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保县志》求取 ⇩

凡例1

概述1

政区图1

照片1

序一1

序二3

大事记10

第二节 境域变化54

第一节 境域位置54

第一编地理54

第一章 地理位置54

第一节 地域沿革55

第二章 建置沿革55

第二节 建置沿革57

2 康保县名来历考59

附:1 康保县建置沿革表59

第三章 行政区划60

第一节 县城77

第四章 城镇乡村77

二 邓油坊镇78

一 康保镇78

第二节 镇78

一 康保乡79

第三节 乡79

三 土城子镇79

三 万隆店乡80

二 道尹地乡80

五 郝车倌乡81

四 阎油坊乡81

八 赵顺乡82

七 哈必嘎乡82

六 丹清河乡82

十 二号卜乡83

九 李家地乡83

十三 张纪乡84

十二 忠义乡84

十一 芦家营乡84

十五 满德堂乡85

十四 处长地乡85

十七 屯垦乡86

十六 照阳河乡86

第四节 村87

附:地名特记121

(三)断层123

(二)盖层褶曲123

第五章 自然环境123

第一节 地质123

一 变迁史123

二 构造123

(一)大地构造单元分区简述123

(一)前震旦系(A?)124

三 地层124

(二)古生界下二迭统(P1)125

(四)新生界126

(三)中生界126

(一)煤炭128

四 矿藏128

(五)岩浆岩128

(三)铅锌矿129

(二)铜129

(四)钨矿130

(五)铍矿131

(七)萤石矿132

(六)磷矿点132

第二节 地貌134

(十二)黄金矿134

(八)磷灰石134

(九)大理岩134

(十)粘土岩134

(十一)草煤134

三 南部波状平原区135

二 东部缓坡丘陵区135

一 北部低山丘陵区135

(一)气候类型137

一 气候137

第三节 气候、物候137

(二)气候区划139

(三)气温140

(四)光照142

(五)降水143

(七)湿度146

(六)季风146

(九)霜期147

(八)气压147

(十)地温150

二 物候151

一 地表水152

第四节 水文152

二 地下水154

(二)草甸土类156

(一)栗钙土类156

第五节 土壤156

一 土壤类型156

(二)肥力分布157

(一)耕层养分157

(三)盐土土类157

二 土壤肥力157

三 土壤分布158

(三)土壤微量元素含量158

(一)草场类型161

一 天然植被161

第六节 植被161

(二)草场生产力162

三 药用植被164

二 人工植被164

三 水生动物165

二 人工饲养动物165

第七节 动物165

一 野生动物165

一 干旱166

第八节 自然灾害166

(一)轻旱区167

(四)特重旱区168

(三)重旱区168

(二)一般旱区168

二 水灾169

三 风灾170

四 雹灾172

五 霜冻176

六 寒潮177

七 农作物病害178

十 地震179

九 田间鼠害179

八 农作物虫害179

经济综述181

第二编 经济181

(二)农民土地私有制183

(一)封建土地所有制183

第一章 农业183

第一节 农业经济制度183

一 土地制度183

(三)社会主义土地集体所有制184

(四)联产承包责任制185

(一)租佃关系186

二 生产经营186

(四)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87

(三)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87

(二)互助合作组187

(六)农业生产责任制188

(五)人民公社188

第二节 农业劳动力193

第三节 耕地面积195

二 东部缓坡丘陵林牧粮油作区197

一 北部低山丘陵牧林粮油区197

第四节 农业区划197

二 种植方式198

一 作物结构与分布198

三 南部波状平原农牧经作区198

第五节 种植制度198

(二)单种变套种199

(一)稀植变密植199

(四)发展保护地栽培,一年生产多茬蔬菜200

(三)麦茬晚薯、粮菜复种、一茬变两茬200

(二)肥料201

(一)土壤201

第六节 农技农艺201

一 土壤肥料201

(一)品种202

二 良种推广202

(三)养用结合202

(二)繁育选用204

(一)播种205

三 栽培技术205

(三)经营205

(一)病害206

四 植物保护206

(二)田间管理206

第七节 农作机具207

(五)植保机构207

(二)虫害207

(三)鼠害207

(四)防治207

(二)耕作机具208

(一)拖拉机208

一 农机208

(三)排灌机械209

二 农机管理210

(六)农副产品加工机械210

(四)收获机械210

(五)植保机械210

三 农业机械机构211

(一)莜麦215

一 粮食作物215

第八节 农业生产215

(六)荞麦216

(五)豆类216

(二)小麦216

