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第五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求取 ⇩

目录1

心理学基本理论1

迎接心身关系问题的一次新“挑战” 王景和1

苏联心理学的基本原则问题概括 李沂2

小学生学科兴趣调查 祝学明(183

我国心理学发展中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 赵璧如3

《“个性”论》 许梦虞5

关于“个性模式”的探讨 黄乃松6

世界观核心的个性理论初探 燕国材7

关于个性形成和发展中的中间过渡环节问题 王启康9

《论谢·列鲁·宾斯坦的个性观》 洪宝林10

个性心理学的方法论问题 车文博12

关于个性概念、 实质与心理结构 胡德辉14

简论个性发展的动力 陈沛霖16

简论个性的动力系统 张粹然17

如何评价人本心理学 林方19

简评人本心理学 李长河21

论个性心理学中的需要问题——评马斯洛的“需要层级论” 秦中英23

试论意识同一般认识过程的区别与联系 刘茂哉25

人的动机的理论——关于需要层次结构的一种新见解 周冠生27

关于解决大脑产生意识问题的意见 刘译如28

认知心理学和自然科学哲学——浅谈认知心理学 李彬彬30

黑尔姆霍兹与黑林之间长达一个世纪的争论 王树茂31

以纵、横查结合方法制定0—3岁小儿精神发育(智能)量表的一次尝试 薛红 茅于燕等(132

关于个性研究中的方法论问题 许其端32

库恩的范式论及其在心理学革命上的有效性 刘恩久34

论自我意识发生和发展的若干问题 王仁欣35

关于意识的几个问题的看法 陈济安37

试论辩证唯物主义的能力发展观 王立伟39

当代苏联心理发展方向述评 俞文钊41

《巴甫洛夫学说和辩证唯物主义之间是不是一致》 郭祖仪42

论谢切诺夫的思惟学说 徐世京44

王国维与心理学 赵莉如46

清未到解放前的我国教育心理学学科性质演变史略 孙昌龄46

中国古代对“心”、“神”“意识”的论述 朱青君48

王廷相的唯物主义心理学思想 杨鑫辉50

张载的心理学思想初探 朱文修51

稷下道家的心理学思想 曾立格53

我国古代天人论思想述评 刘述均54

关于我国心理学溯源问题 陈大柔56

发展心理58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学说 卢濬58

儿童数学学习中的儿个问题——一个初步调查 刘范执笔60

课题呈现方式与儿童的理解和解题过程 刘范 赵淑文等61

国内五地区7-17岁儿童交集概念发展的研究(Ⅱ) 孙昌识 曹子方等64

6—18岁儿童掌握概率概念的实验研究 张增杰 陈安福等67

我国四地区5-1 7岁儿童“容积”(体积)概念发展再探 沈家鲜 徐秀嫦等70

幼儿数概念和运算能力的发展与教育 扬海清 庞象宸等72

小学生改组儿何图形能力的发展 赖昌贵 王秉铎74

促进儿童掌握分数概念过程的研究 张梅玲 刘静和75

婴、幼儿数概念的发生的研究 吕静 王伟红76

儿童的记忆与认知—Ⅰ、4—6岁儿童对长度序列图形和数序列图形记忆特点的初步探讨 王宪钿 张梅玲77

5-11岁儿童形、体认知的实验研究(Ⅰ、Ⅱ) 李文馥 刘范78

