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的互连与互通》求取 ⇩

第一篇基础3

第一章网络环境3

1.1 挑战3

1.2 历史的回顾4

1.3 网络互连:组网的第一个转变6

1.4 网络互通:组网的第二次转变9

1.5 寻求对策10

1.6 小结12

第二章开放系统互连模型13

2.1 标准13

2.2 开放系统互连15

2.3 四个高层17

2.4 下三层20

2.5 各层的关系22

2.6 基本操作23

2.7 OSI近况28

2.8 用户须知28

2.9 小结29

第三章协议30

3.1 早期协议30

3.2 协议设计的转变31

3.3 协议规则32

3.4 协议数据单元的类型34

3.5 协议服务的类型34

3.6 协议的定义44

3.7 一致性44

3.8 性能45

3.9 总结45

第二篇网络互连模块48

第四章数据链路层48

4.1 功能48

4.2 数据链路协议标准48

4.3 结构规则49

4.4 基于连接的服务50

4.5 非连接型业务54

4.6 比特协议的其它特性54

4.7 局域网络55

4.8 标准要求56

4.9 小结56

第五章局域网58

5.1 应用58

5.2 属性59

5.3 标准60

5.4 CSMA/CD(IEEE 802.3)62

5.5 令牌传送65

5.6 令牌总线(IEEE 802.4)65

5.7 令牌环(IEEE 802.5)71

5.8 比较75

5.9 都市网78

5.10 逻辑链路控制83

5.11 小结83

第六章广域网络84

6.1 分组交换84

6.2 路由85

6.3 公用数据网(PDN)90

6.4 X.25技0术规范91

6.5 小结100

第三篇网络互连102

第七章网络互连的问题102

7.1 互连服务类型的选择102

7.2 互连层的选择104

7.3 子网环境的假设105

7.4 运行环境106

7.5 实际的互连:网关107

7.6 寻址109

7.7 路由选择115

7.8 流量控制122

7.9 可靠性和服务123

7.10 安全124

7.11 管理126

7.12 其它的网络互连考虑127

7.13 网络互连协议128

7.14 小结128

第八章网络互连协议130

8.1 标准:DoD互连协议与ISO 8473130

8.2 其它的网络互连方法139

8.3 进入厂商体系结构的现实世界145

8.4 互连业务的类型149

8.5 小结156

第九章 网络互连的基础结构157

9.1 无基础结构157

9.2 自主的基础结构158

9.3 端系纺的基础结构158

9.4 DARPA的基础结构159

9.5 施乐(XEROX)网络系统互连174

9.6 小结176

第四篇网络互通178

第十章运输层178

10.1 设计运输环境的构想178

10.2 传送控制协议(TCP)182

10.3 ISO标准188

10.4 小结195

第十一章互通环境196

11.1 系统差异196

11.2 建立互通环境的方法196

11.3 互通问题198

11.4 OSI互通层202

11.5 小结203

第十二章会话层204

12.1 会话服务204

12.2 OSI会话协议206

12.3 小结215

第十三章表示层216

13.1 表示层的功能216

13.2 OSI表示协议221

13.3 小结227

第十四章应用层228

14.1 ACSE的总体操作228

14.2 ACSE联系控制228

14.3 ACSE托付,并发和恢复(OCR)231

14.4 小结236

第十五章OSI互通总结238

15.1 层交互作用:建立框架238

15.2 OSI考虑的问题241

15.3 OSI的费用247

15.4 性能251

15.5 小结251

第五篇开放系统265

第十六章 什么是“开放系统”265

第十七章开放的操作系统265

17.1 主要标准实现组织265

17.2 OSF与UI在开放操作系统方面的工作268

17.3 开放系统的图形用户接口273

17.4 未来的发展276

第十六章开放系统环境279

18.1 引言279

18.2 MUSIC的元素和组成部分280

18.3 其它服务282

18.4 用MUSIC模型来排列产品与标准283

18.5 应用环境框架288

18.6 标准组织内的框架开放292

第十九章开放系统元素296

19.1 管理元素296

19.2 用户接口元素302

19.3 系统服务元素310

19.4 信息与数据服务元素322

19.5 通信服务元素333

第六篇展望348

第二十章互通的应用现状348

20.1 APPANET应用348

20.2 OSI应用355

20.3 X.400文电处理系统362

第二十一章厂商的体系结构371

21.1 系统网络的体系结构(SNA)371

21.2 DECNET391

21.3 XEROX网络系统(XNS)393

21.4 小结394

第二十二章互通策略396

22.1 组织结构396

22.2 投资397

22.3 应用设计398

22.4 操作模式401

22.5 实例研究406

22.6 小结412

第二十三章结论414

23.1 协议414

23.2 缺少的部分414

23.3 销售商414

23.4 网络(互能)互连的未来415

1993《系统的互连与互通》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吴世忠等编译 1993 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人-机相互作用系统模型(1989 PDF版)
人-机相互作用系统模型
1989 北京:气象出版社
开放式网络和开放系统互连(1994 PDF版)
开放式网络和开放系统互连
1994
互动与交流(2020.08 PDF版)
互动与交流
2020.08 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
UDS交互式查询系统IQS( PDF版)
UDS交互式查询系统IQS
航空工业部第六三一研究所
互联系统分析与运行(1995 PDF版)
互联系统分析与运行
1995 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
开放式网络和开放系统互连(1994 PDF版)
开放式网络和开放系统互连
1994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互连网络结构分析(1990 PDF版)
互连网络结构分析
1990 北京:科学出版社
网络互连技术内幕(1998 PDF版)
网络互连技术内幕
1998 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西蒙与舒斯特国际出版公司
计算机网络互连工程(1999 PDF版)
计算机网络互连工程
1999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网络互连与系统集成(1996 PDF版)
网络互连与系统集成
1996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Dos-Unix网络与网络互连技术(1996 PDF版)
Dos-Unix网络与网络互连技术
1996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互助(1952 PDF版)
互助
1952 工人出版社
一个工厂的互教互学活动(1957 PDF版)
一个工厂的互教互学活动
1957 工人出版社
计算机图象处理技术(1988 PDF版)
计算机图象处理技术
1988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计算机互连大全(1993 PDF版)
计算机互连大全
1993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