(三)马铃薯(土豆、山药)216

(四)谷黍216

(六)蔬菜作物217

(五)药材217

(七)燕麦217

二 经济作物217

(一)亚麻217

(二)菜籽217

(三)瓜果类217

(四)烟叶麻类217

一 物质费用219

第九节 农业成本219

二 用工报酬226

(一)改良228

一 马的改良228

第二章 畜牧228

第一节 畜禽品种及分布228

一 羊228

二 马228

三 牛228

四 驴228

五 骡228

六 猪228

七 兔228

八 鸡228

第二节 品种改良228

(一)改良229

二 牛的改良229

(二)配种技术229

三 绵羊改良230

(二)配种技术230

五 良种鸡的引进233

四 良种猪的引进233

一 牧草种类及分布235

第四节 牧草资源235

第三节 饲料235

二 天然草场244

三 人工草场246

(二)喷灌施肥和浇水试验248

(一)盐碱滩改良248

(六)豆科与禾本科牧草混播249

(五)深松补播试验249

(三)牧草冬播249

(四)深松复状改良退化草场249

(一)家庭饲养250

一 饲养方式250

第五节 饲养250

(三)集体与分户饲养251

(二)集体饲养251

二 大办猪场252

第六节 人工养鱼253

一 牛病防治255

第七节 疫病防治255

二 马病防治259

四 猪病防治261

三 羊病防治261

六 鸡病防治263

五 兔瘟防治263

第八节 畜产品经营265

七 狂犬病防治265

一 蒙疆钟纺牧场266

第九节 畜牧业管理机构266

(六)基层畜牧兽医站管理委员会267

(五)章盖营马匹育种场267

二 畜牧业管理机构沿革267

三 畜牧事业单位267

(一)康保县畜牧兽医工作站267

(二)康保县草原工作站267

(三)康保县兽医院267

(四)康保县动物检疫站267

(八)康保县家畜配种站268

(七)绵羊改良冻精站268

二 面积积蓄269

一 树种分布269

第三章 林业269

第一节 林木资源269

第二节 林木权属270

第三节 植树造林271

一 林果274

第四节 林果、苗木274

二 苗木275

一 护林276

第五节 林木保护276

二 病虫害防治277

第六节 林产品经营278

四 技术培训和研究278

三 林业生产责任制278

附:典型林专记279

第七节 林业管理机构279

第一节 蓄水工程289

第四章 水利289

第二节 农田水利工程292

第四节 水土保持工程294

第三节 抗洪排涝工程294

二 机构沿革295

一 管理形式295

第五节 经营管理295

附:三老虎水库专记296

第五章 副业298

第一节 养殖业299

第二节 种植业300

第三节 编制加工301

二 机械工业307

一 纺织工业307

第六章 工业307

第一节 产业结构307

五 化学工业308

四 建材工业308

三 食品工业308

七 印刷工业309

六 服装鞋革工业309

九 煤炭工业310

八 陶瓷工业310

一 个体手工业311

第二节 经营体制311

二 集体工业318

(一)县供销社所属工业319

四 部门工业319

三 国营工业319

(二)商业局食品加工厂320

第三节 工厂选介322

(一)康保县皮毛厂323

一 县属国营工厂简介323

(二)康保县毛纺织厂324

(三)康保县酒厂325

(四)康保县陶瓷厂327

(五)康保县煤矿328

(六)康保县砖厂329

(十)康保县汽修厂330

(九)康保县农机一厂330

(七)康保县化工厂330

(八)康保县煤肥厂330

(一)康保县服装厂331

二 县属集体企业简介331

(十一)康保县印刷厂331

(十二)康保县糖厂331

(二)康保县鞋厂332

(五)工业经理部334

(四)满德堂铁木业社334

(三)康保县笼箩木器厂334

一 管理机构335

第四节 企业管理335

(六)康保县工艺美术厂335

三 规章制度与质量管理336

二 领导体制336

五 转轨变型337

四 经济责任制337

第五节 名优产品341

(一)农场343

一 农业企业343

第七章 乡镇企业343

第一节 发展沿革343

第二节 行业门类343

(一)采矿及矿产品加工344

二 工业企业344

(二)水产养殖344

(六)造纸及工艺品工业345

(五)食品业345

(二)陶瓷业345

(三)建材业345

(四)机械工业345

(二)商业服务业346

(一)运输业346

(七)其它工业346

三 建筑及劳务输出346

四 运输业、商业服务业346

(一)工分制347

二 劳动报酬347

第三节 企业管理347

一 管理机构347

三 行政管理费348

(三)按股分红348

(二)工资制348

一 土城子建筑公司350

第四节:重点企业350

三 张纪乡砖厂351

二 李家地煤矿351

一 古代道路352

第一节 道路桥梁352

第八章 交通运输352

(三)乡村道路353

(二)县道公路353

