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市戏剧志》求取 ⇩

概述篇1

潮州市戏剧活动概况1

1.明、清时期的戏剧活动1

2.民国至解放前夕的戏剧活动3

3.解放后十七年的戏剧活动5

4.文化大革命十年的灾难7

5.新时期的戏剧活动8

解放后潮州市的戏剧活动大事记10

潮剧篇23

源流沿革及艺术特点23

团体·学校·机构29

1.解放前的主要职业戏班30

新顺香班30

老正天香班31

老赛桃班32

玉梨香班33

老赛宝丰班33

织云班(老赛永丰、新怡梨)34

2.解放后成立的专业潮剧团体34

正天香潮剧团34

稻香潮剧团36

中一潮剧团38

潮安潮剧团38

潮州市潮剧团41

3.解放前后部分业余潮剧团体43

4.解放后的戏剧培训班56

潮安艺术学校57

潮安文艺训练班58

潮安文艺培训班(第一期)58

潮安文艺培训班(第二期)59

潮州市潮剧学员培训班59

5.潮安县戏剧创作组60

6.潮州市文艺演出管理站61

剧目62

1.解放后专业潮剧团上演剧目62

2.解放后业余作者创作的部分剧目103

3.代表性剧目简介114

《金花牧羊》114

《活捉孙富》116

《马发守潮州》117

《七日红》119

《回唐山》121

《鱼水情》122

《木棉花开》123

有关文物、古迹125

《刘希必金钗记》125

陈琼的“演戏图”126

潮州田元帅庙127

潮音梨园联谊社128

潮音老正兴题艮碑129

卓府庭园戏台130

枫溪愚园戏台130

庵埠“戏馆街”131

木雕挂屏《王茂生进酒》132

圆雕《仙姬送子》133

轶闻、传说及其他134

戏神田元帅的传说135

诡娶黄五娘136

五娘井与五娘墩137

“关戏童”的传说138

潮州西湖游艺139

扮景与扎灯(附:《百屏花灯》)140

蒋介石看潮剧144

粤东区军管会函请潮剧班144

汉剧篇145

源流沿革及艺术特点145

团体151

咏霓裳151

庵江儒乐社152

扬风国乐社153

潮州汉剧团154

剧目158

1.潮州汉剧团上演剧目158

2.潮州汉剧团代表性剧目简介164

《陈璧娘》164

《打龙棚》165

《边寨烽火》165

《春梅祝寿》166

有关古迹、传说168

外江戏梨园公所168

关于潮州外江戏“四大班”175

潮州外江戏的班规与社约176

木偶篇179

源流沿革及艺术特点179

1.潮州纸影戏的来源179

2.潮州纸影戏的沿革181

3.潮州纸影戏与潮剧的关系183

团体及有关工艺场185

1.潮州市部分纸影班185

2.源香木偶剧团188

3.许进亨皮影店189

4.大吴纸影头作坊189

话剧、歌剧篇191

话剧191

1.抗日战争前的话剧活动192

2.抗日战争时期的话剧活动194

3.解放战争时期的话剧活动195

4.解放后的话剧活动196

歌剧202

1.潮州市早期歌剧活动和方言歌剧的出现202

2.六、七十年代的歌剧活动204

3.潮州方言歌剧的形成和艺术特点205

专业团体209

潮安文工团(潮州实验歌舞团)209

潮安文艺宣传队210

杂技篇213

潮州近代的杂技活动213

潮州杂技团214

潮州杂技团上演的主要节目216

人物篇219

谢吟219

吴师吾220

洪逊222

李北鹏222

徐乌辫223

林如烈224

李来利225

陈楚兴225

郑宏226

卢皮炎227

陈莞荽228

陈致祥228

江钟铭228

陈仰达229

杨应泉230

许开合230

蔡锦坤231

张和来232

李开舫233

附录235

服务于戏剧的手工业作坊235

1.潮绣服饰235

2.首饰、须鬃237

3.乐器237

4.李万利歌册店238

旧潮剧班的等级制度与童伶制240

潮州市戏剧活动若干事追记244

“全国专业演出团体最多的县”244

排演“专员戏”245

第一次参加全省戏剧会演246

潮剧团的二次合并247

“文革”的重灾区248

演出“革命样板戏”250

《七日红》的创作和演出251

潮州市影剧院一览表253

1988《潮州市戏剧志》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潮州市戏剧志》编写组编 1988 《潮州市戏剧志》编写组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