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硕士专业学位入学考试辅导 法学科目》求取 ⇩

综合课3

综合课·法学基础理论3

第一部分基本知识点3

第一章 法的本质与特征3

第二章 法的起源与历史发展7

第三章 法的作用12

第四章 社会主义法的概念和本质14

第五章 社会主义法与其他社会现象15

第六章 社会主义法律意识19

第七章 社会主义法制与社会主义法治21

第八章 法的创制22

第九章 法律规范25

第十章 法的体系28

第十一章 法的渊源30

第十二章 法的实施33

第十三章 法律关系37

第十四章 法律责任与法律制裁42

第十五章 法律解释43

第二部分 重点难点问题45

一、法的本质问题45

二、法的基本特征47

三、法的产生规律48

四、资本主义法的本质和特征50

五、法的基本职能51

六、社会主义法与其经济基础的关系53

七、社会主义法与人民民主专政的关系55

八、法与科学技术的关系57

九、社会主义法与共产党政策的关系59

十、社会主义法和社会主义道德的关系62

十一、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对社会主义法的作用65

十二、社会主义法制(法治)的基本要求67

十三、社会主义法制与社会主义民主的关系69

十四、我国法的创制的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72

十五、我国法的创制的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72

十六、我国法的创制的保持法律稳定性、连续性与适时废、改、立相结合的原则73

十七、我国立法工作中的科学创见原则74

十八、我国法的创制的专门机关的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的原则74

十九、法律规范与法的联系和区别75

二十、法律规范与法律条文的联系和区别76

二十一、法律规范逻辑结构中“三要素说”和“两要素说”77

二十二、法的体系的特点78

二十三、法的体系与立法体系的区别80

二十四、划分法的部门的标准和原则81

二十五、法的渊源的形式83

二十六、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渊源的种类84

二十七、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87

二十八、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88

二十九、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的原则90

三十、法律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93

三十一、权利与义务的关系94

三十二、违法的构成条件95

三十三、法律解释的必要性96

三十四、法律解释的原则97

综合课·宪法99

第一部分 基本知识点99

第一章 宪法基本原理99

第二章 我国宪法规定的国家制度103

第三章 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115

第四章 国家机构125

第二部分 重点难点问题134

一、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134

二、宪法集中体现各种政治力量的对比关系136

三、我国宪法关于保障宪法实施的具体规定136

四、我国现行宪法的主要特点138

五、现行宪法两个修正案的主要内容139

六、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140

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140

八、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141

九、发展和完善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42

十、我国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143

十二、公民与人民的区别144

十一、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144

十三、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的特点145

十四、我国宪法规定的平等权的内容148

十五、政治权利与自由148

十六、人身自由的概念与具体内容149

十七、社会经济权利的内容149

十八、我国采用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的必要性150

十九、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权限范围152

二十、特别行政区的法律地位153

二十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和地位154

二十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154

二十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职权156

二十四、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职权157

二十五、国务院的职权158

二十六、人民法院与人民检察院的异同159

综合课·中国法制史161

第一部分 基本知识点161

第一章 夏商法律制度161

第二章 西周法律制度166

第三章 春秋战国时期法律制度171

第四章 秦代法律制度173

第五章 汉代法律制度177

第六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法律制度182

第七章 隋唐法律制度184

第八章 宋元法律制度191

第九章 明代法律制度200

第十章 清代法律制度205

第十一章 清末法律制度的变革212

第十二章 南京临时政府的法律制度218

第十三章 北洋政府的法律制度220

第十四章 南京国民政府的法律制度222

第十五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人民民主政权的法律制度227

第二部分 重点难点问题241

一、“五刑”的主要内容与影响241

二、西周时期“以德配天,明德慎罚”思想及其影响242

三、西周的宗法制度及其实质243

四、西周的婚姻立法244

五、春秋时期公布成文法的历史背景245

六、春秋时期公布成文法的主要活动247

七、《法经》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地位248

八、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历史意义249

