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使用及农化分析》求取 ⇩

第一篇 仪器使用3

第一章 电动设备3

第一节 电动离心机3

一、用途3

二、构造原理3

三、使用注意事项3

四、故障及检修4

第二节 真空泵4

一、用途4

二、构造及工作原理4

三、使用方法6

四、维护及故障排除6

三、使用方法7

二、构造原理7

一、用途7

第三节 植物样本粉碎机7

四、维护保养8

第四节 谷物单穗单株脱粒机8

一、用途8

二、构造原理8

三、使用方法9

四、故障及检修9

第二章 电热设备10

第一节 干燥箱和保温箱10

一、构造10

二、工作原理11

二、使用与维护12

四、常见故障的排除12

第二节 温度控制器13

一、差动棒式温度控制器13

二、水银温度计式温度控制器14

三、铂电阻和半导体热敏电阻温度控制器16

第三节 恒温水箱和水浴锅18

一、构造及工作原理18

二、使用方法19

三、维护与修理19

第四节 调温调湿箱20

一、用途及性能20

二、构造及工作原理20

三、使用方法22

四、维护与修理23

第五节 Мл—2型高温电炉24

一、构造24

二、工作原理25

三、使用方法26

一、电冰箱27

第六节 冰箱27

四、维护与修理27

二 吸收式油电两用冰箱36

第三章 光学仪器40

第一节 光学基本知识40

一、光的反射与折射40

二、球面镜的反射与球面透镜的折射41

三、凸透镜与像的形成41

第二节 扩大镜及简易解剖镜42

一、用途及构造42

二、成像原理43

三、使用与维护43

第三节 生物显微镜44

一、成像原理44

二、构造44

三、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49

四、保养与维护50

附:显微镜的玻片标本制作和观察54

第四节 双目立体显微镜55

一、用途及特点55

二、构造55

三、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57

第五节 照相机58

一、照相机的类型58

二、照相机的构造60

三、照相机的使用63

四、照相机的维护63

第六节 植物辐照计及照度计63

一、ZFZ—2型植物辐照计64

二、ZY—A型照度计66

一、分析天平的构造68

第一节 分析天平68

第四章 化学分析仪器68

二、砝码69

三、分析天平的安装70

四、天平的零点、平衡点及灵敏度70

五、分析天平的使用规则71

六、称量法72

七、称量准确度73

八、天平的检修73

九、光学读数分析天平75

第二节 水分快速测定仪76

一、工作原理76

二、仪器构造77

三、安装和校准78

四、使用方法78

第三节 离子交换纯水器79

五、注意事项79

一、基本原理80

二、使用方法81

三、可能遇到的问题和注意事项84

第四节 光电比色计84

一、基本原理:朗伯—比尔定律85

二、581—G型光电比色计85

三、GXG—91 5型携带式光电比色计91

第五节 分光光度计94

一、72型光电分光光度计94

二、751型分光光度计99

第六节 电导仪104

一、基本原理104

二、JD—1型电导仪107

三、DDS—11型电导仪109

一、溶液酸度(PH)的概念112

第七节 酸度计112

二、原电池简介113

三、指示电极和参比电极113

四、PHS—29A型酸度计115

五、25型酸度计119

第八节 630型火焰光度计122

一、原理简介122

二、构造和接装123

三、检查和调整124

四、使用方法125

五、误差和干扰127

六、故障及排除128

第五章 温度计和湿度计129

第一节 温度和温度计129

一、温度和温标129

二、温度计129

三、半导体点温度计131

第二节 湿度和湿度计132

一、空气湿度132

二、干湿球湿度计133

第二篇 农化分析137

第六章 定量分析概论137

第一节 试剂及其浓度表示法137

一、试剂的规格137

二、试剂的保管和取用137

三、试剂溶液浓度的表示法138

第二节 玻璃仪器的洗涤及加工140

一、玻璃仪器的洗涤140

二、玻璃仪器的干燥141

三、玻璃加工141

一、误差143

第三节 定量分析的误差和有效数字143

二、准确度和精密度144

三、有效数字及其保留145