二 干线公路353

(一)省道公路353

(四)桥涵354

第二节 运输工具357

一 客运358

第三节 运输业务358

二 货运363

(二)运输队366

(一)汽车站366

三 营运单位366

(一)公路养护367

二 路政管理367

(三)搬运装卸367

第四节 交通管理367

一 管理机构沿革367

(二)养路费372

三 运输管理375

四 交通监理376

二 邮电机构378

一 驿站、递铺378

第九章 邮电378

第一节 机构设置378

二 业务项目379

一 邮政线路379

第二节 邮政379

二 县城电话381

一 电报381

三 设备381

第三节 电信381

四 农村电话382

三 长途电话382

三 财务384

二 业务384

第四节 管理体制384

一 人事384

四 工程385

一 柴油机发电387

第一节 网电建设387

第十章 电业387

(一)土康线388

二 输变电及线路388

(三)张纪村及张纪砖厂直配站389

(二)土城子变电站389

(二)黄土线389

(三)张纪村直配线389

三 变电站389

(一)康保变电站389

四 10千伏配电线路及配电变压器390

(四)康保及土城子变电站更新改造工程390

(一)供电所391

五 供电所、供电布局391

一 供电指标394

第二节 电力供应394

(二)供电布局394

(一)用电分类395

二 电力销售395

(二)用电管理396

(二)乡电管站397

(一)用电类型397

三 农村用电类形与乡电管站397

四 电价政策401

(二)安全设备403

(一)安全组织403

第三节 电力管理403

一 安全用电403

(一)管理机构404

二 企业管理404

(三)规章制度404

(二)计划管理405

(四)财务管理及成本管理406

(三)劳资管理406

二 厂矿自备电源409

一 风力发电409

第四节 小型发电409

一 康保镇413

第一节 城镇建设413

第十一章 城乡建设413

(一)新筑道路工程415

(三)给水、排水421

(二)桥梁、涵洞、防洪坝421

(四)公共建筑422

(七)房屋建设424

(六)广播电视、电话、路灯424

(五)公园绿化424

(一)道路工程426

二 土城子镇426

(三)公共设施建筑427

(二)给水、排水427

(二)给水、排水428

(一)街道与巷428

(四)房屋建设428

(五)园林绿化428

三 邓油坊镇428

第二节 乡村建设429

(五)园林绿化429

(三)公共设施建筑429

(四)房屋建设429

一 建筑队伍和施工430

第三节 建筑业430

二 建筑设计431

二 公房管理433

一 私房改造433

第四节 房地产管理433

(二)清查434

(一)土地征用434

三 租金434

四 土地管理434

(二)工业废气污染435

(一)工业废水污染435

(三)刹堵违法占地歪风435

第五节 环境保护435

一 污染状况435

二 环境治理436

(四)工业污染物质436

(三)生活废气排放与水污染436

(一)私营个体商业437

一 体制437

第十二章 商业437

第一节 经营管理437

(二)集体商业441

(三)国营商业449

(一)对私营商业改造450

二 管理450

(二)供销合作社管理452

(三)国营商业管理453

一 私营个体商户461

第二节 公司商店461

二 公私合营商店466

(一)生产资料公司468

三 供销社468

(三)副食品公司469

(二)土畜产公司469

(一)糖业烟酒蔬菜公司471

四 国营商业公司471

(四)贸易中心471

(五)狮子楼471

(二)五金交电公司472

(三)百货公司473

(四)食品公司474

附:1 米心猪的损失及医治476

2 食品冷库477

(五)石油公司478

(六)饮食服务公司479

(七)裕兴商场480

(一)日用工业品481

一 渠道、网点481

(八)百货大楼481

(九)百货商场481

第三节 商品购销481

(一)收购482

二 购销482

(二)农副产品482

(二)销售492

一 畜牧市场509

第四节 集市贸易509

二 农贸市场510

二 交通旅馆514

三 东风照像馆514

第五节 饮食服务514

一 大众饭馆514

八 农村饮食服务业515

七 茂康酒家515

四 商业旅馆515

五 国营理发馆515

六 回民饭馆515

一 建设情况517

第二节 建设、设备、生产能力517

第十三章 外贸517

第一节 贸易体制517

二 设备518

一 家兔收购519

第三节 收购与经营519

三 生产能力519

三 羊只收购520

二 家兔经营520

第四节 出口商品522

第一节 采购523

第十四章 物资523

一 计划管理524

第三节 管理524

第二节 供应524

三 物价管理525

二 储运管理525

一 木材公司527

第四节 计划物资公司简况527

四 作价办法527

