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财政史》求取 ⇩

第一章 新民主主义财政的实践1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财政的产生与发展1

第一篇新民主主义财政的回顾1

第二节 独立自立,自力更生5

第三节 发展经济,保障供给9

第四节 废除苛捐杂税,实行合理负担13

第五节 为革命和建设节省每一个铜板15

第六节 统一财政,整理财政20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财政是社会主义财政的必要准备27

第一节 社会主义财政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孕育成长27

第二节 没收官僚资本企业归国家所有28

第三节 准备组建国家财政领导机构29

第四节 培养训练大批财税干部30

第一节 新中国财政的建立32

第二篇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财政32

第三章 新中国财政的建立及其面临的困难32

第二节 新中国面临财经困难的严峻考验43

第四章 打击投机资本,统一财政经济,稳定金融物价51

第一节 运用政治、经济多种手段战胜投机资本51

第二节 统一全国的财政经济工作56

第三节 稳定金融物价的“四路进兵”62

第四节 克服财政经济困难初战告捷70

第五章 合理调整工商业,改革农村土地关系,争取财经状况的根本好转74

第一节 争取财经状况根本好转的三个条件74

第二节 调整工商业、调整税收79

第三节 调整农业税收,促进土地改革85

第六章 在抗美援朝运动中坚持边抗、边稳、边建的“三边”方针89

第一节 抗美援朝运动中的“三边”方针89

第二节 平衡财政收支,稳定市场物价,保证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92

第三节 开展增产节约运动和“三反”、“五反”运动101

第四节 在国民经济恢复中加强国家财政建设105

第七章 国民经济恢复任务胜利完成,财政经济状况实现根本好转108

第一节 国民经济全面恢复108

第二节 财政经济状况实现根本好转112

第三节 国家财政完成从战时到平时、从农村到城市、从供给财政到建设财政的战略转变115

第三篇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的财政120

第八章 第一个五年计划时用财政的任务120

第一节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总任务120

第二节 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124

第三节 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财政的任务127

第九章 为工业化筹集建设资金130

第一节 巨额的建设资金从哪里来130

第二节 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132

第三节 刚起步,就想跑,欲速则不达135

第十章 促进农业和手工业走上社会主义大道141

第一节 农业合作化与财政141

第二节 稳定负担,鼓励增产143

第三节 修改农业税征收办法促进农业合作化146

第四节 对农村企业采取照顾、保护政策,从宽、从轻征收工商税147

第五节 增拨资金发放农贷,扶持农业上《纲要》150

第六节 运用财政税收政策,加快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54

第十一章 贯彻赎买政策,促进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利用、限制、改造159

第一节 既要限制资本积累,又要让资本家有利可图159

第二节 保护社会主义经济公私区别对待,繁简不同161

第三节 促进私营企业走国家资本主义道路162

第四节 修正税制,忙中有错170

第五节 加强财务管理,发动职工护税175

第一节 1954年财政工作的六条方针180

第十二章 财政管理体制的改进180

第二节 预算管理体制的改进185

第三节 企业奖励基金制度的改进187

第四节 管理基本建设拨款的专业银行——中国人民建设银行的创立190

第十三章 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国家财政收支的特点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胜利完成192

