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洪县志》求取 ⇩

总述1

大事记7

第一篇 建置区划72

第一章 建置沿革72

第一节 建县前沿革72

第二节 建县后沿革73

第二章 区域75

第一节 建县前区域75

第二节 建县后区域75

第三章 行政区划76

第一节 明清时期区划76

第二节 民国时期区划76

第三节 建国后区划78

第四章 州、县治82

第一节 州治82

第二节 县治83

第二篇 镇、乡、场85

第一章 镇85

第一节 青阳镇85

第二节 双沟镇87

第三节 半城镇89

第四节 金锁镇90

第五节 归仁镇92

第六节 界集镇93

第七节 上塘镇95

第二章 乡96

第一节 峰山乡96

第二节 天岗湖乡97

第三节 魏营乡99

第四节 四河乡100

第五节 车门乡101

第六节 石集乡103

第七节 大楼乡104

第八节 重岗乡105

第九节 梅花乡106

第十节 西陈集乡107

第十一节 朱湖乡108

第十二节 曹庙乡109

第十三节 太平乡110

第十四节 龙集乡111

第十五节 成河乡113

第十六节 临淮乡114

第十七节 陈圩乡116

第十八节 孙园乡117

第十九节 芦沟乡118

第三章 场120

第一节 原种场120

第二节 畜牧场120

第三节 城头林柴场121

附:一、国营五里江农场122

二、国营洪泽农场123

第三篇 自然环境125

第一章 地质125

第一节 地层126

第二节 火成岩126

第三节 地质构造127

第四节 水文地质127

第五节 工程地质130

第二章 地貌 水系131

第一节 地貌131

第二节 水系132

第三章 气候 物候135

第一节 气候135

第二节 物候137

第四章 土壤 植被139

第一节 土壤139

第二节 植被143

第五章 自然资源143

第一节 光热资源143

第二节 土地资源144

第三节 水资源145

第四节 矿产资源146

第六章 野生动植物147

第一节 野生植物147

第二节 野生动物149

第七章 自然灾害149

第一节 气候灾害149

第二节 病虫灾害151

第三节 地震151

第四篇 人口159

第一章 人口规模159

第一节 人口总量159

第二节 人口变动160

第三节 人口密度162

第四节 人口分布163

第五节 流动人口164

第二章 人口构成165

第一节 民族165

第二节 性别165

第三节 年龄166

第四节 文化168

第五节 职业、行业169

第三章 人口控制170

第一节 机构、政策170

第二节 宣传教育171

第三节 晚婚171

第四节 节育172

第五节 优生优育173

第四章 人口普查174

第五篇 环境保护175

第一章 环境污染175

第一节 大气污染175

第二节 水污染177

第三节 噪声污染180

第四节 固体废弃物182

第五节 农药、化肥污染182

第六节 污染事故182

第二章 环境监测183

第一节 设施183

第二节 监测183

第三章 环境治理185

第一节 废气治理185

第二节 废水治理185

第三节 噪声治理186

第四节 废渣治理186

第四章 自然保护区186

第一节 珍稀鸟类分布186

第二节 鸟类自然保护区187

第三节 生态村建设188

第五章 环境管理189

第一节 宣传教育189

第二节 征收排污费189

第三节 签订责任状190

第六篇 城乡建设·建筑业第一章 县城建设192

第一节 城区演变192

第二节 城区规划192

第三节 公共建筑193

第四节 市政公用设施195

第五节 住宅建设198

第二章 乡村建设199

第一节 集镇建设199

第二节 农村住宅建设200

第三章 房地产管理201

第一节 公房管理201

第二节 拆迁安置补偿202

第三节 私房改造、房屋普查203

第四节 地产管理203

第四章 建筑业204

第一节 建筑设计204

第二节 建筑施工205

第七篇 交通210

第一章 公路交通210

第一节 公路210

第二节 桥梁、船闸213

第三节 车站217

第四节 客运218

第五节 货运219

第二章 水路交通221

第一节 航道221

第二节 港口、码头、渡口223

第三节 客运226

第四节 货运226

第五节 搬运装卸228