儿童对时间顺序认知发展的实验研究 方格 方富喜等80

儿童对持续时间的掌握 宋正国 应厚昌等81

6-12岁儿童对落体运动因果关系的认知发展的实验研究 姚文忠 刘范83

少年儿童对漫画认知发展的研究 李虹85

5—7岁独生和非独生子女个性特征比较及性别差异的研究 万传文 范存仁等87

小学儿童集体观念发展研究 李伯黍 岑国桢等88

词序和词义在汉语语句理解中的作用再探 缪小春 陈国鹏等90

小学儿童对短句的识读——阅读理解初步实验之二 宋钧 佟乐泉92

反馈在儿童书写中的作用 佟乐泉93

儿童演绎推理特点再探——假青推理 李丹 张福娟等94

中学生推理能力发展的测验研究 郑和钧 陈娉美等95

中学生掌握逻辑规律特点的研究 古茂盛 李山川等执笔98

在校青少年辩证思维发展的研究 叶忠根 林钟敏等101

小学儿童在运算中思维品质的发展与培养 林崇德103

在校青少年思维发展的研究 吴风岗 傅安球等104

在校青少年推理能力发展的研究 杨宗义 姚平子等106

论皮亚杰的形式运算思维 吴福元108

超常儿童心理发展追踪研究五年 查子秀执笔110

鉴别超常儿童认知能力参照指标试用于册 全国超常儿童研究协作组112

4—6岁超常儿童与常态儿童创造性思维的对比研究 姚平子114

超常儿童张肖剑追踪研究五年 凌培炎117

3—6岁超常和常态儿童类比推理的比较研究 查子秀执笔119

中国科大第三期少年班学生追踪研究 朱源 康庄等122

幼儿入园的行为问题和入园教育 丁祖荫 葛沚云124

初生至三岁儿童智能发展的追踪研究 茅于燕 周志芳125

10—1 5岁汉族和傣族儿童认知发展的比较研究 左萝兰 魏?等128

早期教育对小儿智能发育的影响 郑慕时 冯玲英等128

苗族、汉族学生思维发展的比较研究 李兴国等130

韦氏学前儿童智力量表(WPPSI)在上海市区的标准化 朱月妹 卢世英等134

教育心理135

建立我国教育社会心理学刍议 章志光135

数学结构教学的心理依据 肖前瑛137

提高自学效果的学习心理学问题——数学自学辅导教学实验扩大研究结果 卢仲衡139

初二学生掌握“根式”概念测验研究 杨孟萍 石德澄141

在学习数学中,小学差生的认知特点与教学——小学数学教改的五年追踪实验报告之一 郑俊杰143

城乡小学二年级学生数学能力发展的比较研究 刘育明 范晓玲等145

数学练习的反馈效应实验 蔡绮宽 马绍文等147

英语语音教学 吴鸿业 欧阳慕贤149

小学生(低中年级)写作特点初析 万云英 任美玉151

改进中学物理教学的一个心理学实验 姚文忠 龚廉光154

小学儿童集体观念发展研究 李伯黍 岑国桢等156

关于中小学生问题行为的个案研究 品格研究协作组 左其沛执笔158

情绪在学生品德形成中的作用 石秀印 章志光160

幼儿文明礼貌道德评价的调查研究 凌娟芸 朱逸华等163

初中“乱班”转化中的人际关系 黄仁发165

中学生道德评价的研究 章永生 李春山166

11~16岁学生对作弊现象认识的发展 陈会昌169

儿童心目中的惩罚研究 儿童道德法发展研究协作组171

儿童惩罚观发展研究 胡天非172

云南省两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拉祜族和哈尼族青少年品德形成的调查研究 张世富175