附:现行作价办法和收费标准527

三 生产资料服务公司528

二 金属建材公司528

四 燃料公司529

二 统购统销后的粮食市场530

一 解放前粮油市场概况530

第十五章 粮油530

第一节 粮油市场530

三 议价粮油经营531

一 粮食征购533

第二节 粮油购销533

四 票证533

二 油料收购535

附:供销社代购代销粮油及加工概况535

(二)城镇非农业供应536

(一)农村粮食统销536

三 粮油供应536

一 粮油加工业的建立和发展543

第三节 粮油加工543

四 粮油价格543

二 粮油工业的经营管理544

四 粮油食品工业547

三 饲料工业547

(二)发展时期548

(一)初建时期548

第四节 粮油储运548

一 粮仓建设548

(三)鼎盛时期549

(二)“四无”粮仓550

(一)粮油防治550

二 粮油防治与“四无”粮仓550

(一)粮油质量标准551

三 粮油标准与检验551

四 调拨运输553

(二)粮油的检验方法553

(二)核算管理555

(一)记帐方法的演变555

第五节 企业管理555

一 财务管理555

(一)职工教育557

二 劳动管理557

三 管理机构558

(三)劳动报酬558

(二)劳动竞赛558

一 农业税560

第二节 税种、税率、税利560

第十六章 税务560

第一节 管理体制560

(二)征收561

(一)税制561

(三)支农资金的管理使用562

(二)商品流通税564

(一)货物税564

二 工商税564

(五)文化娱乐税565

(四)利息所得税565

(三)工商业税565

(七)车船使用牌照税566

(六)棉纱统销税566

(十三)营业税567

(十二)增值税567

(八)集市交易税567

(九)工商税567

(十)牲畜交易税567

(十一)产品税567

(十七)个人所得税568

(十六)城市维护建设税568

(十四)资源税568

(十五)建筑税568

(十八)奖金税569

(二十三)屠宰税570

(二十二)国营企业调节税570

(十九)盐税570

(二十)集体企业所得税570

(二十一)国营企业所得税570

(二十五)其它税种571

(二十四)国家能源交通重点建设基金571

三 历年税收收入572

(一)农业税的减免577

二 报请批准的减税免税577

第三节 税收减免577

一 政策性的减税免税577

第四节 税务管理578

(二)工商税的减免578

第五节 税务机构沿革580

二 解放后财政体制582

一 解放前财政体制582

第十七章 财政582

第一节 体制582

(二)解放后的财政收入583

(一)解放前的财政收入583

第二节 收支583

一 财政收入583

(一)解放前的财政支出585

二 财政支出585

(二)解放后的财政支出586

(一)工商企业税务检查588

二 企业财务管理588

第三节 管理监督588

一 行政事业财务管理588

(三)扭亏增盈589

(二)清产核资工作589

一 中国人民银行康保县支行590

第一节 金融机构590

第十八章 金融590

一 货币沿革591

第二节 货币591

二 中国工商银行康保县支行591

三 中国农业银行康保县支行591

四 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康保县支行591

五 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康保县支公司591

二 货币比值593

三 货币管理594

四 货币流通595

五 金银收兑598

一 民间信贷599

第三节 信贷599

六 发行库与业务库599

二 工商信贷600

三 农业信贷601

四 基本建设贷款602

五 贷款减免603

六 单位存款604

三 储蓄利率609

二 储蓄种类609

第四节 城乡储蓄609

一 储蓄机构609

三 联行往来613

二 结算613

第五节 会计核算613

一 核算方法613

四 财务状况614

第八节 农村信用合作业务615

第七节 会计辅导615

第六节 公债发行615

第九节 保险事业619

二 计划编制621

一 管理机构621

第十九章 经济综合管理621

第一节 计划管理621

(一)农业计划管理623

三 计划管理的实施623

(二)工业计划管理624

(四)事业计划管理626

(三)商业计划管理626

(五)基建计划管理627

(六)物资计划管理628

一 统计内容629

第二节 统计管理629

(一)建国前物价状况632

一 物价状况632

二 统计方法632

第三节 物价管理632

(二)建国后物价管理635

(三)农产品成本调查637

(二)主要农副产品价格调整637

二 物价变化637

(一)粮食价格调整637

(四)主要工业品价格调整639

(五)非商品收费640

(一)营业执照管理649

二 工商企业管理649

第四节 工商管理649

一 工商行政管理机构649

(三)商标管理651