第三章 交通管理228

第一节 路政、航政228

第二节 路养、航养230

第三节 车船监理231

第四节 运输管理232

第八篇 邮电235

第一章 机构235

第一节 建县前机构235

第二节 建县后机构236

第二章 邮政239

第一节 业务239

第二节 邮路、投递242

第三节 设备243

第四节 邮政编码243

第三章 电信244

第一节 电报244

第二节 电话245

第九篇 经济综述252

第一章 经济发展252

第一节 建国前经济252

第二节 建国后经济254

第二章 经济结构257

第一节 所有制结构257

第二节 产业结构259

第三章 投资、收入、分配261

第一节 投资结构261

第二节 国民收入262

第三节 国民分配263

第十篇 农业265

第一章 生产关系变革265

第一节 土地私有制265

第二节 土地改革266

第三节 互助合作267

第四节 人民公社268

第五节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70

第二章 耕地、区划、作物271

第一节 耕地271

第二节 区划273

第三节 作物275

第三章 农技农艺286

第一节 耕作制度286

第二节 品种改良与推广286

第三节 肥料289

第四节 生长激素291

第五节 植物保护291

第六节 根治蝗害294

第七节 作物栽培297

第四章 农作机具301

第一节 农机具种类301

第二节 农机具管理303

第三节 农机具修理304

第五章 国营农场305

第一节 泗洪县原种场305

第二节 国营五里江农场305

第三节 国营洪泽农场306

第十一篇 林牧副业308

第一章 林业308

第一节 苗木繁育308

第二节 用材林生产309

第三节 经济林生产312

第四节 林木管理316

第二章 牧业318

第一节 畜禽繁育318

第二节 畜禽饲养320

第三节 兽医队伍325

第四节 疫病防治326

第三章 副业330

第一节 养殖330

第二节 种植332

第三节 编织337

第四节 加工339

第五节 狩猎、采集340

第四章 场圃站341

第一节 国营场站341

第二节 集体场、圃345

第十二篇 水产347

第一章 资源347

第一节 水面分布347

第二节 水生植物348

第三节 水生动物348

第四节 水产品选介349

第二章 养殖350

第一节 鱼苗鱼种350

第二节 成鱼养殖351

第三节 特种养殖354

第四节 鱼病防治355

第三章 捕捞356

第一节 捕捞区域356

第二节 捕捞队伍356

第三节 捕捞工具358

第四节 捕捞产量360

第四章 商品鱼基地建设362

第一节 商品鱼基地开发362

第二节 联合国援建开发362

第三节 洪泽湖综合开发362

第五章 管理363

第一节 渔政管理363

第二节 经营管理364

第十三篇 水利365

第一章 河道治理365

第一节 跨境河道365

第二节 境内河道370

第二章 农田水利建设375

第一节 圩区治理375

第二节 岗坡区治理382

第三节 平原区治理388

第三章 配套建筑物389

第一节 涵闸389

第二节 其他建筑物391

第四章 防汛防旱392

第一节 机构与责任392

第二节 物资准备392

第三节 抗灾例略393

第五章 工程管理394

第一节 管理机构394

第二节 河道堤防管理394

第三节 闸坝管理395

第四节 灌区管理395

第五节 农田水利工程管理395

第六节 综合经营396

第七节 水费管理396

第八节 工程负担管理397

附:边界水事397

第十四篇 工业400

第一章 工业体制400

第一节 个体手工业400

第二节 集体工业400

第三节 全民工业401

第四节 经济体制改革402

第二章 工业门类403

第一节 电力工业403

第二节 机械工业407

第三节 机电器材工业409

第四节 建材工业410

第五节 化学工业411

第六节 纺织工业412

第七节 食品、饲料工业414

第八节 服装、制革工业415

第九节 纸品、印刷工业416

第十节 其他工业417

第三章 乡镇工业418

第一节 发展概况418

第二节 工厂选介418

第四章 主要产品420

第一节 名优产品420

第二节 产品产量421

第五章 工业管理421