青年的理想及其对形成正确人生观的影响 祝蓓里 苏琬177

中小学生个性发展某些特点的初步调查研究 天津儿童个性发展特点调查协作组 余强基执笔179

小学生理想、动机、兴趣的初探 湖南省心理学会《小学生理想调查》协作组180

大学生兴趣的调查 史志英185

大学生兴趣特征浅析 高玉祥 程正方187

相同和不同教育条件对初中学生学习目的,未来志愿和榜样人物的影响 唐自杰189

初中学生理想和兴趣的追踪调查研究 王德隆190

关于编制气质测验最表及其初步试用的报告 张拓基 陈会昌192

对部分大学生气质和性格的调查研究 张蓁193

大学生性格特点的调查研究 谢本珉195

影响初中学生学习因素的研究 李绍衣 张金宽等196

音乐游戏与儿童智力的培养 张兆瑞199

小学生创造性维的特点及培养 林家风 张向葵201

中学后进生的智力和个性特征的初步研究 罗宜存 莫广汉204

试论自学辅导教学实验的七大科研价值 金祥风205

普通心理、实验心理、管理心理、航空心理207

双眼视觉的心理物理学 荆其诚207

明视觉和暗视觉光效率函数的几个问题 许宗惠 赫葆源207

小群体对知觉判断影响的再检验 张述祖 史志英209

正视及斜视条件下的深度觉及距离判断 林仲贤 孙秀如211

黑白中产生的颜色感觉——主观色现象及其机制的研究 俞文钊 唐本予213

强闪光后的视觉恢复 吉征艺 方芸秋215

不同几何形状的等表观大小 白殿一 高沈宁215

再谈儿童方位知觉的发展 吴笑萍217

5~9岁儿童垂直与水平视知觉的实验研究 陈盛杰 郑美葵等217

用多级估量法对垂直——水平错觉的再探讨 刘力 马谋超219

普通话送气和不送气塞音的音位界限及其范畴知觉 杨玉芳 方至220

4~6岁儿童视、触觉在长度知觉中的相互作用 张庆云 丁秀峰等221

中国人正常听阈的年令及性别关系 王乃怡 王书鑫等221

7~12岁学龄儿童、聋哑儿童及成人视、触大小知觉实验研究 张增慧222

能觉定位中的结构效应 王甦224

工具触觉的实验研究 韩凯226

时间知觉测定法初探 许智权 阮承发228

知觉过程中的无意识调整与时间知觉的恒常性 朱琪231

关于系列材料的长时和短时记忆的实验研究 沈德立 阴国恩等233

场依存性社会定向特征在记忆中的反映 谢启刚 邹泓235

可读与不可读材料模拟键入的比较研究 张武田236

汉语语词的短时记忆容量 喻柏林 荆其诚238

汉语语义记忆提取的初步研究 彭瑞祥 陈永明238

汉字信息输入编码字形结构因素标准化的心理学观 杨继本240

同一性判断中汉字信息提取的初步研究 彭聃龄 郭德俊等242

对“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论的质疑 周作云244

计算机的学习 李家治246

中国婴儿面部表情模式制作及分析 孟昭兰 阎军等248

情感心理形成、发展规律及情感控制 周志宏250

用模糊数学方法预测商品喜爱度的实验性探索 金志成 何艳茹等252

试论个性 冯玺亮255

车工操作的能力结构 张厚粲 张树桂等256

飞行学员所需的心理品质的观察分析 陶桂枝 陈祖荣等258

领航学员心理选拔问题的初步探讨 邹玉慧 时宝山等261

中国大学生考试焦虑的因子分析 凌文辁263

心理学为提高企业素质服务 徐联仓 陈龙等265

企业领导行为(政治方面)评价方法初步探讨 薛安义 徐联仓等267

心理学的方法学探讨——心理的模糊性及其统计试验评注 马谋超 汪培庄269

汉宁意象值与意义值的测定 王士芬 张瑞兰等271

医学心理274

大脑血管损伤患者语青障碍和损伤部位 李心天 朱镛连等274

正常中国人M.M.P.I测验结果分析 宋维真执笔276

“精神质”(P)人格因素和精神疾病临床证状关系的探讨 陈仲庚 樊作树等279

对神经官能症病人MMPI测查结果的分析 赵介城 夏美丽等281

精神分裂症病人场依存性特点的实验研究 张伯源 李世强等284

健康青年心电图检查与个性特点及脑电活动的关系 赵耕源 刘彬等287

四种量表的简介及初步试用 宋维真 张瑶等290

105例精神病人的MMPI分析 戴郑生 王庚鑫等292

贵州地区249例汉族、苗族、布依族及侗族大学生进行MMPI293

测查期初步分析 车译芳 张迪然293

“试用临床记忆量表” (有文化部分)编制工作介绍 试用临床记忆量表“编制协作组293