第一节 国家财政收支的特点192

第二节 “三管齐下”,急于求成,1956年财政收支失去平衡195

第三节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胜利完成199

第四节 财政工作实践的理论概括202

第四篇“大跃进”时期的财政206

第十四章 大规模经济建设对财政工作的要求206

第一节 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制定及其对财政工作的要求206

第二节 经济体制改革对财政管理的要求210

第十五章 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可贵探索和主要内容214

第一节 改革国家预算管理体制214

第二节 改革企业财务管理制度220

第三节 改进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制度224

第四节 改革税收制度227

第十六章 国家财政经济在“大跃进”中遭受挫折232

第一节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232

第二节 全面发动“大跃进”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234

第三节 国家财政经济在“大跃进”中遭受挫折238

第十七章 假结余、真赤字248

第一节 财政存在虚假现象的发现248

第二节 造成财政假结余、真赤字的综合原因251

第三节 假结余、真赤字的处理及其防止措施254

第十八章 深刻的教训259

第一节 国民经济遭受第一次严重挫折259

第二节 深刻的教训260

第一节 国民经济进入调整时期264

第五篇国民经济调整时期的财政264

第十九章 国民经济调整时期的财政任务264

第二节 调整时期财政的主要任务272

第二十章 改进财政管理体制,加强财政工作的集中统一275

第一节 集中财权、财力,275

第二节 坚决贯彻执行“双六条”,加强财政银行工作的集中统一282

第二十一章 财政支持农业的恢复和发展287

第一节 财政在资金分配上支援农业287

第二节 减轻农民负担,减少粮食征购289

第三节 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正确处理平调退赔291

第二十二章 压缩基本建设投资,合理分配资金,调整经济结构295

第一节 压缩基本建设项目,缩减基本建设投资295

第二节 合理分配资金.调整经济结构296

第三节 加强基本建设拨款管理,提高投资效果300

第一节 清仓核资、扭亏增盈、深入开展增产节约运动304

第二十三章 增收节支、回笼货币、稳定市场、消灭财政赤字304

第二节 节约非生产开支压缩社会集团购买力309

第三节 冻结存款,出售高价商品,回笼货币312

第二十四章 调整经济任务基本完成,财政经济状况根本好转315

第一节 调整经济任务基本完成315

第二节 财政经济状况根本好转319

第六篇“文化大革命”时期的财政323

第二十五章 财政工作在“三五”时期经历了严峻的考验323

第一节 “文化大革命”之初给财政工作带来了严重的灾难323

第二节 国家财政在困境中维持局面331

第二十七章 应付动乱局面的财政管理体制335

第二十六章 财政工作在“四五”时期两次整顿339

第一节 财政工作在动乱中前进339

第二节 邓小平主持工作,进行全面整顿348

第一节 预算管理体制变动频繁355

第二节 税制简化过头359

第三节 财务管理体制在动乱中不断变化362

第二十八章 十年动乱时期国家财经状况和严重的“后遗症”366

第一节 十年动乱时期国家财政收支概况366

第二节 国民经济在斗争中取得进展367

第三节 十年动乱所造成的严重“后遗症”368

第七篇进入新的历史时期的财政373

第二十九章 财政经济状况的好转与“调整、改革、整顿、提高”方针的提出373

第一节 财政经济状况开始好转373

第二节 “调整、改革、整顿、提高”方针的提出376

第三十章 财政促进国民经济的合理调整383

第一节 财政促进国民经济调整的措施383

第二节 财政收支平衡是实现国民经济顺利调整的关键399

第三十一章 财政体制改革先行一步403

第一节 改革预算管理体制,“分灶吃饭”403

第二节 改革固定资产投资财务管理体制,用银行的办法办银行411

第三节 改革国营企业财务管理体制415

第四节 国营企业利改税和税制改革422

第五节 改革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制425

第三十二章 国家财政积极贯彻对外开放政策428

第一节 积极有效地利用外资429

第二节 建立涉外税收法规促进对外开放433

第三十三章 圆满完成第六个五年计划,开创财政工作新局面441

第一节 圆满完成第六个五年计划441

第二节 发展好形势,开创新局面,为经济发展和体制改革服务445

第一节 “七五”时期的基本任务和主要建设方针452

第三十四章 第七个五年计划时期财政工作的主要任务452

第八篇第七个五年计划时期的财政452

第二节 “七五”时期财政工作的主要任务460

第二节 征集“两金”,加强四项专项资金管理460

第三十五章 改革预算管理体制,加强预算管理463

第一节 实行地方财政包干体制463

第三节 加强预算外资金的管理473

第四节 健全国家金库制度475

第三十六章 改革财务管理体制481

第一节 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481

第二节 进行税利分流的改革试点484

第三节 改革企业财务的各项基本制度488

第四节 增加投入,改革农业财务管理体制490

第五节 改革事业、行政单位财务制度493

第六节 改革基本建设投资拨款和财务管理制度499

第三十七章 改革税收制度502

第一节 建立健全所得税制度502

第二节 进一步改革流转税506

第三节 建立、完善和恢复具有特定目的税种,拓宽税收调节经济的领域511

第四节 调整和完善涉外税收和关税制度517

第三十八章 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体系,优化国有资产管理520

第一节 建立新型国有资产管理体系520

第二节 优化国有资产的管理促进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523

第三节 国有资源资产化管理的改革529

第三十九章 扩展国债事业,积极引进外资,加强对外的经济技术合作与援助534

第一节 扩展国内公债的发行与流通534

第二节 广开筹资渠道.稳步发展借用外债业务540

第三节 加强与国际经济组织的合作。改革对外的援助政策544

第一节 财政周转金的由来547

第四十章 建立各种周转金,实行财政资金有偿使用547

第二节 支农周转金的设置与作用548

第三节 国营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周转金的设立与效益553

第四节 商贸及文教行政事业周转金的设立、管理及效益557