(二)合同管理651

三 市场管理652

第六节 标准管理656

第五节 审计656

二 计量制度及衡器演变657

一 管理机构657

第七节 计量管理657

四 计量器具生产658

(二)工业计量管理658

三 工商计量管理658

(一)商业计量管理658

二 工人队伍659

(二)解放后的用工形式659

第八节 劳动管理659

一 用工形式659

(一)民国时期的用工制度659

三 工资663

(一)招工666

五 就业与培训666

四 奖金管理666

(三)培训668

(二)补充自然减员668

六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669

(一)劳动力管理范围670

七 劳动力管理670

(三)职工调动管理权限671

(二)劳动力管理办法671

(一)劳动保护672

八 劳保福利672

(四)职工处理、处分权限672

九 劳动服务674

(二)劳动保险674

第一节 党组织的建立和发展675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675

第三编 政治675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康保县历次代表大会681

(一)组织整顿684

一 日常活动684

第三节 党的建设684

(三)评先活动685

(二)党员教育685

二 党员发展686

(一)机构沿革687

四 纪律检查687

三 干部培训687

(三)党风党纪监督检查688

(二)落实政策688

一 各个历史时期党的工作689

第四节 党的领导689

(一)工商联工作691

二 统一战线691

(三)对台和起义投诚人员工作693

(二)党外知识分子和知名人士工作693

(一)执行委员会695

三 国民党康保县执行委员会组织情况695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695

第一节 组织695

一 基层党部695

二 国民党党部组织系统695

第二节 主要活动696

(二)国民党康保县执行委员会的乡村组织机构696

(一)县工会历次代表大会697

一 组织的建立和发展697

第三章 社会团体697

第一节 工人组织697

(一)加强思想教育699

三 主要活动699

(二)下属工会和事业单位699

二 工人队伍699

(四)关心职工生活700

(三)组织劳动竞赛700

(二)组织职工学习科学文化和技术700

二 贫下中农协会701

一 农会701

(五)企业民主管理701

(六)整顿建“家”701

第二节 农民团体701

二 历届妇女代表大会702

一 组织702

第三节 妇女联合会702

一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703

第四节 青少年团体703

三 主要活动703

二 中国三民主义青年团704

一 组织705

第六节 科学技术协会705

三 中国少年先锋队705

第五节 工商业联合会705

二 主要活动707

第九节 计划生育协会709

二 消费者协会709

第七节 中苏友好协会709

第八节 个体劳动者协会和消费者协会709

一 个体劳动者协会709

第二节 代表的选举710

第一节 组织710

第四章 人民代表大会710

一 各届人民代表大会711

第三节 历届代表会议711

二 人民代表大会712

第四节 代表联系制度717

二 视察工作718

一 提案处理718

第五节 提案处理和视察718

三 日伪县政府720

二 民国县政府720

第五章 政府720

第一节 旧政府机构720

一 招垦设治局720

四 国民党县政府721

一 康保县政府725

第二节 民主政府725

一 康保县人民政府726

第三节 人民政府726

二 商化康联合县政府726

二 机构设置727

三 康保县革命委员会732

四 基层政权734

附:基层政权机构名称及驻地736

第四节 政绩、政务737

第五节 信访740

第二节 历届委员会议741

第一节 组织741

第六章 人民政治协商会议741

二 办理委员提案742

一 开展政治协商、民主监督742

第三节 政协康保县委主要活动742

七 各界人士座谈会743

六 开展科技咨询服务743

三 征集文史资料743

四 建立政协工作组743

五 参观考察活动743

二 清查登记管理敌伪还乡人员745

一 治安行政机构745

第七章 司法745

第一节 治安745

四 取缔反动道会门746

三 镇压反革命746

(二)盗窃案747

(一)反革命特务案747

五 打击刑事犯罪747

(二)看守748

(一)予审748

六 予审、看守748

(三)禁赌749

(二)户口管理749

七 治安管理749

(一)特种行业管理749

九 消防管理750

八 基层治保组织750

(四)危险物品的管理750

二 刑事检察753

一 机构设置753