第一节 管理机构421

第二节 主要管理内容424

第三节 工业学大庆425

第四节 企业整顿428

第十五篇 酿酒业430

第一章 生产430

第一节 原料430

第二节 工艺431

第三节 质量管理436

第二章 产品437

第一节 产品种类437

第二节 获奖产品438

第三章 销售440

第一节 内销440

第二节 外销442

第四章 酒厂选介443

第一节 国营江苏双沟酒厂443

第二节 江苏省国营双洋酒厂445

第三节 国营江苏泗洪酒厂446

第四节 其他酒厂446

第十六篇 商业450

第一章 商业体制450

第一节 私营(个体)商业450

第二节 国营商业451

第三节 集体商业452

第二章 生活资料购销454

第一节 棉布、百货购销454

第二节 五金、交电购销455

第三节 日用杂品购销459

第四节 盐、糖、烟、酒购销459

第五节 蔬菜、果品购销461

第三章 生产资料购销462

第一节 农业生产资料购销462

第二节 工业生产资料购销465

第四章 农副产品及废旧物资收购471

第一节 农副产品收购471

第二节 废旧物资收购476

第五章 药材药品购销477

第一节 药材收购477

第二节 药品供应477

第六章 对外贸易478

第一节 外贸机构478

第二节 扶持生产479

第三节 外贸产品480

第七章 集市贸易483

第一节 县城集市贸易483

第二节 农村集市贸易484

第八章 饮食服务485

第一节 饮食业485

第二节 服务业486

第十七篇 粮油经营489

第一章 征购489

第一节 粮食征购489

第二节 油料征购492

第二章 销售493

第一节 粮食销售493

第二节 食油销售497

第三章 储存499

第一节 储仓499

第二节 粮仓管理499

第三节 储备粮500

第四章 调运501

第一节 调拨501

第二节 运输501

第十八篇 财政税务503

第一章 财税体制503

第一节 财政体制503

第二节 税收体制505

第二章 财政506

第一节 财政收入506

第二节 财政支出507

第三节 代理公债、国库券510

第四节 乡镇财政511

第三章 税务514

第一节 农业税514

第二节 工商税517

第三节 其他税收521

第四节 减免与促产增收521

第四章 管理523

第一节 财务管理523

第二节 税务管理524

第三节 财税检查525

第十九篇 金融527

第一章 机构527

第一节 建国前机构527

第二节 建国后机构528

第二章 货币530

第一节 流通货币530

第二节 货币比值531

第三节 货币管理531

第三章 筹资533

第一节 单位存款533

第二节 个人储蓄534

第四章 信贷537

第一节 工商信贷537

第二节 农业信贷539

第三节 基本建设拨、贷款541

第四节 个体信贷542

第五节 保险准备金运用543

第六节 民间借贷543

第五章 结算、联行544

第一节 结算544

第二节 联行544

第六章 保险545

第一节 承保545

第二节 理赔545

第二十篇 经济综合管理第一章 计划管理547

第一节 机构沿革547

第二节 计划执行548

第二章 统计管理551

第一节 机构网络551

第二节 统计报表552

第三节 统计调查553

第四节 统计资料与统计分析555

第三章 审计管理556

第一节 机构沿革556

第二节 财经纪律审计556

第三节 经济效益审计557

第四节 审计调查557

第五节 社会审计558

第四章 工商行政管理559

第一节 工商企业登记559

第二节 市场管理监督562

第三节 经济合同管理565

第四节 商标广告管理566

第五章 物资管理567

第一节 管理机构567

第二节 管理体制567

第三节 物资供应568

第六章 物价管理572

第一节 物价演变572

第二节 调价定价576

第三节 价格监督检查579

第七章 标准计量管理580

第一节 度量衡演变580

第二节 计量管理581

第三节 标准化管理583

第二十一篇 政治综述第一章 政治演变概况585

第一节 清末时期概况585

第二节 民国时期概况586

第三节 建国后概况588

第二章 民主与法制建设591

第一节 民主建设591

第二节 法制建设593

第三章 重大政治运动594

第一节 镇压反革命594

