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参考资料选编 高中 第3册》求取 ⇩

序言1

一 天山景物记1

山川风物和民族生活的生动画面——《天山景物记》试析 刘金镛 赵荫章 张广岩1

目录1

《天山景物记》的写作特点 孙移山6

《天山景物记》的写作过程与体会 碧野11

二 风景谈17

延安礼赞——读茅盾的散文《风景谈》 叶子铭17

革命圣地延安的颂歌——《风景谈》浅析 艾扬23

谈《风景谈》 木山29

三 海市33

谈《海市》 公兰谷33

把学生带进“海市”去——《海市》教学设想 刘清涌39

四 云赋45

《云赋》的艺术特色 贾忠慈45

《杨树》浅析 时先明 邓英达53

五 杨树53

六 改造我们的学习59

《改造我们的学习》浅谈 慕明59

七 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65

《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简析 贾忠慈65

八 “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69

犀利的驳论 战斗的檄文——读《“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 钱雨蛟 及树楠69

《“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逻辑分析 黄浩森74

“劣败者”、“学匪”、“时髦”有什么针对性? 秦亢宗81

九 鲁迅的精神83

一篇典范的作家论和文艺评论——瞿秋白的《〈鲁迅杂感选集〉序言》 王世德83

《〈鲁迅杂感选集〉序言》不应否定 陈坚96

《〈鲁迅杂感选集〉序言》是怎样产生的 杨之华102

评《〈鲁迅杂感选集〉序言》 唐弢105

《为了忘却的记念》讲析 王泗原107

一○ 为了忘却的记念107

《为了忘却的记念》教学札记 沈蘅仲121

站得高一些,教得活一些,学得扎实一些129

——《为了忘却的记念》教学札记 张大文129

《为了忘却的记念》的一点补充材料 魏金枝137

鲁迅回忆殷夫的若干史料的考索——读《为了忘却的记念》及其他 肖荣141

一一 琐忆144

《琐忆》艺术琐谈 时先明 邓英达144

《琐忆》 川中 钱仲德149

一二 火刑152

《火刑》的艺术特色 杨福生152

《火刑》 川中 钱仲德158

一三 义理、考据和辞章162

写作指南 文章轨范——《义理、考据和辞章》浅析 邓英达 时先明162

丰约之裁 因宜适变——读《简笔与繁笔》 贾忠慈169

一四 简笔与繁笔169

一五 阿Q正传(节选)175

《阿Q正传》教学问答 李允经175

《阿Q正传》的心理描写 吴国群187

论《阿Q正传》 唐弢194

关于《阿Q正传》的研究论文介绍——鲁迅作品教学资料之一 高鸣鸾202

鲁迅谈《阿Q正传》的创作208

一六 虎吼雷鸣马萧萧213

浓墨彩笔绘英雄——略谈《虎吼雷鸣马萧萧》的艺术特色 王禾 士余213

《虎吼雷鸣马萧萧》的人物语言 姚敏勇219

《虎吼雷鸣马萧萧》中的景 徐汉华222

壮美·优美——谈《虎吼雷鸣马萧萧》 姚雪垠227

一七 失街亭231

漫谈“失”、“空”、“斩” 刘毓忱231

《失街亭》的对比手法 曹述敬237

《失街亭》写作艺术鉴赏 吴功正241

从《三国志》到《三国演义》——《失街亭》教学杂谈 徐育民245

一八 守财奴252

一个资产阶级守财奴的典型形象——读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 陈惇252

略谈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 牛庸懋260

巴尔扎克和《守财奴》 姚春树270

葛朗台——狡诈自私的守财奴 李寿福278

一九 泼留希金284

《泼留希金》的思想与艺术 马家骏284

《死魂灵》中泼留希金的形象 康林291

泼留希金——贪婪愚蠢的死魂灵 王秋荣296

二○ 唐诗二首302

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刘国正302

《梦游天姥吟留别》主题探讨 张汉清308

《梦游天姥吟留别》浅析 王文沛313

我怎样教《梦游天姥吟留别》 时雁行318

《梦游天姥吟留别》注释商榷三例 钟振振325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分析 陈贻焮328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分析 刘诤333

关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评论 钟来茵337

二一 孔雀东南飞341

介绍《孔雀东南飞》 余冠英341

关于《孔雀东南飞》的教育作用和艺术特征 郭预衡345

《孔雀东南飞》琐谈 黄庆发352

有关《孔雀东南飞》的一些评论 康儒357

开似调弦 结如撞钟——谈《孔雀东南飞》的开头结尾艺术 陆军365

《孔雀东南飞》疑难词句试释 谭玄等367

二二 谋攻372

《谋攻》说明 《孙子兵法新注》编者372

怎样使学生读得有趣一点374

——《谋攻》的教学体会 钱伟康374

《谋攻》之重点小辨 吴仲麟377

《谋攻》一注释质疑 高培根379

《谋攻》中的“橹”是大楯吗? 陈汝法381

二三 论积贮疏383

《论积贮疏》浅析 刘宗德383

关于《论积贮疏》的几个注释 张之强 徐国强387

二四 信陵君窃符救赵390

文章的结构美——读《信陵君窃符救赵》 陈友冰390

二五 张衡传397

《张衡传》简析 牟宗福397

《张衡传》叙说 刘操南404

《张衡传》中的几个问题 刘克炳408

释“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潘树广410

一孔之见 谢庆康412

关于《张衡传》的几个注释 张本立414

二六 六国论417

《六国论》讲解 隋树森417

一篇论古讽今的杰作——《六国论》浅析 沈新林425

《六国论》中几个句子的理解 河野431

附录一:六国论 苏轼433

附录二:六国论 李桢434

二七 与宋元思书436

吴均的《与宋元思书》 王双启436

二八 游黄山记441

《游黄山记》简析441

《游黄山记》补充注释 钱文辉445

二九 柳敬亭传448

读黄宗羲《柳敬亭传》 刘秉铮448

三○ 促织454

略谈蒲松龄《促织》情节安排的特色 罗宜辉454

《促织》的历史背景 朱其铠456

《促织》词语教学琐议 鲍志伸 刘德重458

《促织》中的“看” 吴亚南462

1982《语文教学参考资料选编 高中 第3册》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安徽省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编 1982 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