欲伐楚(卷一)144

楚威王问于宋玉(卷一)144

楚君臣与夏姬(卷一)144

楚人献鱼楚王(卷二)145

庄辛谏楚襄王(卷二)145

楚庄王问于孙叔敖(卷二)146

士庆谏楚庄王(卷二)146

楚庄王伐郑(卷四)146

楚惠王食寒菹而得蛭(卷四)147

叶公问乐王鲋(卷四)147

楚君臣争过(卷四)147

梁楚边亭种瓜(卷四)147

楚能渠子射石(卷四)148

田赞衣儒衣而见荆王(卷五)148

楚人有善相人(卷五)148

宋玉见于楚襄王(卷五)148

宋玉事楚襄王(卷五)149

卞和献玉(卷五)149

齐宣王为大室(卷六)149

屈原自沉汩罗(卷七)150

士尹池为荆使于宋(卷六)150

申包胥乞秦师复楚(卷七)150

石奢行法(卷七)151

白公胜欲得易甲(卷八)151

白公胜将弑楚惠王(卷八)151

白公胜杀王子闾(卷八)151

庄善不以私害公(卷八)152

芊尹文斩司马之旗(卷八)152

楚灵王使晋求诸侯(卷九)152

伍子胥助吴称霸(卷九)153

楚世家(摘录)(卷四十)154

(十二)《史记》154

楚之非道(同上)154

楚威王灭越(卷四十一《越王勾践世家》)160

陶朱公(卷四十一《越王勾践世家》)161

伍子胥传(卷六十六)162

春申君传(卷七十八)165

屈原传(卷八十四《屈原贾生列传》)168

楚与儒林(卷一百二十一《儒林列传》)169

优孟传(卷一百二十六《滑稽列传》)170

楚之货殖(卷一百二十九《货殖列传》)170

庄跻王滇(卷一百一十六《西南夷列传》)路170

司马迁论楚(卷一百三十《太史公自序》)171

楚分野(《史记正义》)171

(十三)《列女传》172

息夫人自杀172

樊姬进谏172

江乙母评令尹之政172

贞姜守约173

越姬谏昭王173

伯嬴斥吴王173

子发母严于教子173

白公妻辞聘174

(十四)《韩诗外传》175

楚成王读书于殿上175

孙叔敖谏楚庄王伐晋175

楚庄王使使聘北郭先生175

石奢执法175

楚丘见孟尝君176

申鸣自杀176

孔子评子西177

南人之言177

楚叶公问政于孔子177

楚叶公与孔子论直177

楚叶公问孔子于子路177

孔子评楚令尹子文177

(十五)《论语》177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178

(十六)《庄子》179

连叔论楚接舆179

孔子适楚楚狂接舆游其门而歌179

子贡南游于楚179

楚市南宜僚论虚已游世180

庄子之楚梦与髑髅语180

庄子辞楚聘180

孔子南之沛见老聃180

南国温伯雪子181

凡君与楚王论存亡181

楚人则阳、夷节、王果、公阅休181

楚老菜子召孔子182

楚屠羊说辞赏182

(十七)《孟子》183

楚人陈良之徒陈相、陈辛受学于许行183

楚之祷杌184

楚令尹子发克蔡辞赏185

论楚国取败之道185

楚之襄贲、开阳与齐接壤185

评孙叔敖、叶公子高185

(十八)《荀子》185

楚庄王好细腰185

楚父死国举辟于陈蔡之间186

论楚越不受制于汤武186

楚庄王之剑名186

孔子适楚186

楚庄王谋事而当有忧色186

孙叔敖律己之严186

孙卿老死兰陵187

楚共王斩司马子反188

楚灵王无道饿死乾溪188

(十九)《韩非子》188

荆庄王并国二十六、开地三千里188

论秦破荆复与荆为和之失188

楚和氏之璧189

吴起教楚悼王治国之道189

楚春申君杀妻与子189

楚王子围杀王自立189

孙叔敖九世不绝祀189

荆人欲攻秦闻秦戍东边而辍行190

子胥计使楚边侯释己190

荆王伐吴吴使沮卫蹶犒荆师190

论楚庄王之大名大功190

杜子谏止楚庄王伐越190

荆破吴军191

晋叔向使秦出荆王之弟191

吴攻郢三胜不休191

荆俗不言人恶191

荆南丽水产金191

荆郑袖谗害美人192

荆费无极谗害郡宛192

戴歌谏止荆王宦诸公子于四邻192

魏将宋石遗荆将卫君书192

州侯相荆192

昭奚恤智获纵火犯193

商臣攻杀楚成王193

干象谏止楚王扶甘茂相秦193

子胥计退楚子期193

孙叔敖之俭194

楚厉王失信于民194

荆庄王茅门之法194

楚王与田鸠论墨学194

舜歌南风194

秦侏儒阴善荆王左右194

徐偃王为荆所灭195

(二十)《管子》196

楚人灭莒196

齐桓公诱楚人降齐196

齐以江黄二国归楚196

论楚国之教196

齐桓公伐楚使贡丝于周196

吝桓公伐南楚门傅施城197

齐桓公伐楚存宋郑197

(二十一)《吕氏春秋》198

评孙叔敖198

墨子论孙叔敖与沈尹蒸198

楚国作巫音198

周昭王征荆198

南音与周南、召南198

吴阖庐与荆战五战五胜199

