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日本史》求取 ⇩

绪言1

总说5

第一编现代史前期(一)6

大政维新——(由庆应三年十月奉还大政起至明治四年七月废藩置县止)15

概说15

第一章王政复古15

第一节 尊王论的兴起15

第二节 反幕思想的旺盛17

第三节 奉还大政及其以后的情形(一)19

第四节 奉还大政及其以后的情形(二)20

一 讨幕的计划20

二 王政复古的命令22

三 小皇宫会议27

四 辞官纳地的争论与前将军退往大阪29

五 袭击江户的萨邸32

第五节 戊辰之役与德川氏的处分32

一 鸟羽伏见之战32

二 宣布征讨德川氏之命令与前将军退往关东35

三 江户开城及处分德川氏38

第六节 戊辰之役与德川氏的处分(续)41

四 平定关东50

五 处分东北诸藩51

六 箱馆战争55

一 概说58

第二章 明治政府的成立及其新政58

第一节 维新的政治58

二 天皇亲政59

三 即位大典62

四 改革官制62

五 兵制及币政66

六 奠都东京71

七 奥羽及虾夷地的统治77

八 论功行赏及赠爵位79

第二节 郡县制度的恢复80

一 府藩县的并立80

二 奉还版籍的陈奏81

三 废藩置县85

第三章 明治初年的外交及欧美文物制度的采用89

第一节 开国的国是及大使的派遣89

一 欧美人对于幕府的态度89

二 新政府的外交93

三 岩仓大使的聘问欧美103

第二节 诸事的革新与欧美文物的采用107

一 诸事的革新107

二 阶级制度的改革109

三 税法的改革112

四 交通工商业及邮政的改革113

五 教育制度的改革114

六 教法宗门的改革120

第二编现代史前期(二)……庶政革新——(由明治四年废藩置县起至明治十年西南之役止)126

概说126

第一章 留守政府的庶政革新与征韩问题128

第一节 庶政改革128

一 修改出版条例129

二 改革兵部省神只省129

三 天皇西巡129

四 秘鲁轮船强买华人事件129

五 布告奖励学问130

八 册封琉球王131

九 创设横滨煤气灯131

七 完成京滨间铁路131

六 规定司法省的职制131

十 买卖人身禁止132

十一 采用阳历132

十二 创立银行133

十三 全国募兵133

十四 禁止报仇134

十五 皇城火灾134

十六 井上馨澁泽荣一对于财政上的建议134

十七 修正律例141

十八 田制租税141

二 误会并不满征兵新命令142

第二节 各地的土寇及暴动142

一 希望旧知事复职142

三 不满租税143

四 误解传教143

五 不满其他新政143

第三节 岛津久光与西乡隆盛143

第四节 外交及征韩问题147

一 维新后的外交147

二 维新后的日韩交涉148

三 征韩论的端绪149

四 征韩论及其决裂150

五 五参议的去职156

第一节 近卫军及其他的动摇159

第二章 征韩论以后的各种问题159

第二节 岩仓具视的遭难160

第三节 设置民选议院的建议160

第四节 木户孝允的政规论164

第五节 报纸的由来及其发达166

第六节 江藤新平的叛变167

第三章 维新后?中日关系及征台之役169

一 中日的修好169

二 征伐台湾的议论170

三 征台论的波澜171

四 征伐台湾与清廷的异议175

五 征台的结果177

第四章 北海道的拓殖及千岛与桦太的交换178

第五章 急进与渐进的倾轧181

一 大阪会议181

二 明示立宪政体的圣谕183

三 元老院的创设184

四 大审院的创设184

五 地方官会议的创开185

六 谗谤律及报纸条律的公布186

七 岩仓右大臣与岛津左大臣的论争及木户板垣尔参议的辞职187

二 派遣问罪使节与修好条约191

一 江华岛之变191

第一节 朝鲜江华岛之变与修好条约191

第六章 征韩论争的重演与各地的叛乱191

第二节 各县的新制与地方的叛乱192

一 各县的新政与鹿儿岛的异制192

二 明治天皇驾幸东北194

三 金禄公债券的发行195

四 熊本之乱195

五 秋月之乱196

六 萩之乱196

第七章 西南之役197

第一节 退往萨南后的西乡隆盛197

一 私立学校的经营198

二 期待政府的改造199

一 关于县政的问题200

第二节 政府对于鹿儿岛县政及私立学校派的政策200

二 军器弹药的搬运201

三 视察鹿儿岛县的状况201

第三节 私立学校派的起兵202

一 起兵的理由及其经过202

二 宣言及出动206

第四节 明治天皇西巡与征讨西南207

