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1978年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 岩石学部分》求取 ⇩

1.对花岗岩化一些问题的新认识孙鼐等(南京大学地质系)1

2.南岭花岗岩的成因和演化——以云开大山—大容山—十万大山剖面为例莫柱孙(广东省地质局地质科学研究所)1

3.南岭及其周围地区花岗岩类时代划分中国地质科学院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同位素地质研究室2

4.海南石碌铁矿外围侵入岩的特征彭亚鸣等(南京大学地质系)3

5.西藏察隅片麻状花岗岩体特征及其成因讨论张玉泉等(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4

6.“秦岭地轴”花岗岩浆活动特征何大伦(成都地质学院)5

7.山西娄烦寺头花岗岩体的成因钟文华等(中南矿冶学院)6

8.初谈某地花岗质小型侵入体刘兴源(江西二六一队)7

9.沸石化花岗岩的特征潘之明等(甘肃二○七指挥部科研队)7

10.华南稀有有色金属花岗岩成岩与成矿作用关系的研究王玉太(中国地质科学院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8

11.两类花岗质岩石不同的成矿专属性——试论江西有色、稀有、稀土等内生金属成矿的岩浆控制作用刘家远(江西地质科学研究所岩石室)9

12.利用锆石对比研究南岭花岗岩的几点初步认识潘维祖(广东省地质局地质科学研究所)10

13.鄂东南主要侵入岩岩石化学成分特征及其与成矿作用的关系苏欣栋(中南冶金地质勘探公司地质研究所)11

14.吉林孟恩花岗杂岩体的演化特征及其与成矿作用的关系杨清涢(吉林省地质科学研究所)12

15.花岗岩类岩石的分类命名季寿元等(南京大学地质系)13

16.福建某地稀有金属伟晶岩岩石特征和成矿作用福建省地质局地质三队14

17.初论闽浙花岗伟晶岩的时代和成因林传仙等(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15

18.西藏南部中酸性岩浆岩的岩石学特征张玉泉等(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16

19.从中酸性岩浆岩的活动论西藏板块的演化张玉泉等(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17

20.宁镇山脉中段侵入杂岩的初步划分及其与成矿作用的关系邢凤鸣(安徽省地质科学研究所)17

21.武山含矿(铜)岩体的岩石学标志及其成因邓晋福等(武汉地质学院)18

22.鄂东燕山期中酸性侵入岩及其与铁铜成矿作用的关系杨超群(中国地质科学院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19

23.江西高安村前浅侵入-爆破杂岩体成岩成矿特征的初步探讨颜晓中(江西地质科学研究所第二矿产研究室)20

24.斑岩铜矿岩体地质和斑岩体的岩性特征——有关岩体的评价标志邢抚安等(首钢地质勘探公司和冶金部桂林地质所)20

25.云南某地含铌稀土铜铁矿床的岩矿特征施加辛(云南省地质局实验室)21

26.长岭杂岩体中的同化混染作用安三元等(西北大学地质系)22

27.吉林省某铜矿区电气石角砾岩体成因的初步探讨孙淑娟等(吉林省地质科学研究所)23

28.新疆阿齐山—多头山地区中酸性侵入岩的基本特征及其与成矿作用的关系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火山岩及中酸性侵入岩组24

29.马鞍山地区与辉长闪长玢岩有关的矿化蚀变岩石及其成因王华田等(中国地质科学院南京矿产地质研究所及地质矿产研究所)25

30.从甲格杂岩谈基性到酸性岩浆演化系列张玉泉等(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26

31.大庙斜长岩的岩石特征解广轰(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27

32.河北省承德地区斜长岩侵入体的岩石特征及有关岩石学问题王关玉(北京大学地质学系)27

33.广东基性超基性岩岩石化学特征及成因类型初步探讨胡长霄(广东省地质局地质科学研究所)28

34.我国含铂族元素基性超基性岩体类型袁棨林等(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29

35.我国含铂族元素基性、超基性岩体岩石化学特征黄婉康等(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30

36.新疆玛纳斯河基性、超基性岩铂矿化特征曾庆一(新疆地质局区域地质调查大队)30

37.岩浆基性度演化的分异作用机制曹荣龙(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31

38.陕西略阳煎茶岭含镍钴超镁铁岩岩石成因和成矿作用的几点看法莫宣学等(武汉地质学院)32

39.矾山盆状岩体岩石特征牟保磊等(北京大学地质学系及华北冶金勘探公司516队)34

40.西南地区绿库岩体岩石结构与其火成堆积韵律层形成机制梅厚钧等(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35

