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谷县志》求取 ⇩

大事记1

第一编 建置31

第一章 建置33

第二章 沿革33

第一节 隶属33

第二节 境域34

第三节 行政区划34

第三章 县城·村镇37

第一节 县城37

第二节 村镇38

第二编 自然环境45

第一节 地形47

第一章 地形地质47

第二节 地质48

第二章 土壤48

第一节 土壤分布48

第二节 土壤性状49

第三章 气候物候50

第一节 气候50

第二节 物候54

第四章 自然资源56

第一节 土地资源56

第二节 水资源56

第三节 生物资源57

第五章 自然灾害58

第三编 人口65

第一节 户口增减67

第一章 人口变动67

第二节 人口流动69

第三节 自然增长69

第二章 人口构成71

第一节 民族构成71

第二节 性别构成72

第三节 年龄构成73

第四节 文化结构76

第五节 职业构成78

第三章 计划生育79

第一节 机构79

第二节 生育政策79

第三节 晚婚晚育80

第四节 节育措施80

第四编 农业83

第一章 概况85

第二章 机构91

第三章 农业生产关系93

第一节 土地改革93

第二节 农业合作化94

第三节 农村人民公社95

第四节 农业生产责任制95

第四章 种植业96

第一节 耕地96

第二节 耕作制度及种植结构96

第三节 粮食生产98

第四节 棉花生产100

第五节 油料生产100

第七节 农技农艺102

第六节 瓜类、蔬菜生产102

第八节 农场104

第五章 林业105

第一节 宜林地105

第二节 林木种类105

第三节 苗木繁育105

第四节 植树造林106

第五节 林木保护108

第六节 林产果品108

第六章 畜牧业110

第一节 大牲畜饲养110

第二节 生猪饲养110

第三节 羊、兔饲养112

第五节 疫病防治113

第四节 家禽饲养113

第六节 饲草饲料114

第七章 副业115

第一节 家庭副业115

第二节 集体副业116

第三节 经济联合体116

第八章 水产业117

第一节 水产资源117

第二节 捕捞117

第三节 水产养殖117

第九章 水利119

第一节 黄河修防119

第二节 运河治理120

第三节 河渠治理122

第四节 井泉建设124

第五节 引水·扬水·蓄水125

第六节 抗旱防汛127

第七节 治涝改碱128

第八节 水土保持129

第十章 农业机械129

第一节 动力机械129

第二节 工作机械130

第五编 工业133

第一章 概况135

第二章 管理138

第一节 机构138

第二节 企业管理138

第一节 造纸139

第三章 一轻工业139

第二节 酿酒140

第三节 印刷141

第四章 二轻工业142

第一节 工具制造142

第二节 木器家具142

第三节 压力容器143

第四节 服装加工143

第五节 鞋业生产144

第六节 工艺品加工145

第七节 塑料制品145

第八节 皮革、皮毛制品146

第五章 纺织工业146

第一节 棉纺146

第三节 缫丝147

第二节 棉织147

第四节 丝织148

第五节 针织148

第六章 化学工业148

第一节 化学肥料148

第二节 化工原料149

第三节 橡胶制品149

第七章 机械电子工业149

第一节 农机农具149

第二节 棉麻机械150

第四节 通用设备151

第五节 金刚石151

第三节 建筑机械151

第六节 磁性材料152

第七节 电缆电器152

第八章 医药工业153

第一节 阿胶153

第二节 卫生材料153

第九章 建材工业154

第一节 砖瓦154

第二节 石灰154

第三节 水泥预制件154

第十章 粮棉油加工业155

第一节 粮食加工155

第二节 棉花加工155

第十一章 食品加工业156

第一节 糕点调料156

第三节 油料加工156

第二节 肉食加工157

第十二章 电业158

第一节 发电158

第二节 供电158

第三节 用电159

第四节 管理160

第六编 交通 邮电161

第一章 交通163

第一节 机构163

第二节 道路163

第三节 航道165

第四节 桥梁渡口165

第五节 交通工具167

第六节 客货运输169

第七节 交通监理170

第二章 邮电171

第一节 机构171

第二节 邮政172

第三节 电信175

第七编 商业179

第一章 概况181

第二章 私营商业186

第一节 建国前商业概况186

第二节 对私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86

第三节 个体商业187

第三章 国营商业187

第一节 机构187

第二节 商品购销189

第三节 饮食服务190

第四章 供销合作商业191

第一节 机构191

第二节 棉花收购193

第三节 土产废品收购194

第四节 农业生产资料供应195

第五节 生活资料供应196

第六节 附属业196

第五章 集市贸易197