九、秦代的刑罚适用原则251

十、秦代民事法律内容252

十一、秦代的经济法律内容253

十二、文帝、景帝时期刑制改革的背景254

十三、文帝、景帝刑制改革的内容与意义255

十四、汉代司法机构255

十五、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法律内容的主要发展257

十六、唐代主要立法指导思想258

十七、唐律的刑罚适用原则259

十八、唐律的特点与历史地位260

十九、宋初立法指导思想的主要内容和特点262

二十、宋代所有权与债权的法律规定及其特点262

二十一、宋代司法机构的变化及其特点264

二十二、宋代审判制度的变化及其特点264

二十三、元代法律的基本内容与主要特点265

二十四、元代司法机构的特点267

二十五、明初“重典治世”的立法思想在法律制度上的表现267

二十六、明代君主专制的司法制度269

二十七、清代法制的特色270

二十八、清律对封建礼教的维护271

二十九、清律对皇权的维护272

三十、会审制度在清代的发展273

三十一、清末变法修律的主要特点274

三十二、比较《大清现行刑律》与《大清新刑律》275

三十三、清末变法修律的主要影响276

三十四、《中国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特点及意义276

三十五、《临时约法》与“袁记约法”的主要区别278

三十六、南京国民政府的立法概况279

三十七、南京国民政府法律制度的特点280

三十八、南京国民政府《中华民国宪法》的结构特点281

四十、《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的主要内容及意义282

三十九、南京国民政府《中华民国宪法》内容的主要特点282

四十一、工农民主政权的刑事立法原则与主要内容284

附一:综合考试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285

模拟试题一285

模拟试题二289

模拟试题三294

模拟试题一参考答案298

模拟试题二参考答案303

模拟试题三参考答案308

附二314

1998年全国在职攻读法律硕士专业学位入学联考综合考试试题314

1998年全国在职攻读法律硕士专业学位入学联考综合考试试题参考答案318

民法学327

第一部分基本知识点327

第一章 民法概述327

第二章 民事法律关系330

第三章 公民(自然人)338

第四章 法人346

第五章 合伙351

第六章 民事法律行为354

第七章 代理363

第八章 物权概述371

第九章 所有权373

第十章 他物权383

第十一章 共有388

第十二章 相邻关系392

第十三章 债的一般原理394

第十四章 不当得利和无因管理409

第十五章 合同的一般原理411

第十六章 买卖、租赁、承揽417

第十七章 人身权概述421

第十八章 人格权423

第十九章 身份权426

第二十章 著作权428

第二十一章 专利权434

第二十二章 商标权441

第二十三章 继承的概述445

第二十四章 法定继承448

第二十五章 遗嘱继承与遗赠451

第二十六章 遗赠扶养协议453

第二十七章 继承的开始和遗产的处理454

第二十八章 侵权民事责任概述457

第二十九章 侵权民事责任的构成460

第三十章 特殊侵权的民事责任460

第三十一章 侵权损害赔偿463

第三十二章 诉讼时效概述464

第三十三章 诉讼时效的规则466

一、民法的调整对象469

第二部分 重点和难点问题469

二、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和特征及其在民法体系中的作用471

三、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与民事权利的区别和联系472

四、公民民事行为能力的种类划分473

五、监护人的种类474

六、宣告失踪与宣告死亡的区别和联系476

七、法人的概念和特征476

八、法人民事权利能力的特征477

九、法人民事行为能力的特征478

十、合伙的概念和特征478

十一、退伙的概念及其处理479

十二、合伙人的债务责任480

十三、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481

十四、无权代理及其后果482

十五、物权与债权的联系和区别484

十六、善意取得制度486

十七、担保法上的抵押制度488

十八、担保法上的质押制度491

十九、合同的概念和特征493

二十、合同的订立494

二十一、违约责任的概念及其构成条件495

二十二、人身权的概念和特征496

二十三、人格权与身份权的法律异同497

二十五、名誉权与荣誉权的关系499

二十四、具体人格权与一般人格权499

二十六、肖像权的内容、行使及限制501

二十七、姓名权与名称权502

二十八、隐私权与名誉权的关系503

二十九、表演者权与表演权504

三十、著作权的归属505

三十一、著作权的合理使用506

三十二、著作权侵权行为507

三十三、不能成为专利权客体的智力成果509

三十四、职务发明的认定509

三十五、授予发明、实用新型专利的实质条件510

三十六、优先权512

三十七、专利权的保护513

三十八、商标权的争议、撤销和注销515

三十九、商标侵权行为516

四十、继承的基本原则517

四十一、继承权及其丧失518

四十二、代位继承与转继承519

四十三、遗嘱及其有效条件520

四十四、遗嘱继承及遗嘱执行521

四十五、侵权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522

四十六、民事责任抗辩事由的概念和种类523

四十七、侵权损害赔偿的计算525

模拟试题一526

附一:民法学考试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526

模拟试题二528

模拟试题三529

模拟试题一参考答案531

模拟试题二参考答案533

模拟试题三参考答案535

附二537

1998年全国在职攻读法律硕士专业学位入学联考民法学试题537

1998年全国在职攻读法律硕士专业学位入学联考民法学试题参考答案539

第一部分 基本知识点545

第一章 刑法概说545

刑法学545

第二章犯罪概念与犯罪构成549

第三章 犯罪构成要件550

第四章 犯罪形态557

第五章 排除犯罪性的行为565

第六章 刑罚概说567

第七章 量刑570

第八章 刑罚执行和刑罚消灭制度574

第九章 罪刑各论概述578

第十章 危害国家安全罪581

第十一章 危害公共安全罪583

第十二章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589

第十三章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605

第十四章 侵犯财产罪611

第十五章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614

第十六章 危害国防利益罪629

第十七章 贪污贿赂罪632

第十八章 渎职罪635

第十九章 军人违反职责罪640