第二节 检察753

四 法纪检察754

三 经济检察754

附:重大案例755

六 监所检察755

五 控告申诉检察755

一 机构设置757

第三节 审判757

(一)刑事审判758

三 案件审理758

二 审判原则758

(二)民事审判761

四 复查冤假错案762

(三)经济审判762

(一)人民调解委员会764

二 民事调解764

第四节 司法行政764

一 机构设置764

三 法制宣传765

(二)调解工作765

(一)公证766

四 公证、律师766

(二)律师767

第八章 人事768

第一节 干部队伍768

一 管理权限773

第三节 干部管理773

第二节 人员编制773

(二)考核提拔774

(一)培训774

二 培训、考核和提拔774

(一)实物供给制775

一 工资775

三 目标管理责任制775

第四节 工资福利775

(二)工资制776

(一)福利779

二 福利、奖金779

(三)病、休假等待遇780

(二)奖金780

一 退职、退休、离休781

第五节 退职、退休、离休和老干部工作781

第六节 人事机构设置及沿革782

二 老干部工作782

二 残疾人安置784

一 孤寡老人供养784

第九章 民政784

第一节 社会福利784

四 收容遣送785

三 残儿弃婴教养785

(一)支前工作786

一 拥军786

第二节 拥军优抚786

(四)军民共建精神文明村787

(三)慰问驻军部队787

(二)抗美援朝787

(一)烈士抚恤和牺牲病故抚恤788

二 优抚788

(五)协助部队做好本县籍战士工作788

(二)残废抚恤789

三 国家定期定量补助790

(三)孤老烈属和复员军人赡养790

(二)优待劳动日791

(一)优待代耕791

四 群众优待791

(三)优待现金792

(一)安置793

五 复员退伍军人安置793

第三节 救济794

(二)扶持致富794

(一)生产救灾795

二 救灾795

一 社会救济795

(一)贫病救济795

(二)其它救济795

(二)农村扶贫797

附:支援唐山地震救灾797

(三)年龄结构801

(二)文化结构801

第四节 人口普查及预测801

一 人口普查801

(一)性别结构801

第五节 殡葬改革802

二 人口预测802

第六节 民政机构803

三 商化康联合县大队804

二 康南武工队804

第四编 军事804

第一章 地方武装804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地方武装804

一 保卫团804

二 警察所804

三 国民党骑兵第二纵队804

第二节 人民武装804

一 康保县大队804

四 商化康联合县武工队805

二 康保县人民武装部806

一 武委会806

第二章 军事机构806

第一节 民国时期军事机构806

第二节 人民武装机构806

二 义务兵役制807

一 志愿兵役制807

第三章 兵役和兵制807

第一节 明和清时代807

第二节 民国时期807

第三节 建国前后807

三 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808

第三节 主要活动及战备809

第二节 民兵武器装备809

第四章 民兵809

第一节 民兵组织建设与发展809

第四节 民兵参军情况811

第五章 战事812

第一节 兵祸匪患813

第六章 兵祸匪患及剿匪813

第二节 剿匪814

一 方针815

第一节 教育制度815

第五编 文化815

第一章 教育815

(一)教材817

三 计划817

二 学制817

(二)课程设置818

(四)考试制度819

(三)课堂教学要求819

(一)幼教沿革820

一 学前教育820

第二节 普通教育820

(一)小教沿革822

二 小学教育822

(二)幼教与设备822

(三)小学选介823

(二)民族小学823

(二)中等学校选介827

(一)中教沿革827

三 中学教育827

二 教师进修学校830

一 康保县师范学校教育830

第三节 专业学校教育830

三 职业学校831

第四节 业余学校832

五 供销社职工学校832

四 康保县卫生学校832

一 农民业余学校833

二 干部、职工业余学校835

三 广播电视教育838

一 行政管理839

第五节 教育管理839

四 电大工作站839

三 经费管理841

二 校务管理841

(一)教具管理842

四 设备管理842

(一)经费来源842

(二)经费支出842

第六节 教学研究843

(二)校舍管理843

(一)教师队伍的发展变化844

一 基本状况844

第七节 教师队伍844

二 专业培训847

(二)教师的任用与管理847

(一)政治待遇848

三 待遇848

(二)经济待遇849

二 成果853

一 沿革853

第八节 勤工俭学853

第一节 科技队伍854

第二章 科学技术854

二 科技团体855

一 科普宣传855