第一节 集会设置197

第二节 集市交易197

第三节 物资交流会198

第六章 对外贸易198

第一节 机构198

第三节 外贸商品基地建设199

第二节 外贸商品收购199

第七章 粮油购销200

第一节 机构200

第二节 粮食购销200

第三节 油脂油料购销202

第四节 议购议销及市场调节204

第五节 粮油储运204

第八章 计划物资供应206

第一节 机构206

第二节 物资购销206

第八编 城乡建设209

第一章 机构211

第二章 建筑业211

第一节 建筑队伍211

第三节 设计施工212

第二节 建筑材料和建筑设备212

第三章 县城建设213

第一节 规划管理213

第二节 城池街道213

第三节 公共建筑216

第四节 城区住宅218

第五节 服务设施218

第六节 环境绿化219

第四章 乡村建设219

第一节 乡村规划219

第二节 公共建筑220

第三节 乡村住宅220

第五章 古代建筑221

第二节 土地管理222

第一节 房产管理222

第六章 房地产管理222

第七章 环境保护223

第一节 环境污染223

第二节 污染治理224

第九编 财政 金融225

第一章 财税227

第一节 机构227

第二节 财政体制228

第三节 财政管理228

第四节 财政收支229

第五节 税收233

第二章 金融240

第一节 机构240

第二节 货币241

第三节 存款244

第四节 信贷246

第五节 基本建设资金管理249

第六节 债券250

第七节 保险251

第十编 经济管理253

第一章 计划管理255

第一节 计划经济体制255

第二节 计划的编制与执行255

第二章 统计 审计258

第一节 机构258

第二节 统计调查258

第四节 财经审计259

第三节 统计服务259

第三章 工商行政管理260

第一节 机构260

第二节 工商企业管理261

第三节 市场管理261

第四节 合同、商标、广告管理263

第四章 物价管理263

第一节 机构263

第二节 建国前物价264

第三节 物价管理264

第四节 商品比价267

第十一编 党派 社团269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阳谷县地方组织271

第一节 党组织的建立及早期活动271

第二节 中共阳谷县委员会271

第三节 基层组织278

第四节 党员279

第五节 党员代表大会280

第六节 中共阳谷县纪律检查委员会281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地方组织282

第一节 组织沿革282

第二节 党员和代表大会283

第三节 主要活动284

第三章 社会团体285

第一节 国民党领导的社会团体285

第二节 人民社会团体286

第十二编 政权 政协295

第二章 权力机关297

第一节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297

第一章 参议机关297

第二节 人民代表大会299

第三章 行政机关305

第一节 县衙305

第二节 县公署305

第三节 县政府305

第四节 抗日民主政府307

第五节 县民主政府308

第六节 人民政府308

第四章 政治协商会议314

第一节 机构314

第二节 政协委员会及委员会议314

第三节 政协工作316

第十三编 公安 司法319

第二节 民国司法机构321

第一章 司法机构321

第一节 清代司法机构321

第三节 人民司法机构322

第二章 公安324

第一节 清末及民国时期的警务324

第二节 人民公安324

第三节 狱政328

第三章 检察330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检察330

第二节 人民检察330

第四章 审判332

第一节 清代审判332

第二节 民国时期的审判332

第三节 人民审判332

第二节 民事调解337

第三节 律师公证337

第五章 司法行政337

第一节 法制宣传337

第十四编 劳动 人事339

第一章 旧制官、职员341

第一节 编制341

第二节 管理341

第三节 薪俸341

第二章 人民干部342

第一节 干部队伍342

第二节 干部管理343

第三节 干部离退休制度343

第二节 劳动就业344

第一节 机构344

第三章 劳动344

第三节 劳动工资346

第四节 劳保福利348

第五节 安全生产349

第十五编 军事351

第一章 兵役353

第一节 募兵制353

第二节 志愿兵役制353

第三节 义务兵役制354

第二章 驻军355

第一节 清代驻军355

第二节 民国驻军355

第一节 清代地方武装356

第三章 地方武装356

第三节 建国后驻军356

第二节 民国时期的地方武装357

第四章 民兵360

第一节 领导机构360

第二节 组织建设362

第三节 武器装备363

第四节 军事训练364

第五节 参战支前365