41.云南构造体系对基性超基性侵入岩及其有关矿产的控制史清琴(云南省地质局第二区域地质调查队)36

42.晋北前寒武纪绿岩带岩石类型、岩石化学及其有关铁矿床成矿地质特征杨敏之(冶金部天津地质调查所)37

43.华北断块区前寒武纪的超基性岩赵大升(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38

44.试论陕南勉略宁三角地带的蛇绿岩套冯本智等(长春地质学院地勘系)39

45.东北地区超基性岩基本特征杨芳林等(中国地质科学院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39

46.西藏的蛇绿岩与青藏高原的隆起梅厚钧等(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40

47.黑龙江省宁安南部玄武岩及其中超镁铁质团块的研究杜向荣(黑龙江省地质科研所)41

48.金伯利岩与相似岩类的一般特征及主要区别标志赵大升等(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及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42

49.“橄榄型”、“云母型”金伯利岩岩石特征及有关问题探讨胡家燕(贵州省地质局实验室)43

50.我国两地区金伯利岩的特点及其与西藏超基性岩的成因对照梅厚钧等(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44

51.贵州云母型金伯利岩的初步研究胡家燕(贵州省地质局实验室)45

52.金伯利岩和金刚石的形成机制:金伯利岩岩浆活动模式贺灌之(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46

53.白云鄂博铁矿围岩——白云岩成因及磷灰石的综合利用途径周振玲等(内蒙古地质局研究队实验室)47

54.娘娘山碱性火山杂岩及其成因陶奎元等(中国地质科学院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48

55.广西贺县鹰扬关海相火山岩的变质及细碧-角斑岩存在问题的讨论阮道源(中南矿冶学院)48

56.广西鹰扬关地区细碧岩角斑岩初步研究林承毅等(南京大学地质系)49

57.大红山细碧角斑岩系原始玄武岩浆类型周维全(云南省地质科学研究所)50

58.四川会理拉拉地区变质火山岩的钠长石化-钠交代岩及其含矿性中国地质科学院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铁矿队岩石组51

59.前寒武系张八岭组细碧-石英角斑岩的岩石学及岩石化学特征董忠泉等(南京大学地质系)52

60.安徽肥东浮槎山变质火山岩的初步研究吕培基等(合肥工业大学地质系及安庆327地质队二分队)53

61.晋北前寒武纪细碧岩建造特征张玉学(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55

62.江西丰城彭坊海相火山岩的岩石特征胡志国(江西冶金地质勘探公司)56

63.蓟县震旦亚界大红峪组的火山活动张一钧等(中国地质科学院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57

64.甘肃省白银厂及其外围细碧角斑岩系岩石结构构造图册甘肃冶金地质勘探公司三队58

65.青海省拉脊山变质中基性火山岩原岩SiO2的恢复罗世清(青海省地质局实验室)61

66.闽西南地区早中石炭世火山岩及其与成矿作用的关系中国地质科学院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闽南研究队岩石组61

67.东乡枫林石炭纪火山岩及火山沉积矿床朱金初等(南京大学地质系)62

68.新疆东部阿齐山——南北大沟地区古岛弧型火山岩的基本特征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火山岩组63

69.大兴安岭南部地区细碧-角斑岩系金义泽(中国地质科学院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64

70.云南某些火山岩的A·里特曼标准矿物成分及其构造意义刘智星(云南省地质局第二区域地质调查队)65

71.贵州西部峨嵋山玄武岩郑启钤等(贵州省地质局一○八地质队)66

72.中国东部中生代火山岩的基本特征及岩浆来源问题张德全等(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及矿床研究所)67

73.庐——枞地区火山岩岩性特征、岩浆的发展、演化及成因的初步探讨吴利仁等(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67

74.庐枞地区火山岩岩浆类型及其演化于学元等(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68

75.庐枞地区次火山岩岩石特征齐进英(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69

76.庐枞地区火山旋回划分、岩石组合及岩石化学特征陆志刚(中国地质科学院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70

77.鄂东南中生代陆相火山岩的岩石学特征顾巧根等(中国地质科学院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71