第二部分 重点难点问题645

上编 总论部分重点难点问题645

一、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及其在刑法中的体现645

二、我国刑法对空间效力的规定646

三、犯罪的概念与特征647

四、刑事责任能力的概念与内容649

五、刑法中关于刑事责任能力程度的规定650

六、我国刑法中关于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651

七、犯罪故意的概念和类型652

八、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的异同653

九、犯罪过失的概念与类型654

十、过于自信的过失与间接故意的异同654

十一、意外事件与疏忽大意过失的异同655

十二、犯罪不作为的成立条件656

十三、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间的因果关系657

十四、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联系与区别658

十五、犯罪预备的概念、特征及其与犯罪未遂、犯罪中止的区别659

十七、犯罪中止的概念、特征660

十六、犯罪未遂的概念、特征及其与犯罪预备、犯罪既遂、犯罪中止的区别660

十八、共同犯罪的构成条件661

十九、主犯及其刑事责任662

二十、从犯及其刑事责任663

二十一、教唆犯及其刑事责任663

二十二、想像竞合犯的概念、特征及其处罚原则664

二十三、结果加重犯的概念、特征及其处罚原则664

二十四、连续犯的概念、构成条件及其处罚原则665

二十五、牵连犯的概念、特征及其处罚原则666

二十六、正当防卫的概念和成立条件666

二十八、防卫过当的概念、特征及其刑事责任668

二十七、我国刑法关于无限防卫权的规定668

二十九、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的异同669

三十、刑罚的目的670

三十一、我国刑法对死刑适用的限制性规定671

三十二、量刑的原则672

三十三、一般累犯的概念、构成条件及其刑事责任673

三十四、自首的概念、成立条件及其刑事责任674

三十五、立功的概念、成立条件及其刑事责任676

三十六、数罪并罚的原则677

三十七、刑法规定的适用数罪并罚的几种情况678

三十八、缓刑的适用条件679

三十九、缓刑的法律后果680

四十、假释的适用条件及其法律后果681

下编 各论部分重点难点问题683

一、罪状的概念与种类683

二、法定刑的概念与类型683

三、背叛国家罪的构成特征与认定684

四、投敌叛变罪的构成特征与认定685

五、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的构成特征与认定686

六、间谍罪的构成特征与认定688

七、放火罪的构成特征与认定689

八、破坏交通工具罪的构成特征690

九、劫持航空器罪的构成特征691

十、交通肇事罪的构成特征与认定692

十一、重大责任事故罪的构成特征693

十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构成特征与认定694

十三、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的构成特征695

十四、虚假出资、抽逃出资罪的构成特征696

十五、公司、企业人员受贿罪的构成特征697

十六、伪造货币罪的构成特征698

十七、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构成特征698

十八、信用卡诈骗罪的构成特征699

十九、保险诈骗罪的构成特征699

二十、偷税罪的构成特征与认定700

二十一、抗税罪的构成特征与认定701

二十二、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发票罪的构成特征702

二十四、假冒专利罪的构成特征703

二十三、假冒注册商标罪的构成特征703

二十五、侵犯著作权罪的构成特征704

二十六、虚假广告罪的构成特征704

二十七、合同诈骗罪的构成特征705

二十八、故意杀人罪的构成特征与认定705

二十九、故意伤害罪的构成特征与认定706

三十、强奸罪的构成特征与认定707

三十一、诬告陷害罪的构成特征与认定709

三十二、刑讯逼供罪的构成特征与认定710

三十三、侵犯通信自由罪的构成特征与认定711

三十四、报复陷害罪的构成特征及其与诬告陷害罪的区别712

三十六、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的构成特征与认定713

三十五、破坏选举罪的构成特征713

三十七、重婚罪的构成特征与认定715

三十八、虐待罪的构成特征与认定715

三十九、抢劫罪的构成特征与认定716

四十、盗窃罪的构成特征与认定718

四十一、诈骗罪的构成特征与认定720

四十二、侵占罪的构成特征与认定720

四十三、挪用特定款物罪的构成特征与认定721

四十四、妨害公务罪的构成特征722

四十五、伪证罪的构成特征724

四十六、窝藏、包庇罪的构成特征724

四十七、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罪的构成特征725

四十八、医疗事故罪的构成特征726

四十九、盗伐林木罪的构成特征727

五十、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的构成特征728

五十一、组织卖淫罪的构成特征730

五十二、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的构成特征731

五十三、冒充军人招摇撞骗罪的构成特征与认定732

五十四、贪污罪的构成特征733

五十五、挪用公款罪的构成特征734

五十六、受贿罪的构成特征735

五十七、滥用职权罪的构成特征736

五十八、玩忽职守罪的构成特征737

五十九、徇私枉法罪的构成特征738

六十、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的构成特征739

六十一、战时临阵脱逃罪的构成特征与认定740

六十二、盗窃、抢夺武器装备、军用物资罪的构成特征741

附一:刑法学考试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742

模拟试题一742

模拟试题二744

模拟试题三745

模拟试题一参考答案747

模拟试题二参考答案750

模拟试题三参考答案752

附二755

1998年全国在职攻读法律硕士专业学位入学联考刑法学试题755

1998年全国在职攻读法律硕士专业学位入学联考刑法学试题参考答案757

1998《法律硕士专业学位入学考试辅导 法学科目》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曾宪义,赵秉志主编;朱力宇,韩大元副主编(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1998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