第五章 战事365

第六章 人民防空374

第一节 人防工作374

第二节 人防工程375

第十六编 文化 体育377

第二节 图书馆(室)379

第一章 文化企事业单位379

第一节 文化馆(站)379

第三节 档案馆(室)380

第四节 书店380

第五节 电影发行放映380

第六节 剧团381

第七节 剧场 影院381

第八节 广播电视管理站382

第二章 文化艺术383

第一节 戏曲 曲艺383

第二节 文艺创作384

第三节 音乐舞蹈386

第四节 民间文学387

第七节 广播电视389

第六节 书法389

第五节 木版年画389

第八节 报刊通讯391

第三章 文物古迹392

第一节 文物普查、保护392

第二节 文物保护单位392

第三节 馆藏文物395

第四章 体育396

第一节 机构396

第二节 体育设施396

第三节 学校体育397

第四节 群众体育398

第五节 军事体育399

第六节 体育比赛399

第十七编 教育 科技403

第一节 机构405

第二节 经费405

第一章 教育行政405

第三节 教师406

第二章 县学 私塾407

第一节 县学 书院407

第二节 私塾 义学408

第三章 普通教育408

第一节 幼儿教育408

第二节 小学教育409

第三节 中学教育413

第四章 专业技术教育418

第一节 师范学校418

第三节 农业技术中学420

第二节 职业学校420

第四节 卫生学校421

第五节 冀鲁豫建国学院422

第五章 成人教育422

第一节 农民业余教育422

第二节 职工教育423

第三节 山东省广播电视大学阳谷工作站424

第六章 科技425

第一节 机构425

第二节 科技队伍426

第三节 科技成果427

第四节 科技服务431

第五节 地震测报431

第六节 气象测报431

第十八编 医药卫生433

第一节 医疗单位435

第一章 医疗435

第二节 中西医疗438

第三节 医疗制度440

第二章 卫生防疫441

第一节 卫生防疫机构441

第二节 预防接种441

第三节 传染病防治442

第四节 职业病、地方病防治444

第五节 食品卫生444

第六节 环境卫生444

第一节 妇幼保健机构445

第二节 接生445

第三章 妇幼保健445

第三节 疾病防治446

第四章 药材 药品446

第一节 药材药品经营446

第二节 地产及引种中药材447

第三节 成药制作447

第四节 药品检验448

第十九编 社会449

第一章 民政451

第一节 机构451

第二节 优抚451

第三节 复员退伍军人安置453

第四节 支援前线454

第五节 赈济454

第六节 移民456

第八节 婚姻登记457

第七节 双扶457

第九节 殡葬改革458

第二章 风俗习惯459

第一节 生活习俗459

第二节 婚事喜庆460

第三节 节令、节日462

第四节 丧葬464

第五节 称谓465

第六节 礼仪礼节466

第七节 杂俗467

第八节 社会风尚467

第九节 陋习及除治468

第一节 佛教469

第三章 宗教信仰469

第二节 天主教470

第三节 基督教471

第四节 伊斯兰教471

第四章 方言472

第一节 概说472

第二节 语音系统473

第三节 常用词语479

第四节 语法特点483

第五节 谚语484

第六节 歇后语485

第五章 民间传说486

第二十编 人物491

附录541

1991《阳谷县志》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阳谷县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 1991 北京:中华书局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长阳县志(1992 PDF版)
长阳县志
1992 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
民国蓟县志  1( PDF版)
民国蓟县志 1
太谷县志  8( PDF版)
太谷县志 8
太谷县志  7( PDF版)
太谷县志 7
太谷县志  6( PDF版)
太谷县志 6
太谷县志  5( PDF版)
太谷县志 5
太谷县志  4( PDF版)
太谷县志 4
太谷县志  3( PDF版)
太谷县志 3
太谷县志  2( PDF版)
太谷县志 2
太谷县志  1( PDF版)
太谷县志 1
爱的乐章  沧州市宗教界爱国爱教史料集( PDF版)
爱的乐章 沧州市宗教界爱国爱教史料集
绥阳县志·绥阳志(1986 PDF版)
绥阳县志·绥阳志
1986
太谷县志(1993 PDF版)
太谷县志
1993 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资阳县志(1993 PDF版)
资阳县志
1993 成都:巴蜀书社
临潼县志(1991 PDF版)
临潼县志
1991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