第二节 “三反”、“五反”594

第三节 肃反595

第四节 整风反右595

第五节 社会主义教育595

第六节 “文化大革命”596

第二十二篇 政党社团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599

第一节 建国前党组织599

第二节 泗洪县委员会603

第三节 党的代表会议和代表大会606

第四节 基层组织609

第五节 党员612

第六节 党务工作614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及三民主义青年团619

第一节 中国国民党基层组织619

第二节 三民主义青年团基层组织619

第三章 社会团体620

第一节 职工团体620

第二节 农民团体621

第三节 青少年团体622

第四节 妇女组织624

第五节 工商团体625

第六节 国际友好团体626

第二十三篇 政权政协第一章 建国前政权627

第一节 清末、民国政权627

第二节 根据地民主政权628

第二章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和人民代表大会630

第一节 普选630

第二节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631

第三节 人民代表大会632

第四节 人大常委会工作635

第五节 乡(镇)人民代表大会637

第三章 人民政府638

第一节 机构设置638

第二节 县政府领导人更迭641

第三节 政务工作644

第四节 基层政权647

第四章 人民政协648

第一节 历届政协委员会议648

第二节 常务委员会650

第三节 政协工作651

第二十四篇 治安司法第一章 治安653

第一节 治安机构653

第二节 治安管理654

第三节 剿匪、反特657

第四节 镇反肃反658

第五节 监督改造“四类分子”658

第六节 刑侦659

第七节 监所管理660

第八节 消防661

第二章 检察662

第一节 检察机构662

第二节 侦查663

第三节 侦查监督665

第四节 公诉665

第五节 审判监督665

第六节 监所监督666

第七节 控告申诉监督666

第八节 其他检察监督667

第三章 审判667

第一节 审判机构667

第二节 审判制度668

第三节 刑事审判669

第四节 民事审判669

第五节 经济审判670

第六节 申诉复查670

第四章 司法行政670

第一节 司法行政机构670

第二节 法制宣传671

第三节 民事调解671

第四节 律师671

第五节 公证672

第六节 乡镇法律服务672

第二十五篇 人事劳动第一章 人事管理673

第一节 干部构成673

第二节 机构编制674

第三节 干部调配675

第四节 干部增补676

第五节 干部考核与任免677

第六节 干部培训678

第七节 专业技术干部管理678

第八节 老干部管理679

第二章 劳动管理679

第一节 职工队伍679

第二节 用工形式680

第三节 就业安置681

第四节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683

第五节 职工下放安置684

第六节 职工调配685

第七节 职工培训685

第八节 劳动保护686

第三章 工资、福利687

第一节 工资687

第二节 福利689

第四章 退职、退休、离休690

第一节 退职690

第二节 退休691

第三节 干部离休692

第二十六篇 民政693

第一章 优抚安置693

第一节 优待693

第二节 抚恤695

第三节 烈士褒扬696

第四节 军人安置697

第二章 赈灾、救灾、扶贫698

第一节 灾害救济698

第二节 社会救济699

第三节 农村扶贫700

第三章 社会福利701

第一节 敬老养老701

第二节 残疾人安置702

第三节 孤儿、弃婴收养702

第四章 来信来访703

第一节 机构、制度703

第二节 信访统计703

第三节 信访处理704

第五章 婚丧管理705

第一节 婚姻登记705

第二节 殡葬改革706

第六章 地名管理706

第一节 普查706

第二节 管理707

第七章 侨务707

第一节 侨务工作707

第二节 侨胞援乡708

第二十七篇 军事709