第四十一章 加强财政法制建设,为财政工作和财政改革服务562

第一节 规范财政立法活动,奠定法制建设基础562

第二节 加快财政立法步伐,巩固经济改革成果567

第三节 建立健全财政法规监督检查制度保证财政法规的顺利实施573

第四十二章 国家财政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完成第七个五年计划577

第一节 第七个五年计划的巨大成绩577

第二节 国家财政从财力和政策上促进国营企事业的改革与发展581

第三节 “七五”时期财政工作的经验584

第四十三章 “八五”时期的财政任务和基本方针592

第一节 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制定592

第九篇第八个五年计划时期的财政592

第二节 “八五”时期财政工作的主要战略目标和基本方针598

第三节 “八五”时期财政工作的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603

第四十四章 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上)——实行分税制和复式预算制度610

第一节 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610

第二节 实行复式预算制度618

第四十五章 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下)——改革企业财务制度与实施企业财务通则624

第一节 我国企业财务制度的重大改革624

第二节 新企业财务制度的主要内容及其评价指标体系629

第三节 新企业财务制度的实施640

第四十六章 深化税制改革,加强税收征管644

第一节 我国税收制度的重大改革644

第二节 加强税收的征收管理650

第三节 改革关税制度,加强对外经济交流652

第一节 实行税利分流,理顺国家与企业的分配关系656

第四+七章 深化企业财务改革,增强企业活力656

第二节 支持和帮助企业进行股份制试点659

第三节 增强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活力.促进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666

第四十八章 深化企业会计制度的改革670

第一节 企业会计制度的改革670

第二节 企业会计制度的制定674

第三节 企业会计制度的实施686

第四十九章 强化国有资产管理690

第一节 开展清产核资工作690

第二节 积极进行国有资产产权登记工作694

第三节 大力推进国有资产评估工作696

第四节 探索在股份制企业中加强国家股的管理698

第五十章 改革国债发行机制,开放国债流通市场701

第一节 建立与健全国债一级市场701

第二节 国债发行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703

第三节 成功地发行国际债券706

第四节 建立国债二级市场707

第五十一章 财政立法取得突破性进展711

第一节 国家预算管理的基本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711

第二节 会计工作的根本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716

第三节 新中国第一部税收程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720

第四节 规范社会审计行业最重要的法律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725

第五节 涉外税制的重要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728

第五十二章 圆满完成“八五”计划,努力振兴国家财政731

第一节 圆满完成第八个五年计划731

第二节 国家财政为支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重大贡献735

第三节 财税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738

第四节 “八五”时期财政改革与发展的经验总结与“九五”振兴国家财政的任务741

结束语748

1997《当代中国财政史》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宋新中主编 1997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当代中国政治思想史(1999 PDF版)
当代中国政治思想史
1999 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
中国当代财政学(1999年11月第1版 PDF版)
中国当代财政学
1999年11月第1版
现代中国财政史( PDF版)
现代中国财政史
中国财政史  上( PDF版)
中国财政史 上
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
当代中国政治(1993 PDF版)
当代中国政治
1993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中国古代财政史(1981 PDF版)
中国古代财政史
1981 北京财贸学院
中国当代史(1988 PDF版)
中国当代史
1988 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中国财政史(1984 PDF版)
中国财政史
1984 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中国当代史(1996 PDF版)
中国当代史
1996 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中国财政史(1997 PDF版)
中国财政史
1997 沈阳: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中国当代政治思想史(1996 PDF版)
中国当代政治思想史
1996 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
中国当代财政学(1999 PDF版)
中国当代财政学
1999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中国财政小史(1931 PDF版)
中国财政小史
1931 商务印书馆
中国财政史(1987 PDF版)
中国财政史
1987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当代中国经济大辞库  劳动与人力资源卷(1993 PDF版)
当代中国经济大辞库 劳动与人力资源卷
1993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