第七章 定量分析基础知识147

第一节 重量分析法147

一、试样的称取与溶解147

二、沉淀作用148

三、沉淀的过滤和洗涤151

四、用玻璃坩埚或古氏坩埚过滤153

五、沉淀的干燥与灼烧154

六、重量分析结果的计算155

第二节 容量分析法156

一、容量分析简介156

二、量器的准备和使用157

三、中和法159

四、氧化——还原法164

五、容量沉淀法166

六、络合滴定法167

第三节 比色分析法168

一、比色分析的基本概念168

二、比色分析的方法169

第八章 土壤肥料分析法170

第一节 样品的采集和处理170

一、土壤样品的采集和处理170

二、肥料样品的采集和处理172

第二节 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测定(重铬酸钾法)173

一、测定意义173

二、方法原理173

三、试剂配制173

四、仪器设备173

五、分析步骤174

六、结果计算174

一、土壤全氮的测定(高氯酸—硫酸消化—铵试剂比色法)175

第三节 土壤氮素的测定175

二、有机肥料全氮的测定(铬粒—重铬酸钾—浓硫酸消化法)177

三、土壤水解性氮的测定(扩散吸收法)179

四、土壤速效氮的测定(硝酸试粉比色法)181

五、氨水含氮量的测定(中和滴定法)183

第四节 土壤磷素的测定184

一、土壤全磷的测定(高氯酸—硫酸酸溶—钼锑抗比色法)184

二、有机肥料全磷的测定(高氯酸—硫酸酸溶—钒钼黄比色法)186

三、过磷酸钙有效磷的测定(钒钼黄比色法)188

四、土壤速效磷的测定190

第五节 土壤钾素的测定193

一、土壤全钾的测定(四苯硼钠重量法)193

二、土壤速效性钾的测定(四苯硼钠比浊法)195

第六节 土壤PH值的测定196

一、混合指示剂比色法197

二、电位测定法198

一、分析意义199

二、方法原理199

第七节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测定(EDTA—铵盐快速法)199

三、试剂配制200

四、仪器设备200

五、测定步骤200

六、结果计算200

第八节 土壤可溶性盐的测定201

一、待测液的制备202

二、土壤全盐量的测定202

三、氯离子的测定204

四、碳酸根和重碳酸根的测定205

五、钙、镁离子的测定206

六、硫酸根的测定207

七、钾、钠的计算209

一、植株样品的采集210

第九章 植株及农产品化学分析210

第一节 植株样品的采集与处理210

二、植株样品的处理211

第二节 作物组织营养诊断211

一、测定意义211

二、测定原理211

三、试剂配制212

四、仪器用品212

五、测定步骤212

六、作物营养诊断指标213

第三节 植株中全量氮、磷、钾的联合测定214

一、待测液的制备215

二、全氮量的测定(蒸馏法)215

三、全磷量的测定(钒钼黄比色法)215

附:植物中全钾量的测定(四苯硼钠比浊法)216

四、全钾量的测定(火焰光度法)216

第四节 蛋白质含量的测定218

一、测定意义218

二、方法原理218

三、试剂配制218

四、仪器设备219

五、操作步骤219

六、结果计算219

第五节 脂肪含量的测定(索氏法)220

一、测定意义220

二、方法原理220

三、操作步骤220

四、结果计算221

第六节 植物中还原糖、可溶糖和淀粉的测定(赤血盐氧化法)221

一、还原糖的测定222

二、可溶性糖的测定225

三、淀粉的测定226

附录228

一、常用电器文字符号228

二、我国目前常用晶体管参数表228

三、国际原子量表(1975年)234

四、标准筛孔对照表235

五、根据灼烧物体的颜色估计温度235

六、常用酸碱溶液的比重及百分浓度235

七、我国主要土壤类型养分含量变幅表236

八、主要化学肥料的组成及成分236

九、主要动物肥料养分含量表237

十、绿肥养分含量表237

十一、农作物营养元素含量表(以干物质为基础)238

十二、毫克数、毫克当量数、百分数及每亩斤数换算表240

十三、对数表、逆对数表241

1981《仪器使用及农化分析》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陕西省农林学校编 1981 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