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与亚洲》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上》求取 ⇩

开幕致词江可伯1

开幕讲话陈锡祺3

会议议程6

出席会议专家学者名单11

论文及论文发表人14

孙中山对中国统一的主张蒋永敬14

试论孙中山理论与实践的亚洲意义张磊26

从仁义到「大亚洲主义」——孙中山对中国传统的继承和更新方志钦45

孙中山晚年的革命思想陈福霖63

竺震旦与驱象党:一九二四年泰戈尔的访华与东西文化之争吕芳上80

抗日胜利前夕国共两党的政治决策陈存恭、李国成121

大众传播与中国近代知识份子张本楠157

中国的多元性与近代民族国家的建立谢剑175

中华民族大联合与亚洲振兴萧致治193

试论「亚洲之中国」与「世界之中国」王仲孚206

后冷战时期中国大陆的亚太观邱坤玄216

二十世纪的东南亚华侨古鸿廷、颜清梅228

中国与亚洲各国的经济关系沈可全245

清末革命派在暹罗的活动与暹华社会近代文化的兴起张映秋263

从泰国个案看海外华文教育前景黄康显282

孙中山与后藤新平李吉奎294

辛亥时期戴季陶的日本观桑兵309

戴季陶对日观的变迁李朝津330

民初中日订定「海军共同防敌军事协定」的探讨老冠祥347

日本经济危机与对我国东北的侵略詹方瑶362

抗日战争时期(1931-1945)日本利用宗教侵华问题初探王魁喜379

孙中山「联俄」过程中的一段插曲——从《孙文越飞宣言》关于中东路的条款谈起邱捷398

合步楼(HAPRO)公司与广东军火贸易周惠民418

论门宦制度形成的历史本质及其对近代西北穆斯林社会的影响张中复440

美国与民国初期之中日关系——以二十一条件交涉为例王纲领460

近代中日关系的历史反思王维礼、程舒伟473

简论戊戌维新期间的联日思潮吴雁南491

力行社之日本观研究徐有威507

台湾近代反日独立运动中的国家认同问题莫世祥528

清末驻日外交官与中日文化交流冯祖贻543

美国民主制度学说初传中国及其影响骆宝善558

谁扼杀了戊戌维新赵立人581

试论默片时代的中国喜剧电影郑景鸿594

近世中国人看亚洲的一个窗口——《西国近事汇编》初探(1873-1890)乐正、郑翔贵609

马礼逊与广东十三夷馆查时杰629

中国「绅商」与日本「士商」——张骞与涩泽荣一之比较观马敏662

蒋介石之历史定位张亚沄679

经费与革命——以护法运动为中心的一些探讨林能士720

甲午战争前中日士阶层对近代教育的回应贺跃夫749

梁廷楠的基督教观赵春晨767

近代中国陋俗文化的嬗变与人的精神进化梁景和778

亚洲太平洋文化社会中心对促进亚太地区文化交流的贡献蔡连康796

要全面评价近代中外关系的变化余定邦814

近代中泰关系之发展(1869-1946)李道缉830

近代以来中越关系的几个问题杨万秀852

后冷战时期中国大陆与南北韩的三角关系丁伟864

论影响中国与印尼关系的因素黄昆章882

近代中国人物与香港——中共建国前数年概况之分析余炎光890

孙中山的革命观——兼论辛亥革命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林家有905

孙中山的早期革命与近代亚洲张同新921

孙中山与印度段云章927

孙中山复兴亚洲思想略论周兴梁946

孙中山先生五权宪法与分权理论之研究蔡辉龙965

广州革命政府的对外关系(1917-1925)赖泽涵984

闭幕讲话田震亚1025

闭幕致词陈胜粦1027

编后语1030

1995《《近代中国与亚洲》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上》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胡春惠主编 1995 珠海书院亚洲研究中心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