第一章 军事机构709

第一节 清及以前军事机构709

第二节 民国时期军事机构710

第三节 建国后军事机构711

第二章 驻军713

第一节 清及以前驻军713

第二节 民国时期驻军714

第三节 建国后驻军716

第三章 地方武装717

第一节 清代地方武装717

第二节 民国时期地方武装717

第三节 建国后地方武装719

第四章 民兵719

第一节 组织719

第二节 武器720

第三节 训练720

第四节 重大活动721

第五章 兵役723

第一节 募兵制723

第二节 征兵制723

第三节 志愿兵役制723

第四节 义务兵役制724

第五节 预备役制724

第六章 重大战事725

第一节 清及以前战事725

第二节 民国时期战事727

第二十八篇 革命斗争纪略第一章 中共领导的境内农民革命暴动736

第一节 暴动准备736

第二节 暴动经过737

第三节 暴动后活动738

第二章 皖东北抗日根据地中心区的创建、巩固与发展739

第一节 根据地中心区的创建739

第二节 根据地中心区的巩固744

第三节 根据地中心区的发展747

第三章 撤退淮北与坚持洪泽湖斗争749

第一节 撤退淮北749

第二节 坚持洪泽湖斗争750

第四章 重返淮北与支援解放战争751

第一节 重返淮北751

第二节 支援解放战争755

第二十九篇 教育758

第一章 教育行政758

第一节 管理机构758

第二节 教育制度758

第二章 私塾与义学760

第一节 私塾760

第二节 义学760

第三章 幼儿教育760

第一节 发展概况760

第二节 幼儿园选介762

第四章 小学教育763

第一节 发展概况763

第二节 小学选介765

第五章 普通中学教育766

第一节 发展概况766

第二节 中学选介768

第六章 中等专(职)业教育769

第一节 师范教育769

第二节 医药卫生教育769

第三节 农职中教育770

附:淮阴酿酒职工中等专业学校771

第七章 成人教育772

第一节 农民业余教育772

第二节 职工业余教育773

第三节 干部文化教育774

第四节 成人高等教育774

第八章 教师776

第一节 队伍776

第二节 培训776

第三节 待遇777

第九章 教学与教研778

第一节 教学778

第二节 教研783

第十章 经费、设施、勤工俭学784

第一节 经费784

第二节 设施785

第三节 勤工俭学786

第三十篇 科学技术787

第一章 科技组织787

第一节 管理机构787

第二节 科研、推广机构788

第三节 学术团体789

第二章 科技队伍791

第一节 科技人员分布791

第二节 技术职称评定791

第三节 科技人员待遇793

第三章 科普活动793

第一节 科普宣传793

第二节 技术培训794

第三节 咨询服务795

第四节 群众科研活动795

第四章 科技成果796

第一节 工业科技成果796

第二节 农、林、渔业科技成果798

第三节 卫生及其他科技成果800

第五章 沼气、地震、气象801

第一节 沼气应用801

第二节 地震测防802

第三节 气象测报803

第三十一篇 文化804

第一章 文化事业单位804

第一节 文化馆(站)804

第二节 图书馆(室)806

第三节 档案馆(室)807

第四节 书店808

第五节 电影发行放映公司809

第六节 影剧场院、文化宫809

第二章 文艺团体810

第一节 剧团810

第二节 协会812

第三章 文学艺术813

第一节 诗文813

第二节 书画814

第三节 戏剧、曲艺815

第四节 音乐、舞蹈818

第五节 雕刻、摄影821

第六节 民间文学821

第四章 史志822

第一节 中共党史822

第二节 州县旧志822

第五章 文化管理823

第一节 出版印刷管理823

第二节 书刊、音像管理823

第三节 文艺演出管理823

第三十二篇 新闻824

第一章 报刊824

第一节 报纸824

第二节 杂志826

第三节 通讯报道826

第二章 广播827

第一节 机构设施827

第二节 宣传829

第三节 经费831

第三章 电视831

第一节 转播台831

第二节 摄像与录像放映831

第三十三篇 文物胜迹第一章 古代文物833

第一节 考古调查833

第二节 遗址834

第三节 墓葬836

第四节 馆藏文物837

第二章 现代文物838