78.福建平和钟腾上侏罗世破火山机构及次火山花岗岩体特征陈克荣等(南京大学地质系)71

79.青岛红岛地区中生代青山组火山——侵入杂岩岩石化学特征及东大山古火山口的发现刘昌实等(南京大学地质系及山东海洋学院)72

80.西秦岭中新生代陆相火山岩岩石化学数据的整理周忠勇(甘肃省二○七指挥部)73

81.江苏和皖东新生代玄武岩岩石化学和矿物成分的研究周新民等(南京大学地质系)74

82.江苏六合方山玄武岩及其捕虏体的研究方邺森等(南京大学地质系)75

83.华东地区爆发角砾岩的成因类型及其形成机理的探讨陶奎元(中国地质科学院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75

84.风迹古火山口地质构造基本特征福建省地质局区测队77

85.大陆酸性火山作用的地质特征和成因陈肇博(北京铀矿地质研究所)77

86.我国东部中生代陆相火山岩宁-芜型铁矿形成的基本原理吴利仁(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78

87.火山岩分类命名——定量矿物法初见邱家骧(武汉地质学院)79

88.关于火山碎屑岩分类的几点意见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所火山岩组80

89.安徽省侵入岩的基本特征吴言昌(安徽省地质科学研究所)81

90.对冀西隐伏岩体深成岩分类、命名的建议和岩石含矿性特征高凡等(中国地质科学院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82

91.北京地区主要岩浆岩平均化学成分及若干岩石化学特征孙绳宗(北京市地质研究所)83

92.混合岩化的发生与发展应思淮等(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84

93.河北省滦县卢龙一带混合岩发育特征及其与铁矿的关系王时麒(北京大学地质学系)84

94.海南岛抱板混合岩岩石学特征及时代、成因的探讨王赐银等(南京大学地质系)85

95.“秦岭地轴”的混合岩化和区域钾长石化的成因问题何大伦(成都地质学院)86

96.山东荣城榴辉岩的研究王文瑚等(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87

97.深源榴辉岩中的含钛出溶物郭金弟等(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87

98.关于蓝闪片岩与板块构造孙管(陕西省冶金地质研究所)88

99.一个受旋卷构造控制的变质杂岩系苏文宁(云南省地质局第二区测队)89

100.昆阳群地层中鹅头厂铁矿含矿岩系的原岩恢复蔡德坤(云南冶金地质勘探公司研究所)90

101.疆峰铁矿的变质作用与成矿关系赵明开等(云南省地质局实验室及十六地质队)91

102.海南石碌铁矿变质岩的原岩恢复冯建良等(桂林冶金地质研究所)92

103.福建省东南沿海变质带的基本特征郭烈光(福建省区测队)93

104.丹凤地区变质岩岩石结构图册唐修祚等(国营二二四队)93

105.河南中部晚太古代变质岩的原岩恢复俞受鋆等(中国地质科学院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94

106.晚太古代登封群变质岩系的岩石建造特征涂绍雄等(中国地质科学院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95

107.登封杂岩变质作用研究游振东等(武汉地质学院)96

108.河南鲁山晚太古代变质岩系初步研究涂绍雄等(中国地质科学院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97

109.河南桐柏围山城地区的变质作用翟淳等(成都地质学院)98

110.河南桐柏围山城地区变质杂岩中变粒岩的原岩翟淳等(成都地质学院)98

111.大别山红安群变质火山岩系的岩石类型划分及其特征周高志(湖北省地质局区测队)99

112.安徽张八岭群变质岩系原岩认识朱洪山(中国科技大学)99

113.安徽郯庐断裂东侧变质岩系基本特征桑宝梁(安徽省地质科学研究所)100

114.关于鲁东南前寒武纪区域变质的古火山岩的岩石学研究王进聚等(山东省地质局区测队)100

115.冀东地区变质相系的初步划分和原岩恢复崔文元等(北京大学地质学系)101

116.关于冀东滦县含铁岩系钾质韵律层的成因刘国惠等(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102