老年记忆测验及脑复康的疗效观察 马崔 江达威295

神经衰弱患者及神经衰弱综合症患者记忆力研究 贺省卿296

20岁至90岁某些记忆活动的变化 许淑莲等297

几种因素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记忆能力的影响 张广林299

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家属深度认知的初步探讨 顾锦坤 于江等299

强迫状态 陈弘道301

精神病人功击行为的病理心理初探 徐俊宽301

修定HR神经心理成套测验的初步应用 姜长青 彭建芳303

短暂性大脑半球遗忘综合征 陈颖304

从大脑损伤引起的阅读障碍探讨阅读认知的心理过程 胡超群305

对裂脑人手术前后心理活动变化的研究 李鸣杲 陈久荣306

边缘叶病变产生的异常心理活动 赵举德307

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神经心理学测验分析 赵介城 夏美丽等309

精神病的心理应激问题 王善澄 郑锦基312

早期环境与应激反应 汤慈美 林文娟313

试论心身疾病的心理社会因素 梁宝勇315

高压氧对老年人血小板聚集率、血流变、动脉血氧及智力活动的影响 王赞舜 马永兴等317

内科门诊中心理学问题调查 李文哲319

对性变态的疏导心理治疗的疗效及随访探讨 鲁龙光 孙福立等321

气功的心理学研究 王极盛322

儿童多动症与家庭环境 林文娟 汤慈美324

多动症儿童心理测查结果及初步分析 张瑶宋 维真等325

91例儿童多动症WISC~R测查总结 边祥麟 刘丁洪等328

大学生的梦境内容 万文鹏 李荫等330

再评精神分裂症的诊断基础 夏毓芬331

成人智力发展的年龄变化 吴振云332

心理咨询问题探讨 彭有方333

试论新疆跨文化精神病学的研究 刘连沛335

思惟性听觉控制与心因性耳聋 魏保龄 汤浩等336

体育运动心理338

乒乓球运动员实施心理训练初探 史建338

少年射手射中情绪波动性质的探讨 柴文袖 王承武340

动作操作遗忘进程的探讨 许尚侠341

对意志发展的规律与体育教学实施特点的研究 徐明欣 武孝贤342

体育教学中的意念教学法初探 黄翔岳 林山344

篮球选材的几项心理指标研究 杨迺军346

力量练习对注意特征的影响 周百之348

学校管理心理353

八十年代管理心理学的研究趋势——学校管理心理学发展试探 张燮353

大学班集体人际关系的心理学研究 黄希庭 时勘等355

沙利文的人际关系说述评 孙名之356

中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研究 戴昭357

大学生理想的调查研究 肖前瑛 朱霁青等359

对大学生个人与班集体关系调查的初步分析 郭克敏 毕延文361

大中学校班主任的最佳性格特征和最需要的基本能力调查 洪德厚364

教师对校长优秀品质的期望 孔棣华 曾桂华366

法制心理368

试论犯罪心理学的方法论基础 方强368

狱讼中的心理分析与心理战术 高汉声370

需要略论 何为民372

团伙犯罪的心理分析 马晶淼373

心理学审讯方法初探 曹智 皮艺军375

当前武汉市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周后良 谢本珉等377

青少年犯罪动机的调查和分析 汪安圣 来水木379

青少年犯罪心理形成的原因 石起才380

对青年刑事犯性格结构的分析研究 赵承福 邹本杰等382

关于女青年齐××犯罪心理追踪研究——女性青年犯罪心理初探 梁平385

青少年犯两性罪错的不良心理结构 周长根 夏振民387

工读学生转化问题初探 徐应隆 刘瑞峰390

其它393

《文心雕龙》中的文艺心理学思想 刘兆吉393

试论角色扮演心理 郭亨杰395

消费心理与购销行为 王丁风396

附录398

仅登题目398

1984《全国第五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中国心理学会 1984 中国心理学会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