楚昭阳请以地易薛199

孙叔敖戒子199

楚江上丈人度伍员不受酬199

荆申公子培愚忠死后获赏199

晋文公以诈胜楚200

楚取息与蔡200

荆文王明赏罚200

吴败楚于枱举200

楚伐陈201

荆龚王败于鄢陵杀司马子反201

田赞以恶衣说荆王201

荆人袭宋表澭水201

楚吴鸡父之战202

荆威王学书于沈尹华202

楚三王三次围宋202

楚王问为国于詹何202

成公贾以?谏荆庄王202

荆子囊请死203

荆石渚请死203

楚白公问孔子微言203

荆柱国庄伯203

孟胜为荆阳城君守国战死204

荆次非刺蛟204

士尹池谏止荆王攻宋204

楚庄王伐宋205

墨子使荆辍不攻宋205

吴起之智205

荆谗人费无忌族灭205

沈尹茎推荐孙叔敖206

葆申笞荆文王206

荆灵王杀齐庆封206

荆王请养由基射猨207

荆善相人者论相人之法207

荆庄王谋伐陈207

荆白公胜不能以府库分人207

齐章子攻荆杀荆将唐蔑207

楚鲁阳挥戈反日208

楚蒲且子善弋、詹何善钓208

孙叔敖活卧、宜辽弄丸208

汝水出猛山208

楚祖昆吾208

(二十二)《淮南子》208

楚顷襄王好色、与昭奇之难209

楚文王好服獬冠209

王子闾张掖受刃209

楚庄王爵赏不滥209

楚庄王裾衣博袍209

荆吴珍味209

白公问微言于孔子210

楚庄王问治国于詹何210

楚庄王不赴强台之宴210

吴起问为令尹于屈宜若210

楚将子发重用偷者211

狐邱丈人与孙叔敖论三怨211

晋伐楚不战而还211

楚子发辞赏211

白公胜虑乱,錣贯颐而不知212

荆佽非得宝剑于干队212

阳侯杀蓼侯212

楚恭王战于阴陵惧而失体212

徐偃王为楚所灭212

楚瓠巴善鼓瑟213

楚文王污膺、鲍申伛背213

楚庄王诛佞臣里史213

申喜闻歌而识母213

楚国地形与军备213

楚将景阳威服诸侯213

孙叔敖教子受封沙石之地214

楚恭王斩司马子反214

楚庄王立陈后214

楚太宰子朱辞官214

楚庄王灭徐214

楚庄王知人善任215

屈建预知白公胜将为乱215

楚子发得人心215

墨子止楚攻宋215

和氏泣血于荆山之下216

楚伯牙绝弦破琴216

楚莫嚣大心战死疆场216

申包胥乞秦师以存楚国216

楚子发善战216

楚襄王善为剑217

楚庄王之琴217

楚苗山之铤217

舜歌南风217

论楚庄王得民、灵王失民217

吴起不知庙战之权217

楚怀王无道218

孙叔敖埋蛇218

楚灵王大城陈、蔡、叶、不羹以召乱218

楚惠王不谴庖宰218

(二十三)《新书》218

论楚庄王之英明219

楚昭王出裘粟以振饥寒219

楚昭王惜畸屦219

(二十四)其他220

《竹书纪年》所载有关楚史资料220

楚庄王命养由基射蜻蛉(《尸子》)221

楚庄王被裘当户(《尸子》)221

楚庄王攻宋(《王孙子》)221

楚平王奢侈纵恣(《新语》)221

楚之地理(《周书》)221

羊角哀左伯桃欲仕楚(《列士传》)222

楚斗文子三为令尹(《潜夫论》)222

诅楚文(《绎史》)222

歇冠子(《真隐传》)222

孙叔敖碑(《绎史》)222

楚地(《汉书》)223

周公奔楚及其他(《古史考》)223

楚康王能官人(《绎史》)224

论诸夏之衰(《绎史》)224

苏秦说楚威王(《资治通鉴》)224

(二十五)《七国考》226

楚职官(封君附)(卷一)226

楚食货(河渠附)(卷二)237

楚都邑(门塞附)(卷三)238

楚宫室(卷四)240

楚国名(卷五)245

楚群礼(卷六)246

楚音乐(卷七)249

楚器服(卷八)251

楚杂祀(卷九)255

楚丧制(卷十)257

楚兵制(卷十一)258

楚刑法(卷十二)265

楚灾异(卷十三)268

楚琐征(卷十四)268

(二十六)楚国(楚族)大事记272

(二十七)补遗296

楚怀王拘张仪(《战国策》卷十五)296

楚襄王为太子之时(同上)296

张仪之楚贫(同上)297

苏秦之楚三日(同上)297

苏子谓楚王(同上卷十六)297

楚王令昭睢之秦重张仪(同上)298

魏王遗楚王美人(同上卷十七)298

庄辛谓楚襄王(同上)298

有献不死之药于荆王者(同上)299

客说春申君(同上)299

汗明见春申君(同上)300

楚考烈王无子(同前)300

(二十八)附录302

一、楚文物著录索引302

三、姜亮夫《三楚所传左史与齐鲁三晋异同辨》309

1980《楚史参考资料》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安徽省考古学会楚文化研究小组编 1980 安徽省考古学会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