第一节 遗址838

第二节 墓园838

第三节 馆藏文物843

第三章 风景名胜843

第一节 铁锁雄岭843

第二节 汴河风光844

第三节 湖上日出844

第四节 梨林春色844

第五节 临台观鸟844

附:古泗州十景844

第三十四篇 卫生846

第一章 机构846

第一节 医疗机构846

第二节 预防保健机构849

第三节 经营、检测机构850

第二章 医疗850

第一节 医疗队伍850

第二节 医疗技术853

第三节 医疗设备855

第四节 医疗服务857

第三章 疾病防治858

第一节 预防接种858

第二节 传染病防治858

第三节 寄生虫病防治858

第四节 皮肤病防治861

第五节 其他病防治862

第四章 卫生保健862

第一节 环境卫生862

第二节 饮水卫生863

第三节 食品卫生863

第四节 劳动卫生863

第五节 学校卫生864

第六节 妇幼保健864

第七节 老年保健867

第五章 医疗制度867

第一节 公费医疗867

第二节 劳保医疗868

第三节 合作医疗868

第六章 卫生行政管理869

第一节 医政管理869

第二节 药政管理870

第三十五篇 体育871

第一章 机构设施871

第一节 机构871

第二节 设施872

第二章 群众体育873

第一节 农民体育873

第二节 职工体育873

第三节 军事体育874

第四节 传统体育875

第五节 气功876

第三章 学校体育877

第一节 体育教学877

第二节 课外体育活动877

第三节 体育传统项目学校878

第四节 少年业余体校878

第四章 体育队伍879

第一节 运动员队伍879

第二节 教练员队伍879

第三节 裁判员队伍879

第五章 体育竞赛880

第一节 县内体育竞赛880

第二节 参加市以上竞赛880

第三十六篇 社会风土第一章 人民生活887

第一节 农民生活887

第二节 渔民生活891

第三节 职工生活892

第二章 婚姻、家庭、姓氏894

第一节 婚姻894

第二节 家庭896

第三节 姓氏897

第三章 风俗900

第一节 岁时习俗900

第二节 礼仪习俗902

第三节 生活习俗908

第四节 生产习俗910

第五节 信仰习俗911

第六节 社会新风912

第四章 宗教913

第一节 佛教、道教913

第二节 基督教913

第五章 帮会、会道门915

第一节 帮会915

第二节 会道门915

附:境内7种主要会道门简介916

第六章 歌谣传说917

第一节 民间歌谣917

第二节 故事传说922

第三十七篇 方言931

第一章 方言概况931

第一节 方言特点931

第二节 方言分区932

第三节 青阳镇语音933

第二章 语音934

第一节 声韵调系统934

第二节 同音字汇937

第三章 词汇949

第一节 词汇概况949

第二节 方言词表950

第四章 语法959

第一节 几种结构形式959

第二节 称代960

第三节 虚词961

附录:语法例句962

第五章 谚语、歇后语963

第一节 谚语963

第二节 歇后语964

第三十八篇 人物966

第一章 传略966

第一节 古代966

第二节 近、现代971

第二章 简介1000

第一节 古代1000

第二节 近、现代1002

第三章 名录1006

第一节 中共党、政、军干部名录1006

第二节 中国国民党部分官员及知名人士名录1014

第三节 先进人物名录1015

第四节 高级知识分子名录1022

第五节 古代贡举名录1025

附录·人物图表索引一、文告1029

二、诗文1035

(一)诗1035

(二)文1040

三、考辨1046

(一)鲁肃故居考略1046

(二)洪泽湖考1047

(三)徐城辨1048

四、人物图表索引1049

(一)立传、简介人物检索表1049

(二)地图、示意图检索表1051

(三)各类表格检索表1052

编后记1058

《泗洪县志》编篡机构、人员及审定、验收单位1060

1994《泗洪县志》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泗洪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著 1994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