第二节 科学普及855

二 科研计划管理856

一 管理机构856

三 技术培训856

第三节 科技管理856

四 情报管理857

三 科技人员管理857

一 毛呢开发858

第四节 科技项目和成果858

五 防治莜麦坚黑穗病859

四 制鞋859

二 皮毛加工技术开发859

三 酿酒859

八 研制“185型”收割机860

七 三行播种机的发明860

六 “康选九号”小麦的培育和推广860

(二)预报861

(一)测报861

九 马铃薯实生籽育种试验861

十 气象工作861

一 县文化馆863

第二节 文化馆、站、宫863

第三章 文化艺术863

第一节 文化行政机构863

三 文化宫864

二 文化站864

第四节 图书馆、室865

第三节 俱乐部865

第五节 图书发行866

第六节 电影867

二 专业剧团868

一 业余剧团868

第七节 剧团868

一 广播869

第八节 广播、电视869

附:影剧场院869

二 电视870

第九节 档案收存872

二 刊物874

一 报纸874

第十节 报纸、刊物874

一 文学创作877

第十一节 文艺创作877

(五)美术、书法、摄影878

(四)小调878

二 艺术发展878

(一)曲艺878

(二)音乐878

(三)舞蹈878

四 雕刻、泥塑879

三 杂技879

第十二节 群众文化879

一 彩灯879

二 乐器879

(一)丝竹879

(二)吹打乐879

附:民间歌谣三首880

五 三套集成880

二 古城址、遗址881

一 金长城881

第十三节 文物古迹881

三 纪念碑884

(三)铜器885

(二)陶瓷器885

四 库藏文物885

(一)石器885

(一)县人民医院886

一 县级医疗单位886

第四章 医药卫生886

第一节 医疗单位886

(三)分院887

(二)县中医院887

二 乡(镇)级医疗单位889

一 中医892

第二节 中西医疗892

三 卫生技术人员893

二 西医893

(一)乡村医生的兴起与发展895

二 乡村医生与合作医疗895

第三节 医疗制度895

一 公费医疗895

(一)厂矿企业劳保医疗896

三 劳保医疗896

(二)合作医疗896

一 防疫897

第四节 卫生防疫897

(二)学校卫生保健897

(一)计划免疫898

(三)鼠疫防治903

(二)鼠疫903

(二)消毒杀虫903

二 主要传染病防治903

(一)鼠类分布及鼠害903

(一)地方性甲状腺肿906

三 地方病防治906

(三)地方性氟中毒907

(二)现患治疗907

(四)布氏杆菌病908

四 爱国卫生909

(七)大骨节病909

(五)克山病909

(六)肺结核病909

(三)卫生检验910

(二)食物中毒910

(一)饮水、食品卫生910

第五节 妇幼保健911

(四)环境卫生911

附:验(秘)方912

二 中药材加工912

第六节 制剂与中药材加工912

一 制剂912

第一节 设施914

第五章 体育914

第二节 学校体育915

第三节 群众体育916

第四节 竞赛成绩917

 二 优秀运动员918

一 培养输送918

第五节 队伍918

三 裁判员919

第一节 人口规模及变动920

第一章 人口920

第六编 社会920

第二节 人口分布924

三 民族构成926

二 年龄构成926

第三节 人口构成926

一 家庭构成926

第四节 人口控制927

六 职业构成927

四 性别构成927

五 文化构成927

(一)晚婚晚育928

一 晚婚晚育、优生优育928

(二)优生优育929

(二)绝育930

(一)避孕药具930

二 节育、绝育930

(一)奖励931

三 奖惩规定931

(二)惩罚933

(一)技术队伍937

四 管理机构937

(三)行政管理机构938

(二)技术服务网的建设938

第一节 农民生活940

第二章 人民生活940

第二节 职工生活946

二 新式婚姻制度949

(三)寡妇“守节”与再嫁949

第三章 婚姻家庭949

第一节 婚姻949

一 旧式婚姻949

(一)包办、买卖婚姻949

(二)童养媳、等郎媳949

三 婚姻登记950

第三节 称谓951

第二节 家庭结构951

第四节 姓氏953

二 基督教954

一 伊斯兰教954

第四章 宗教、侨务954

第一节 宗教954

第二节 侨务955

三 天主教955

二 元霄节956

一 春节956

第五章 风俗956

第一节 民间节日956

八 中秋节957

七 七月十五957

三 二月二957

四 清明节957

五 端午节957

六 六月六957

十一 圣纪节、古尔邦节、开斋节958

十 新年958

九 腊八958

一 婚嫁959

第二节 婚丧喜庆959

(四)掘墓961

(三)戴孝961

二 丧葬961

(一)入殓961

(二)报丧961

(九)过七962

(八)复三962

(五)烧纸962

(六)出殡962

(七)埋葬962

一 服饰963

第三节 衣食住行963

