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闪金光 莆田建市10周年新闻作品选》求取 ⇩

毛锥紧握写纵横(序言)1

一、莆田市1

1、乡镇企业发展,带动百业兴旺1

2、莆田城乡开办米市粮行4

3、乡镇企业之花愈开愈鲜艳6

4、莆田各级领导重视,齐心协力建设市场7

5、莆田市扎扎实实调整农业结构9

6、莆田市发展乡镇企业的启示10

7、莆田建设出口产品基地,外贸收购总值持续增长12

8、莆田的吸引力14

9、为莆田人民送来了真“金桃”16

10、与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协作,改造现有企业开发新的产品19

11、莆田市龙眼系列化科研初获效益21

12、重视沿海基础建设,水电交通状况改观22

13、发挥优势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坚持开放改革促湄洲湾开发24

14、树立开放意识,扩展山海合作26

15、小字作文章,大处见成效28

16、开放与搞活30

17、莆田市创汇农业令人瞩目31

18、莆田抓劳动密集型产品32

19、莆田市乡镇企业眼光向外 建六个出口基地努力创汇33

20、莆田外引内联实行股份经营 建成大陆最大养鳗出口基地34

21、莆田“鞋城”更上一层楼35

22、荔城无处不制鞋38

23、想外向,干外向,国际市场是导向40

24、“钟潭噌响”小记42

25、悠悠寸草心,报答园丁情45

26、奋斗闪金光——记国际化学奥林匹克铜牌荣获者卢国强46

二、莆田县49

27、六万能工巧匠走四方吃苦耐劳巨款汇家乡49

28、家家机磨响,户户挂银丝51

29、新的经济生长点破土而出52

30、调整产业结构方兴未艾55

31、莆田县加强对“三资”企业管理59

32、农业结构调整要跨出田埂60

33、七年六大步62

34、莆田县木材市场见闻65

35、发展商品经济需要知识人才 建设新型农村必须培养青年67

36、让农村知识青年大显身手——莆田县开展农村青年实用技术培训中的几件新鲜事69

37、造就农村发展商品经济的生力军——莆田县委书记陈延辉同记者张玉钟的对话72

38、莆田县建成“三苗”良种基地74

39、莆田建立一批科研生产基地 推广三十六项新技术新产品76

40、注重“软环境”建设增强吸引力 提高办事效率受到客商欢迎77

41、保护投资者利益,加快出口基地建设79

42、“三铁”再也行不通了82

43、莆田县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国营企业成为出口主力军85

44、从个人小圈里跳出来——记一名大学生的转变87

45、一张入场券的巨大力量——记扎根莆田盐场26年的北京籍大学生陈键90

46、社会救济社会办94

47、目光,既朝国外,也朝国内——莆田鞋革产品烟台座谈会侧记96

48、建鞋城有两只手98

49、鞋城里的“鞋王”——记莆田鞋革厂厂长郭荣100

50、请看新兴三“鞋镇”110

51、看准乡镇企业大舞台113

52、企业朝外向型发展,劳力从别地方招收115

53、村与村比谁的校舍盖得好,校与校比谁的教学质量高117

54、农业乡镇工业比翼齐飞 黄石成为“双超亿”乡镇119

55、平海脱贫换新颜120

56、一个濒临倒闭集体小厂跻身全国胶鞋大厂行列122

57、一个讲效益能创汇的合资企业124

58、他想的是做大生意——记莆田福祥塑胶有限公司经理黄春水127

59、福祥赚钱的“秘密”129

60、社会关心“福祥”,“福祥”关心社会131

61、科技兴县先兴科技——莆田县长林春连一席谈133

62、莆田以科技兴农为先导,大灾之年粮食季季增产134

63、指导思想先来个“转移”——莆田县“科技兴县”见闻录之一136

64、关键在于领导率先“转移”140

65、领导作风、方法力求合乎科学——莆田县“科技兴县”见闻录之二143

66、科技人员在这里大显身手——莆田县“科技兴县”见闻录之三147

67、“我定把荒岛变乐园”——访香港港峰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志贤152

68、为让“集装箱”进乡来153

69、《秋》剧一出动京华——随《秋风辞》晋京演出采访散记之一156

70、“一鸣惊人”的前奏曲——随《秋风辞》晋京演出采访散记之二158

71、意趣神色俱上乘——随《秋风辞》晋京演出采访散记之三161

72、导演“舞台上的诗”——随《秋风辞》晋京演出采访散记之四163

73、花艳莫忘护花人——随《秋风辞》晋京演出采访散记之五166

74、独到之处从何来——随《秋风辞》晋京演出采访散记之六168

75、初出茅庐夺奇功——随《秋风辞》晋京演出采访散记之七171

76、老父母婚男嫁女不为一己 好战士崇恩报德赡养三家173

三、仙游县176