117.北京密云高岭地区太古界麻粒岩相石榴石的特征及成因讨论卢良兆等(长春地质学院)103

118.北京密云沙厂麻粒岩的岩石学研究朱关祥(冶金部情报所)104

119.冀东迁安水厂——宫店子一带变质岩的变质相陈光远等(武汉地质学院)105

120.冀东迁安水厂——宫店子一带变质岩原岩恢复的探讨陈光远等(武汉地质学院)106

121.河北迁安——密云一带前震旦纪铁矿区含矿岩系划分及变质史探讨王仁民等(武汉地质学院)106

122.迁安铁矿变质含铁建造的岩石组合及有关麻粒岩的命名问题邢抚安等(首钢地质勘探公司)107

123.黑龙江省东部前寒武系变质岩群岩石学特征的初步探讨黑龙江省地质局区测一队108

124.山西岚县——娄烦地区吕梁群的区域变质分带及其形成机制王赐银等(南京大学地质系)109

125.内蒙集二线一带温都尔庙群变质岩系特征及铁矿形成的初步探讨刘玉琨等(内蒙古地质局地质研究队)110

126.宁夏阿左旗迭布斯格地区前震旦亚界含铁变质岩系主要岩石类型及原岩恢复孙绍义(宁夏地质局)111

127.隐伏花岗岩顶板标高的预测柳志青(浙江大学地质学系)112

128.滇中“峨头厂式”铁矿含矿围岩的交代岩地质特征颜以彬等(昆明工学院地质系)112

129.青磐岩的成因及其分类胡受奚(南京大学地质系)113

130.不同变质相带中花岗质岩石的成分的变化规律——兼论陆壳的结构与花岗岩类成分的关系胡受奚等(南京大学地质系)114

131.关于麻粒岩相岩石的分类和命名问题沈其韩等(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115

132.吉林省西部某银-铅-锌矿床矿石的变质作用戴延令(吉林省地质科学研究所)116

133.我国一些硅岩的超微结构及其演化模式闵育顺等(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117

134.五台山区条带铁矿的条带构造陈先沛等(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及广州新技术所)118

135.前寒武系迭层石碳酸岩的岩石学沙庆安等(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119

136.四川甘洛苏雄地区震旦系下统火山碎屑岩沉积机理李世麟(成都地质学院)120

137.燕辽震旦亚界藻白云岩相建造及古地理环境孟祥化等(长春地质学院及吉林省局地研所)121

138.冀东卢龙—迁安—滦县一带震旦界大红峪组岩相古地理分析袁又申等(北京大学地质学系)122

139.太行山中北段高于庄组—雾迷山组的沉积特征及其相分析赵澄林等(华东石油学院)123

140.中国西南地区震旦系灯影组碳酸盐岩沉积环境分析唐天福等(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123

141.晚震旦世鄂—黔成磷带陡山沱期海相磷块岩成矿规律初析周茂基等(贵州省地质局一一五地质队)125

142.贵州陡山沱期海相磷块岩的结构及其地质意义盛章琪等(贵州省地质局一一五地质队)126

143.苏南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岩石学特征及形成条件黄志诚(南京大学地质系)126

144.晋南早寒武世磷酸岩陈其英等(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127

145.燕山地区下寒武统昌平组岩石及其沉积环境特征张俊明等(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128

146.海南岛石碌群沉积环境的初步分析梁百和等(中山大学地质专业)129

147.海南岛石碌式富铁矿含铁岩系沉积形成条件的初步分析梁百和等(中山大学地质专业)130

148.海南岛石碌铁矿碳酸盐岩的成因及其与铁矿的关系胡志银等(桂林冶金地质研究所)131

149.南秦岭的硅岩陈先沛等(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132

150.南秦岭硅岩类岩石的判别分析陈先沛等(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133

151.河北曲阳上寒武—下奥陶统潮坪碳酸盐沉积的岩石学特征潘正莆等(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133

152.河北曲阳奥陶系的碳酸盐岩石学及沉积相研究王尧等(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134

153.华北下奥陶统岩相古地理新探冯增昭(华东石油学院)135

154.贵州西部中泥盆统沉积改造菱铁矿床成矿模式及沉积改造机理廖士范等(贵州地质局科研所及贵州省工学院地质系)135

155.南京栖霞山下二迭统栖霞组生物灰岩岩石学特征及环境分析杨万容等(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所)137

156.吕梁山中段晚二迭世早期“紫斑泥岩”的物质成分及其成因贾炳文(山西矿业学院地质系)140

157.桂西中三迭统浊积岩的初步研究洪庆玉等(西南石油学院地质系)141

158.黔中中三迭统底部“绿豆岩”的岩性特征及成因探讨吴雪华(贵州省地质局一○八地质队)141

159.四川盆地中侏罗纪大安寨石灰岩的成岩作用强子同等(西南石油学院地质系)142

160.云南勐腊地区侏罗系—下第三系沉积环境初步分析夏文杰等(成都地质学院钾盐科研队及云南省地质局第16地质队)143

161.西藏雅鲁藏布深断裂一带硅岩的特征及其成因王东安(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144