一 地租的减轻208

二 天皇的西巡208

三 征讨诏敕的颁布209

二 官军的征讨210

第五节 固守熊本城与官兵的赴援210

一 熊本城的固守210

三 钦使的派遣211

四 官军别动队的活动212

五 乱民的峰起213

六 海军的策动214

第六节 萨军的败退与西南的平定214

一 萨军的败退与官军的进攻214

二 天皇的返东217

三 萨军的据守城山及其陷落218

四 西南战役与国家的损失221

五 官军的凯旋与论功行赏222

六 西南战役中的阴谋暴露223

第三编 现代史前期(三)225

立宪政体的准备——(由明治十年西南之役后起至廿二年颁布宪法时止)225

概说226

第一章第二次维新228

第一节 变乱时及平定后的设施228

一 大久保利通的抱负与经纶228

二 第一届国内劝业博览会229

三 第十五国立银行的设立230

四 不兑换纸币的增发及其弊?230

六 农业的奖励与航海事业的保护231

五 第二届地方官会议231

七 竹桥的暴动233

八 参谋本部的设置234

第二节 木户孝允的逝世234

第二章 召开国会与政府内部的波澜235

一 大?利通的遭难235

二 召开国会的请愿237

三 集会条例的公布238

四 国会期成有志公会239

五 藤田号的伪钞事件239

六 出卖开拓使公物事件240

七 颁布召开国会的圣诏及政府内部的波澜241

八 不兑换纸币的整理251

第三章 政党的树立252

一 爱国公党的再建 自由党的组织及其合并252

二 立宪改进党的组织253

三 立宪帝政党的组织254

四 政府的准备254

第四章 朝鲜事变255

一 明治十五年之变255

二 明治十七年之变258

第五章 内阁制度的创立261

一 岩仓右大臣的逝世261

二 华族令的制定263

三 内阁的新制264

四 议会召集前的政党266

第六章 宪法的成典270

一 枢密院的设置270

二 宫城的新建筑270

三 宪法颁布的典礼271

第七章 明治时代的文化275

第一节 思想界的变迁275

第二节 宗教界的趋势279

第三节 文教及艺术界的发展282

一 教育界282

二 文学界292

三 绘画及建筑界298

1943《现代日本史》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日)大森金五郎著;文沫光译 1943 中日文化研究所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日本现代史纲(1959 PDF版)
日本现代史纲
1959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日本近现代思想史( PDF版)
日本近现代思想史
现代日本语(1976 PDF版)
现代日本语
1976
日本近现代史  第三卷(1983年10月第1版 PDF版)
日本近现代史 第三卷
1983年10月第1版 商务印书馆
日本近现代史  第二卷(1983年11月第1版 PDF版)
日本近现代史 第二卷
1983年11月第1版 商务印书馆
现代日本( PDF版)
现代日本
日本近现代史  下(1959 PDF版)
日本近现代史 下
1959 北京:商务印书馆
现代日本画(1986 PDF版)
现代日本画
1986 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日本近代现代简明史(1958 PDF版)
日本近代现代简明史
1958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日本近现代史  第3卷(1983 PDF版)
日本近现代史 第3卷
1983 北京:商务印书馆
现代佛教学术丛刊  65  第7辑  5  净土宗史论  净土宗专集之二(1979 PDF版)
现代佛教学术丛刊 65 第7辑 5 净土宗史论 净土宗专集之二
1979 大乘文化出版社
日本  从史前到现代(1997 PDF版)
日本 从史前到现代
1997 北京:商务印书馆
现代日本文学史(1976 PDF版)
现代日本文学史
1976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日本近现代史  第2卷(1983 PDF版)
日本近现代史 第2卷
1983 北京:商务印书馆
日本近现代史讲座(1987 PDF版)
日本近现代史讲座
1987 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