77、一户带出四千五,包山三十二万亩176

78、仙游县完善责任制,种果户领到权属证177

79、林光旭组织两千劳力,搞竹编共同走向富裕179

80、喜看龙山“扁担画”180

81、根据三种不同地理特点闯出各具特色外向路子182

82、“山寨”女主李美和——李金耀之女承父业的故事184

83、他,又踏上了凤山之路——记残疾军人、退休干部徐玉森包山事迹186

84、村干部的话为何这般灵188

85、住村三昼夜的辐射效应190

86、发展乡镇企业要有宏观观念——仙游县榜头镇调查报告193

87、善于用人的能人——记仙游县榜头镇党委书记陈梅庆197

88、人才在此显身手201

89、能工巧匠显身手,五编五雕闯世界204

90、多层次调整结构,六年产值翻两番205

91、把税收纳入法制轨道207

92、这里创造着美209

四、城厢区、涵江区211

93、着眼社会综合效益,落实甘蔗种植面积211

94、南门大队70%劳力从事第三产业兴办各种服务业一百三十多家212

95、时鲜蔬菜跨长江过黄河 脱水干品越重洋销欧美213

96、从否定、疑问到惊叹——记城厢区物资公司总经理陈范215

97、“要让青年人信任你,你就要信任青年人”——城厢区物资公司总经理陈范的“政治思想工作经”217

98、靠竞争和拼搏获得成功——记香港凯顺印刷有限公司董事长郑玉良先生219

99、给外商让利,让出诚意——莆田市委书记郑义正与香港凯顺印刷有公司郑玉良先生对话221

100、志气、人才、管理——香港企业家郑玉良、杭州国营厂厂长冯根生访谈录224

101、市委书记与独资企业226

102、风风雨雨话“凯顺”229

103、老树春来更著花231

104、致力服务发展商品经济 着眼全面建设文明新村233

105、莆田一对盲人和三个大学生儿子的故事236

106、铁税官——记全国财税系统劳模、税收征管员苏文英239

107、涵东铁灶巧做大米生意 一年贩运外地粮超亿斤247

108、春到涵江248

109、下放权限,乡村亦可招商 以外引外,“三胞”担任顾问250

五、湄洲岛、湄洲湾252

110、弘扬妈祖文化,两岸共架桥梁——莆田纪念妈祖逝世1000周年述评252

111、开辟湄洲岛旅游经济区实行十条更加开放政策254

112、用活用足省府十条政策外引内联加快基础建设257

113、湄洲岛上妈祖热258

114、顺应“妈祖热”,两岸亲上亲——访莆田市政协主席林文豪262

115、热气腾腾的湄洲岛264

116、徐恶仁四进海岛266

117、漂流九昼夜,遇救游世界268

118、妈祖故乡披上盛装,扩大开放又传喜讯270

119、秀屿港加速发挥中转港功能272

120、莆田市以干促上开发湄洲湾,秀屿港区基本具备投资环境273

121、曙光初照湄洲湾276

六、莆田县江口镇278

122、利用侨资侨汇六百万,兴办乡镇企业六百个278

123、办厂外汇,依靠华侨产品出口,创汇为主279

124、建设精神文明,树立良好乡风281

125、总结经验加强管理,“三资”企业健康发展283

126、石西“电子村”小传284

127、江口建设外向型经济多方位开拓国际市场286

128、在“一块地皮两只手”上把文章做足——江口镇的成功与启示288

129、探索走“两个密集型”相结合的路子——江口镇发展外向型企业的启示290

130、整治与实施沿海战略两手抓江口外向型经济取得新成绩292

131、江口之路294

132、江口的村道298

133、往日“农转非”,今朝“非转农”——发生在莆田江口的新鲜事300

134、福厦路上的一颗明珠——江口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调查302

135、以文补文路子宽——记江口镇文化中心站307

136、江口“厕所革命”一举数得309

137、村民齐动手,旧村变新村311

138、眼光盯住大项目——访联建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王文荣312

139、“乡情把我们拉回来投资”——访新当选的省政协港澳委员黄宗辉314

七:八年记者站生活的回顾与体会316

140、记者站是个“金熔炉”316

141、记者不是“写稿匠”318

142、哪里都有新闻写321

143、童心、激情与老成持重323

144、自觉树立“头题意识”326

145、多侧面和新发展329

146、采写批评稿的出发点和求实精神331

147、敢为“发展生产力”鼓与呼333

148、功夫在采写之外336

149、文字磨砺无止境338

150、吃透“三头”思路宽341

后记344

1993《奋斗闪金光 莆田建市10周年新闻作品选》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张玉钟编著 1993 厦门:鹭江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