三 喜庆963

(一)过满月963

(二)过生日963

(三)盖房963

(四)迁居963

(五)升学963

二 饮食964

(八)手把羊肉966

(七)涮羊肉966

(一)山药鱼儿966

(二)山药饼966

(三)山药糕966

(四)开花馒头966

(五)擦酥糖饼966

(六)拔丝山药966

四 运行967

三 居住967

一 拾金不昧968

第四节 优良美德968

四 舍己救人969

三 捐款捐物、支持教育969

二 助人为乐969

五 好媳妇970

二 赌博971

一 算卦971

第五节 娱乐971

第六节 社会陋习971

七 缠足972

六 童养媳972

三 近亲结婚972

四 配干殇972

五 抽大烟972

十 忌讳973

九 叫魂973

八 娼妓973

第六章 道会门974

一 声母975

第三节 语音975

第七章 方言975

第一节 语系属区及特点975

第二节 方言成因975

二 韵母方面976

三 声调方面977

三 称谓类979

二 时节时令类979

第四节 词汇979

一 天文地理类979

五 生活类980

四 动植物类980

六 动词、形容词类981

七 其它类982

四 句式省略983

三 语序变化983

第五节 语法983

一 派生的合成词983

二 特殊的复合词983

一 农业谚语984

第六节 熟语984

二 气候、物候谚语986

三 生活谚语987

四 歇后语992

第一节 民谣995

第八章 民谣、传说995

第二节 传说999

一 建国后省以上(系统)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1006

第一章 人物表1006

第七编 人物1006

二 烈士英名录1010

三 九十岁以上老人名录1021

第一节 牺牲人员传1022

第二章 人物传1022

第二节 文武职官1027

第三节 名人传1034

第四节 反面人物(匪患)1037

附录1040

一 堡寨1040

(一)屯垦村堡1040

(二)五福堂堡1040

(三)满德堂堡1040

(四)史盖子梁堡1040

(五)三义堂堡1040

(六)十大股堡1040

(十)戈家房子堡1041

(十三)毛不拉村堡1041

(十二)白脑包村堡1041

(十一)庞家村堡1041

(十四)王善营村堡1041

(九)赵义油坊堡1041

(八)三号地堡1041

(七)大邬邓堡1041

(十九)二根达赖堡1042

(二十)大沟房村堡1042

(十八)郭珍营村堡1042

(二十一)弄红营村堡1042

(二十二)褚家营村堡1042

(十七)四台房子堡1042

(十六)三台房子堡1042

(十五)忻家村堡1042

(二十七)白脑包村堡1043

(二十六)明泰(民太)村堡1043

(二十八)马鞍架子堡1043

(二十九)王国隆村堡1043

(二十五)富长村堡1043

(二十四)王家寨堡1043

(二十三)立本公司堡1043

(三十四)丹木淖村堡1044

(三十三)小英图堡1044

(三十五)大章盖村堡1044

(三十六)李步海村堡1044

(三十二)二颜村堡1044

(三十一)二马房营堡1044

(三十)千祥堂堡1044

(四十一)张举营堡1045

(四十)化林沟堡1045

(四十二)柴家营村堡1045

(四十三)义合堂堡1045

(三十九)康福柱村堡1045

(三十八)姚家滩堡1045

(三十七)姚白营堡1045

(四十八)托罗盖南堡1046

(四十七)托罗盖北堡1046

(四十九)黄石崖村堡1046

(五十)宝本村堡1046

(四十六)土城子村堡1046

(四十五)于发营村堡1046

(四十四)东滩村堡1046

二 寺庙1047

(一)阿不盖庙1047

(五十四)孙家房村堡1047

(二)旧庙1047

(三)拉普隆庙1047

(五十三)张守业村堡1047

(五十二)四先生房村堡1047

(五十一)后不东户村堡1047

(一)甘泉鱼跃1048

(二)梅岭鸟鸣1048

三 名胜1048

四 重大事故选例1048

(一)交通1048

(六)大石脑包保安寺1048

(五)龙王庙1048

(四)新庙1048

(二)火灾1051

(三)触电1052

(四)中毒1052

(五)工伤1053

五 驻康保县单位1054

(一)张家口地区康保牧场1054

(二)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宝昌长途电信线务段1056

(三)张家口地区长途电信线务站1056

六 存文1057

1 批示1057

(四)部队农场1057

2 散文1060

表格索引1076

编后记1094

编纂人名录1096

1991《康保县志》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于伯良主编;河北省康保县志编纂委员会编纂 1991 北京:新华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