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伯箫文集 上》求取 ⇩

目录上卷(1926年——1945年)3

1926年—1931年《街头夜》清晨——夜晚3

寄给一个小死者5

痴恋10

火红的羊15

花的歌颂22

夜的朦胧里32

昨日34

舅母家去 40

艳谈(塾中杂记之一)51

初试(塾中杂记之二)56

爱的余润(塾中杂记之三)60

雨中的黄昏(塾中杂记之四)63

那一天(塾中杂记之五)69

点心的馈送(塾中杂记之六)74

太客气了(塾中杂记之七) 80

涂鸦86

91

94

醉汉99

小儿小女之歌105

念——代邮110

在一块儿121

“我不让你进来”(《残篇》之一)123

拜访(《残篇》之二)125

咖啡馆之女(《残篇》之三)126

盲妇同她底孩子(《残篇》之四)128

夏夜幽栏(《残篇》之五)130

足印(《残篇》之六)132

寂(《残篇》之七)135

微醉(《残篇》之八)138

伴(《残篇》之九)140

“别采俺的杏花!”(《残篇》之十)143

小伙计 145

海上的七夕155

通舱里的一幕160

人生——一席话  169

街头夜(街头夜之一)176

俺的更夫(街头夜之二)179

欲曙天(街头夜之三)183

巡夜的警察(街头夜之四)187

摊担与叫卖(街头夜之五)190

霜(街头夜之六)193

茅店的一宵(街头夜之七)196

这座城(街头夜之八)200

归——燕与狗的消息203

别前夜(鸥之一)215

闷(鸥之二)218

集外希望223

夏之午225

恳求226

万年山的春228

打倒袍褂230

1932年—1937年《羽书》山屋235

话故都239

岛上的季节243

247

野孩子251

夜谈255

啼晓鸡260

梦到平沪夜车264

灯笼268

说忙271

羽书(惊沙坐飞之一)276

我还没见过长城(惊沙坐飞之二)279

几棵大树283

荠菜花287

边庄291

294

海上鸥297

阴岛的渔盐301

集外天冬草309

312

秋夜315

黑将军(惊沙坐飞之三)316

记岛上居屋323

理发到差328

333

骆驼队337

大院套(东北小故事)338

1937年—1942年《潞安风物》夜发灵宝站343

送寒衣349

路宿处处354

马上底思想360

潞安风物365

沁州行382

响堂铺 402

路罗镇 407

神头岭413

夜摸常胜军418

郭老虎 428

微雨宿渑池 432

集外记乱离 439

踏尽了黄昏 443

怀寿州 450

致同学456

引咎篇(一)462

引咎篇(二) 469

思索在天快亮的时候 475

论忘我的境界 479

论工作底灵魂 485

客居的心情 489

说日常生活495

谈事务工作501

游击司令唐天际503

炮声在呼唤508

国际和平医院开幕词(译文)510

莫洛托夫论高尔基(译文)517

乌莱特迦第一次的旅行(译文)521

俄国伟大的学者和批评家(译文)532

苏联红军小故事(译文)551

他为我们战斗而死(译文)555

论写作与战争(译文)557

重逢(译文)561

舍甫琴科(译文)568

春天的天空:伦敦1941(译文)580

德国流亡作家在苏联(译文)585

普式庚与西欧文学(译文)587

两个老兵的葬歌(译文)608

船底城(译文)611

铲形皇后(译文)613

我的列宁格勒(译文)617

我们不是没有家(译文)619

他们将被迫偿还(译文)622

红军一日(译文)625

雪莱剪影(译文)630

寂寞的普式庚(译文)632

伏尔加在为战争工作(译文)639

1943年—1945年《黑红点》黑红点645

打娄子652

游击队员宋二童661

化装667

一坛血672

文件679

“调皮司令部”684

战斗的丰饶的南泥湾689

“火焰山”上种树695

附录:建设边区运动700

新村702

孔家庄纪事706

后记718

〔附〕1949年北京版后记719

集外斥无耻的“追悼”723

一个农民参议员(记赤水参议员蒙恒吉)728

参议员看参议会732

记王国宝736

从我们在前方从事文艺工作的经验说起 743

群英会(陕甘宁边区劳动英雄模范工作者代表大会印象)750

1993《吴伯箫文集 上》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吴伯箫著 1993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