162.苏北高邮凹陷下第三系阜宁组三段的泻湖—潮坪沉积黄仰洲等(成都地质学院)145

163.南海现代和全新世海相碳酸岩的成岩作用——兼谈海相表成(海相淡成)灰岩及其意义沙庆安等(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及南海海洋研究所)146

164.礁相沉积与多金属矿床陈先沛等(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146

165.沉积岩分类问题的探讨孟祥化等(长春地质学院)147

166.石灰岩的结构分类冯增昭(华东石油学院)149

167.沉积岩新种——偏岭石粘土岩刘长岭(冶金部天津地质调查所)149

168.缙云天井山丝光沸石岩物质组分研究(浙江省冶金研究所)150

169.藏北某超基性岩体风化壳发育特征及其地质上的意义於祖相(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151

170.宁镇地区上青龙组(T?)沉积特征及与蒸发盐矿床关系罗正华等(武汉地质学院)153

171.长江中下游内生铁铜矿床与膏盐的关系蔡本俊(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153

172.Fe3O4—Ca5(PO4)3F—NaAlSiO4—CaMgSi2O6四元系研究阶段报告——Fe3O4—Ca5(PO4)3F—NaAlSiO4三元系的部分实验苏良赫等(武汉地质学院及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所)154

173.一个和铬铁矿矿床成因有关的巨型实验叶大年(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156

174.冷封式高压釜的温度梯度及其在实验中的意义王声远等(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156

175.室温常压下Ca2+-Mg2+-HCO?--H2O体系的试验研究陈友明等(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157

176.提高迁安铁精矿粉烧结矿强度的工业岩石学研究翁润生(武汉地质学院)158

177.人工合成岩石——富铝氟韭闪石与斜长石组合周珣若(武汉地质学院)159

178.石灰岩变形实验研究吴学益等(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160

179.岩石的可见-近红外光谱及其在遥感中的意义郑楚生等(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161

180.鞍山地区主要岩石的可见-近红外光谱及其在遥感上的意义丁暄等(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162

181.新疆某地航空遥感实验成果的岩石学解译王连芳等(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163

182.新疆某地微波遥感实验判读肖金凯等(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163

183.岩石超高频电性的研究肖金凯等(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164

184.关于岩浆岩鉴定方法(矿物成分、化学成分)的探索及岩浆一元化(假说)的提出苗昌德(辽宁省冶金地质勘探公司一○九队)165

185.KUDO-WEILL斜长石温度计的改进及其应用于细碧岩类夏林圻(中国地质科学院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166

186.沉积岩石薄片中生物碎片鉴定方法戴永定等(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及任邱石油地质勘探开发研究设计院)167

187.近矿蚀变岩显微镜研究孙未君(冶金部天津地质调查所)168

188.岩石化学的电子计算机处理方法刘昌实等(南京大学地质系及数学系)169

189.确定火山岩名称、酸度、碱度、系列、组合的简便化学方法邱家骧(武汉地质学院)169

190花岗岩类自然矿物岩石化学换算法朱为方(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170

191.超镁铁岩岩石化学计算和作图王懿圣(中国地质科学院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171

192.花岗岩类岩石化学计算新方法的探讨王炎庭等(北京铀矿地质研究所)172

193.过碱性岩的化学成分计算法孙管(陕西省冶金地质研究所)173

194.对变质岩原岩恢复方法的认识方清洁(广西冶金地质学校)175

195.岩石——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有力工具:初论成矿岩石张树业等(长春地质学院)176

196.“豹皮灰岩”的岩石特征及成因探讨黄操明(山西矿业学院地质系)177

197.成岩后生作用对砂岩孔隙度的影响大庆油田科学研究设计院178

198.湘西古丈县盘草基性火山角砾岩筒的初步认识黄瑞华(湖南省大地构造研究所)179

199.利用结核确定水流的方向黄操明(山西矿业学院地质系)179

200.结核的成因及利用结核确定岩层顶底面黄操明(山西矿业学院地质系)180

附录:182

1.关于矿物学的发展和对今后工作的意见陈光远(武汉地质学院)182

2.现代岩石学发展的新趋势(节要)吴利仁等(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岩石室)185

3.地球化学研究领域的一些进展情况曹荣龙(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189

1978《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1978年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 岩石学部分》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论文摘要编辑组 1978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论文摘要编辑组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